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追蹤躡跡 : 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
作者:高桂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大安
ISBN:9789867712226
主題關鍵詞:中國小說文學評論明代清代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4) 博士論文(17) 專書(7)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9
期刊論文
1.郭英德(1987)。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學遺產,1987(5),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敬圻(1997)。《聊齋志異》宗教現象讀解。文學評論,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德榮(1997)。別一種審美意趣的追求--續金瓶梅審美價值探究。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祖猷(1993)。實學思潮和人文主義思潮--論晚明的虛實之辯。中國哲學,16,8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學泰(1994)。論《水滸傳》中的主導意識--遊民意識。文學遺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恆夫(1999)。宋明理學與小說表現手法。江海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曉鈴(1983)。關於後水滸傳。社會科學輯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忠昌(1993)。續書價値新論--《古代小說續書漫話》補論。明清小說研究,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錫章、高建青(2002)。江湖遊民的奴才夢--論「水滸人物」的生存狀態及其生存意識。中國文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仁川(1980)。明代私人海上走私貿易與「倭寇」。中國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竺洪波(2002)。金聖嘆與中國敘事學。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文珍(1986)。改寫本西遊記人物造型之比較分析:兼論忠實性與角色強化。臺東師專學報,14,7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元濟(1994)。從孫悟空的形象看民間文化對作家創作的影響。中國民間文化,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斌(2003)。此儒家非彼儒家--《水滸傳》和《蕩寇志》文化價値取向之比較。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章太炎(1909)。原儒。國粹學報,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鈞(2002)。從作家出發還是從文本出發--談金聖嘆對宋江形象的「誤解」。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雪蓮(2000)。反諷的意義--《故事新編》的現代再評價。魯迅研究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錦池(1996)。宗教光環下的塵俗治平求索--論世本《西遊記》的文化特徵。文學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文新(1995)。論志怪三體。學術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愛娟(1999)。明代中後期市民文化初探。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澉(1980)。論《西遊記》中神佛與妖魔的對立。求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程毅中、程有慶(1997)。《西遊記》版本探索。文學遺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俊(1991)。人類未來的預見者--《西遊記》理性思維新論。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緒容、方彥壽(2002)。葉逢春本《三國志傳》題名「漢譜」說。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明政(1982)。也談《西遊記》中神佛與妖魔的關係--兼答陳澉同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寧俊紅(1998)。《水滸》女性形象漫說--兼談《水滸》的「話語」。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久明(2002)。《故事新編》的後現代主義特徵。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家建(2001)。小說類型與與文學傳統:問題與思路--中國現代小說類型研究引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智勇(1993)。《後西遊記》與潮人。韓山師專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萍、張靖(2001)。《孔乙己》敘述的空間形式。魯迅研究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玉平(1993)。論《紅樓夢》死亡描寫的哲學意蘊和藝術內涵。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海燕(2001)。《水滸傳》續書的敘事重構和接受批評。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鐵鷹(1989)。《取經詩話》的成書及故事系統一孫悟空形象探源。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鐵鷹(1991)。元明之際取經故事系統的流向和影響--孫悟空形象探源之三。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蔡鐵鷹(2002)。說不得的「忠義雙全」掙不脫的「功名家業」。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歐陽見拙(1989)。《蕩寇志》是《水滸》作者觀點的再現--《水滸傳》與《蕩寇志》的比較。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謝桃坊(1994)。論明清豔情小說的文化意義。社會科學戰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魏淑珠、張靜二(1986)。從「胡鬧小兒」的角度看孫悟空。中外文學,15(4)=172,6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龔維英(1998)。簡析《水滸》兩種續書《水滸後傳》和《蕩寇志》比較研究。貴州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家復(19980300)。思想史研究中的主體與結構:認真考慮「焦竑與晚明新儒學之重構」中「與」的意義。臺灣社會研究,29,39-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汎森(19980600)。日譜與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顏李學派為主的討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2),245-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靜二(19820400)。論西遊故事中的悟空。中外文學,10(11),1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沈松僑(19971200)。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馬昌儀(1987)。文化英雄析論。民間文學論壇,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汎森(19930700)。明末清初的人譜與省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3),679-7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胡曉真(19950300)。「續金瓶梅」--丁耀亢閱讀「金瓶梅」。中外文學,23(10)=274,84-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達芸(19820400)。天地不全--西遊記主題試探。中外文學,10(11),80-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蒲安迪、孫康宜(19790700)。西遊記、紅樓夢的寓意探討。中外文學,8(2),36-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廖咸浩(19930700)。說淫--「紅樓夢」「悲劇」的後現代沈思。中外文學,22(2)=254,85-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廖朝陽(19930700)。異文典與小文學--從後殖民理論與民族敍事的觀點看《紅樓夢》。中外文學,22(2)=254,6-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駱水玉(20010600)。《水滸後傳》--舊明遺民陳忱的海外乾坤。漢學研究,19(1)=38,219-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保淳(19851000)。後西遊記略論。中外文學,14(5)=161,4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石麟(1990)。