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違反行政義務行為之處罰競合關係研究
作者:陳文貴
作者(外文):Chen, Wen-Kuei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指導教授:陳春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行政罰刑罰一行為數行為一行為不二罰原則administrative sanctioncriminal penaltysingle behaviorseveral behaviorsno double sanction princip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6
違反行政義務行為之處罰措施,主要有行政罰與刑罰之區別。司法院大法官認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制裁究採行政罰抑或刑事罰,本屬立法機關權酌事件之特性、侵害法益之輕重程度以及所欲達到之管制效果,所為立法裁量之權限。」但並未提出具體而明確的審查標準。論文第二章首先要予以探討的,即是行政罰與刑罰的界限問題。
違反行政義務行為有時會同時構成行政罰與刑罰之競合,發生行政罰與刑罰得否併予處罰之爭議。同為行政罰之條款,依行政罰法第2條之規定,也會發生數種行政罰競合時,得否併予處罰之問題。上述問題涉及的是「一行為不二罰原則」。論文第三章即在探討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意義,再就各種處罰手段得否併予處罰,加以分別檢討。
違反行政義務行為,係「一行為」或「數行為」涉及應裁罰之次數,甚至是「一行為不二罰」之憲法問題。論文第四章即在探討違反行政義務行為是否為「一行為」或「數行為」之判斷標準。
處罰措施競合之情形甚多,在社會秩序維護法、刑法、行政罰法、公務員懲戒法與行政執行法之間,均存在著類似處罰之法律效果。上述各種法律措施,亦會發生得否併予處罰之競合爭議。論文第五章至第八章即在釐清上述各種法律之間在「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下,如何適用判斷之問題。
有罪判決與緩起訴或附條件緩起訴,是否係一種處罰措施,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這主要是發生在與行政罰之競合關係上。再者,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亦定有「補罰差額」之規定。上述兩點均涉及到「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則另置於論文第九章予以探討。
第十章則為結語與建議。
The punishments for the viol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uties include two visible constituent elements, namely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and the criminal penalty.
It has been noted that Justi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adopts the view that whether an act in violation of a duty under administrative law should be liable to administrative penalty or criminal punishment is an issue within the scope of power of legislative discretion and is subject to determination by the legislatur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such factors as the nature of the event, the degree of detriment to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ntrol that the legislature intends to achieve ; however ,the concrete and clear examination standard of review has not been settled. Firstly ,the purpose of chapter two of this thesis is to clarify the boundary issues of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and criminal penalty.
The concurrence of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and criminal penalty happens when administrative duty is violated. Moreover, the concurrence of the so-called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laws happens pursuant to article 2 of the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law. In analyzing the above issues mentioned, “no double sanction principle” on which chapter three intends, by referring to many kinds of punishments, to deliberate.
The question of either single behavior or several behaviors are conducted to violate administrative duties reflects not only the number of punishments but also the constitutional declaration regarded as “no double sanction principle”.
The concurrences of many kinds of punishments exist in the Social Order Maintenance Act, Criminal Code, Administrative Penalty Act, Public Functionaries Discipline Ac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Act. Moreover, the chapter five to eight of this paper argues the adoption of these law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no double sanction.
The dispute of whether the guilty of the sentence, the defer-prosecution, and the defer-prosecution with conditionality are punishment measures or not exists when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are applied simultaneously. The supplementary sanctions are used, moreover, in the Act Gov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Violation of Road Traffic Regulations. The two situations mentioned above, regarding the principle of no double sanction, are discussed in chapter nine.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in chapter ten.
