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楚璽文字研究
作者:文炳淳
作者(外文):Moon, Byung - Soo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國良
林素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楚璽楚文字官名官署人名古文字Chu Archaic SealChu CharactersOfficial TitleGovernment OfficeNameArchaic Charact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本論文以先秦楚國璽印為研究對象,而重點則在透過璽文所載內容,進一步了解先秦楚國的用璽制度、官制體系和姓氏分布等等。以下扼要的說明本論文研究結果。
  本論文將官璽分成「官署璽」跟「官名璽」兩大類,共考證了47枚官署璽、65枚官名璽,總計112枚。如果說先秦時期隨著政治形態的變化和發展而促使「官璽」的使用,則隨著經濟、社會生活的所需而產生了「私璽」。「私璽」指私人所使用的璽印,與「官璽」相對的名稱。先秦私璽的形制比之官璽可謂自由奔放,材質方面不限於銅質,還有銀、玉、角、玻璃質等。鈕式方面有人形鈕、帶鉤鈕、觿鈕等,已考慮到藝術與實用等多面性。有的甚至在印面中刻有圖像。這種私璽按其所載內容可分姓名璽、身分璽和成語璽。本論文共考證了210枚楚國姓名璽、3枚身分璽、26枚成語璽、28枚單字璽,總計267枚。
  本論文所論楚國璽印文字的簡省、增繁、合文、偏旁通用的情況,和楚國簡帛、金文大致一脈相承,並沒有凸顯的差別。只是璽印文字限於印面空間,比之簡帛、金文,簡省的字形較多。譬如,古文字中借用筆劃的情況多見,然璽印文字因材質和空間的因素,另有借用邊框之情況。還有一種更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將和邊框平行的筆劃給省略掉。雖然這種字例,目前所發現的不多,但是考釋璽印文字時應該另加注意。
  戰國文字處於商周金文過渡到秦漢小篆、隸書的關鍵階段。因此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戰國文字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王國維論定《說文》中的「古文」是戰國時代東方六國所使用的文字,其主要依據多為古璽文字。因此璽印文字對戰國文字的研究是一批極為重要的資料。本文討論的楚國璽印文字構形特徵,限於資料,並不一定周延,仍待收集更多材料,以作更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下列書目共分五類。第一類收清以前的著作,包括近人的集解、注解等,均依四庫全書總目的部類羅列;四庫全書未收錄者,依其部類附入。第二類收民國以來的專著,包括學位論文。第三類收民國以來單篇論文之見於叢書或期刊者。第四類收辭典、字典、索引等。第五類收印譜。後四項按作者或編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
【經部】
(唐)孔穎達等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2年(1993)9月。
(清)孫詒讓
《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孫希旦
《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5月。
(晉)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清)顧棟高
《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
(日)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民國85年(1996)10月。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0月。
(清)焦循
《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
程樹德
《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
徐復主編
《廣雅詁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台北:天工書局,民國81年(1992)11月。
蔣人傑編纂
《說文解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
(宋)陳彭年等、林尹校訂
《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1993)9月。
【史部】
(漢)司馬遷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月。
馮永軒
《史記楚世家會注考證校補》,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3月。
(宋)鄭樵
《通志二十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
(吳)韋昭注
《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繆文遠
《戰國策考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7月。
《戰國策新校注》(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
(唐)杜佑
《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
繆文遠
《七國考訂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4月。
【子部】
(清)王先謙
《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2月。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
王利器
《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7年(1988)3月。
【集部】
(宋)洪興祖
《楚辭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70年(1981)3月。
湯炳正等
《楚辭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二)
文炳淳
《包山楚簡所見楚官制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1997)12月。
王人聰
《新出歷代璽印集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專刊之三,1987年。
王人聰、葉其峰
《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專刊之四,1990年1月。
王獻唐
《五鐙精舍印話》,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4月。
安作璋、陳乃華
《秦漢官吏法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
朱德熙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
何浩
《楚滅國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11。
何琳儀
《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
巫雪如
《包山楚簡姓氏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1996)5月。
李零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
李學勤
《東周與秦代文明》(增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
沙孟海
《印學史》,杭州:西冷印社,1998年10月。
林素清師
《先秦古璽文字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5年(1976)。
《戰國文字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2年(1983)。
林清源
《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1997)12月。
俞偉超
《中國古代社會公社組織的考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孫慰祖
《孫慰祖論印文稿》,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1月。
荊門市博物館
《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高敏
