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禮記》之先秦儒學思想:〈經解〉連續八篇結合相關傳世與出土文獻之研究-
作者:林素英
出版日期:2017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師大學術叢書
ISBN:9789865624378
主題關鍵詞:禮記研究考訂儒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林素英(20070300)。從施政策略論〈緇衣〉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兼論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哲學與文化,34(3)=394,15-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素英(20061200)。從「修六禮明七教」之角度論荀子禮教思想之限制。漢學研究集刊,3,55-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榮增(2002)。《緇衣》簡本、今本引《詩》考辨。文史,2002(3),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名春(2000)。論六經並稱的時代及疑古說的方法論問題。孔子研究,2000(1),47-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寧鎮疆(20040900)。由出土文獻再說《孔子家語》的性質及其成書過程。孔孟學報,82,131-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龐樸(2004)。話說「五至三無」。文史哲,280,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名春、張岩(2005)。從上博簡〈民之父母〉「五至」說論《孔子家語》〈論禮〉的真偽。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6-1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何(19981200)。「春秋」三傳尊桓論。國立編譯館館刊,27(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虞萬里(2002)。上博簡、郭店簡〈緇衣〉與傳本合校補證。史林,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治洪(2007)。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與重光--〈緇衣〉郭店本、上博本與傳世本斠論。孔子研究,2007(1),3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素英(2016)。《禮記.坊記》連續四篇與子思、《大戴禮記》禮治思想之關係。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8(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建偉(1999)。郭店竹簡〈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釋。中國哲學史,1999(2),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樂賢(2000)。《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中國哲學史,2000(4),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濤(20000600)。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臺大歷史學報,25,2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井上了(2004)。《禮記》經解篇的時期及其在思想史的位置。種智院大學研究紀要,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素英(20090300)。〈表記〉政治思想探析--結合郭店儒簡之討論。漢學研究,27(1)=56,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素英(2009)。《周禮》祭祀系統在思想史上的意義。齊魯文化研究,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素英(20141200)。從「禮樂」的分合與特性論〈性自命出〉「道」四術或三術的迷思--兼論相關學者的研究方法。文與哲,25,183-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素英。《禮記.經解》通論類連續四篇中之儒學思想發展--結合戰國簡文與《荀子》之討論。中國經學,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志傑(20031000)。「禮記.經解」篇「六經歸禮」說析義。孔孟月刊,42(2)=494,9-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素英(2014)。荀子詩教觀及其對傳統文論之影響。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4(11月號),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虞萬里(2002)。上博簡、郭店簡〈緇衣〉與傳本合校補證。史林,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素英(20040300)。上博簡「民之父母」思想探微--兼論其與「孔子閒居」的關係。中國學術年刊,25,37-59+262-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素英(20041200)。「周禮」的禮教思想--以大司徒為討論主軸。國文學報,36,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麗桂(20011100)。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臺大文史哲學報,55,239-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劍、黃海烈(2005)。論《禮記》與《孔子家語》的關係。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4,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昕嵐(2000)。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箋釋。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330-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文(2000)。楚簡〈緇衣〉與先秦禮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05)。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文(1999)。楚簡〈緇衣〉:孔子之學的再認識。紀念孔子誕辰255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素英(2006)。從《禮記》〈緇衣〉論孔子理想君道之轉化--兼論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以及美國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聯合主辦 (會議日期: 2006/11/08-11/10)。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素英(2011)。「人道」思想探析--以郭店儒簡與《禮記》之〈王制〉〈哀公問〉為討論中心。「機遇與挑戰:思想史視野下的出土文獻研究」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辦,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中文系共同協辦 (會議日期: 2011/10/28-10/30)。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素英(2016)。重構先秦儒學之發展--以〈五行〉〈性自命出〉〈中庸〉與荀子之批評為討論核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陳振傳基金漢學研究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協辦 (會議日期: 2016/04/07-04/09)。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素英。論〈四代〉對〈三德〉陰陽思想之繼承發展。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林慶彰先生榮退紀念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虞萬里(2006)。從簡本〈緇衣〉論《都人士》詩的綴合。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以及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簡帛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 (會議日期: 2006/06/26-06/28)。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虞萬里(2005)。〈緇衣〉正文與孔子之關係。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漢」。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宋立林(2011)。「儒家八派」的再「批判」--早期儒學多元嬗變的學術史考察(博士論文)。曲阜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易耕(2009)。《禮記》〈坊記〉、〈中庸〉、〈表記〉、〈緇衣〉研究--以考證時代、作者及思想歸屬為範圍之考察(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炎元(1963)。韓詩外傳考徵(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向(1979)。說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樓宇烈(1983)。老子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編輯小組(2002)。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春溥(1989)。竹書紀年補證。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玄宗、邢昺(1985)。孝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邵懿辰(1986)。禮經通論。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發軔(1968)。國學概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德明(1979)。經典釋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1975)。四書集註。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山(2003)。詩經析讀。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天虹(2003)。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9)。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明(1981)。禮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慎、段玉裁(1972)。說文解字注。臺北:蘭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韓嬰(1979)。韓詩外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崔述(1979)。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樂賢(2010)。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定生(1978)。定生論學集:詩經與孔學研究。臺北市: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晏嬰(1936)。晏子春秋。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邁(1962)。容齋隨筆。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玄、賈公彥(1985)。儀禮注疏。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晏、邢昺(1985)。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素英(2003)。禮學思想與應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廖名春(2005)。中國學術史新證。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左丘明、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1981)。國語。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季旭昇(2003)。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士奇(1981)。左傳紀事本末。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寬(1986)。戰國史。臺北:谷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徵(1990)。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廖名春(2001)。新出竹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姜廣輝(1999)。郭店楚簡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94)。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榦(1983)。勉齋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虞萬里(2009)。上博館藏楚竹書〈緇衣〉綜合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83)。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復觀(198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馮時(2007)。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立(1986)。白虎通疏證。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毛亨、鄭玄、孔穎達(1985)。毛詩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方玉潤(1986)。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杜預、孔穎達(1985)。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瑞庚(1972)。王制著成之時代及其制度與周禮之異同。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5)。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孔安國、孔穎達(1985)。