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人的讀書生活─知識階層生涯規劃的一個歷史側面
作者:呂允在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un-Tsai L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智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明代讀書生活知識階層生涯規劃歷史側面書齋課程圖書編著典範樂趣結社Ming DynastyReading lifeThe ClerisyCareer PlanningView of the Historyassociationidea tal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7
明代文人的讀書生活豐富而多采,藉由書齋的外部環境與內在格局,醞釀讀書情境,同時與諸友抒情清言,或是相與論學,藉由文會過從的流程,諸師友之間同聚一室,或論學、或詩文、或感懷,從中也能達到與文人集團之間的相互交流,建立彼此間的情誼。無論是閒居讀書、山中習靜、旅遊論學,都在在顯示出明代文人生活文化的各種活潑面向。
本論文除第一章緒論、第七章結論之外,共分為五章主論,以期能獲得全盤的瞭解。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界定、相關研究的成果、史料參考與運用和論文架構的論述。
第二章 讀書生活的主室─書齋的佈置與格局:本章探討書齋署名的緣由,以及書齋的外部環境與內在佈置,主要是藉以說明書齋命名的背後所隱含明代文人內心性格與理想抱負;其次再分別探究書齋的內外整體規劃與設計,透過書籍、圖畫、文玩、家具等等的排列,襯托出文人內在的思緒與情感。
第三章 讀書生活的規劃:本章主要論述讀書志趣的樹立、讀書課程的訂定、讀書生活的開展。讀書生活涵蓋:修身養性、閒適自娛、增廣知識等型態,並探討讀書課程的進度排定、書籍種類的選定。同時,讀書生活旁及詩文書畫與鑑賞文物的藝文活動,而結社群體生活的互動,更是造就文人讀書生活多樣、變化的要件。
第四章 讀書生活與圖書:圖書與文人讀書生活息息相關,本章著重於文人對圖書的蒐羅、保存與傳播利用。由於城市與經濟的發展,以及藏書風氣的盛行,刺激圖書的流通與消費,於是產生大量藏書、購書、訪書的文化活動,助長文人對於鈔書、刻書文化事業的熱衷,使得不少散失亡佚、殘編的典籍得以重現復原,而書籍的取得與轉借,更可作為保存文獻、傳播知識的雙重作用,對於古籍整理與文化保存,具有相當的貢獻與意義。
第五章 讀書到編著立言:本章重在討論明代文人如何將讀書生活延展到著述、纂輯、講學等生活型態。除了著述表達個人思想之外,文人會以鈔錄、札記等形式,匯集前人智慧結晶,專心著述,成一家言,隨手札記,彙集成卷等文化活動。
第六章 讀書典範與樂趣:本章主要陳述明代文人在讀書中的樂趣,藉由讀書典範的樹立、讀書生活的體驗,以及結社生活的開展等多樣形式,邀集志同道合的文友,組成詩社、文社、讀書社,一同對文章思想進行討論與批評,透過這種論道講學與文會過從的互動方式,使文友之間的思想與感情更為緊密,更增添讀書之外精神層次的趣味。
第七章 結論:對於明人讀書生活的內在思維、樂趣與文化、社群網絡等作一簡明扼要的綜述。
徵引書目

一、古籍史料
(一)、一般
唐‧房玄齡等,《晉書》,六六卷,臺北:鼎文書局,一九八○年三月初版。
唐‧李匡乂,《資暇集》,三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八五○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初版。
明‧不著撰者,《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七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明‧文震亨,《長物志》,一二卷,《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六月臺一版。
明‧方學漸,《爾訓》,一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四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七四卷,目錄一二卷,《明代論著叢刊》,臺北:偉文圖書出版公司,一九七六年,據明萬曆間世經堂刊本影印。
明‧王兆雲,《皇明詞林人物考》,九卷,《明代傳記叢刊》一七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北京:現代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第一版,據藏萬曆年間刻本影印。
明‧王明象,《清寤齋心賞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三九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第一版。
明‧支如玉,《半衲庵筆語》,三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明景照崇禎間刊本。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
明‧毛元淳,《尋樂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九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安世鳳,《燕居功課》,二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山東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第一版。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三八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四月第一版。
明‧何孟春《餘冬序錄》三五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余員註招、葉伋示判,《新刻御頒新例三台明律正宗》,首卷,臺北:國家圖書館影照日本內閣文庫藏明雙峰堂余氏刊本。
明‧吳從先輯,《小窗自紀》,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五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吳翌鳳,《遜志堂雜鈔》,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一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據《槐廬叢書》影印。
明‧吳應箕,《讀書止觀錄》,五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民國九年貴池劉氏唐石簃刻《貴池先哲遺書》本影印。
明‧呂坤,《呻吟語》,六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年八月第一版。
明‧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五卷,《明代傳記叢刊》二二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李日華,《六研齋三筆》,四卷,《四庫全書珍本七集》四四四集,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七年。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八卷,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三卷,又綴三卷,《叢書集成續編》二一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據《檇李叢書》影印。
明‧李日華等,《梅墟先生別錄》,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八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八月初版,據涵芬樓影印明萬曆刻《夷門廣牘》本影印。
明‧李如一,《水南翰記》,一卷,《筆記小說大觀》三八編四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八五年一月版。
明‧李廷機,《皇明名臣言行錄》,一七卷,《明人傳記叢刊》四八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李延昰,《南湖舊話錄》,上卷,《筆記小說大觀》四三編六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八六年九月版。
明‧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八卷,《明代傳記叢刊》二二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李樂,《見聞雜記》,四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第一版。
明‧李鼎,《偶譚》,《百部叢書集成‧寶顏堂秘笈》,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五年。
明‧李濂,《李氏居室記》,五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十二年李氏家刻本。
明‧李贄,《焚書》,卷六,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臺景印初版。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三○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明‧周履靖,《梅塢貽瓊》,六卷,《夷門廣牘》下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年四月第一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周履靖,《梅顛稿選》,一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八七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明‧祁承 ,《庚申整書小記》,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史部九一九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據清宋氏漫堂抄本影印。
