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稻埕地區之發展(1860-1920年)--以紳、商角色變遷為例
書刊名:史匯
作者:劉若雯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
頁次:頁234-258
主題關鍵詞:大稻埕紳商角色變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3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卓克華(19780300)。艋舺行郊初探。臺灣文獻,29(1),188-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世慶(19760900)。臺灣之名稱與行政區域之建置。臺灣風物,26(3),11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振華(19890400)。日據時期的都市化:以臺北市為例。歷史月刊,15,135-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太平(19900200)。大稻埕的歲月流變--由貿易到消費。歷史月刊,25,2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連豐芬(19881200)。史蹟探源:談大稻埕的蛻變。史聯雜誌,13,11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玉茹(19940900)。清初與中葉臺灣港口系統的演變:擴張期與穩定期(一六八三至一八六0)。臺灣文獻,45(3),3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伊能嘉矩、楊南郡(19950100)。臺灣通訊--伊能嘉矩在百年前之平埔族調查:淡北及宜蘭方面平埔蕃的創社與分布。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3,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夢痕(1969)。臺北三郊與大稻埕開創者林右藻。臺北文獻(直字),9/10,116-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富三(19840300)。清代臺灣外商研究:美利士洋行。臺灣風物,34(1),140-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炎輝(19631200)。清代臺灣鄉莊之社會的考察。臺灣銀行季刊,14(4),198-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卓克華(19860600)。清代澎湖臺廈郊考。臺灣文獻,37(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卓克華(19781200)。行、郊、考。臺北文獻,45/46,427-4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卓克華(19850300)。臺灣行郊之組織功能及貢獻。臺北文獻,71,5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uang, Philip C. C.(1993)。Between Informal Mediation and Formal Adjudication :The Third Realm of Qing Justice。Modern China,19(3),251-298。  new window
15.薛化元(19831200)。開港貿易與清末臺灣經濟社會變遷的探討(1860-1895)。臺灣風物,33(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翁仕杰(19900300)。清代臺灣漢人民變的理念型分析。臺灣風物,40(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Ownby, David Alan(1990)。The Ethnic Feud in Qing Taiwan: What is this Violence Business, anyway?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1782 Zhang-Quan Xiedou。Late imperial China,11(1),75-98。  new window
18.章英華(19881200)。臺北市的內部結構--區位的與歷史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方豪(19720600)。臺灣行郊研究導言與臺北之「郊」。東方雜誌,5(12),3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光宇、林明雪(19920300)。日據時期大稻埕宗教活動節錄。臺北文獻(直字),99,69-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光宇、林明雪(19920900)。日據時期大稻埕宗教活動節錄。臺北文獻(直字),101,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玉茹(19950300)。清末新竹縣文口的經營--一個港口管理活動中人際脈絡的探討。臺灣風物,45(1),6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得時(19531100)。城隍的由來和霞海城隍廟--古往今來話臺北之四。臺北文物,2(3),8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溫振華(19891200)。清代後期臺北盆地士人階層的成長。臺北文獻 (直字),9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富三(19821200)。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臺灣風物,32(4),104-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Hung, Philip C. C.(1993)。'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Modem China,19(2),216-240。  new window
27.方豪(19711200)。光緒甲午等年仗輪局信稿所見之臺灣行郊。國立政治大學學報,24,2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溫振華(19861200)。日據時期臺北市臺人移入地分析。臺灣風物,36(4),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宋光宇(19930400)。霞海城隍祭典與臺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2),291-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連溫卿(19531100)。大稻埕的經濟發展。臺北文物,2(3),1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莊金德(1962)。台北市人口的籍貫比較。台灣文獻,13(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鷺村生(19531100)。蟹畫家朱長之生平。臺北文物,2(3),11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啓木(19530400)。分類械鬪與艋舺。臺北文物,2(1),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壬癸(19950100)。關於凱達格蘭族的原居地和登陸地。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3,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溫振華(19871200)。日本殖民統治下臺北社會文化的變遷。臺灣風物,37(4),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高賢治(19911200)。光復後土地公廟演變為福德宮的典範(2)--大稻埕的延平區福德宮。臺灣風物,41(4),9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莊芳榮、卞鳳奎(19941200)。大稻埕南北貨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 (直字),110,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邱奕松(19890600)。迪化街滄桑史。臺北文獻 (直字),88,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莊芳榮、卞鳳奎(19940600)。大稻埕布業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 (直字),10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文瀾(19531100)。從臺灣茶談到稻江外商。臺北文物,2(3),3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騰嶽(19531100)。大稻埕茶業的今昔。臺北文物,2(3),2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雪姬(19921200)。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10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玉茹(19931200)。清代臺灣港口的發展與等級劃分。臺灣文獻,44(4),9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Katz, Paul R.(19950800)。日治時代官方寺廟史料的重要性--以東港東隆宮的沿革問題為例。臺灣史料研究,6,9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蔡采秀(19951200)。家族與地方都市的發展--以板橋林家與海山劉家的發展為例。臺灣史研究,2(2),137-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克武(19781200)。清時板橋的開發與寺廟。臺北文獻 (直字),45/46,387-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Rowe, William T.(1993)。The Problem of 'Civi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Modern China,19(2),139-157。  new window
48.Rowe, William T.(1990)。The Public Sphere in Modern China。Modern China,16(3),309-329。  new window