略論《西遊記》續書三種--《續西遊記》、《西遊補》、《後西遊記》考略。明清小說研究,1990(2),154-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雷勇(1994)。明末清初社會思潮的演變與才子佳人小說的「情」。甘肅社會科學,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長春(1998)。在文本與歷史之間─重讀《西遊記》。學習與探索,6=119,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Koss, Nicholas、呂健忠(1986)。由重出詩探討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關係。中外文學,14(11)=167,130-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侯會(1996)。從烏雞國的增插看《西遊記》早期刊本的演變。文學遺產,4,67-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冬季(1989)。變形、荒誕與象徵--論《西遊補》的美學特徵。明清小說研究,1989(2),14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汝梅(1998)。丁耀亢的《續金瓶梅》創作及其小說觀念。丁耀亢研究--海峽兩岸丁耀亢研究學術研討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57-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玲(1998)。丁耀亢劇作論。丁耀亢研究--海峽兩岸丁耀亢研究學術研討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桂惠(2000)。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補紅樓夢》的另一種凝注。情、欲與死亡小型專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0年10月20-21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亞昕(1998)。歷史的反思與民俗的批評--論《醒世姻緣傳》的文化視角。海峽兩岸丁耀亢研究學術研討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家嵐(2002)。清末民初水滸評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家仁(2001)。《西遊記》與三種續書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明娳(1981)。西遊記探源(博士論文),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淑美(1989)。水滸後傳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桂惠(1990)。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錢穆(1988)。中國文化史導論。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日根(2003)。明清民間社會的秩序。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喬志強(1980)。義和團在山西地區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helan, James(1996)。Narrative as rhetoric: Technique, audiences, ethics, ideology。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王陽明(1985)。陽明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ow, Rey、董之林、張京媛、陳順馨、陳惠芳、陳敏娟(1995)。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成復旺(199207)。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忱(1993)。水滸後傳。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俞萬春(2003)。結水滸傳。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說(1958)。西遊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逍遙子(1995)。後紅樓夢。臺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秦子忱(1995)。續紅樓夢。臺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蘭皋居士(1990)。綺樓重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小和山樵(1995)。紅樓復夢。臺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長白臨鶴人(1994)。紅樓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歸鋤子(1985)。紅樓夢補。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嫏嬛山樵(1994)。補紅樓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魯迅(2004)。故事新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儒(1879)。百川書志。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說(2002)。豐草菴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文鏡編輯部(1984)。歷代小說序跋選注。臺北: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北固。水滸傳的組織謀略。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光東(2003)。民間理念與當代情感--中國現當代文學解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啓忠(1991)。金瓶梅價値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瑤(1982)。〈故事新編〉散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江怡(2002)。維特根斯坦:一種後哲學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建中(1992)。瓶中審醜--金瓶梅「色」之批判。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尙友萍(1994)。新人賈寶玉論。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曹明海(1997)。文學解讀學導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盛巽昌(2002)。水滸黑白綽號譚。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光芒(2002)。中國近現代啓蒙文學思潮論。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恩斯特•卡西勒、甘陽(1994)。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唐躍、譚學純(1995)。小說語言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立(1999)。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小楓(1990)。逍遙與拯救。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蔭柏(1989)。西遊記資料匯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家建(2001)。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編》詩學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鄧曉芒(1996)。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魯迅(1959)。魯迅譯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魯迅(1997)。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魯曉俊(2003)。汗青濁酒--《三國演義》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關永禮(1989)。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辭典。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顧昕(1992)。中國啓蒙的歷史圖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磯部彰(1983)。《西遊記》的接納與流傳--以明代正德到崇禎年間爲中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卡特琳娜.克拉克、邁克爾.霍奎斯特、語冰(2000)。米哈伊爾.巴赫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Culler, Jonathan D.、方謙(1992)。羅蘭•巴特。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Jane, Loevinger、李維(1995)。自我的發展槪念與理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Ashley, Bob(1989)。