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巨流中擺渡:「探求者」的文學道路與創作困境
作者:黃文倩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集叢:師大學術叢書
ISBN:9789577526502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史現代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1957)。探求者文學月刊社章程。雨花,1957(10),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之、葉至誠、高曉聲、陳椿年(1957)。意見和希望。雨花,1957(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57)。探求者文學月刊社啟示。雨花,1957(10),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曉聲(1994)。《三言精華》選評簡記。明清小說研究,1994(3),191-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曉聲(1997)。家園隨筆。理論與創作,1997(1),4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曉聲(1999)。轉瞬又將二十年。文學自由談,1999(3),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曉聲(2006)。關於寫農民的小說--在斯坦福大學的講演。當代作家評論,2006(2),78-8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聞起(1957)。對探求者的政治觀點的探求。雨花,195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7)。在文藝戰線上兩條道路的鬥爭。雨花,195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夏陽(1957)。從那裡找出矛盾。雨花,195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靜人(1957)。斥文藝界右派野心家的謬論。雨花,195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7)。社論:在反右派鬥爭偉大勝利的基礎上堅決、徹底、大膽地改進文藝工作。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小石(1957)。從古典文學的實質證明「探求者」否定文學中的階級鬥爭的反動性。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方光黨(1957)。駁斥探求者片面強調文藝特殊性的謬論。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施法樓(1957)。且說文藝的重要性、特殊性--論江蘇文藝界某些右派謬論的惡毒性。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中凡(1957)。駁斥探求者的所謂人情味。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瘦竹(1957)。是文學流派還是反黨宗派。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秦宣夫(1957)。駁斥探求者啟事中的一個論點。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邨夫(1957)。從創作實踐看探求者同人的反黨面貌。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以錚(1957)。探求者同人之--陳椿年的幾篇反動作品。雨花,195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樹峰(1957)。從作品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越性--批判「探求者」否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錯誤。雨花,195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小林(1957)。探求者高曉聲的不幸。雨花,195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鳴(1957)。通俗文藝不容詆毀。雨花,195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炳文(1957)。方之的樛婦道是一株醜化農民的毒草。雨花,195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風(1964)。陸文夫的翻案和自我吹噓。雨花,19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范伯群(1961)。年輪--評文夫同志今年發表的五個短篇。雨花,1961(12),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公覺(1985)。文壇三人行--陸文夫、高曉聲、方之小說創作比較。當代文壇,1985(8),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欒梅健(1986)。高曉聲與趙樹理的比較研究。蘇州大學學報,1986(3),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欒梅健(1988)。高曉聲近作漫評。當代作家評論,1988(3),8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費振鐘(1988)。遲開的薔薇--評葉至誠散文的「有我」品格。讀書,1988(5),5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欒梅健(1991)。大眾化:高曉聲的藝術旨歸。小說評論,1991(6),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玉珉(1994)。論高曉聲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玉珉(1994)。尊農民為上帝的作家--高曉聲創作散論。社會科學輯刊,1994(6),142-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傳馨(1994)。作品的構造--高曉聲陸文夫小說比較研究。小說評論,1994(2),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屈雅紅(1994)。含淚的笑--論陸文夫小說的美學特色。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3),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姚思源(1994)。小巷的歌--陸文夫作品散論。成都師範高專科學校學報,1994(1),48-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繼責(1995)。敢為常語談何易百煉工夫使自然--陸文夫小說藝術淺論。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5(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承鋒(1996)。高曉聲筆下的陳奐生。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6(1),3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范准(1996)。論高曉聲小說的幽默風格。江蘇社會科學,1996(6),156-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德林(1996)。為普通人、小人物“立傳”--評陸文夫長篇小說《人之窩》。當代作家評論,1996(2),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夏一鳴(1995)。陸文夫筆下的蘇州和民間社會--兼評長篇小說《人之窩》。當代文壇,1995(6),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建華(1998)。論五十年代後期的中蘇文學關係。外國文學研究,1998(2),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建華(1998)。論五十年代初期的中蘇文學關係。外國文學研究,1998(4),4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采石(1998)。”探求者”與吳文化。江海學刊,1998(4),183-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金紅(1998)。論高曉聲與魯迅「國民性」思想的內在聯系。學術交流,1998(6),11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啟凡、宿豐(1999)。高曉聲農村小説的「文化批判」視點。瀋陽大學學報,1999(1),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啟凡(1999)。高曉聲鄉土小說創作的文化反思。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6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董貴傑、李唐(1999)。相同使命感下的歷史性挖掘與共時性剖析--談高曉聲與賈平凹在農村題材創作上的異同。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2),7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蔡起泉(1999)。論陸文夫小說的意境。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際鋼(1999)。五、六十年代的知識分子政策。特區展望,1999(4),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謝廷秋(2000)。描寫農村生活的兩位聖手--趙樹理、高曉聲之比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108-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朱希祥(2000)。江南俗食與美食--陸文夫筆下的飲食文化。食品與生活,2000(1),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司曉輝(2000)。「小人物」的悲歌--兩岸鄉土小說作家黃春明與高曉聲創作的交融。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景宏(2001)。高曉聲對魯迅的繼承與發展。丹東師專學報,2001(1),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吉鵬、趙月霞(2003)。魯迅、高曉聲對農民心路探尋的比較。