49.溫振華(19780500)。淡水開港與大稻埕中心的形成。歷史學報,6,245-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唐美君(19830100)。臺灣公廟與宗族的文化意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1),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秀政(1976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事件之檢討。臺灣文獻,27(4),78-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施添福(19900300)。清代臺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臺灣風物,40(1),37-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尹章義(19810400)。臺北平原拓墾史研究(1697-1772)。臺北文獻 (直字),53/54,1-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師樵(19531100)。大稻埕繁華記。臺北文物,2(3),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呂訴上(19531100)。大稻埕與藝妲戯。臺北文物,2(3),1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章英華(19861100)。臺灣都市區位結構的比較研究:以臺北、臺中、高雄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8,2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玉茹(19931000)。清代臺灣港口的數量與分佈。史原,19,213-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施添福(19890600)。清代臺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臺灣風物,39(2),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添春(19620600)。臺北地區之開拓與寺廟。臺北文獻,1,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郭海鳴(19531100)。稻江選士錄。臺北文物,2(3),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Wakeman, Frederic Evans Jr.(1993)。The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Debate: Western Reflections on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Modern China,19(2),108-138。  new window
62.鄭吉成、王彥妮(19940600)。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祭祀圈之研究。地理教育,20,4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世慶(19761100)。清末建省前後臺灣軍政首長與地方士紳之關係。幼獅月刊,44(5),4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錦江(19520100)。日據前的臺北城及城內。臺灣風物,2(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江寶釵(19870600)。大稻埕、霞海城隍與靈安社。民俗曲藝,47,91-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朱英(19910200)。清末新興商人及民間社會。二十一世紀,3,3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伊能嘉矩、楊南邵(19930600)。臺灣通信--伊能嘉矩在百年前之平埔族調查。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37,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伊能嘉矩、楊南郡(19940400)。臺灣通信--伊能嘉矩在百年前之平埔族調查。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0,5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何濟民(19531115)。稻津國民教育的搖籃。臺北文物,2(3),6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邱敏勇(19890300)。大稻埕舉人陳霞林事蹟考。臺北文獻 (直字),87,189-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根源(19531100)。大稻埕寺廟記。臺北文物,2(3),7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莊芳榮、林萬傳(19920300)。大稻埕耆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99,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衡道(19691200)。大稻埕情調。臺北文獻 (直字),6-8,274-3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林衡道(19920300)。日據時期大稻埕的福州移民。臺北文獻 (直字),99,10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衡立(19700600)。半世紀前大稻埕豪商的住宅。臺北文獻 (直字),11/12,13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林玉茹(19950300)。清代臺灣中港與後龍港港口市鎮之發展與比較。臺北文獻 (直字),111,59-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林春蘭(19860600)。淡水開港與郊行的衍變。史學會刊,30,6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林春蘭(19870600)。由日據時期臺灣貿易政策的改變看「行郊」轉型的意義。史學會刊,31,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卓克華(19850900)。試釋全臺首次發現艋舺「北郊新訂抽分條約」。臺北文獻 (直字),73,151-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清水勝光、嚴勝雄(19820900)。中國之行郊組織及其勢力。華學月刊,129,4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連溫卿(19531100)。臺灣文化協會的發軔--臺灣政治、文化、社會運動的第一頁。臺北文物,2(3),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黃式杰(19531100)。怪傑稻垣籐兵衛。臺北文物,2(3),10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君玉(19581000)。大稻埕的舊市場。臺北文物,7(3),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驚癡(19531100)。天籟吟社與林述三。臺北文物,2(3),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郭嘯舟(19531100)。哲人李春生翁。臺北文物,2(3),10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馮用(19591000)。大稻埕洋教案。臺北文物,8(3),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曾廼碩(19570600)。清季大稻埕之茶業。臺北文物,5(4),9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廖漢臣(19531100)。大稻埕新舊街名考。臺北文物,2(3),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廖漢臣(19610900)。北市人口的籍貫與姓氏。臺北文物,10(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劉龍岡(19531100)。稻江人物小誌。臺北文物,2(3),10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林滿紅(19940700)。清末大陸來臺郊商的興衰--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之一結合思考。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4(2),173-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伊能嘉矩、楊南郡(1994)。臺灣通信--伊能嘉鉅在百年前之平埔族調查(淡北平原平埔蕃的實地調查:四)。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黃得時(19851115)。大稻埕發展史。台北文物,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陳有生(19531115)。城隍的由來和霞海城陸。台北文物,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森正夫(1982)。中國前近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會の觀點。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史學,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劉篁村(1953)。稻江見聞錄。台北文物,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蔡煜(19531115)。稻江歲時諺。台北文物,2(3),113-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Buxbaum, David C.(1993)。Some Aspects of Civil Procedure and Practice at the Trial Level in Tanshui and Hsinchu from 1789 to 1895。Journal of Asian Studies,30(2),255-279。  new window
99.Kuhn, Philip A.(1992)。Civil Society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Newsletter for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aiwan),13,77-84。  new window
