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修憲對立法院功能與角色之影響--從表演場到表演場
作者:廖達琪 引用關係黃志呈謝承璋
書刊名:憲政改革與國家發展 : 2005年臺灣憲改經驗;2005年;林文程 (主編)
頁次:181-211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臺灣民主基金會
主題關鍵詞:修憲立法院功能
學門:政治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羅傳賢(1992)。國會言論免責權與自律權之界線。立法院院聞,20(11),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威志(19940800)。立法院議事自律懲戒權之分析。立法院院聞,22(8)=256,5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立法院(2004)。總統選舉制度與閣揆同意權。立法院公報,93(37),283-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立法院(2004)。憲法修正程序。立法院公報,93(37),253-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立法院(2004)。單一選區制是否入憲。立法院公報,93(37),227-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立法院(2004)。我國實施單一選區制的利弊。立法院公報,93(37),197-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立法院(2004)。可能的中央憲政體制與國會席次減半後在不同體制下運作的可能性。立法院公報,93(36),11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立法院(2004)。各國國會合理席次的比較與其妥適性,席次減半後選區劃分的依據(縣市vs.人口)。立法院公報,93(36),73-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立法院(2004)。施教授正鋒書面意見。立法院公報,93(36),8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達琪(20050600)。「橡皮圖章」如何轉變為「河東獅吼」?--立法院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轉變之探究 (1950~2000)。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7(2),343-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達琪、洪澄琳(20041200)。反對黨獨大下的分立政府:高雄縣府會關係的個案研究(1985-2003)。臺灣政治學刊,8(2),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相慶(19991100)。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6(2),4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重禮(20020500)。SNTV的省思--弊端肇因或是代罪羔羊?。問題與研究,41(3),45-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盛杏湲(20031200)。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臺灣政治學刊,7(2),5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秀端(20031200)。少數政府在國會的困境。臺灣政治學刊,7(2),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業立(19950500)。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2(1),147-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繼文(20050924)。憲政設計的選制基礎。「從制度變遷看憲政改革:背景、程序與影響」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舉辦) (會議日期: 2005/09/24)。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婉瑩(200412)。立法院制度變革如何形塑立委行爲--由黨團協商制度的轉變分析。民主化、全球化、議會角色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1203-04)。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達琪(20050924)。「人治」傳承的威權掌握--台灣憲政發展過程中領導菁英角色的初探(1950-)。從制度變遷看憲政改革:背景、程序與影響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康凌華(2004)。國會自律權下黨團協商制度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琮崴(2005)。網際網路與立法委員的代表行為--以第五屆立法委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ibling, J. R.、E. Theiss-Morse(1995)。Congress as Public Enemy: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American Political Institu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黃秀端(1994)。選區服務。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enno, Richard F. Jr.(1973)。Congressmen in Committees。New York: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4.施能傑(198703)。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 美國經驗之研究兼論我國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業立(2003)。比較選舉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立峰、高洪(2002)。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瑞智(2000)。憲法新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志宏(1995)。立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達琪(19970000)。立法院衝突現象論衡。高雄:復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內政部(20051007)。戶役政爲民服務公用資料庫,www.ris.gov.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央選舉委員會(20050803)。中選會新聞稿選舉區劃分原則,http://www.cec.gov.tw/news/new.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選舉委員會(2004)。歷屆公職人員選舉資料庫,http://www.cec.gov.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紀元時報(20050913)。日眾院大選女性當選創新高,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9/13/n1050417.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謝復生(1996)。The SNTV System 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ons。Taiwan's Electoral Politics and Democratic Transition: Riding the Third Wave。Armonk, NY:M. E. Sharpe。  new window
2.Hsieh, John Fuh-sheng(1999)。Manipulating the Electoral System under the SNTV: 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Elections in Japan, Korea, and Taiwan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an Embedded Institution。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ew window
3.Hedlund, Ronald D.(1985)。Organizational Attributes of Legislative Institutions: Structure, Rules, Norms, Resources。Handbook of Legislative Research。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Davidson, Roger H.(1970)。Congress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Legislatures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Durham。Durham, Nor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Crossman, Richard(1975)。The Diaries of a Cabinet Minister。Minister of Housing, 1964-1966。London:Hamish Hamilt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