《秦漢史探討》,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
曹錦炎
《古璽通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3月。
陳宗棋
《出土文獻中所見楚國官制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2000)6月。
陳松長
《璽印鑒賞》,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年6月。
陳偉
《楚東國地理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陳漢平
《屠龍絕緒》,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
張正明
《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年4月。
《楚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游國慶
《戰國古璽文字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1991)5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陵九店東周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年7月。
《江陵望山沙塚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
《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4月。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湖南省博物館等
《長沙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湯餘惠
《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
黃錫全
《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
《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先秦貨幣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6月。
楊寬
《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楊寶成主編
《湖北考古發現與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
葉其峰
《古璽印與古璽印鑒定》,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0月。
裘錫圭
《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0月。
劉玉堂
《楚國經濟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劉釗
《古文字構形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劉彬徽
《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闕曉瑩
《《古璽彙編》考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9(2000)年6月。
顏世鉉
《包山楚簡地名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民國86(1997)年6月。
羅運環
《楚國八百年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蘇州博物館
《真山東周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三)
大西克也
〈論古文字資料中的「邦」和「國」〉,新世紀中國古文字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8月,安徽大學)。
文炳淳
〈論幾方楚璽的真偽、時代問題〉,《中國文學研究》第16期,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91年(2002年)6月。
尤仁德
〈春秋戰國八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3期。
〈館藏戰國六璽考釋〉,《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3期。
牛濟普
〈楚系官璽舉例〉,《中原文物》1992年第3期。
王人聰
〈古璽考釋〉,《古璽印與古文字學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年。
〈古璽考釋二則〉,同上。
〈戰國吉語、箴言璽考釋〉,同上。
〈真山墓地出土「上相邦璽」辨析〉,同上。
王慎行
〈古文字形近偏旁混用例〉,《古文字與殷周文明》,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王輝
〈古璽釋文二則〉,《人文雜誌》1986第2期。
〈戰國「府」之考察〉,《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週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年12月。
白于藍
〈古璽印文字考釋(四篇)〉,《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
石志廉
〈館藏戰國七璽考〉,《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總第1期(1979年)。
〈戰國古璽文字考釋十種〉,同上,總第2期(1980年)。
〈戰國古璽文字考釋十一種〉,同上,總第13、14期合刊(1989年)。
朱德熙
〈古文字考釋四篇〉,《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
朱德熙、裘錫圭
〈戰國文字研究(六種)〉,《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2月
何琳儀
〈古璽雜識〉,《遼海文物學刊》1986年第2期。
〈楚官肆師〉,《江漢考古》1991年第1期。
〈古璽雜識再續〉,《中國文字》新17期。
〈戰國官璽雜識〉,《印林》第16卷第2期(1995年)。
何琳儀、馮勝君
〈燕璽簡述〉,《北京文博》第3輯(1996年9月)。
何琳儀、黃德寬
〈說蔡〉,《徐中舒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10月。
吳同玲、胡援
〈新發現的「大莫囂」古璽考略〉,《文物研究》總第3期(1988年12月)。
吳明
〈古璽起源的社會因素及其考辨 〉,《中國篆刻》1996年第1期。
吳振武
〈《古璽彙編》釋文訂補及其分類修訂〉,《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3年9月。
〈戰國(廩)字考察〉,《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4期。
〈戰國璽印中的「虞」和「衡鹿」〉,《江漢考古》1991年第3期。
〈古璽辨偽二例〉,《文物》1993年11期。
〈古璽和秦簡中的「穆」字〉,《文史》第38輯。
〈古璽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第17輯。
〈古文字中的借筆字〉,《古文字研究》第20輯。
〈古璽姓氏考(複姓十五篇)〉,《出土文獻研究》第3輯。
〈戰國璽印中所見的監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
吳銘生
〈長沙戰國墓木槨上發現「烙印」文字〉,《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第12期。
李正光、彭青野
〈長沙沙湖橋一帶古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7年第4期。
李東琬
〈箴言古璽與先秦倫理思想〉,《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李家浩
〈戰國貨幣文字中的「」與「比」〉,《中國語文》1980年第3期。
〈楚國官印考釋(四篇)〉,《江漢考古》1984年第2期。
〈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楚國官印考釋(兩篇)〉,《語言研究》1987年第1期。
〈釋弁〉,《古文字研究》第2輯。
〈戰國布考〉,《古文字研究》第3輯。
〈先秦文字中的「縣」〉,《文史》第28輯。
〈戰國時代的冢字〉,《語言學論叢》第7輯。
〈戰國官印考釋(二篇)〉,《文物研究》總第7期。
〈齊國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學學報》1992年3期。