100.蔡淵洯(19851200)。清代臺灣移墾社會的商業。史聯雜誌,7,5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一剛(19570900)。臺北三郊與臺灣的郊行。臺北文物,6(1),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漢光(19720300)。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85-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蔡淵絜(19800600)。清代臺灣社會上升流動的兩個個案。臺灣風物,30(2),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林玉茹(19940300)。清代臺灣港口的互動與系統之形成。臺灣風物,44(1),8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富日芳郎(19550600)。臺灣鄉鎮之地理學的研究。臺灣風物,5(6),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中村孝志、曹永和、高玉似、陳怡君(19910900)。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臺灣風物,41(3),118-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木內裕子(19870900)。廟宇活動與地方社區:以屏東縣琉球鄉漁民社會為例。思與言,25(3),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黃富三(19830300)。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臺灣風物,33(1),126-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基層政治體系中非正式結構之發展。歷史學報,11,9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林滿紅(19780500)。清末臺灣與我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一八六○~一八九四)。歷史學報,6,209-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蔡淵洯(19860600)。清代臺灣行郊的發展與地方權力結構之變遷。歷史學報,14,141-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陳俊宏(19971200)。李春生與禮密臣的一段軼事--一八九五年日軍和平占領臺北城事件的發微。臺北文獻 (直字),122,3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蔡淵洯(198301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雜誌,2,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社會領導階層性質之轉變。史聯雜誌,3,3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富田芳郎(19550600)。臺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3),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周延壽、魏清德、林添進、劉克明、黃傳祿、陳猪乳、林禮仁、楊仁俊、胡謙興、陳璉環、謝龍河、林聰田、楊文星、廖漢臣、曹甲乙、黃啓明、黃元愷、王自新、吳松谷、黃聯發、蘇穀保、郭芬芝、黃文虎、黃啓瑞、吳槐、蘇得志、王詩琅(19530400)。艋舺耆老座談會。臺北文物,2(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Katz, Paul R.(1997)。Temple Cults and The Creation of Hsin-Chuang Local Society。The Seventh Confrence on Chinese Maritime History,(會議日期: 1997/05/01-05/03)。Nankang Taipei:ISSP, Academia Sinica。1-58。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890)。台北縣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北廳(1901)。臺北廳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惠雯(1997)。城市、店、家與婦女--大稻埕婦女日常生活史(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祐志(1995)。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惠琛(1990)。清代臺灣科舉制度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揚(1995)。清代竹塹漢人社會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閻萬清(1993)。臺北盆地邊緣鄉鎮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方榮(1987)。台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月吟(1996)。日據時期朝天宮與北港地區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溫振華(1986)。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邱澎生(1995)。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清代蘇州的會館公所與商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玉茹(1997)。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采秀(1995)。板橋的都市發展(1895-1985):兼論其社會影響(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心怡(1993)。日治中期.大溪.三峽.大稻埕.街屋立面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朝興(1984)。西元1945年以前台北市城市形式轉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溫振華(1978)。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裕健(1993)。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以日據時期台北為個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寶村(1988)。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北商工會議所(1943)。臺北商工人名錄。臺北:臺北商工會議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北廳總務課(1903)。臺北廳志。臺北:臺北廳總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東嘉生(1995)。臺灣經濟史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廳(1919)。臺北廳誌。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1)。臺灣舊慣制度調查一斑。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淡水廳築城案卷。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鄉實、佐藤四郎(1985)。臺灣殖民發達史。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宗賢(1993)。台北市古碑。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ipman, Jonathan、Stevan, Harrell(1990)。Violence in China。Albany:SUNY Press。  new window
10.Kuhn, Philip A.(1970)。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陳三井(1981)。臺北市發展史。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祖基(1986)。近代臺灣地方對外貿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炎憲(1989)。臺灣漢人移民史研究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連橫(1976)。臺灣通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永明(1997)。臺北市文化人物略傳。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明輝(1995)。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亦榮(1991)。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進興(1992)。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傳記。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其南(1989)。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熙(1985)。清代臺灣:政策與社會變遷。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1996)。臺灣史論文精選。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教育碑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卓克華(1990)。清代台灣的商戰集團。台北: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蔣師轍(1957)。臺遊日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孔立(1991)。臺灣研究十年。臺北:博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乾朗(1993)。臺北市孔廟。臺北: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乾朗(1996)。臺灣建築閱覽。