明‧祁承 ,《澹生堂藏書約》,一卷,《叢書集成新編》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據《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不分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七五八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據明刻本影印。
明‧郎瑛,《七脩類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第一版。
明‧姚士粦,《見只編》,三卷,《叢書集成新編》一一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初版。
明‧姚翼,《玩畫齋雜著編》,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八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隆慶萬曆間自刻本影印。
明‧胡震亨,《讀書雜錄》,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八卷,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八○年五月再版。
明‧祝世祿,《祝子小言》,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明‧計成原著、陳植注釋,《園冶注釋》,臺北:明文書局,一九八二年六月初版。
明‧唐樞,《國琛集》,二卷,《明代傳記叢刊》一一五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夏基,《隱居放言》,一二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康熙卅二年刊本。
明‧徐復祚,《花當閣叢談》,八卷,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六九年元月初版。
明‧徐 ,《筆精》,八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版。
明‧徐常吉,《新纂事詞類奇》,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九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周曰校刻本影印。
明‧祝時泰輯,《西湖八社詩帖》,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二二三冊,臺北:新文豐,一九八九年,據《武林掌故叢編》排印
明‧袁中道,《游居柿錄》,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袁宏道,《袁中郎尺牘》,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八九年。
明‧高濂,《遵生八牋校注》,一九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第一版。
明‧高濂,《山齋志》,《廣百川學海》本,臺北:新興書局,一九七○年七月初版。
明‧張大復,《聞雁齋筆談》,《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成都:巴蜀書社,二○○○年第一版。
明‧張元忭,《雲門志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二三○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二年刻本影印。
明‧張岱,《陶庵夢憶》,八卷,《筆記小說大觀》六編六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八三年一月初版。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一○七卷,《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元月初版。
明‧張應文,《清閟藏》,《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七年。
明‧敖英,《東谷贅言》,二卷,《百部叢書集成‧寶顏堂秘笈》,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明‧曹胤儒編,《盱壇直詮》,二卷,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室,明萬曆三十七刊本。
明‧曹溶,《流通古書約》,一卷,收入《知不足齋叢書》二冊,臺北:興中書局,不注出版年月。
明‧曹溶,《學海類編》一冊,臺北:文海出版社,不注出版年月。
明‧莫是龍,《筆麈》,一卷,《百部叢書集成‧奇晉齋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明‧陳師,《禪寄筆談》,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癸巳錢塘陳氏刊本。
陳繼儒,《珍珠船》,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四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祕笈本影印。
明‧陳繼儒,《巖棲幽事》,一卷,《叢書集成新編》二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據《寶顏堂秘笈》本排印。
明‧陳繼儒、程銓,《古今韵史》,一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四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刻本影印。
明‧屠隆,《娑羅館清言》,《晚明小品菁華》集部六六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明‧陸可教,《陸學士先生遺稿》,一二卷,臺北:明萬曆戊申郭一鶚等浙江刊本。
明‧陸世儀,《陸桴亭思辨錄輯要》,二二卷,《叢書集成新編》二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據《正誼叢書》本排印。
明‧陸容,《菽園雜記》,九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陸深,《春風堂隨筆》,《筆記小說大觀》一三編五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七六年七月。
明‧陸深,《傳疑錄》,一卷,《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六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七四年七月。
明‧陸紹珩,《醉古堂劍掃》,一二卷,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九五年五月臺一版。
明‧陸楫等,《古今說海》,一四二卷,成都:巴蜀書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陸樹聲,《清暑筆談》,《寶顏堂祕笈》本,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五年。
明‧陸樹聲,《適園雜著》,卷一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六三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中央黨校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明‧項元忭,《蕉窗九錄》,九卷,《筆記小說大觀》六編七冊,部六六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八三年一月初版。
明‧彭汝讓,《木几冗談》,一卷,《筆記小說大觀》,第五編第四冊,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八○年一月初版。
明‧游羽,《博物志補》,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五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二十八年游日陞修補本影印。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一二○卷,《中國史學叢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六五年元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四年錢塘徐氏刊本影印。
明‧焦竑,《玉堂叢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四三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六年徐象□曼山館刻本影印。
明‧黃希憲,《續自警編》,一六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二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六年刻本影印。
明‧黃姬水《貧士傳》,下卷,《百部叢書集成‧廣百川學海》,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五年。
明‧黃奐,《黃玄龍先生小品》,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康熙刻本影印。
明‧黃景昉,《屏居十二課》,《百部叢書集成》之三十一,《硯雲甲乙編》,一卷,清‧乾隆金忠輯刊道光蔡氏紫梨華館重雕本,一九六六年,藝文印書館影印。
明‧葉恭煥,《吳下冢墓遺文續編》,一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善本影印。
明‧葉盛,《水東日記》,五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馮班,《鈍吟雜錄》,四卷,《叢書集成新編》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臺一版。
明‧過庭訓,《明分省人物考》,一一五卷,《明代傳記叢刊》一三一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費元祿,《鼂采館清課》,上卷,《寶顏堂秘笈》本,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五年。
明‧楊起元,《太史楊復所先生證學編》,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五年余永寧刻本影印。
明‧樂純,《雪菴清史》,五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書林李少泉刻本影印。