〈戰國官印考釋(六篇)〉,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研討會論文(1992年,南京)。
李淼
〈一九九0年新發表的歷代印章匯考〉,《中國篆刻》1997年第2期。
李零
〈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
〈「三閭大夫」考〉,《文史》2001年第1輯。
李學勤
〈楚國夫人璽與戰國時代的江陵〉,《江漢論壇》1982年第7期。
〈燕齊陶文叢論〉,《考古學報》1980年第3期。
〈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當代學者自選文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周鳳五師
〈包山楚簡文字初考〉,《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6月。
林素清師
〈《古璽文編》補正〉,《金祥恒教授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1990年7月。
〈古璽叢考〉,《古文字學論文集》,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1999)8月。
〈楚璽叢考之一:談楚田字格官璽〉,中國古璽印學國際研討會論文(2000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
林清源
〈楚國古璽考釋(五篇)〉,《中國文字》新廿二期。
林進忠
〈戰國楚璽藝術賞析〉,《印林》第17卷第1期(1996年)。
季旭昇
〈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的字〉,第十三屆全國暨海峽兩岸中國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花蓮師院,2002年4月。
邵磊
〈戰國古璽分域叢談〉「附錄:戰國古璽辨偽例證」,《南方文物》1996年第4期。
金夷、潘江
〈中國璽印的起源〉,《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1期。
姜壽田
〈楚璽風格探微〉,《中國篆刻》1997年第4期。
施謝捷
〈近年出版諸印譜釋文訂補〉,《印林》第16卷第2期(1995年)。
〈古璽印考釋五篇〉,《印林》第16卷第2期(1995年)。
〈古璽印考釋十篇〉,《印林》第17卷第2期(1996年)。
〈古陶文考釋三篇〉,《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3期。
〈古璽印文字考釋五篇〉,《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第4期。
〈《古璽彙編》釋文校訂〉,《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關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古璽印文字叢考(十篇)〉,《南京師大學報》1998年第1期。
〈古璽雙名雜考〉,《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
胡仁宜
〈大莫囂古官璽〉,《文物》1988年2期。
孫慰祖
〈古印記異〉,《孫慰祖論印文稿》,上海書店,1999年1月。
徐在國
〈「信士」璽跋〉,《古漢語研究》1998年第4期。
〈古璽文字八考〉,《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週年紀念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戰國官璽考釋三則〉,《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
〈戰國成語璽考釋四則〉,《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
徐寶貴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考古與文物》1994年5期。
〈戰國古璽文考釋五則〉,《中國文字》新15期。
郝本性
〈試論楚國器銘中所見的府和鑄造組織〉,《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荊楚書社,1981年1月。
高智
〈古璽文徵十則〉,《第三屆國際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
高開貴
〈略論戰國時期文字的繁化與簡化〉,《江漢考古》1988年第4期。
曹錦炎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
〈古璽文字中的「=」符〉,《西冷印社九十週年論文集》─印學論談,杭州:西印社,1993年10月。
〈釋戰國的幾方烙印〉,《江漢考古》1994年第2期。
〈關於真山出土的「上相邦璽」〉,《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2期。
許國平
〈故宮博物院藏戰國私璽〉,《中國篆刻》1996年第1期。
陳昭容
〈戰國至秦的符節-以實物資料為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本第1分(1995年3月)。
陳劍
〈說慎〉,《簡帛研究200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陳爾俊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補正〉,《文物研究》總第2期(1986年12月)。
〈戰國古璽文字字形增省例說〉,《文物研究》總第3期(1988年12月)。
陳龍海
〈中國古代殉葬印述略〉,《書法之友》總第27期(1997年1月)。
曾憲通
〈從「」符之音讀再論古韻部東冬的分合〉,《第三屆國際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7年10月。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長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槨墓〉,《考古學報》1957年第1期。
湯餘惠
〈略論戰國文字形體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古文字研究》第15輯。
〈「於王既正」烙印文考-兼論望山二號楚墓年代〉,《文物研究》總第7輯(1990年10月)。
〈楚器銘文八考〉,《古文字論集》(一),《考古與文物》叢刊第二號,1983年11月。
雲夢縣文物工作組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漢墓發掘簡報〉,《考古》1981年第1期。
黃盛璋
〈戰國「江陵」璽與江陵之興起因沿考〉,《江漢考古》1986年第1期。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與出土印章問題〉,《考古》2000年第9期。
黃錫全
〈古文字中所見楚官府官名輯證〉,《古文字論叢》,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8年(1999)10月。
萬瑞杰
〈古璽研究狀況及其對印學界的啟示〉,《書法研究》1998年第3期。
葉其峰
〈試釋幾方工官印〉,《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2期。
葛英會
〈古璽文字考釋(兩篇)〉,《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2期。
葛劍雄
〈秦漢的上計和上計吏〉,《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2期。
董珊
〈戰國古璽文字分國偏旁表譜〉,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年會論文(1992年,南京)。
裘錫圭
〈「諸侯之旅」等印考釋〉,《文物研究》總第6期(1990年10月)。
〈古璽印考釋四篇〉,《文博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
〈古文字釋讀三則〉,《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同上。
〈戰國文字中的「市」〉,同上。
〈談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同上。
熊傳新
〈長沙新發現的戰國絲織物〉,《文物》1975年第2期。
趙平安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釋文補正〉,《江漢考古》1996年第4期。
趙超
〈試談幾方秦代的田字格印及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6期。
劉江
〈戰國各國私印初分〉,《西冷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冷印社,1999年7月。
劉信芳
〈蒿宮、蒿閒與蒿里〉,《中國文字》新廿四期。
〈古璽試解十則〉,《中國文字》新廿六期。
