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孫覺《春秋經解》解經方法探究
作者:劉德明
作者(外文):Liu, Te-Ming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岑溢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孫覺春秋解經學宋代春秋經解sun-junchungiuhermenticssongchungiu-jingji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本文主要透過研究孫覺之《春秋經解》一書,論述關於《春秋》解讀問題。《春秋》是儒學重要的核心典籍,但是其內容卻非常簡少。自孟子起,歷代儒者多視《春秋》為孔子最後一本親定的典籍,並且認為其間有孔子隱含之「大義」。既有「大義」就必須透過解讀方能使其彰顯於世。所以自三傳起,對《春秋》之詮解莫不以能探得孔子深藏於《春秋》中之「大義」為主要目標。但一則《春秋》本文簡略,二則號稱源自孔子的《公羊》《穀梁》與《左傳》三傳亦彼此攻擊,於是《春秋》隱微之大義更不容易知曉。自唐代啖助、趙匡與陸淳等人,想超脫三傳束縛陳說,重新對《春秋》加以解讀。其固然開啟一種新的解讀之風,但亦不免有「憑私臆決」與「穿鑿詭辯」之譏。這是因為啖助等人在力求突破三傳舊說時,在解經方法上沒有足夠深刻的反省。《春秋》學在宋代經學中比重最高,名家輩出。孫覺之《春秋經解》從解經方法的發展歷史來看,其不但繼承了啖、趙等學風,而且發展出更加完整的《春秋》解經學。其書雖然流傳不廣,其聲名雖不著於世,但其成就則不應被世人所忽視。筆者僅就孫覺《春秋經解》一書,考其版本,說明其解經方法,以期對宋代《春秋》學以至《春秋》解經學,有更深入的理解與研究。
引用書目
說明:
1.為避免過度煩瑣,故本書目僅列本文所引用資料出處,以便查索。至於參考資料繁多,故不列於下。
2.本書目分為四類:第一類為孫覺《春秋經解》版本。第二類為民國前之古籍。第三類為民國後今人之著作。第四類為未成專書之學位及單篇論文。
3.為求查索方便,古籍部份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筆劃排序,今人著作則僅依筆劃多寡排序。

一、《春秋經解》各版本
《龍學孫公春秋經解》 孫覺著 舊鈔本15卷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國家圖書館有微捲、微片、精裝複製本
《春秋經解》 孫覺著 通志堂經解本15卷 清聖祖康熙十九年(1680)刊(〔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刊) 現藏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善本室
《春秋經解》 孫覺著 四庫全書本13卷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1784)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經解》 孫覺著 王瑞履鈔本15卷 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影印乾隆六十年(1795)年抄本 1991年
《春秋經解》 孫覺著 正誼齋叢書本15卷 道光二十年(1840)汪氏《正誼齋叢書》的重刊本 現藏於臺灣大學圖書館善本室
《春秋經解》 孫覺著 武英殿聚珍版15卷 清道光戊子福建重刊同治間至光緒甲午續修增刊本
《春秋經解》 孫覺著 聚珍排印本15卷 收於叢書集成簡編 依武英殿聚珍版排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二、古籍
經 部:
毛詩正義 (漢)鄭氏箋 (唐)孔穎達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古學考(清)廖平著臺北:華聯出版社1968年
周禮注疏(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孟子正義(清)焦循著臺灣:文津出版社 1988年
尚書疏衍(明)陳第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尚書廣聽錄(清)毛奇齡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大事表(清)顧棟高輯 吳樹平李解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1993年
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左氏傳注疏(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谷梁經傳補注(清)鍾文烝著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
春秋尊王發微(宋)孫復著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清聖祖康熙十九年(1680)刊通志堂經解本(〔清〕徐乾學等輯、納蘭成德刊) 1970 年
春秋集傳辨疑(唐)陸淳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集傳纂例(唐)陸淳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集解(宋)蘇轍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傳說例(宋)劉敞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微旨(唐)陸淳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經筌(宋)趙鵬飛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春秋釋例 (晉)杜預著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0年
新學偽經考(清)康有為著收於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第一冊 臺北:宏業書局 1976年
經義考(清)朱彝尊著東京:日本東京中文書局 1978年
經學通論(清)皮錫瑞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
經學歷史(清)皮錫瑞著 周予同注釋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爾雅注疏(晉)郭璞(唐)邢昺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劉氏春秋意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禮記注疏(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清仁宗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5 年
劉氏春秋意林(宋)劉敞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史 部:
文史通義新編(清)章學誠著 倉修良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北史 (唐)李延壽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史記 (西漢)司馬遷著 臺北:大申書局 1977年
史通通釋(唐)劉知幾著 (清)浦起龍釋臺北:里仁書局 1980年
宋史(元)脫脫等著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宋論(清)王夫之著臺北:里仁書局 1981年
直齋書錄解題(宋)陳振孫著 《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本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 年
後漢書(劉宋)范曄等著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8年
晉書(唐)房玄齡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著 (清)王先謙校補 長沙王氏刊本 臺北:廣文書局 1967年
通志(宋)鄭樵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通典(唐)杜佑著 臺北:大化書局 1978年
陳書(唐)姚思廉等著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4年
隋書(唐)魏徵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4年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著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7年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 編著 胡三省 註 臺北:宏業書局 1978年
漢書(東漢)班固等著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5年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著臺北:洪氏出版社 1977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李燾等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子 部:
二程集(宋)程顥、程頤同著 王孝魚點校 臺北:里仁書局 1982年
中說(隋)王通著 漢魏叢書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重印
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著 (清)黃汝成集釋 (今)秦克誠點校 湖南:岳麓書社1994年
四書章句集註 (宋)朱熹著 臺北:大安書局 1986年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 編 臺灣:文津出版社 1986年
宋元學案(清)黃宗羲著臺北:河洛出版社 1975年
東塾讀書記(清)陳澧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春秋繁露義證(漢)董仲舒著 蘇輿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
荀子集釋 (東周)荀子著 王先謙集釋臺灣:華正書局 1988年
莊子集釋 (東周)莊周著 郭慶藩輯 臺灣:華正書局 1989年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著 黃暉校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
墨子(東周)墨翟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集 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永瑢、紀昀等纂修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玉海 (宋)王應麟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全宋文曾棗莊 劉琳主編 成都:巴蜀書社 1989年
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
竹葉亭雜記(清)姚元之著 收入史料三編 臺北廣文書局 1969年
冷齋夜話(宋 )釋惠洪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宋孫莘老先生年譜(清)茆泮林著 收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8冊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金簡著叢書集成新編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
柳河東全集(唐)柳宗元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92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1986年
儀顧堂題跋(清)陸心源著 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歐陽文忠公集(宋)歐陽修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至四十七年(1782)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 年
韓昌黎全集(唐)韓愈著 (宋)廖瑩中輯註 臺北:新興書局 1970年
蘇軾文集(宋)蘇軾著 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清)瞿鏞著瞿氏訂正堂印本 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影印

