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作者類型及其創作表現
作者:江寶釵 引用關係
書刊名:臺灣古典詩面面觀
頁次:19-48
出版日期:1999
出版項:臺北:巨流
主題關鍵詞:其創作表現作者類型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湯熙勇(19881200)。清代臺灣知縣的調用方法及其對吏治的影響(鳳山知縣的個案分析)。高市文獻,1(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國祁(19751200)。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1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淵洯(19830600)。清代臺灣基層政治體系中非正式結構之發展。歷史學報,11,9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溫振華(1978)。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brams, M. H.(1976)。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 INC.。  new window
2.十三經編輯委員會(1958)。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二十五史編輯委員會(1958)。二十五史。臺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高宗(1987)。清朝通典。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培夫(1993)。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嘉義縣市篇。臺北: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南縣文獻委員會(1957)。臺南縣誌稿。臺南: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元衡(1992)。赤嵌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連橫(1992)。詩薈。南投:臺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文龍(1984)。臺灣詩錄拾遺。南投:臺灣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書局編輯部(1971)。臺灣先賢全集。臺北: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再復(1991)。臺灣開發史。臺北:林再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宗懋(1993)。臺灣人論。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夏獻綸(1963)。臺灣府輿圖纂要。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漢光(1984)。台灣詩錄。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arthes, Roland、Heath, Stephen(1977)。Image,Music,Text。New York:Noonday Press。  new window
16.Eagleton, Terry(1996)。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17.陳其南(1989)。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Parkin, Frank(1979)。Marxism and Class Theory: A Bourgeois Critique。New York,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婁子匡、黃天橫(1973)。臺灣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翟灝、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陽筆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其南(198703)。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遠流: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資修、林培英(1992)。南強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殷鼎(1990)。理解的命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閻步克(1996)。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龔顯宗(1998)。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銘傳(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Duara, Prasenjit(1988)。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 1900-194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1.蔡元培(1995)。蔡元培文集。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連橫(1992)。臺灣詩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72)。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正文、車先蕙、李璨如、帥文慧、劉南椅、李璨如、Schultz, Duane、Schultz, Sydney Ellen、丁興祥(1997)。人格理論。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iu, James T. C.、Tu, Wei-ming(1970)。Integrative Factors Through Chinese History: Their Interaction。Traditional China。Ea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2.傅柯、米佳燕。什麼是作者。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富三、鍾佳音(1986)。清代臺灣漢人墾戶階層初論。近代中國區域研究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章義(1986)。臺灣←→福建←→京師--科舉社群對於臺灣開發以及臺灣與大陸關係之影響。近代中國區域研究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