北方論叢,2003(2),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肖佩華(2002)。解讀「農民意識」--魯迅、趙樹理、高曉聲筆下農民形象的比較分析。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4),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胡湛(2002)。淺談高曉聲對魯迅小說的承繼。新余高專學報,2002(4),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毓璜(2001)。高曉聲的小說世界。當代作家評論,2001(6),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郭泉(2001)。前蘇聯「解凍文學」對中國「百花文學」的影響。南京師大學報,2001(3),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利波(2003)。論高曉聲的幽默藝術。瓊州大學學報,2003(3),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蓓(2003)。新時期高曉聲小說研究綜述。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3(1),5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蓓(2003)。《探求者》的不懈探索--試析高曉聲象徵性小說的創作心態。鎮江高專學報,2003(3),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蘇錦果(2003)。理性的思考 奴性的審判--重讀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小說有感。保山師專學報,2003(3),3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岩(2003)。論王蒙、高曉聲創作風格之差異。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1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國恩(2004)。論俄蘇文學對20世紀中國文學的影響。外國文學研究,2004(2),9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彭荊風(2004)。淚酒不分--憶高曉聲。文史天地,2004(3),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浩嶺(2004)。時代精神與個性心理--高曉聲農村小說藝術淺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4(6),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昊昱(2004)。陸文夫的小巷情感。城鄉建設,200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韓小蕙(2005)。和陸文夫先生的通信。北京紀事,2005(6),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昭明(2005)。曉聲的蘇南鄉土小說漫議。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4),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偉軍(20051130)。被放逐的邊緣話語--解讀建國初期文壇有關同人刊物的言說。二十一世紀,44,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石立幹(2005)。論傳播學意義下的高曉聲農村題材小說。寫作,2005(15),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惠韓寧(2005)。有形的「牆」與無形的「牆」--陸文夫《圍牆》解讀。名作欣賞,2005(16),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徐繼英(2005)。戲謔之中見真純--試論陸文夫小說的語言特色。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1),8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戀梅健(2006)。關於高曉聲演講稿的發現。當代作家評論,2006(2),7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涘海(2006)。試論高曉聲農村小說的文化內蘊。江淮論壇,2006(2),157-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董燕(2006)。魯迅和高曉聲對農民心理探求的比較研究。學術界,2006(3),195-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薛爾康(2007)。高曉聲最後的快樂日子。上海文學,2007(1),94-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茅盾(1964)。讀陸文夫的作品。文藝報,1964(6),28-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堂錡(2005)。從小巷走向大院--論陸文夫小說藝術追求的變與不變。第二屆兩岸現代文學發展與思潮學術研討會。臺北。251-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佳潾(2009)。1930年代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文藝大眾化」論述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渭清(1996)。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憶錄。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志清(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子誠、孟繁華(2002)。當代文學關鍵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明信、張旭東、陳清橋(1997)。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茹志鵑、王安憶(2006)。茹志鵑日記(1947-1965)。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子平(2001)。「灰闌」中的敘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巴赫金、錢中文(1998)。巴赫金全集。河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青鋒(1996)。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曉聲(1951)。王善人。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至誠、高曉聲(1955)。走上新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曉聲(1980)。七九小說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曉聲(1981)。一九八〇年小說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曉聲(1981)。創作談。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曉聲(1982)。一九八一年小說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曉聲(1983)。一九八二年小說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曉聲(1983)。高曉聲小說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曉聲(1984)。一九八三年小說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曉聲(1986)。一九八四年小說集。北京:中國文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曉聲(1986)。生活‧思考‧創作。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曉聲(1988)。覓。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曉聲(1987)。生活的交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高曉聲(1987)。極其麻煩的故事。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曉聲(1989)。李順大造屋。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曉聲(1989)。李順大造屋。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曉聲(1991)。青天在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曉聲(1991)。陳奐生上城出國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曉聲(1993)。新娘沒有來。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高曉聲、馮夢龍(1994)。三言精華。桂林:灕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陸文夫(1980)。小巷深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曉聲(2001)。高曉聲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曉聲(1999)。高曉聲散文自選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高曉聲(1998)。錢往哪兒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高曉聲(1995)。幽默作品自選集。桂林:灕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陸文夫(1980)。有人敲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陸文夫(1982)。小說門外談。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陸文夫(1982)。特別法庭。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陸文夫(1984)。圍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陸文夫(1984)。小巷人物誌。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陸文夫(1986)。小巷人物誌。