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家駱(1989)。竹書紀年八種。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鄭玄、賈公彥(1985)。周禮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伏生(1983)。尚書大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馬承源(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孔晁(1984)。逸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鳴盛(1976)。蛾術篇。臺北:信誼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宗羲(1991)。宋元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鄭玄、黃以周。子思子內篇。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河洛圖書出版社編輯部(1975)。帛書老子。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侯家駒(1987)。周禮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顧頡剛、羅根澤(1993)。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王肅(1986)。孔子家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偉(2003)。郭店竹書別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徐復觀(1985)。兩漢思想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錢穆(1986)。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鄭玄、孔穎達(1985)。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高明(1978)。高明文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蒙文通(1997)。中國哲學思想探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杜佑(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77)。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杜正勝(1992)。古代社會與國家。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楊天宇(1997)。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夫之(2002)。禮記章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2011)。郭店楚墓竹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先慎、鍾哲(1998)。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梁啟超(1981)。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臺北: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馮友蘭(2000)。中國哲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聘珍(1983)。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韓非、王先慎(1998)。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向。說苑。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4)。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趙岐、孫奭(1985)。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麗桂(20130000)。近四十年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孔鲋(1983)。孔叢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孔鲋(1993)。孔叢子。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呂尚(1993)。六韜。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孔安國、王肅(1985)。影宋蜀本孔子家語附札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劉向(1979)。新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鄭玄、黃以周、蕭天石。曾子三種.子思子內篇。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袁康、吳平(1979)。越絕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王肅(1993)。孔子家語。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魏徵、長孫無忌(1962)。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王栢(1970)。魯齋王文憲公文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柏(1983)。魯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王應麟(1970)。玉海。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脫脫(1990)。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陳鎬、孔子文化大全編輯部(1989)。闕里誌。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曹仁虎(1988)。續通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陳士珂。孔子家語疏證。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公羊壽、何休、徐彥(1985)。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王國維(2004)。觀堂集林:附別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林素英(1997)。古代生命禮儀中之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林素英(20030000)。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以服喪思想為討論基點。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荊門市博物館、裘錫圭(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章太炎(1985)。膏蘭室札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程元敏(1975)。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盧永鳳、王福海(2013)。荀子與蘭陵文化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蘭陵文化研究中心(2015)。荀子與蘭陵:法治文化資料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零(2002)。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林素英(2000)。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葉國良(2005)。經學側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裘錫圭、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4)。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葉國良(20100000)。禮學研究的諸面向。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楊寬(1999)。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歐陽禎人(2005)。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楊家駱(1993)。歷代人物年里通譜。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佐藤將之(20150000)。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佐藤將之(20100000)。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夏含夷(2005)。古史異觀。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曹元弼、周洪(2012)。禮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梁濤(2008)。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王博(20010000)。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零(2002)。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荀況、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胡留元、馮卓慧(2006)。夏商西周法制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陸賈、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沈文倬(199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王夫之(2011)。禮記章句。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老聃、王弼、樓宇烈(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馬端臨(1986)。文獻通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94)。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賈誼、閻振益、鍾夏(2000)。新書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呂不韋、陳奇猷(1984)。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馮時(2006)。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賈誼(1979)。新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劉起釪(1989)。尚書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范曄、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麗桂(2003)。由上博簡〈民之父母〉的句法形式與義理結構論《禮記》〈孔子閒居〉與《孔子家語》〈論禮〉之優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來(2000)。郭店竹簡儒家記說續探。郭店簡與儒學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零(1999)。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郭店楚簡專號。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桂(2002)。《性情論》說「道」。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素英(2007)。從郭店儒簡檢視文王之人君典型。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臺北:臺灣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史考(2006)。從楚國竹簡論戰國「民道」思想。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虞萬里(2002)。上博簡、郭店簡〈緇衣〉與傳本合校拾遺。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金凌(2002)。《禮記.緇衣》今本與郭店、上博楚簡比論。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論文集。輔仁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素英(2007)。〈仲尼燕居〉、〈孔子閒居〉與〈論禮〉纂輯之比較:以〈民之父母〉為討論中介。楚地簡帛思想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素英(2010)。「中庸」「治國有九經」 思想探析--以 「坊記」、「表記」、「緇衣」 相印證。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輯.禮學研究專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武內義雄、江俠菴(1975)。中庸考。先秦經籍考。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啟謙(2004)。子思及《中庸》研究。孔子與孔門弟子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學勤(2002)。論楚簡〈緇衣〉首句。清華簡帛研究。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文倬(1999)。略論禮典的實行和《儀禮》書本的撰作。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桂鈿(1999)。郭店楚簡緇衣校讀札記。郭店楚簡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鳳五(2004)。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箚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席盤林(20000000)。論魯穆公變法中的子思--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及相關問題研究。簡帛《五行》箋釋。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梨華(2008)。子思子哲學思想初探。儒家思孟學派論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素英(2007)。從施政原則論孔子德刑思想之轉化--綜合簡本與今本〈緇衣〉之討論。簡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素英(2008)。〈坊記〉治政之道探析--兼論其與郭店儒簡之關係。儒家思孟學派論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素英(2012)。「以禮為宗」的〈經解〉思想分析--與傳世文獻及戰國簡文相驗證。孔子學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虞萬里(2005)。〈緇衣〉簡本與傳本章次文字結構異同考徵。中國經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