明.蔣以化,《西臺漫紀》,卷六,《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四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北京圖書館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衛泳輯,《枕中秘》,不分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五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刻本影印。
明‧鄧球,《閒適劇談》,五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八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十一年鄧雲臺刻本影印。
明‧羅欽順,《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年八月第一版。
明‧謝肇淛,《文海披沙》,七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明‧謝肇淛,《五雜俎》,一三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二○○一年八月第一版。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八卷,《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第一版。
清‧不著編人,《清史列傳》,七○卷,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一九二八年。
清‧方以智,《文章薪火》,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二○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據《昭代叢書》本影印。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二六卷,《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清‧王士禎,《古夫于亭雜錄》,三卷,《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八年。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二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年十月第一版。
清.李集等,《鶴徵前錄》,一卷,《清代傳記叢刊》一三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八五年五月初版。
清‧李漁,《閒情偶寄》,九卷,臺北:長安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九月臺一版。
清‧徐開仕,《明名臣言行錄》,五七卷,《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元月初版。
清‧孫從添,《藏書紀要》,一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清‧張文嘉,《重定齊家寶要》,上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一一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
清‧張廷玉等,《明史》,三三二卷,臺北:鼎文書局,一九七八年十月再版。
清‧張爾岐,《蒿菴閒話》,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一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康熙徐氏真合齋磁版印本影印。
清‧張履祥,《淑艾錄》,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二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清道光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影印。
清‧張潮,《幽夢影》,不分卷,臺南:漢風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月初版。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八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第一版。
清‧崔學古,《幼訓》,《叢書集成續編》六一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臺一版。
清‧陳去病,《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出板社,一九九九年八月第一版。
清‧陳田,《明詩紀事》,一八七卷,《明代傳記叢刊》一三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清‧傅維麟,《明書列傳》,一四八卷,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初版。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二月臺一版。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四八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四五三~一四五八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清‧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一○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初版。
清‧褚亨奭,《姑蘇名賢後記》,《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清‧談遷,《棗林雜俎》,北京:中華書局,二○○六年四月第一版。
清‧潘介祉,《明詩人小傳稿》,一四卷,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一九八六年月版。
清‧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不分卷,《文玩鑑賞叢書》,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第一版。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一卷,《叢書集成新編》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八一卷,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八五年二月三版。
清‧魏際瑞,《伯子論文》,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二○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據《昭代叢書》本影印。


(二)、文集
宋‧蘇東坡,《蘇東坡全集》,二卷,合肥:黃山書社,一九九七年一月第一版。
元‧倪瓚,《倪雲林先生詩集》,七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二三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十九年倪珵刻本影印。
明‧于孔兼,《山居稿》,八卷、首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年序刊本。
明‧于謙,《于忠肅集》,一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四四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文徵明,《文徵明集》,三五卷、補輯三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八月第一版。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二四卷、附錄一卷,《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五年,據明刊本影印。
明‧方鵬,《矯亭存稿》,一八卷、續稿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六一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十四年刻十八年續刻本影印。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二○七卷,《明人文集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版。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碑傳》,六七卷,《明人文集叢刊》一五○冊,臺北:明文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四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第一版。
明‧王光美,《松鶴齋草》,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版。
明‧王艮,《重鐫心齋先生全集》,六卷,東京:高橋情報,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間耿定力等刊本影印,一九九○年。
明‧王行,《半軒集》,一二卷、補遺一卷、方外補遺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三一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王宇,《烏衣集》二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天啟四年刊本。
明‧王廷相,五卷,《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九年九月第一版。
明‧王叔杲,《半山藏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萬曆二八年序刊版。