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陸文夫(1986)。陸文夫集。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陸文夫(1988)。小販世家。臺北:遠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陸文夫(1991)。陸文夫。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陸文夫(1995)。夢中的天地。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陸文夫(1995)。壺中日月。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陸文夫(1997)。美食家--陸文夫中短篇小說自選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陸文夫(1998)。秋釣江南。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陸文夫(2000)。老蘇州:水巷尋夢。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陸文夫(2001)。人之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方之(1957)。浪頭與石頭。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方之(1954)。組長和女婿。北京:通俗讀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陸文夫(2007)。陸文夫散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陸文夫(2006)。陸文夫文集。江蘇:古吳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陸文夫(2005)。深巷裡的琵琶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方之(1956)。在泉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方之(1963)。出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方之(1964)。看瓜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方之(1979)。內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方之(1981)。方之作品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1984)。未必佳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1983)。花萼與三葉。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葉至誠(1983)。沒有完的賽跑。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葉至誠(1964)。啥人養活啥人。北京: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葉至誠(1993)。倒楣的橄欖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林斤瀾(2000)。林斤瀾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鄧友梅(1995)。鄧友梅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從維熙(1996)。從維熙文集。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蒙(1993)。王蒙文集。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蒙(2003)。王蒙文學.演講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蒙(2003)。王蒙文存.創作談、文藝雜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王蒙(2004)。王蒙文存.綜論、代言、附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曹玉如(2003)。王蒙年譜。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賢亮(1985)。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賢亮(1987)。綠化樹。臺北:新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賢亮(1987)。肖爾布拉克。臺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賢亮(1987)。土牢情話。臺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賢亮(1989)。習慣死亡。臺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茹志鵑(1959)。高高的白楊樹。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宗璞(1996)。宗璞文集。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張賢亮(1996)。張賢亮小說新編。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賢亮(1994)。我的菩提樹。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茹志鵑(1983)。漫談我的創作經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茹志鵑(1983)。她從那條路上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茹志鵑(1982)。草原上的小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茹志鵑(1982)。惜花人已去。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茹志鵑(1963)。靜靜的產院。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茹志鵑(1984)。百合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茹志鵑(1997)。兒女情。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茹志鵑(2005)。她從那條路上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孫露茜、王鳳伯(1982)。茹志鵑研究專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潔(1987)。愛,是不能忘記的。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張承志(1987)。北方的河。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張潔(1990)。方舟。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楊沫(1992)。青春之歌。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梁斌(1992)。紅旗譜。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張承志(1997)。心靈史。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阿城(2002)。棋王、樹王、孩子王。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王安憶(2002)。憂傷的年代。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王安憶(2003)。長恨歌。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韓少功(2004)。馬橋詞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柳青(2005)。創業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浩然(2005)。艷陽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趙樹理(2005)。趙樹理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韓少功(2005)。爸爸爸--韓少功作品精選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路遙(2005)。路遙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麗尼、契訶夫(1946)。萬尼亞舅舅。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斯湯達爾(2003)。紅與黑。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杜斯妥也夫斯基(2004)。罪與罰。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高爾基(1998)。母親。臺北:光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蕭洛霍夫、草嬰(2000)。蕭洛霍夫文集.新墾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巴爾札克(1999)。巴爾扎克全集.高老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巴爾扎克(1999)。巴爾扎克全集.歐也尼.葛朗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列夫•托爾斯泰、汝龍(2000)。列夫.托爾斯泰文集.安娜.卡列寧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列夫.托爾斯泰、汝龍(2000)。列夫.托爾斯泰文集.戰爭與和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丁抒(2007)。五十年後重評「反右」: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命運。香港:田園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尹昌龍(1998)。1985:延伸與轉折。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孔範今(2006)。中國新時期文學史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牛漢、鄧九平(1998)。原上草:記憶中的反右派運動。