Reading Popular Narrative。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9.Huang, Martin W.(2004)。Snakes' legs : sequels, continuations, rewritings, and Chinese fiction。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50.Ricoeur, Paul、Thompson, John B.(1981)。Science and Ideology (Hermeneutics and Scie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1.迪克•赫布迪齊、張儒林(1997)。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詹姆斯.費倫、陳永國(2002)。作爲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1995)。後水滸傳。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季跪、鍾夫、世平(1995)。續西遊記。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天花才子(1992)。後西遊記。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巴赫金、白春仁(1998)。文本、對話與人文。石家莊:河北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建剛(2001)。狂歡詩學:巴赫金文學思想研究。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敦甫(1976)。西遊記釋義。臺北:全眞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孫尚揚(1992)。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溝口雄三、陳耀文(1997)。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樊樹志(2005)。晚明史(1573-1644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許自昌(1988)。樗齋漫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余嘉錫(1963)。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河洛圖書出版社: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丁耀亢、張清吉、李增波(1999)。丁耀亢全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Berman, Marshall(1982)。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66.米克.巴爾、譚君強、萬千(1995)。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魯迅(2002)。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 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Fiske, John、王曉玨、宋偉杰(2001)。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胡適(199909)。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Köhler, Wolfgang R.、李姍姍、李維(1998)。完形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林幸謙(2003)。女性主體的祭奠: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桂林:廣西師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馬克斯.韋伯、洪天富(1993)。儒教與道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呂微(2001)。神話何為: 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旭川(2004)。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Bakhtin, Mikhail M.、白春仁、曉河(199806)。巴赫金全集:第3卷--小說理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金觀濤、劉青峰(2000)。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周英雄(1989)。小說.歷史.心理.人物。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靜二(1984)。《西遊記》人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謝國楨(1978)。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葉舒憲(1997)。中國神話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蕭兵(1991)。楚辭的文化破譯--一個微宏觀互滲的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Colman, Arthur、Colman, Libby、劉文成、王軍(1998)。父親:神話與角色的變換。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特雷西、馮川(1995)。詮釋學、宗教、希望--多元性與含混性。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高有鵬(2001)。中國民間文學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馬幼垣(1987)。中國小說史集稿。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谷應泰(1956)。明史紀事本末。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Kuhn, Thomas、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錢永祥(1991)。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歐陽健(1992)。明清小說采正。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Fiske, John(1989)。Reading the Popular。Unwin Hyman。  new window
90.Barthes, Roland、許薔薔、許綺玲(1997)。神話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濱下武志、朱蔭貴、歐陽菲、虞和平(1999)。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貿易圈。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劉廷璣(1969)。在園雜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王彬(1992)。禁書、文字獄。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王志成(199612)。解釋與拯救--宗教多元哲學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朱一玄、劉毓忱(1981)。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山(1992)。中國武俠史。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嚴敦易(1996)。水滸傳的演變。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柳鳴九(1990)。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臺北: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武潤婷(2000)。中國近代小說演變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Brook, Timothy、方駿、王秀麗、羅天佑(2004)。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丁耀亢、陸合、星月(1988)。金瓶梅續書三種。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李豐楙(1997)。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鄭志明(1989)。中國社會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戴衛.赫爾曼、馬海良(2002)。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Cohan, Steven、Shires, Linda M.、張方(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Cohen, Paul A.、林同奇(2002)。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Hillis, Miller J.、申丹(2002)。解讀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Bauman, Zygmunt、邵迎生(2003)。現代性與矛盾性。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李東陽(1963)。大明會典。台北:東南書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劉小楓(1998)。