明‧王時槐,《塘南王先生友慶堂合稿》,七卷、補遺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四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清光緒三十三重刻本影印。
明‧王禕,《王忠文公文集》,二四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據明嘉靖元年張齊刻本影印。
明.王達撰、翟厚編,《天游文集》,九卷,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明正統五年安定胡氏刊本。
明‧王畿,《王龍谿全集》,一六卷,臺北:華文書局,一九七○年五月初版。
明‧王畿,《慕蓼王先生樗全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七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清乾隆二十四年王宗敏刻本影印。
明‧王褒,《三山王養靜先生集》,一○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三二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三月第一版,據明成化十年謝光刻本影印。
明‧朱察卿,《朱邦憲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四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六年朱家法刻增修本影印。
明‧朱銖,《魯藩別乘》,四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朱賡,《朱文懿公文集》,一二卷,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三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啟間刊本影印。
明‧江盈科,《江盈科集》,二五卷,長沙:岳麓書社,一九九七年四月第一版。
明‧汪思,《方塘汪先生文粹》,五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年序刊本。
明‧沈鯉,《亦玉堂稿》,一八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八八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何心隱,《何心隱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六○年九月第一版。
明‧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四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嚴精舍刻本影印。
明‧何宗彥,《何文毅公全集一○卷》,七冊,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印明崇禎間刻本。
明‧何喬新,《椒邱文集》,三四卷、外集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四九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何喬遠,《鏡山全集》,三八卷,日本東京都 : 內閣文庫,一九八○年。
明‧吳文奎,《蓀堂集》,七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二年序刊本。
明‧吳亮釆,《止園集》,二八卷、首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天啟元年序刊本。
明‧吳寬,《匏翁家藏集》,七三卷,《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五年,據明正德刊本影印。
明‧岳元聲,《潛初子文集》,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版。
明‧宋訥,《西隱文藁》,一○卷,《明人文集叢刊》第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據中央圖書館藏萬曆六年滑縣刊本影印。
明‧宋濂,《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第一版。
明‧宋濂,《宋學士續文粹》,二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建文辛巳浦陽鄭氏義門書塾刊本。
明‧宋懋澄,《九籥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第一版。
明‧李日華,《恬致堂集》,四○卷,《明代藝術家集彙刊續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一九七一年十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明‧李開先,《李中麓閑居集》,一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九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南京圖書館藏嘉靖至隆慶刻本影印。
明‧李開先,《李開先全集》,二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二○○四年八月第一版。
明‧李夢陽,《空同先生集》,四二卷,《明代論著叢刊》,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一九七六年五月。
明‧李陳玉,《退思堂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版。
明‧李濂,《李氏居室記》,五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嘉靖十二年李氏家刻本。
明‧汪道昆,《太函集》,一二六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一七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貝瓊,《清江貝先生文集》,三○卷、詩集一○卷、詩餘一卷,《四部叢刊初編》二五○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八九年,據上海涵芬樓借景烏程許氏藏明刊本重印。
明‧周如磐,《澹志齋集》,一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七年序刊本。
明‧周拱辰,《聖雨齋集》,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清初刊本。
明‧段為袞,《搶榆館集》,八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七年序刊本。
明‧林弼,《林登州遺集》,二三卷、附一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九九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據清康熙四十五年林興刻本影印。
明‧邵寶,《容春堂集》,六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五八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侯一元,《二谷山人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三七年序刊本。
明‧姚綬,《穀菴集選》,七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七三年三月景印初版。
明‧姚翼,《玩畫齋雜著編》,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八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隆慶萬曆間自刻本影印。
明‧查鐸,《闡道集》,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七年序刊本。
明‧洪朝選,《洪芳洲公文集》,不分卷,臺北:洪福增重印,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明‧胡廣,《胡文穆公文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二八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十五年刻本影印。
明‧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一四卷,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明萬曆二六年刊本。
明‧夏尚朴,《夏東巖先生文集》,五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集部一○二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據明嘉靖四十五年斯正刻本影印。
明‧唐順之,《重刊荊川先生文集》,一七卷、外集三卷,《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五年,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影印。
明‧孫作,《滄螺集》,六卷,《常州先哲遺書》,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七一年十月初版,據清光緒盛氏刻本影印。
明‧孫樓,《刻孫百川先生文集》,一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一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八年華滋蕃刻本影印。
明‧徐 ,《鼇峰集》,二八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三八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據明天啟五年南居益刻本影印。
明‧徐渭,《徐文長逸稿》,二四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五六年六月第一版。
明‧徐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三年四月第一版。
明‧徐渭,《刻徐文長先生秘集》,一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二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天津圖書館藏明天啟刻本影印。
