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天發誓”:一種中國本土溝通行為的傳播社會學闡釋
書刊名:新聞與傳播研究
作者:潘祥輝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30-46+126-127
主題關鍵詞:對天發誓宣誓起誓社會溝通本土傳播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0
  • 點閱點閱:9
發誓是一種通過立言來表達承諾的"言語-行為"活動,也是一種信息傳播機制,它具有宗教與世俗層面的雙重溝通功能。其社會性功能在于增進信任,形成契約,促進合作。在前現代社會,發誓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機制,它有效地調節著人際互動和社會合作。不同的文化中存在不同的發誓方式。"對天發誓"是源于中國本土的一種溝通方式,其"以誓取信"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社會學意義。"對天發誓"奠基于傳統中國人對天的信仰。近代以來,由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敬天畏天"的傳統逐漸式微,發誓的合法性與效力就成為問題。
A swear is an activity of "speech-behavior " to express promises by verbal decision. It is also a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There are two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both in religion and in the worldly part. Its social function lies in enhancing trust,forming contract,and promoting cooperation. In the premodern society,swear is also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ve system,which effectively adjus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ooper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swear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Swear to Tian"comes from the local Chinese way of communication,which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belief of the Tian. 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sharp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the tradition of "Respect for Tian and Fear of Tian"is on the decline,which leads to problems of legality and effect in swear.
期刊論文
1.顧曰國(1989)。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詮釋與批判。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婧婧(2015)。宋代日食的危機管理。殷都學刊,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戍(2015)。民國時期的造假與打假。鳳凰周刊,2015(9),9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莫金山(1996)。春秋列國盟會之演變。史學月刊,1996(1),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鋒(1994)。談中國古代五行災異符應說物象傳媒體系的建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4-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向平(2006)。信仰、革命與權力秩序--中國宗教社會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森、魯西奇(2008)。傳統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協商:中古契約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聯陞(1987)。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umont, Louis、黃柏棋(2003)。個人主義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cLuhan, Eric、Zingrone, Frank、何道寬(2000)。麥克盧漢精粹。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埃裡克.A 波斯納、沈明(2004)。法律與社會規範。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uhmann, N.、劉鋒、李秋零(2003)。宗教教義與社會演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Ong, Walter J.、何道寬(2008)。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斯克特•戈登、應奇、陳麗微、孟軍、李勇(2001)。控制國家--西方憲政的歷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同祖(2003)。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孟德斯鳩、張雁深(2004)。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rigger, Bruce G.、徐堅(2014)。理解早期文明: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沫若(2009)。青銅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Greenfeld, Liah、王春華、祖國霞(2010)。民族主義:走向現代的五條道路。上海:上海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慶堃、范麗珠(2007)。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孝悌(2001)。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erman, Harold Joseph、賀衛方、高鴻均、張志銘、夏勇(1993)。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維迎(2006)。信息、信任與法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友蘭(2011)。中國哲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伯特‧埃裏克森、蘇力(2003)。無需法律的秩序:鄰人如何解决糾紛。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季雅柯諾夫、馬加津涅爾、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與法權歷史教研室(1954)。巴比倫皇帝漢漠拉比法典與古巴比倫法解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簡•艾倫•赫麗生、謝世堅(2006)。希臘宗教導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凱撒、任炳湘(1982)。高盧戰記。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之乾(1993)。神意裁判。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芬納、馬百亮、王震(2010)。統治史:古代的王權與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埃德蒙•柏克、張雅南(2014)。反思法國大革命。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讓•德呂莫、薩比娜•梅爾基奧爾•博內、余磊(2009)。宗教大歷史。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劍鳴、章彤(1997)。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就職演說全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倪維思、崔麗芳(2011)。中國和中國人。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桂鈿(1993)。中國古人論天。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湯一介、汪德邁、岳瑞(2011)。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適(2014)。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錢穆(1998)。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崇智(2001)。中國歷代年號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葛兆光(2001)。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許倬雲(2013)。中西文明的對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溝口雄三、趙士林(2012)。中國的思想。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道格拉斯•F•凱利、王怡、李玉臻(2008)。自由的崛起:1618世紀加爾文主義和五個政府的形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約翰•愛茲摩爾、李婉玲、牛玥、楊光(2011)。美國憲法的基督教背景:開國之父的信仰與選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約翰•范泰爾、張大軍(2011)。良心的自由:從清教徒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貴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伯爾曼、姚劍波(2011)。信仰與秩序:法律與宗教的複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平勢隆郎、周潔(2014)。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Carey, James W.、丁未(2005)。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滋賀秀三、姚榮濤、徐世虹(1992)。中國上古刑罰考--以盟誓為線索。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中山(1982)。臨時大總統誓詞。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伯爾曼、梁治平(2003)。[法律與宗教] 序言。法律與宗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