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修身為求知之本--社會科學中國化的思考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黃國清
作者(外文):Huang, Kao Chi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1
頁次:頁129-174
主題關鍵詞:中國化社會科學本土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3
  • 點閱點閱:21
期刊論文
1.葉啟政(19990900)。啟蒙人文精神的歷史命運:從生產到消費。社會理論學報,2(2),313-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光國(19930600)。評「深化」本土心理學研究的方法。本土心理學研究,1,193-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明璋(20040600)。評葉啟政著《社會學和本土化》。臺灣社會學刊,32,215-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啟政(20040300)。「個體化」社會的理論意涵:邁向修養社會學。社會理論學報,7(1),89-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啟政(20020300)。柳暗花明又一村--謝了!讓我有機會再說一些話。社會理論學報,5(1),4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厚銘(2004)。邁向理想的評鑑制度。台灣社會學會通訊,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光國(20040600)。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5(3),2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文崇一(19800600)。談學術上的自省與自信。人文學報,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Thorpe, Charles(2001)。Science against Modernism。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52(1),25。  new window
10.Roth, Paul A.(1996)。Will the real scientists please stand up? Dead Ends and Live Issues in the Explan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27(1),43-68。  new window
11.趙旭東(19990300)。本土心理學的啟蒙觀:開展本土研究的一些教訓。社會理論學報,2(1),81-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大為(1991)。歷史建構、邊陲策略、與「中國化」:對臺灣「行為及社會科學中國化」提法的思想研究。島嶼邊緣,1(1),103-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啟政(19931200)。談的是「本土化的」、「方法論的」問題嗎﹖[評黃光國<互動論與社會交易>]。本土心理學研究,2,170-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啟政(20031200)。臺灣社會學的知識--權力遊戲。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端(20000300)。「多元典範」的研究取向與「社會心理學」的本土化--知識社會學與科學社會學的觀點。社會理論學報,3(1),3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光國(19990300)。多元典範的研究取向:論社會心理學的本土化。社會理論學報,2(1),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耀盛(19971200)。社會心理學本土化:反殖民主義與後現代論述之間。本土心理學研究,8,285-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德慧(19971200)。本土心理學的現代處境。本土心理學研究,8,241-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國樞(19971200)。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關問題。本土心理學研究,8,75-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光國(19971200)。本土契合性:學術研究的方向或學術研究的判準。本土心理學研究,8,159-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光國(19931200)。互動論與社會交易:社會心理學本土化的方法論問題。本土心理學研究,2,94-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國樞(19930600)。我們為什麼要建立中國人的本土心理學?。本土心理學研究,1,6-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assirer, Ernst(1962)。An Essay 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Elias, Norbert(1987)。Involvement and Detachment。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3.Elias, Norbert(1994)。The Civilizing Process。Blackwell。  new window
4.朱剛(1997)。薩伊德。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光國(1991)。王者之道。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andes, David S.(1999)。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 Why Some Are So Rich and Some So Poor。New York。  new window
7.Foucault, Michel、Sheridan, A.(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New York:Vintage/Random House。  new window
8.Polanyi, Karl(1958)。Personal Knowledge。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黃光國(2002)。科學哲學與創造力:東亞文明的困境。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淵庭、閻秉華(2003)。梁漱溟先生年譜。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Harasym, Sarah(1990)。The Post-Colonial Critic: Interviews, Strategies, Dialogues。Routledge。  new window
12.Riesman, David(1961)。The Lonely Crowd: A Study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Character。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Schutz, A.、盧嵐蘭(1992)。舒茲論文集。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光國(2003)。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啟政(20010000)。社會學和本土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Nandy, Ashis(1983)。The Intimate Enemy: Loss and Recovery of Self Under Coloni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大為(1990)。從「避秦」到「反依賴」。知識與權力的空間。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oucault, Michel(1972)。he Discourse on Language。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N.Y.:Pantheon。  new window
3.王振寰(2004)。社會學是什麽。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國樞、文崇一(1983)。[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國化]序言。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國化。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振寰(2003)。台灣社會的社會學意義。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樞(1987)。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台灣經驗。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啟政(1983)。從中國社會學既有性格論社會學研究中國化的方向與問題。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國化。台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光國(1983)。社會及行為科學之中國移植。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國化。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啟政(20010000)。「本土契合性」的另類思考。社會學和本土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承恕(1983)。社會科學中國化及其可能意義。社會及行為科學中國化。台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啟政(20010000)。對社會研究「本土化」主張的解讀。社會學和本土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耀盛(1997)。社會心理學本土化:反殖民主義與後現代論述之間。本土心理學方法論。臺北市: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新煌(1987)。三十年來臺灣的社會學:歷史與結構的探討。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