明‧徐渭,《青藤書屋文集》,二七卷,《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初版。
明‧徐獻忠,《長谷集》,一二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四年袁汝是等松江刊本
明‧鄒德涵《鄒聚所先生外集》,六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五七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鄒袞鄒袞刻本影印。
明‧馬駙,《紫泉文集》,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刊本。
明‧桑悅,《思玄集》,一六卷、附錄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三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二年桑大協活字印本影印。
明‧烏斯道,《春草齋集》,一二卷,《叢書集成續編》一三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七月,據《四明叢書》本排印。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二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第一版。
明‧袁仁,《一螺集》,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二四年序刊本。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六卷,《乾坤正氣集》一七冊,臺北:環球書局,一九六六年九月,據清道光二十八年求是齋刊本景印。
明‧凌湛初,《申椒館敝帚集》,四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茅坤,《耄年錄》,九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六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茅坤,《茅坤集》,二○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一版。
明‧茅坤,《茅鹿山先生集》,一四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三四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許樂善,《適志齋稿》,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印明天啟五年(1625)跋刊本。
明‧張元忭,《不二齋文選》,七卷、附錄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五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張汝霖張汝懋刻本影印。
明‧張岱,《瑯嬛文集》,六卷,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
明‧張岳,《小山類稿》,四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三九年序刊本。
明‧張瀚,《武林怡老會詩集》,《叢書集成續編》集部一五四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四年,據《武林掌故叢編》本影印。
明‧張翀,《鶴樓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隆慶四年序刊本卷不明。
明‧曹于汴,《仰節堂集》,一四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二三二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三月初版。
明‧曹學佺,《石倉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屠隆,《白榆集》,九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刊本。
明‧陳山毓,《陳靖質居士文集》,六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一四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據明天啟刻本影印。
明‧陳謨,《海桑集》,五卷,《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三二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陳繼儒,《白石樵真稿》,一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六六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一月第一版,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一○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六六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據明崇禎刻本影印。
明‧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二三卷,明崇禎年間華亭陳氏家刊本。
明‧湯紹祖,《續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三三四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三十年希貴堂刻本影印。
明‧費元祿,《甲秀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六二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費元祿,《轉情集》,上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四六年序刊本。
明‧陸深,《陸文裕公行遠集》,二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五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陸起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陸瀛齡補修本影印。
明‧陸深,《儼山外集》,八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八八五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陸深,《儼山集‧續集》,五一卷,《文淵閣四庫全書》二○七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六年三月。
明‧陶安,《陶學士先生文集》,二○卷,《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據明弘治十三年項經刻遞修本影印。
明‧章懋,《楓山章先生集》,九卷、附實紀八卷,《百部叢書集成‧金華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明‧焦竑,《澹園集》,七六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九年五月第一版。
明‧焦竑,《澹園續集》,二七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九年序刊本。
明‧賀燦然,《六欲軒初稿》,一九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馮京第,《馮侍郎遺書》,八卷,附錄三卷,《四明叢書》二集三冊,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一九六六年。
明‧馮從吾,《馮少墟集》,二二卷、首一卷,《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第六輯,蘭州:古籍書店,一九九○年。
明‧馮夢禎,《快雪堂集》,六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六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等刻本影印。
明‧黃仲昭,《未軒公文集》,一二卷、附錄一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影照明嘉靖三十四年莆田黃氏家刊本。
明‧黃伯善,《菊山詩稿》,一五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二五年跋刊本。
明‧黃居中,《千頃齋集》,四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刊本。
明‧黃訓,《黃潭先生文集》,一○卷,台北:中央研究院藏明嘉靖三十八年新安黃氏刊本)。
明‧黃潛,《未軒公文集》,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嘉靖三十四年跋刊本。
明‧黃淳耀,《陶庵集》,二二卷、首一卷,《叢書集成續編》一四八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排印。
明‧黃綰,《久庵先生文選》,五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萬曆刊版。
明.黃樞《後圃黃先生存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嘉靖庚戌休寧黃氏古林山房重刊本。

明.湛若水,《湛甘泉文集》,七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五六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年黃楷刻本。
明‧楊士奇,《東里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八年七月第一版。
明‧楊起元,《太史楊復所先生證學編》,四卷、首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萬曆四十五年余永寧刻本影印。
明‧楊榮,《楊文敏公集》,二五卷、附錄一卷,《明人文集叢刊》第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據中央圖書館藏明正德十年建安楊氏重刊本影印。