北京:經濟日報出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方華文(2005)。20世紀中國翻譯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孔範今(2006)。中國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曉明(1991)。潛流與漩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王曉明(1997)。太陽消失之後--王曉明書話。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曉明(1997)。王曉明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王曉明(2003)。半張臉:中國的新意識型態。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王曉明(1999)。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王曉明(2000)。在新意識形態的籠罩下--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學分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朱地(1995)。1957:大轉彎之謎--整風反右實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朱正(2001)。兩家爭鳴--反右派鬥爭。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2003)。江蘇省志‧文學志。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李揚(2006)。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孟繁華、程光煒(2005)。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孟繁華(2001)。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孟繁華(2009)。游牧的文學時代。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邵荃麟(1981)。邵荃麟評論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金漢(2002)。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洪子誠(1986)。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洪子誠(1997)。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洪子誠(1998)。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洪子誠(2000)。冷漠的証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洪子誠(2003)。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洪子誠(2005)。文學與歷史敘述。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胡健玲(2006)。中國新時期小說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茅盾(1979)。夜讀偶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徐采石(1987)。陸文夫作品研究。北京:中國文藝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徐采石、金燕玉(1988)。陸文夫的藝術世界。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高皁(1999)。後文革史:中國自由化潮流。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高華(2000)。紅太陽是怎樣升起來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張樂天(2005)。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陳永發(2006)。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陳思和(2002)。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陳思和(2004)。談話的歲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陸鍵東(1998)。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陸定一(1992)。陸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陳遼(1990)。江蘇新文學史。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陳曉明(2007)。不死的純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陳順馨(2004)。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接受與轉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華民(1996)。中國大逆轉--「反右」運動史。香港:明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程紹國(2006)。林斤瀾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程光煒(2006)。文字中的歷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費正清、費維愷、劉敬坤(1998)。劍橋中華民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費振鍾(1997)。江南士風與江蘇文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賀桂梅(2008)。歷史與現實之間。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賀桂梅(2003)。轉折的時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賀照田(2006)。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黃子平(1997)。邊緣閱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黃子平(2006)。害怕寫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葉永烈(1995)。歷史悲歌--「反右派」內幕。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董健、丁帆、王彬彬(2006)。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劉小楓(2008)。拯救與逍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劉禾(1999)。語際書寫--現代思想史寫作批判綱要。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樊星(1997)。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蔡翔(1987)。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漫遊。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蔡翔(1989)。躁動與喧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蔡翔(1994)。此情誰訴--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蔡翔(1998)。神聖回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蔡翔(1998)。寫在邊緣。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蔡翔(1998)。融入野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蔡翔(2000)。回答今天。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蔡翔(2006)。何謂文學本身。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蔡翔(2006)。一路彷徨。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蔡翔(2006)。中國現當代文學精品導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鄧小平(1987)。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錢理群(2007)。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薛毅(2007)。當代文化現象與歷史精神傳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薛毅(2008)。鄉土中國與文化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謝冕、洪子誠(1995)。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1948-197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曠新年(2005)。寫在當代文學邊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0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蘇聯文學組(1960)。蘇聯作家論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巴爾札克、艾珉、黃晉凱、袁樹仁(2003)。巴爾扎克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日丹諾夫(1959)。論文學與藝術。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托洛茨基、劉文飛(1992)。文學與革命。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列夫•托爾斯泰、汝龍(2000)。列夫.托爾斯泰文集.文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伊格頓(1987)。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Benjamin, Walter、王才勇(2005)。