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教育理論本土化的省思
書刊名:教育研究集刊
作者:林秀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Show-jan
出版日期:1999
卷期:42
頁次:頁1-15
主題關鍵詞:本土化教育理論IndividuationEducational theor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45
本文先從歷史發展,探討百年來西方文化對我國社會的衝擊,以及台灣四十年來社會變遷的模概,從社會現象與學術研究兩方面,進一步提出教育理論本土化的意義與方向。最後本文從科學理性考察與生命體驗的實證研究態度、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學術研究自由與自律以及教育研究人才的培育等方面,論述教育理論本土化的重要條件。 筆者認為,教育理論本土化的訴求,反映出當代教育學者的研究自覺與文化認同。「本土化」有利於體認自身文化淵源,使學術推展獲得足夠的自我意識,更明智的把持進展的方向。但是「本土化」的努力,不應該自閉於文化傳統的靜態迷戀,造成本土文化與西方理論的嚴格對峙。相反的,在中西殊異的思維模式與文化視野中,透過對話、理解與詮釋,達成創造性的視野交融,讓多元催發帶來教育理論的創新與進步,不僅提昇國內的學術研究水準,也能貢獻於整體教育學理論的發展,這應是教育理論本土化的最終目的。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some issues concer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dividu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lea for the individu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meaning of individuation. Such clarification. in fact. is a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dividuating theori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aiwa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o our culture and society is discussed. Second, the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ies is explored. Finally, directions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establish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are suggested.
圖書
1.杜祖貽(1993)。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植與應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啓政(1991)。社會、文化和知識分子。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陽教(1991)。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UNESCO(1996)。L'éducation: un trésor est caché dedans。Paris:Odile Jacob。  new window
5.王鳳喈(1945)。中國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ussell, B.(1932)。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order。London:Unwin Brothers LTD.。  new window
7.Mueller-Vollmer, Kurt(1986)。The Hermeneutics Reader。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8.余秋雨(1998)。余秋雨臺灣演講。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秋雨(1992)。文化苦旅。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灝(1980)。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伯璋(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Dewey, John(1958)。Experience and nature。Dover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3.Winch, Peter(1958)。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其他
1.自立晚報(19970120)。陳其南專訪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歐陽教(1985)。評「民國三十九年以來學校教育的發展與檢討」。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柏璋(1991)。社會變遷中我國大學教育的「解構」。轉型社會中的教育。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祖貽(1982)。論外來教育理論之限制與今後教育學研究的路向。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秀煌(1982)。從方法論的觀點看社會科學研究中國化的問題。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啟政(19820000)。從中國社會學既有性格論社會學研究中國化的方向與問題。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啟政(1994)。學術研究本土化的「本土化」。本土心理學的開展。臺北:臺灣大學心理系本土心理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