明‧楊維楨,《東維子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二一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楊維楨,《東維子集》,三○卷、首一卷、附錄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二二一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萬士和,《萬文恭公摘集》,一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九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二十年萬氏素履齋刻本影印。
明‧臧懋循,《負苞堂詩選文選》,九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六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元年刻本影印。
明‧趙用賢,《松石齋集》,三六卷,《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四一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趙懷玉,《趙旬龍先生文集》,一○卷,台北:漢學研究中心影印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家刊本。
明‧劉基,《劉基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明‧劉麟,《清惠集》,一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二六四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鄭岳,《鄭山齋先生文集》,一二卷,《明人文集叢刊》,臺北:文海書局,一九七○年初版。
明‧鄭曉,《端簡鄭公文集》,五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八五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鄭心材刻本影印。
明‧潘恩,《潘笠江先生集》,一二卷、近稿一二卷、附錄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八一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嘉靖至萬曆刻本影印。
明‧潘潢,《潘樸溪先生文集》,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一二年刊本。
明‧錢士升,《賜餘堂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一○冊,北京 : 北京出版社, 二○○○年第一版影印,據清乾隆四年錢佳刻本。
明‧錢士鰲,《錢麓屏先生遺集》,三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年刊本。
明‧錢琦,《錢臨江集》,一四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三二年刊本。
明‧錢穀,《吳都文粹續集》,四五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三八五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三月。
明‧薛瑄,《薛瑄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第一版。
明‧歸有光,《歸震川集》,三○卷、別集一○卷、卷首一卷、目錄一卷,附錄一卷,《中國學術名著》第三集一三冊,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六○年八月初版。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一四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七二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初版,據明嘉靖四十三年吳鳳瑞刻隆六年印本影印。
明‧魏裳,《雲山堂集》,六卷,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明萬曆七年序刊本。
明‧羅汝芳,《羅明德公文集》,五卷,東京高橋情報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五年序刊本影印,一九九四年。
明‧羅洪先,《石蓮洞羅先生文集》,二五卷、目錄一卷,東京:高橋情報,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四十五年跋陳于廷校梓刊本影印,一九九三年。
明‧羅洪先,《念菴文集》,三卷,臺北: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
明‧羅近溪,《盱壇直詮》,上卷,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六七年。
明‧蘇伯衡,《蘇平仲集》,一六卷,《叢書集成新編》六七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元月,據《金華叢書》本排印。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五○卷,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三月初版,據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影印。
明‧顧清,《東江家藏集》,二五卷,臺北:中央研究院藏明嘉靖間華亭顧氏家刊本。
明‧譚元春,《譚元春集》,二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清‧全祖望,《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不分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年八月第一版。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八○卷、目錄一卷、序一卷,《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八九年四月再版。
清‧呂留良,《呂晚邨文集》,九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七年三月初版。
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四六一卷,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六年臺初版。
清‧李漁,《一家言文集》,四卷、詩集六卷,《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八五冊,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二○○五年,據清康熙刻本影印。
清‧張履祥,《楊園先生全集》,五四卷,北京:中華書局,二○○二年六月第一版。
清‧莫秉清,《傍秋庵文集》,四卷,《明清史料彙編》八集,臺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三年三月初版。
清‧錢謙益,《牧齋有學集》,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三年八月第一版。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一一○卷,《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九年版,據明崇禎癸未刻本影印。
清‧戴名世,《戴名世集》,一四卷,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二月第一版。
清‧戴殿泗,《風希堂文集》,四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四七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據清道光八年九靈山房刻本影印。
清‧顏元,《顏元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六月第一版。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二二卷、日錄三卷、詩集八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四○八~一四○九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據清易堂刻《寧都三魏全集》本影印。
清‧魏禧,《魏叔子日錄》,一卷,《續修四庫全書》集部一四○九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據清易堂刻寧都《三魏全集》本影印。
清‧顧炎武,《亭林詩文集》,二卷,香港:中華書局,一九七六年四月,據上海涵芬樓景印康熙本。


(三)、方志
明‧方岳貢等,《崇禎‧松江府志》,五八卷,《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一版,據明崇禎三年刻本影印。
明‧牛若麟,《崇禎‧吳縣志》,四七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一九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年十二初版,據明崇禎刊本影印。
明‧何三畏,《雲間志略》,二四卷,《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八冊,北京:北京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據明天啟刻本影印。
明‧李培等,《萬曆‧秀水縣志》,一○卷,《中國方志叢書》華中五七冊,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年八月臺一版,據明萬曆二十四年修民國十四年鉛字重刻本影印。
明‧周士佐修、張寅纂,《太倉州志》,一○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二○,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年十二初版,據明崇禎二年劉彥心重刊本影印。
明‧張德夫《隆慶‧長洲縣志》,一四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年十二初版,據明隆慶五年刻本影印。
