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宗教社會學研究之回顧
書刊名:臺灣社會學刊
作者:陳杏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Hsinchih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2
頁次:頁173-212
主題關鍵詞:臺灣宗教中國宗教宗教社會學宗教變遷Taiwanese religionChinese religionSociology of religionReligious chan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1
  • 點閱點閱:185
本文主旨是對台灣宗教的社會學研究做一全面性的回顧和檢討。作者首先簡要地介紹台灣的宗教研究發展之歷史概況,包括日治時代的研究概況。其次,本文指出台灣宗教社會學研究,從1980年代才開始急速地展開,並且試圖歸納出這十幾年來所累積的研究成果。最後,提出本土宗教社會學的研究,大體上,存在兩個明顯的缺失:一是過度依賴西方理論而模糊了研究觀察的焦點,二是缺乏對本土歷史的關照。
This paper has an overall review on the sociological studies of religions in Taiwan.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history of religious studies of Taiwan. Next,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study of religion did not call for the attention of Taiwanese sociologists until the 1980s. Then, some research findings from the past sociological studies of religions in Taiwan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two common problems in these studies are addressed: overwhelmingly depending on Western theories in constructing research hypotheses to study the various religious phenomena of Taiwan, and lack of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aiwan's past history.
期刊論文
1.林益仁(19970600)。解析西方環境運動及其與科學和宗教的關連。思與言,35(2),313-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珍輝(19680400)。神、廟及宗教英才--臺灣宗教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4,6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沛鐸(19960300)。魯曼系統理論中的宗教社會功能觀。東吳社會學報,5,11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麗香(19901000)。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出版刊物的內容分析﹣﹣佛教文化思想變遷初探。東方宗教研究,1,291-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維安(19930900)。韋伯[ Max Weber]議題與東亞經濟活動的另一面向--民間文化與經濟活動。清華學報,23(3),227-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世忠(19860100)。試論中國民俗宗教中之「通神者」與「通鬼者」的性別優勢。思與言,23(5),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新煌(19951200)。轉型的臺灣社會學與轉型的臺灣社會:個人的幾點觀察。中國社會學刊,18,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光宇(19941100)。蜈蚣閣.藝閣.電子花車--一個歷史的觀察。歷史月刊,82,7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仁傑(19981200)。臺灣新興宗教團體的世界觀與內在運作邏輯:一些暫時性的看法。思與言,36(4),6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順民(19940900)。宗教福利服務之初步考察:以「佛光山」「法鼓山」與「慈濟」為例。思與言,32(3),33-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瞿海源(19760900)。岩村居民的社會態度--一個農村的工業化與社區生活研究之4。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2,9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光宇(19850600)。臺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漢學研究,3(1)=5,199-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珣(19951200)。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85-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順民(19931200)。「宗教福利圖象」之初探--佛學院學生與一般大學生社會福利態度的比較。思與言,31(4),6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虞伯樂(19960600)。試析宗教組織--魅力領袖與組織科層化。思與言,34(2),10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世雄(19950900)。電子花車、民間宗教與性道德的矛盾?。思與言,33(3),129-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瞿海源(19820500)。臺灣地區基督教發展趨勢之初步探討。中國社會學刊,6,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瞿海源(19971200)。宗教教育國際比較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1,4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亦園(19710300)。十六年來的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亦園(19841200)。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一個象徵人類學理論模型的建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木柱(19760900)。岩村的宗教活動--一個農村的工業化與社區生活研究之3。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2,7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珣(19851100)。臺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7,1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瞿海源(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3--萬華地區社會態度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5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枝萬(19660900)。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2,5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枝萬(19720300)。臺灣臺北縣中和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135-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枝萬(19790300)。臺灣臺南縣西港鄉瘟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7,73-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瞿海源(19810300)。臺灣地區天主教發展趨勢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129-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志明(19870600)。遊記類鸞書所顯示之宗教新趨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10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Larry, Rodney、Shiner, Roger(1967)。The Concept of Secularization in Empirical Research。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6(2),207-220。  new window