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王畿(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陳少明、單世聯、張永義(1995)。被解釋的傳統:近代思想史新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黃子平(1996)。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金觀濤、劉青峰(1993)。開放中的變遷--在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周明初(1997)。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楊國榮(1997)。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馬通伯(1979)。周易費氏學。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Schurmann, Franz(1968)。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20.林毓生、李澤厚(1989)。五四:多元的反思。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宋莉華(2004)。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高玉海(2004)。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黃霖(2002)。中國小說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Chatman, Seymour B.(1978)。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6.嵇文甫(1996)。晚明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林依璇(1999)。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趙建忠(1997)。紅樓夢續書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Neumann, Erich、李以洪(1998)。大母神--原型分析。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Max, Weber、簡惠美(2002)。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徐朔方(1997)。小說考信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浦安迪(1998)。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郭于華、李彬、羅紅光、田青(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永瑢、紀昀(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紀德君(2002)。中國歷史小說的藝術流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樂蘅軍(19920000)。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侯杰、范麗珠(2001)。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Swinge, Wood, A.、馮建三(1997)。大眾文化的迷思。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黃亞平(2004)。典籍符號與權力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王同舟(2003)。地煞天罡:水滸傳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萬川(1983)。天花藏主人到底是誰。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元化(1985)。爲「五四」精神一辯。五四:多元的反思。臺北:風雲時代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民求(1984)。《後西遊記》的社會意義。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彪(1993)。無所指歸的文化悲涼-論《金瓶梅》的思想矛盾及主題的終極指向。文學遺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彪(1994)。作爲敘述視角與敘述動力的性描寫--《金瓶梅》性描寫的敘事功能及審美價値。社會科學戰線(中國古代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煜(1981)。附:評介彼得遜教授《匏瓜:方以智與對思想革新之衝動》。明清思想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毓華(1993)。情的觀念在晚明的異變。戲劇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亦園(1994)。從民間文化看中國文化。文化中國:理念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希凡(1962)。西遊記的主題和孫悟空的形象。論中國小說的藝術形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豐楙(1985)。服飾、服食與巫術傳統。楚辭研究論文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侯健(1977)。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一個方法的實驗。中國古典文學比較研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念貽(1956)。談西遊記中的神魔問題。文學研究集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水滸傳續集兩種序。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淑苓。地理書與方志中的關公傳說。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姜振昌(2001)。《故事新編》與中國新歷史小說。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桂惠(2002)。《西遊記》續書的魔境--以《續西遊記》爲主的探討。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桂惠(2005)。類型錯誤/理念先行?--由明末《西遊記》三本續書的「神魔」談起。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麥田出版事業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復觀(1988)。中國文化的層級性。港臺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中青。明代福建海防的水寨與遊兵。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艷梅(1998)。邪神的碑傳--從民間信仰看《南遊記》、《北遊記》。明清小說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天翼(1957)。《西遊記》札記。西遊記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南泉(1984)。《後西遊記》的思想與藝術。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國星(1998)。性•人物•審美--《金瓶梅》談片。名家解讀金瓶梅。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增信(1980)。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中國 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炳良(1994)。略談魯迅研究的問題。魯迅研究平議。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紹溥(1994)。《水滸》與明代農民起義。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魯迅(2000)。明小說之兩大主題與清小說之四派及其末流。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小說戲曲卷。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兵(1985)。中國古典小說的典型群。明清小說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譚國根(1999)。中國文化裡的「自我」與現代身份意識。文化傳說的延續與轉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永明(1998)。《西遊記》的凡與聖。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汎森(2003)。清末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以章太炎爲例。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錯(1992)。魚身夢幻。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淑芳(1981)。封神演義中「封神」意義的探討。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錦池(1994)。「亂世忠義」的頌歌--論《水滸》故事的思想傾向。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德威(1993)。賈寶玉坐潛水艇 : 晚清科幻小說新論。小說中國 : 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