明‧樊維城、胡震亨等纂修,十六卷,《天啟‧海鹽縣圖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二○八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據明天啟刻本影印。
明‧薛應旂等,《嘉靖‧浙江通志》,七二卷,《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二六冊,上海:上海書店,一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據明嘉靖刻本影印。
清‧王彬等,《光緒‧海鹽縣志》,卷末,《中國方志叢書》華中二○七冊,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八月臺一版,據清光緒二年刻本影印。
清‧李衛等,《光緒‧浙江通志》,二八三卷,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四年十月再版,據清光緒二十五年重刻本影印。
清‧宋如林等,《嘉慶‧松江府志》,八七卷,《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六八八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三月第一版,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三年松江府學刻本影印。
清‧許瑤光等,《光緒‧嘉興府志》,九○卷,《中國方志叢書》華中五三冊,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年八月臺一版,據清光緒五年刻本影印。
清‧應寶時等,《同治‧上海縣志》,卷三二,《中國方志叢書》華中二○七冊,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五年臺一版,據清同治十一年刻本影印。

(四)、書目
明‧李鶚翀,《江陰李氏得月樓書目摘錄》,一卷,《明代書目題跋叢刊》下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元月第一版。
明‧祁承 ,《澹生堂藏書目》,一四卷,《叢書集成續編》第三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據《紹興先正遺書》排印。
明‧徐 ,《徐氏紅雨樓書目》,四卷,《書目類編》二八冊,臺北:成文出版社,一九七八年,據民國四十六年排印本影印。
明‧殷仲春,《醫藏書目》,一卷,《明代書目題跋叢刊》下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元月第一版,據舊鈔本影印。
明‧曹溶,《絳雲樓書目題詞》,一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清咸豐三年刻本。
明‧曹溶,《靜惕堂宋元人集書目》,二卷,《觀古堂彙刻書》,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一年七月初版。
明‧陳第,《世善堂藏書目錄》,二卷,《叢書集成新編》第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排印。
明‧葉盛,《菉竹堂書目》,六卷,《叢書集成新編》二冊,臺北:新文豐,一九八五年版,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
清‧丁申,《武林藏書錄》,四卷,《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一輯,臺北:世界書局,一九八○年十月四版。
清‧毛扆,《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叢書集成新編》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據士禮居叢書本排印。
清‧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六卷,《續修四庫全書》史部九二三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據清光緒十年滂喜齋刻本影印。
清‧黃丕烈,《黃丕烈書目題跋‧蕘圃藏書題識》,一○卷,《清人書目題跋叢刊》六,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三年元月第一版。
清‧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二四卷,《書目叢編》,臺北:廣文書局,一九八九年七月再版,據清刻本影印。


二、論著
(一)、專書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二○○○年四月初版。new window
方祖猷,《王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二○○一年五月第一版。
王春南等,《宋濂、方孝儒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王春瑜,《明朝的酒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年八月初版。
王凱旋、李洪權編著,《明清生活掠影》,瀋陽:瀋陽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第一版。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七年十月初版。
王澄編著,《揚州刻書考》,揚州:廣陵書社,二○○三年八月第一版。
丰家驊,《楊慎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石昌渝,《通俗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一版。
任繼愈,《中國藏書樓》,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一月第一版。
朱倩如,《明人的居家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二○○三年八月初版。
朱漢民,《中國的書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三年十月初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二○○三年一月第一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八七年一月初版。new window
李劍雄,《焦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吳智和,《明清時代飲茶生活》,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年一○月初版。
吳智和,《明代的儒學教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九一年三月初版。new window
吳智和,《明人飲茶生活文化》,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一九九六年八月初版。
吳調公、王愷,《自在自娛自新自懺──晚明文人心態》,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第一版。
呂士朋,《明代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二○○六年十二月初版。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九二年初版。
杜聯喆編,《明人自傳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一九七七年元月初版。
李清志,《古書版本鑑定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初版。new window
李瑞良,《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年五月第一版。
步近智等,《顧憲成、高攀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一版。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三月第一版。

周作人編,《明人小品集》,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七年一月初版。
周彥文,《毛晉汲古閣刻書考》,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年六月。
周彥文,《千頃堂書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八五年一月。new window
周群,《袁宏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一版。
林品香,《我國歷代活字版印刷史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一年六月。
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八八三年七月初版。new window
金炫廷,《明人的鑑賞生活一江南文人的鑑賞活動與鑑賞自娛》,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二○○四年六月。new window
南炳文等著,《明代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二○○六年六月第一版。
胡橫安等,《校讎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年七月臺二版。
范宜如,《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臺北:臺灣書店,一九九八年初版。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二○○一年七月第一版。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二○○五年一月第一版。
唐明邦,《李時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第一版。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七月第一版。
孫立群,《中國古代的士人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三年十二月第一版。
展望之,《居室雅趣:中國裝飾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一版。
曼古埃爾著、吳昌杰譯,《閱讀史》,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二年五月第一版。