30.宋文里、李亦園(19880600)。個人宗教性:臺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18(1),11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珣(19960600)。光復後臺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63-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余光弘(19830600)。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6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瞿海源(19860600)。宗教信仰與家庭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1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茂桂、林本炫(19931100)。宗教的社會意像--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課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95-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亦園(19931200)。民族誌學與社會人類學--臺灣人類學研究與發展的若干趨勢。清華學報,23(4),341-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珣(19951200)。分香與進香--媽祖信仰與人群的整合。思與言,33(4),83-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蔡文輝(19680700)。臺灣廟宇占卜的一個研究。思與言,6(2),19-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文輝(19730500)。Historial Personalities in Chinese Folk Religion。思與言,11(1),34-46。new window  new window
39.張珣(19861100)。妙果法師在臺灣佛教教育史上之地位:現代社會科學主流理論中人性論的反省個例。思與言,24(4),30-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美容(1990060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4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美容(19950600)。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臺灣的民間佛教。思與言,33(2),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文崇一、瞿海源(19750100)。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變遷:臺北三個社區的比較研究。思與言,12(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家倫(19970600)。臺灣社會中性別與宗教的關係:社會結構位置的影響。思與言,35(2),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本炫(19960600)。國家、宗教與社會控制--宗教壓迫論述的分析。思與言,34(2),2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岡田謙、陳乃蘖(1960120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瞿海源(19930700)。術數、巫術與宗教行為的變遷與變異。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3(2),125-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趙沛鐸(1997)。貝拉的宗教社會學理論。東吳社會學報,6,10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Dogan, Mattei(1988)。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Values in Western Europe: Religion, Nationalism, Author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39,77-90。  new window
50.O'Hara, Albert R.(1967)。A Factual Survey of Taipei's Temples and Their Functions。社會科學論叢,17,323-34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宋文里(1996)。世俗化的省思。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玄奘人文學院籌備處 (會議日期: 19960413)。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瞿海源(1997)。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hek, Richard(1987)。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Orthodoxy versus Heterodoxy。中國近化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弘(1993)。鹿港天后宮的影響範圍。臺北。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ordan, David K.(1986)。Shyunshow and Jinnshiang: Two Kinds of Chinese Religious Processions and Their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臺北。  new window
7.Thompson, Laurence(1987)。Confucianism and State Orthodoxy。Taipei。6-14。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瞿海源、張珣(1989)。民間信仰與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麗香(1988)。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變遷之探討。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文般(1996)。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兩個個案的研究。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淑華(1993)。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秋玉(1991)。慈善機構的組織融入、組織文化與慈善行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曼玲(1993)。都市地區佛教團體活動多元化及選擇性提供模式之探索性分析:以臺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敏(1991)。涂爾幹與韋伯宗教學說之比較及其在臺灣民間宗教之應用 : 以臺北行天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雅惠(1994)。在鄉村社區發展過程中傳統宗教的角色與功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宜璇(1996)。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順民(1997)。臺灣地區宗教福利服務之銳變--兼論若干個案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景旭(1988)。大家樂現象中階層及休閑因素之探討:以價值累加理論為架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順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探究:以慈濟功德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舒昌威(1992)。社會生活作為一種宗教生活--涂爾幹宗教社會學意涵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敏郎(1993)。宗教發展與階層權力:韋伯論基督教普世化發展的社會基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本炫(1998)。當代臺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玉梅(1995)。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參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佩真(1990)。『宗教戒毒』之探討--以基督教戒毒輔導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柔若(1986)。社會學世俗化理論的回顧溯源與台灣民間宗教的世俗化(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淑鈴(1990)。寺廟政策與寺廟活動之研究--以兩座媽祖廟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雪惠(1989)。臺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hen, Min-hwei(1984)。A Study of Legend Changes in the Ma-Tsu Cult of Taiwan: Status, Competition, and Popularity(碩士論文)。Indiana University。  new window