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福才(1990)。臺灣商業史。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少卿(1988)。再現過去:社會史的理論視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1933)。臺北州下に於ける社寺教會要覽。臺灣: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調查經濟資料報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邱秀堂(1988)。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方豪(1974)。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穆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徐裕健(1997)。台北市都市發展歷史地圖集。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蔣師轍、薛紹元(1962)。臺灣通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60)。臺灣遊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田中一二、李朝熙(1998)。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宗賢(1983)。臺灣的民間組織。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莊英章(19940000)。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叔璥(1957)。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彭明輝(19950000)。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吳文星(1995)。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Esherick, Joseph W.、Rankin, Mary Backus(1990)。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6.陳孔立(1990)。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63)。臺灣輿地全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4)。臺灣舊慣調查報告書。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洪敏麟(1970)。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富三、曹永和(19800000)。臺灣史論叢。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夏黎明(1996)。清代臺灣地圖演變史。臺北:知書房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滿紅(1978)。茶、糖、樟腦與晚清臺灣。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周雪光(1992)。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洪敏麟(1978)。日治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DeGlopper, Donald R.(1995)。Lukang: Commerce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Albany,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5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宮本延人(1988)。日本統治時代臺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藍鼎元(1958)。平台紀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勝俊(1988)。臺灣寺廟的職權與功能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吳密察、陳順昌(1984)。迪化街傳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杉浦和作(1912)。臺灣商工人名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1964)。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台灣省文獻會(1951)。臺灣省通志稿。台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純青(1950)。臺灣省通志稿。台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1971)。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台灣新民報社(1938)。台灣人士鑑。台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文宗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德宗實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台灣總督府(1920)。臺灣列傳。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伊藤博文公(1937)。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林進發(1935)。台灣官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林進發(1930)。台灣人物傳。臺北:赤陽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國立臺灣大學淡新檔案校註出版編輯委員會(1995)。淡新檔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國學文獻館(1993)。臺灣研究資料彙編。臺北:國學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15)。臺灣堡圖。臺灣日日新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96)。臺灣堡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陳金田(199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1934)。臺灣商工業案總覽。東明印刷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台灣新聞社(1934)。台灣實業名錄。台灣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台灣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35)。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台灣民間職員錄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台北商工會(1936)。台北商工會會員名簿。台北商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台北市(1933)。台北市商工人名錄。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台北市勸業課(1936)。台北市商工人名錄。台北市勸業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台北市商工會議所(1943)。台北商工人名錄。台北商工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佐佐英彥(1920)。台灣銀行會社要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清史福建臺灣資料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馬偕、周學普(1950)。臺灣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郁永和(1983)。禆海紀遊。臺北: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劉礅(1958)。巡台退思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文崇一(1975)。西河的變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文崇一(1989)。台灣的社會權力結構。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世慶(1996)。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尹章義(1989)。台北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台北市役所(1941)。台北都市計畫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會(1991)。臺灣文化誌。台中: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李國祁(1979)。台北市耆老會談專集。台北:台北市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林和仁、台北市政府工務局(1969)。日本都市再開發法(草案)譯文。台北:台北市政府工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林玉茹(1996)。清代臺灣的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周憲文(1985)。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周宗賢(1972)。臺灣民間結社的本質與機能。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幸田春義(1985)。臺灣統治史。臺北: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哈貝瑪斯(1995)。社會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徐裕健(1992)。台北市三級古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調查研究與修復建議。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夏鑄九(1989)。