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秦或西漢初和奸案中所見的親屬倫理關係--江陵張家山二四七號墓《奏讞書》簡180-196考論
作者:邢義田 引用關係
書刊名:傳統中國法律的理念與實踐;柳立言 (主編)
頁次:101-159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西漢親屬倫理關係奏讞書江陵張家山二四七號墓簡180-196
學門:法律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胡平生(2004)。馬王堆帛書《喪服圖》所記喪服制度考論。湖南省博物館館刊,1,178-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恒(1984)。張斐的《律注要略》。中國法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崔永東(2002)。張家山出土漢律的特色。政法論壇,20(5),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建國(1997)。叔孫通定《傍章》質疑--兼析張家山漢簡所載律篇名。北京大學學報,1997(6),4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學群(1994)。馬王堆漢墓《喪服圖》簡論。湖南考古輯刊,6,226-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松長(2003)。馬王堆三號墓主的再認識。文物,2003(8),56-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偉(2006)。《二年律令》、《奏讞書》校讀。簡帛,1,349-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蘇鎭(2004)。漢初王國制度考。中國史研究,2004(3),2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浩(1993)。談《奏讞書》中的西漢案例。文物,1993(8),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浩(1995)。談《奏讞書》中秦代和東周時期的案例。文物,3,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森谷一樹(2004)。張家山漢簡秩律初探。洛北史學,6,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裘錫圭(1982)。《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文史,1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鏡浩(1988)。《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補正。文史,29,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日本學習院大學漢簡研究會(2001)。秦代密通.盜傷事件--江陵張家山漢簡「奏讞書」を讀む。學習院史學,39,116-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池田雄一(1997)。秦代の律令について。中央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紀要,42,4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佐竹靖彥(1980)。秦國の家族と商鞅の分異令。史林,63(1),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若江賢三(1996)。秦漢律における「不孝」罪。東洋史研究,55(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學勤(1990)。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文物,1990(4),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均明(2002)。簡牘所反映的漢代訴訟關係。文史,2002(3),5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建國(1997)。漢簡《奏讞書》和秦漢刑事訴訟程序初探。中外法學,1997(2),48-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建國(1997)。關於漢簡《奏讞書》的幾點研究及其他。國學研究,4,529-5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公柔(1956)。士喪禮、既夕禮中所記載的喪葬制度。考古學報,1956(4),67-84+142-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邢義田(2003)。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燕京學報,新1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祝總斌(1985)。略論晉律之「儒家化」。中國史研究,1985(2),109-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顧頡剛(1979)。『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文史,6,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學勤(2000)。郭店楚簡《六德》的文獻學意義。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少華(2000)。郭店楚簡《六德》篇思想源流探祈。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375-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樂賢(2000)。郭店楚簡《六德》初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384-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von Falkenhausen, Lothar(2002)。The Debate on the Origins of Qin: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文化差異與社會通則:紀念張光直先生」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66)。孔叢子。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6)。孝經。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66)。逸周書。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2)。儀禮。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6)。禮記。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墉、盧文弨(1963)。荀子集解。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瀧川資言(1980)。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偉(2005)。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編聯初探--以竹簡出土位置為線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學理、梁雲(2001)。秦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雙全(2004)。簡牘。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存山(2005)。“為父絕君”並非古代喪服之“通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林(2005)。再論郭店簡《六德》“為父絕君”及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湖北省荊州博物館(2000)。荆州高臺秦漢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池田雄一(2002)。奏讞書--中國古代の裁判記錄。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冨谷至(1998)。秦漢刑罰制度の研究。東京: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勞榦(1957)。居延漢簡--圖版之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2001)。甘肅省。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鵬一(198901)。晉令輯存。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頡剛、顧洪(1990)。顧頡剛讀書筆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佑(1987)。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滋賀秀三、張建國、李力(2003)。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福頤、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璽印組(1987)。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如森(1995)。漢代喪葬制度。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孟軻、趙岐、焦循、沈文倬(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長孫無忌、劉俊文(1986)。唐律疏議。臺北:弘文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顧炎武(1970)。原抄本日知錄。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饒宗頤、李均明(1995)。新莽簡輯證。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昉(1997)。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利器(1970)。鹽鐵論校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寬(1985)。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班固(196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誘(1980)。戰國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范瞱、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班固、王先謙(1955)。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湯志鈞、華友根、承載、錢杭(1994)。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蘇鎮(2001)。漢代政治與《春秋》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國維(1961)。觀堂集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胡平生、張德芳、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留珠(2002)。秦漢歷史文化論稿。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沈家本、鄧經元、駢宇騫(1985)。歷代刑法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陸賈、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安、劉文典(1968)。淮南鴻烈集解。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連雲港市博物館、東海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文物研究所(1997)。尹灣漢墓簡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呂不韋、高誘、陳奇猷(1985)。呂氏春秋校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偉(2003)。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編聯初探--以竹簡出土位置為線索,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wangwei0l.htm, 2007/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存山(2002)。“為父絕君”並非古代喪服之“通則,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331, 2007/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林(2000)。再論郭店簡《六德》“為父絕君”及相關問題,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39, 2007/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尹在碩(2004)。張家山漢簡所見的家庭犯罪及刑罰資料。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承仕(1984)。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者對於喪服應認識的幾個根本觀念。吳承仕文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學勤(2003)。竹簡秦漢律與《周禮》。中國法制史考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90)。秦社會的「戎狄性」。編戶齊民。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正勝(1992)。五服制的族群結構與倫理。古代社會與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文倬(1999)。對《士喪禮、既夕禮中所記載的喪禮制度》幾點意見。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文倬(1999)。漢簡《服傳》考。宗周禮樂文明考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侯旭東(2005)。西漢初律令中的母、妻地位。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宮宅潔(2003)。秦漢時期的審判制度--張家山漢簡《奏讖書》所《奏讖書》所見〉。中國法制史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恒(1984)。張斐的《律注要略》。中國法制史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敏(1994)。漢初法律係全部繼承秦律說--讀張家山漢簡《奏讞書》劄記之一。秦漢史論叢。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中秋(2003)。中國封建社會奸罪述論。中國法制史考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蒙文通(1987)。法家流變考。蒙文通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萬進(2005)。《奏讞書》與漢代奏讞制度。出土文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萬進(2005)。《奏讞書》編訂成書年代蠡測。出土文獻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譚其驤(2002)。近代湖南人中之蠻族血統。長水粹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其驤(2002)。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長水粹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嚴耕望(1991)。戰國時代列國民風與生計--兼論秦統一天下之背景。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學正(1984)。甘谷漢簡考釋。漢簡研究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英時(1987)。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正勝(1992)。西周封建的特質。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