19.鄭維瑄(1991)。基督教社會關懷在台灣社會福利發展中角色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本炫(1989)。宗教團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怡君(1997)。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其社會運動參與(1985-1996)(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嘉檣(1991)。臺灣宗教信仰的認同與身分--個初探(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弘任(1997)。另類社會運動:一貫道的聖凡兼修渡人成全--以寶光建德天一宮員義區與天襌聖宮學界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文般(1985)。台灣光復後基督宗教在山地社會的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屠世明(1981)。從社會學試析一個中國本色教會的特質、組織與領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姚麗香(1984)。台灣地區光復後宗教變遷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家倫(1985)。台灣社會之宗教與政治關係的演變--一個宗教團體的社會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珣(1993)。Incense-Offering and Obtaining the Magical Power of Qi : The Mazu (Heavenly Mother) Pilgrimage in Taiwan(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new window
29.Wu, Lien-Chin(1987)。Folk Religion in a Modernizing Society: The Case of Taiwan,0。  new window
30.邱從甯(1995)。從環境與組織的互動關係論「臺灣世界展望會」的發展與轉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芝安(1995)。從禁慾苦行到娛樂休閒,現代宗教質素之變化的分析:以創價學會為例,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寶安(1988)。古猶太教:韋伯論西方宗教文明之起源,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夏春祥(1992)。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康鈺瑩(1996)。解嚴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政治主張及其信仰與神學觀點的分析,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介英(1990)。韋伯論宗教的社會學意義:理念、制度與行為,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榮富(1994)。民間信仰與媽祖神格的建構:宗教社會學的詮譯,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虞伯樂(1990)。論宗教組織之科層化傾向-以教會聚會所為例,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杏枝(1989)。A Study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0s-1980s,Seattle, WA。  new window
39.陳杏枝(1998)。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1683-1945,Seattle, WA。  new window
40.宋光宇(1990)。Religion and Society in Ch'ing and Japanese Colonial Taipei (1644-1945),0。  new window
圖書
1.Murray, Stephen O.、Hong, Keelung(1994)。Taiwanese Culture, Taiwanese Society: A Critical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one on Taiwan。Lanham, MD。  new window
2.馬偕(1896)。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Edinburgh:London:Oliphant Anderson。  new window
3.Grichting, Wolfgang(1971)。The Value System in Taiwan。Taipei。  new window
4.鄭興弟(1988)。臺北市民間信仰行為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汝如(1971)。台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增田福太郎(1935)。臺灣本島人の宗教。東京:財團法人明治聖德紀念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丸井圭治郎、臺灣總督府(1919)。台湾宗教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erger, P. L.(1969)。The sacred canopy。Garden, New York:Doubleday & Company Inc.。  new window
9.Roland, Robertson(1992)。Globalization: Society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London: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10.蔡相煇(1989)。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美容(199103)。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維憲(19900000)。變遷中臺省寺廟的社會福利服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本炫(1990)。台灣的政教衝突。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光弘(19880000)。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鈴木清一郎(1934)。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志明(1990)。臺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tark, Rodney、Bainbridge, William Sims(1985)。The Future of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Revival and Cult Form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8.Yang, Ching Kun(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9.曾景来(1938)。台湾宗教と迷信陋習。台北:台湾宗教研究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田井輝雄(1943)。臺灣び清代支那の村庄及び村庄廟。臺灣文化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光宇(1984)。四十年來臺灣的宗教發展情形。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增田福太郎(1939)。臺灣宗教。臺灣宗教。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Neitz, Mary Jo(1989)。In Goddess We Trust。Gods We Trust: New Patterns of Religious Pluralism in America。New Brunswick, NJ。  new window
24.Niebuhr, Reinhold(1956)。An Interpretation of Christian Ethics。An Interpretation of Christian Ethics。New York, NY。  new window
25.Parsons, Talcott(1960)。Some Comments on the Pattern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Glencoe, IL。  new window
26.Wuthnow, Robert(1989)。Communities of Discourse: Ideology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Reformation, the Enlightenment, and European Socialism。Cambridge, MA。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瞿海源(1981)。我國宗教變遷的社會學分析。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瞿海源(1989)。解析新興宗教現象。臺灣新興社會運動。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hren, Emily Martin(1981)。The Thai Ti Kong Festival。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瞿海源(1988)。台灣地區民眾的宗教信仰與宗教態度。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瞿海源、姚麗香(19860000)。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