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呂西安•戈德曼(1998)。隱蔽的上帝。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周揚(1984)。馬克思主義與文藝。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納拉納拉揚.達斯、欣文、唐明(1989)。中國的反右運動。西安:華岳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高爾基(1980)。論文學。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高爾基(1955)。論寫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喬治.盧卡契(1980)。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Trilling, Lionel、劉佳林(2006)。誠與真。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漢娜.阿倫特、張旭東、王斑(1998)。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盧卡奇、杜章智、任立、燕宏遠(2004)。歷史與階級意識--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Wellek, Rene、Warren, Austin、王夢鷗、許國衡(1976)。文學論。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張玉法(2001)。中國近代現代史。台北:台灣東華書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汪曾祺(1998)。汪曾祺全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嚴家炎(1995)。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趙鼎新(2007)。國家、社會關係與八九北京學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杜潤生(2005)。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制變革重大決策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費孝通(2007)。鄉土中國。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欒梅健(2006)。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趙園(2007)。地之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艾德華.薩伊德、單德興(2004)。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Jameson, Fredric、張京媛(1994)。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盧卡奇(1988)。現實主義論。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趙園(2008)。中國現代小說家論集。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陳思和(1997)。陳思和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瞿志成(1983)。中共文藝政策研究論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程光煒(2005)。文學想像與文學國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1949-1976)。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洪子誠(2002)。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洪子城(1998)。1956:百花時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周恩來(1984)。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丁抒(2006)。陽謀:反右派運動始末。香港:開放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Meisner, Maurice J.、杜蒲(2005)。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張京媛(1997)。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陳思和(1999)。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04)。列寧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艾曉明(2007)。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黃子平(1996)。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盧卡奇、張亮、吳勇立(2004)。盧卡奇早期文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茹志鵑(1998)。殘雲小箚。上海: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麥克法誇爾、費正清、謝亮生(1998)。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革命內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費正清、楊品泉(1994)。劍橋中華民國史(上):1912-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費正清、謝亮生(1998)。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蘇敏逸(20070000)。社會整體性觀念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生和形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鄧小平(1993)。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趙園(2001)。艱難的選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趙園(2002)。北京:城與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喬治.盧卡契、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1981)。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洪子誠(2007)。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毛澤東(1977)。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Samoyault, Tiphaine、邵煒(2003)。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黑格爾、朱光潛(2006)。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汪暉(2008)。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紀的終結與90年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尹子(19571011)。探求者的志和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71010)。十月號的雨花向左轉了:全力投入了反右派鬥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571009)。江蘇省文聯舉行常委擴大會批判探求者反動的政治和藝術主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椿年(2002)。關於探求者、林希翎及其它--兼評梅汝愷的《憶方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聞起(19571013)。對探求者的政治觀點的探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左小卒(19571015)。探求者們獨立到那裡去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中凡(19571024)。文藝反映階級鬥爭--斥探求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冬信(19571025)。不利的空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71027)。批判探求者痛斥江南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青(1995)。高曉聲的語調--讀《陳奐生上城出國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堯(1996)。「陳奐生戰術」:高曉聲的創造與缺失--重讀:陳奐生系列小説《箚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海(1997)。審美視點:對人性深度的探尋與開掘--陸文夫長篇小說《人之窩》散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翔,羅崗,倪文尖(2009)。「文學的這三十年」三人談:八十年代文學的歷史與神話,http://www.21cbh.com/HTML/2009-2-16/HTML_EUV6SE6OEAUU.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71009)。社論:探求者探求什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71013)。攻撃馬克思主義、探求者反對階級鬥爭,反對通過階級鬥爭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兆言(2000)。紀念。葉兆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曉浩、嚴紹璗(2007)。新穎的趙樹理文學。新文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兆言(2007)。我所知道的高曉聲與汪曾祺。你好,汪曾祺。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兆言(2007)。郴江幸自繞郴山。我的人生筆記:名與身隨。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