張秀民,《中國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四月第一版。
張明仁編,《古今名人讀書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二○○六年六月臺一版。
張祥浩,《王守仁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第一版。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二○○四年八月初版。
張德建,《明代山人文學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二○○五年一月第一版。
張懋鎔,《書畫與文人風尚》,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八月初版。
曹正文,《書香心怡──中國藏書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一版。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七月初版。new window
許媛婷,《明代藏書文化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二○○二年六月。new window
郭英德、過常寶,《雅風美俗之明人奇情》,臺北:雲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
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四年七月。
陳冠至,《明代的蘇州藏書─藏書家的藏書活動與藏書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二○○二年二月初版。new window
陳冠至,《明代的江南藏書-五府藏書家的藏書活動與藏書生活》,宜蘭:明史研究小組,二○○六年十月初版。new window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初版。
陳萬益,《性靈之聲─明清小品》,書序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一九八一初版
陳寶良,《中國的社與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第一版。new window
傅璇琮等,《中國藏書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二○○一年二月第一版。
程勉中,《中國書院書齋》,重慶:重慶出版社,二○○二年四月第一版。
葉樹聲等,《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二○○○年五月第一版。
雷家宏,《中國古代鄉里生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
雷慶銳,《晚明文人思想探微:《型世言》評點與陸云龍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二○○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趙志偉,《書聲琅琅:中國古人讀書生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一月第一版。
趙前,《明本:插圖珍藏本》,《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二○○三年八月第一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一九七六年一月台一版。
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九九四年一○月第一版。
劉兆祐,《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臺北:臺灣書店,一九九七年六月初版。
劉兆祐,《中國目錄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new window
鄭幸雅,《晚明清言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二○○○年六月。new window
錢伯城等編,《全明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七一卷,一九九二年。
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三年十月第一版。
謝水順,《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一版。
謝國禎,《明清筆記叢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
韓兆琦,《中國古代隱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版。
羅中峰,《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年二月初版。new window
日.井上進,《中國出版文化史—書物世界と知の風景》,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二○○二年一月第一版。


(二)、論文
方品光,<明代福建著名鈔書家─謝肇淛>,《福建省圖書館學會通訊》,一九八一年三期。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四一期,二○○三年九月。
王利偉,<儒家文化對類書編纂之影響>,《圖書與情報》,四期,二○○四年四月。
王明洪,<明清時期的書齋文化>,《文史月刊》,一九九六年七月七期。
王美英,<試論明代的私人藏書>,《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九四年四期。
王叔岷,〈論校書之難〉,《文史論叢》,九龍:中華書局香港分局,一九七四年三月港版。
王賡武,<中國社會中的學者:歷史背景>,收入《歷史的功能》,香港:中華書局,一九九○年六月。
朱倩如,<明人的獨居生活>,《明史研究專刊》,一五期,二○○六年一○月。
朱惔,<明季杭州讀書社考>,《國學季刊》,二卷二號,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江慶柏,<圖書與明清蘇南社會>,《中國典籍與文化》,一九九九年三期。
汪燕崗,<明代中晚期南京書坊和通俗小說>,《南京社會科學》,二○○四年一○期。
李緒柏,<明清廣東的詩社>,《廣東社會科學》,三期,二○○一年三月。
吳平,<古代書商的經營作風─宋明清諸朝代淺析>,《圖書情報知識》,一九八四年四期。
吳哲夫,<古代藏書家的胸襟>,《故宮文物月刊》,六卷一期,一九八八年四月。new window
吳智和,<謝肇淛的史學>,《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一九九八年六月。
吳智和,<明人習靜休閒生活>,《華岡文科學報》,二五期,二○○二年三月。
吳智和,<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二○卷一期,二○○二年六月。new window
吳蕙芳,<「日用」與「類書」的結合--從《事林廣記》到《萬事不求人》>,《輔仁歷史學報》,一六期,二○○五年七月。
呂士朋,<明代在國史上的地位>,《東海大學歷史學報》,二期,一九七八年。
呂允在,<明代浙江山陰世家張元忭的文人生活與著述>,《藝術學報》,三卷二期,二○○七年十月。new window
呂妙芬,<婦女與明代理學的性命追求>,收入羅久蓉主編,《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一六○○~一九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三年。new window
李家駒,〈我國古代藏書樓的典藏管理與利用(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二五卷二期,一九八七年十二月。new window
李景林,<孔子「述、作」之義與文化的繼承性>,《天津社會科學》,二○○年六期。
沈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一期,一九九六年七月。new window
沈祖牟,<謝鈔考>,《福建文化》,一卷一期,一九四一年三月。
周少川,<古代私家藏書樓的構建與命名>,《中國典籍與文化》,二○○○年一期。
周志斌,<論晚明商潮中的儒士>,《長白論叢》,一九九四年二期。
昌彼得,<談善本書>,收入《版本目錄學論叢》一,臺北:學海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八月初版。new window
邵曼珣,<明代中期蘇州文人尚趣之研究>,《古典文學》,一二期,一九九二年十月。
邱少華,<李贄──晚明人文主義新思潮的先驅者>,《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九五年四期。
邱澎生,<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五卷二期,一九九二年十月。
高千惠,<先民智慧的結晶--談我國古代的叢書與類書>,《故宮文物月刊》,一八卷一○期,二○○一年一月。new window
高瑞春,<從「述而不作」看孔子的寫作觀>,《曲靖師範學院學報》,二二卷一期,二○○三年一月。
夏咸淳,<明代後期文士與商人的關係>,《社會科學》,一九九三年七期。
郭英德,〈明代文人結社說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四期,一九九二年四月。
崔文印,<明代叢書的繁榮>,《史學史研究》,一九九六年三期。
張民服,<明清時期的私人刻書、販書及藏書活動>,《鄭州大學學報》,一九九三年五期。
張秀民,<明代南京的印書>,《文物》,一九八○年一一期。
張學智,<儒家文化的精神與價值觀>,《哲學與文化》,二七卷三期,二○○○年九月。new window
曹之,<古代鈔撰著作小考>,《河南圖書館學報》,一九卷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陳一弘,<類書的體式、編輯作用、侷限與普遍性>,《國立編譯館館刊》,二九卷一期,二○○○年六月。
陳香,<藏書家列傳(三)─彙介歷來的藏書家及私人書目>,《書評書目》,三一期,一九七五年十月。
陳香,<藏書家列傳(四)─彙介歷來的藏書家及私人書目>,《書評書目》,三一期,一九七五年十一月。
陳學文,<論明清江南流動圖書市場>,《浙江學刊》,一九九八年六期。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一九卷一期,二○○一年六月。new window
傅杰,<明代以前的古籍校勘述略>,《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