:::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電子花車、民間宗教與性道德的矛盾?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張世雄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33:3
頁次:頁129-159
主題關鍵詞:電子花車民間宗教道德矛盾道德差異合理化策略社會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
  • 點閱點閱:147
     本研究首先以經驗觀察和訪問的方法,來理解電子花車現象在我國民間社會生活中的特殊意義。以民間宗教為範圍的目的,則在擇取其極端的矛盾意義,而不是否認電子花車現象在宗教活動外的廣泛性。由此我們察覺存有不同的性道德觀和運作邏輯。 其次,本文以不同的性道德觀和社會理論,來解析電子花車在我國社會文化生活中,衍生出的一些問題。理論性分析結論出,無論是個人主義的道德或集體主義的道德,都無法適當地解決「性道德矛盾」的難題,同時更強化了「性商品化」的趨勢。唯一剩下的選擇只是「個體的消費」或「集體的消費」。 同樣的,無論是精英的社會理論,或民俗導向的論述,都無力從事合理的批判和評價。前者或以自由主義「公私領域」二分來限制,只是更鞏固「性的商品化」;或用傳統道德來譴責,再重複強化傳統道德「性的壓抑」。後者以民俗為價值依據,但卻發現必需去建構一「抽象的理想民俗社區」,以消除其對現存的民俗生活的失望。
期刊論文
1.張世雄(19950700)。Gender Question in Folk Religion of Taiwan。東海學報,36(5)社會科學學院,10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Chang, Shrsyung(1993)。Gender and Folk Religions in Taiwan。First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n Chinese Sociologists Association,(會議日期: August 11-12)。Miami, Florida。  new window
2.黃美英(1985)。神聖與世俗的交融:宗教活動中的戲曲和陣頭遊藝。臺北:中國民族學會。8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木柱(1985)。評『神聖與世俗的交融』。台北:中國民族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蔡勇美(1994)。Electronic-Flower-Cart: A Mosaic of Rural Life in Taiwan。  new window
圖書
1.Abrams, Philip(1982)。Historical Sociology。Open Books。  new window
2.蔡勇美、郭文雄(1987)。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台北:巨流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eatherstone, M.、Hepworth, Mike、Turner, Bryan S.(1991)。The Body: Social Process and Cultural Theory。London:Sage。  new window
4.Lash, Scott(1990)。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Routledge。  new window
5.Shilling, Chris(1993)。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Sage。  new window
6.董芳苑(1984)。臺灣民間宗教信仰。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秉璋、陳信木(19880000)。道德社會學。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urkheim, Émile、Swain, Joseph Ward(1965)。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Free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文博(1989)。紅裙普眾生--電子琴花車的興衰史。台灣信仰傳奇。台北: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世雄(1993)。社會保險的社會邏輯。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