三、今人著作
中國史學名著錢穆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7年
中國善本書提要王重民著臺北:明文書局 1984年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李威熊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經學史研究論文選集上下冊林慶彰 編 陳植鍔等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
中國叢書綜錄上海圖書館 編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公羊家哲學陳柱著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80年
公羊學引論蔣慶著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古史考辨趙光賢著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7年
古史辨顧頡剛等著臺灣: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方詩銘 王修齡著臺北:華世出版社 1983年
史記與今古文經學陳桐生著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史諱舉例 陳桓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
四庫提要補正胡玉縉著臺北:中國辭典館復館籌備處 1967年
四庫提要補正 崔富章著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0年
左氏春秋義例辨例陳槃著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47年
左海鉤沈劉正浩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7年
左傳導讀張高評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2年
先秦諸子繫年錢穆著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7年
老子的哲學王邦雄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0年
西漢經學源流王葆玹著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4年
宋代經學之研究汪惠敏著臺北:師大書苑 1989年
宋代學術思想研究金中樞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宋明經學史章權才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 葉政欣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穆著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3年
兩漢思想史徐復觀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朱維錚 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袁保新著臺北:文津書局 1992年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黃俊傑著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7年
注史齋叢稿牟潤孫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
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金毓黻輯 臺北: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年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顧頡剛 講授 劉起釪 筆記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8年
春秋三傳比義傳隸樸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84年
春秋三傳研究論集戴君仁等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春秋三傳綜合研究浦衛忠著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5年
春秋公羊傳要義李新霖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89年
春秋史論集張以仁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0年
春秋左氏疑義答問章炳麟著章太炎全集第六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臺北:源流出版社 1982年
春秋左傳研究童書業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
春秋左傳學史稿沈玉成、劉寧著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
春秋宋學發微宋鼎宗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
春秋胡氏學宋鼎宗著臺南:友寧出版公司 1979年
春秋要領程發軔著臺北:三民書局 1991年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張高評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2年
春秋異文考陳新雄著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4年
春秋經傳研究趙生群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春秋穀梁傳傳授源流考周何著臺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
春秋辨例戴君仁著臺北:國立編譯館 1978年
書林清話葉德輝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3年
書傭論學集屈萬里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年
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林慶彰 蔣秋華 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2年
國學略說章太炎著臺灣:河洛出版社 1974年
敘事與解釋張素卿著臺北:書林出版社1998年
通志堂經解提要關文瑛著《書目類編》據1934年排印本影印 臺北:成文出版社 1978年
經史抉原 蒙文通著收於《蒙文通文集》第3卷 成都:巴蜀書社 1995年
經史避名彙考 周廣業著 臺北:明文書局 1981年
經學今詮初編姜廣輝主編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經學今詮三編姜廣輝主編 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經學史論集 湯志鈞著臺北:大安出版社 1995年
經學研究論集胡楚生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2年
經學通志錢基博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3年
群經述要高明主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9年
穀梁范注發微王熙元著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72年
穀梁真偽考張西堂著臺北:明文書局 1994年
穀梁傳思想析論吳智雄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0年

四、學位及單篇論文
宋人疑經改經考葉國良著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80年6月
宋人劉敞的經學述論馮曉庭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宋初經學發展述論馮曉庭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倪天蕙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5月
東漢時代之春秋左氏學程南洲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
春秋三傳性質之研究及其義例方法之商榷陳銘煌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汪嘉玲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孫覺生平及其與黃庭堅之交遊林宜陵著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2卷2期1999年9月
從公羊學論春秋性質 阮芝生著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new window
啖、趙、陸三家之《春秋》學研究張穩蘋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啖、趙、陸三家春秋之說章群著收於《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頁149—159香港新亞研究所1974年
通志堂經解輯、刻者述辨黃志祥著孔孟月刊 30卷7期1992年3月
程伊川「春秋傳」初探 劉德明著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3期2001年6月new window
試論《春秋公羊傳》中「借事明義」之思維模式與表現方法 胡楚生著 中興大學文史學報第30期2000年6月
_<通志堂經解>>刊行之經過及其影響 鄧愛貞著香港新亞研究所中國文學組碩士論文1992年
論漢代公羊穀梁之爭郜積意著孔孟學報80期2002年9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