劉釗
〈璽印文字釋叢(一)〉,《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2期。
〈楚璽考釋(六篇)〉,《江漢考古》1991年第1期。
〈包山楚簡文字考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研討會論文(1992年,南京)。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續印集一》讀後記〉,《中國篆刻》1997年第4期。
〈璽印文字釋叢(二)〉,《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3期。
劉紹剛
〈湖北長陽所見陶璽─兼論璽印之用途和質地〉,《中國篆刻》1995年第3期。
劉國勝
〈曾侯乙墓E61號漆箱書文字研究-附「瑟」考〉,《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7年10月。
劉樂賢
〈古璽漢印複姓合證三例〉,《中國古文字研究》第1輯。
鄭剛
〈戰國文字中的「陵」和「李」〉,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1988年。
鄭建芳
〈山東鄒城市發現四枚古代銅印〉,《考古》1998年第12期。
鄭超
〈楚國官璽考述〉,《文物研究》總第2期(1986年12月)。
駢宇騫
〈試釋楚貨幣文字「巽」〉,《語言文字研究專輯》(下),中華文史論叢增刊,1986年6月。
駱瑞鶴
〈楚連尹為主車之官說〉,《江漢論壇》1984年第6期。
蕭毅
〈古璽所見楚系官府官名考略〉,《江漢考古》2001年第2期。
謝桂華
〈尹灣漢墓簡牘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秦漢史論叢》第七輯。
韓自強、韓朝
〈安徽阜陽出土的楚國官璽〉,《古文字研究》第22輯。
魏宜輝、申憲
〈古璽文字考釋(十則)〉,《東南文化》1999年第3期。
顏世鉉
〈郭店楚墓竹簡儒家典籍文字考釋〉,《經學研究論叢》第六輯。
羅運環
〈論楚璽及其他〉,《江漢考古》1994年第4期。
羅福頤
〈近百年來古璽文字之認識和發展〉,《古文字研究》第5輯。
(四)
王輝
《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2(1993)年4月。
石泉主編
《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
江頭廣
《先秦職官資料》,日本:佐賀大學教育學部國文學會,昭和52年(1977)。
何琳儀
《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佐野榮輝、蓑毛政雄
《漢印文字彙編》,日本.東京:雄山閣,昭和63年(1988年)。
巫聲惠
《中華姓氏大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呂宗力主編
《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1月。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
徐中舒主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7年(1988)4月。
袁仲一、劉鈺
《秦文字類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
高至喜主編
《楚文物圖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高明
《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3月。
《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張光裕主編
《郭店楚簡研究.文字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8年(1999)1月。
張守中
《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郭錫良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曾憲通
《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2月。
楊伯峻
《春秋左傳詞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6年(1987年)1月。
滕壬生
《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羅福頤
《漢印文字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月。
《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五)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上海博物館藏印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2月。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8月。
王人聰
《新出歷代璽印集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專刊之二,1982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專刊之五,1996年。
王人聰、游學華
《中國歷代璽印藝術》,浙江省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年。
吳大澂
《十六金符齋印存》,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汪啟淑
《漢銅印叢》,杭州:西冷印社,1998年8月。
《訒庵集古印存》,杭州:西冷印社,1999年10月。
赤塚忠等編、于還素等譯
《書道全集》第十六卷(中譯本),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8年(1989)1月。
林樹臣
《璽印集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62年9月。
孫慰祖
《古封泥集成》,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4月。
徐敦德
《西印社古銅印選》,杭州:西冷印社,1999年4月。
徐暢
《先秦印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
莊新興、茅子良
《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璽印》,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11月。
郭裕之
《續齊魯古印》,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9月。
陳介祺
《簠齋古印集》,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3月。
《十鐘山房印舉》,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
陳漢第
《伏廬藏印》,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12月。
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6月。
菅原石廬
《中國璽印集粹》,日本.東京:二玄社,1997年3月。
黃濬
《尊古齋金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
《尊古齋古玉圖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
葉其峰主編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9月。
蕭春源
《珍秦齋藏印(戰國篇)》,澳門:澳門基金會,2001年6月
賴非
《山東新出土古璽印》,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2月。
韓天衡、孫慰祖
《古玉印精萃》,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羅振玉
《赫連泉館古印存》,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11月。
羅福頤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
《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顧廷龍
《鶴廬印存》,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1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