迪化街特定專用區現況調查及發展可行性研究。樂山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馬敏(1995)。官商之間:社會劇變中的近代商。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陳正祥(1957)。台北市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台北市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正祥、孫得雄(1958)。台灣人口之分佈及其變遷。台北市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陳慈玉(1994)。台北縣茶葉發展史。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陳宗仁(1996)。從草地到街市:18世紀新庄之研究。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莊展鵬、黃盛璘(1991)。台北歷史散步:艋舺、大稻埕。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莊英章(1977)。林杞埔:一個台灣市鎮的經濟發展史。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章英華(1995)。台灣都市的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台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黃淑清(1985)。台北市路術史。台北:台北市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黃金土、黃淑清(1992)。台北古今圖說集。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張炎憲、陳美容(1993)。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炎憲、陳美蓉、黎中光(1995)。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吳三連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張介人(1981)。臺北保安宮專誌。臺北: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董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葉肅科(1993)。日落台北城(1895-1945)--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廖漢臣(1977)。台灣省開闢資料緒編。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鄭政誠(1996)。三重埔的社會變遷。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蔡文輝(1993)。杜會變遷。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蔡啟恆(1972)。臺灣的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戴寶村(1984)。清代淡水開港之研究(1860-1894)。臺北:師大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瞿海源、章英華(19860000)。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Brook, Timothy、Frolic, B. Michael(1997)。Civil Society in China。M. E. Sharpe。  new window
134.Chua, Tung-tsu(1962)。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Cambridge, Mas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5.Mackay, D. D.、George, L.(1991)。From Far Formosa。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136.Min, Tu-Ki(1989)。National Polity and Local Pow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te Imperial China。Cambridge, Mass.: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7.蕭公權(1960)。Rural China: Imperial Contr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138.ALLEE, Mark A.(1994)。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9.(1965)。臺灣輿地彙鈔。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周憲文、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清代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Brook, Timothy(1993)。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3.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5.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6.林美容(19930000)。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張勝彥(19930000)。清代臺灣廳縣制度之研究。臺北:華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黃朝進(1995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蔡文輝(1994)。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羅大春(1972)。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文崇一(19890000)。臺灣的社區權力結構。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陳慈玉(19820000)。近代中國茶業的發展與世界市場。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Katz, Paul R.(1995)。Demon Hordes and Burning Boats: The Cult of Marshal Wen in Late Imperial Chekiang。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158.東嘉生、周憲文(1985)。臺灣經濟史概說。帕米爾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施琅(1958)。靖海紀事。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丸井圭治郎、臺灣總督府(1993)。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捷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Mackay, George Leslie、陳宏文(1996)。馬偕博士日記。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呂理政(19920000)。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Sangren, Paul Steven(1987)。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4.Skinner, George William(1977)。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陳進傳(1995)。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大園市藏(1916)。台湾人物誌。台北:谷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黃秀政(1992)。臺灣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台灣總督府(1915)。社寺廟宇に關すゐ調查•臺北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研院史語所(1989)。日據時期大稻埕宗教活動編年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尹章義(19860600)。開拓臺灣史研究的方法與視野:敬答翁佳音先生對於〈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一七〇三至一九八三)〉一書的評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管保里術庄土名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淡新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學文獻館。臺灣地區公私藏族譜,國學文獻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淵洯(19860000)。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amely, Harry J.(1977)。The Formation of Cities: Initiative and Motivation in Building Three Walled Cities in Taiwan。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林滿紅(19800000)。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臺灣史論叢。臺北:眾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美君(1981)。臺灣傳統的社會結構。臺灣史蹟源流。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富三(1984)。清季臺灣外商的經營問題--以美利士洋行為例。中國海洋發屐史論文集。南港:中研院三研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盛清沂、林興仁、吳基瑞(1961)。台北縣氏族略。台北縣文獻叢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