一、中文文獻
(一)中文書籍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6月增訂8版。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9月5版。
李惠宗,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8月初版。
李惠宗,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3月。new window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2007年9月增訂10版。
吳巡龍,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台北.新學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9月版。new window
吳景芳,刑事法研究(第一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8月初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台北.自版,2008年1月增訂10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台北.自版,2006年6月9版。
林山田,刑罰學,台北.臺灣商務書局,1988年5月修訂版。
林錫堯,行政罰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9月初版。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11月初版。new window
林東茂,刑法綜覽,台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修訂5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9月初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高雄復文書局.2005年9月4版。
林鈺雄,檢察官論,台北.新學林圖書公司,2000年5月版。new window
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9月再修訂初版。
孟維德,公司犯罪-問題與對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new window
洪家殷,行政罰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11月2版。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台北.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增補1版。
黃俊杰,行政罰法,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初版。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5月初版。
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下),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3月初版。
陳春生,論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審查,台北˙新學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1版。new window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翰廬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版。
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2月版。
陳 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1999年12月2版。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台北.自版,2000年8月修定7版。
陳子平,刑法總論(上),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5月初版。
陳文貴,行政罰與刑罰法理之研究-以釋字第646號、第678號解釋為例-,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0年度
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臺灣苗栗地方法院編印,100年11月。
鄭逸哲,構成要件理論與構成要件適用,自版,2010年5月。
張麗卿,驗證刑訴改革脈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10月版。new window
張麗卿,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0月版。new window
劉文仕,地方制度改造的憲政基礎問題,台北˙學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3月。new window
蔡震榮,行政執行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9月修訂3版。
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1版。
蔡墩銘,刑法精義,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7月2版。
蔡志芳,行政罰法釋義與運用解說,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11月初版。
蔡茂寅,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台北˙學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2月。new window
蘇俊雄,刑法總論I刑法之基礎理論、架構及適用原則,台北.自版,1995年10月初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II犯罪總論,台北.自版,1997年7月初版。
法務部編印,行政罰法,台北.法務部,2005年9月2版。
法務部編印,行政罰法解釋及咨詢小組會議紀錄彙編,台北.法務部,2007年12月2版。
地方自治法,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印,2001年10月。
(二)中文期刊
王文宇,濫用獨占地位之判斷標準-法律概念或經濟觀點?之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15卷第1期,2007new window
年1月,第1-23頁。
王兆鵬,論一事不再理之憲法原則(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第51-67頁。new window
古承宗,危險的電子遊戲場?-評析大法官釋字第六四六號解釋,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1期,209年7new window
月,第129-162頁。
李震山,「先行政後司法」之行政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60期,2000年5月,第26-27頁。
李建良,行政秩序罰與一事不二罰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8期,2000年3月,第30-31頁。
李建良,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按日連續處罰規定之適用問題-以台北蓄產公司排放廢水之處罰事件為例,台
灣本土法學雜誌,2000年2月,第11-35頁。
李建良,二論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按日連續處罰規定之適用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2001年6
月,第17-32頁。
李建良,三論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按日連續處罰規定之適用問題-評析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年度判字第一二五
號及第一八六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2003年3月,第55-70頁。
李建良,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之法律問題-兼論行政強制執行基本體系之再構成及其相關問題,政大法學new window
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第127-160頁。
呂秉翰,大法官果能廓清「一行為不二罰」的真貌?-以釋字第六0四號解釋為中心,警大法學論集,第new window
16期,2009年4月,第191-230頁。
何賴傑,檢察官不起訴職權修正之總檢討(一)-緩起訴處分,法學講座,第5期,2002年6月,第1-26
頁。
林山田,行政刑法與行政犯辯正,法令月刊,第40卷第9期,1989年9月,第19-21頁。new window
林東茂,經濟犯罪的界定及統計問題,刑事法雜誌,第29卷第6期,1985年12月,第7-15頁。new window
林明鏘,行政制裁(行政罰),月旦法學雜誌,第3期,1995年7月,第60-61頁。
林明鏘,德國公務員懲戒法2002年之大幅修正評析-兼論我國公務員懲戒法修正草案,司法院印行,
《公務員懲戒制度相關論文彙編》(二),2006年12月。
林錫堯,行政罰法上「一行為」概念初探,法學叢刊,第50卷第2期,2005年4月,第1-8頁。
林明昕,從德國法制之比較論行政罰法中之「單一行為」概念,法務部委託研究 計畫,2007
年12月。
吳景芳,行政犯之研究,收錄於氏編著論文集《刑事法研究(第一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1999年8月初版,第3-29頁。
柯耀程,競合論之回顧與前瞻,收錄於氏編著論文集《刑法的思與辯》,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
12月初版,第357-414頁。
柯耀程,緩刑與緩起訴附條件之分析與檢討,軍法專刊,第56卷第4期,2010年8月,第101-121頁。new window
施啟揚,經濟犯與經濟刑法,軍法專刊,第20卷第4期,1974年4月,第21-27頁。new window
施惠珍,淺論經濟犯之共犯問題,刑事法雜誌,第18卷第3期,1974年6月,第8-16頁。new window
洪家殷,論行政秩序罰之概念及其與刑罰之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9卷第2期,1996年8月,第77-110new window
頁。
洪家殷,我國現行法上連續處罰規定性質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第74-80頁。
洪家殷,論一事不二罰原則在行政秩序罰上之適用,台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4期,1997年7月,第77-new window
113頁。
洪家殷,九十一年度行政法院裁判之檢討-行政秩序罰部分,台灣本土法學,第51期,2003年10月,第
118-149頁。
洪家殷,行政罰中一事不二罰原則之適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2004年5月,第139-145頁。new window
洪家殷,違規停車連續處罰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釋字第六0四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
2006年2月,第179-196頁。
洪家殷,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罰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
155期,2008年4月,第5-22頁。
許玉秀,我國環境刑法規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收錄於氏編著論文集《主觀與客觀之間》,台北.自
版,1997年9月初版,第443-472頁。
許玉秀,水污染防制法的制裁構造,收錄於氏編著論文集《主觀與客觀之間》,台北.自版,1997年9月
初版,第473-510頁。
陳春生,論行政罰法中之共同違法,收錄於廖義男主編《行政罰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11
月初版,第119-136頁。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錄於氏著《論法治國之權利保護與違憲
審查》,2007年3月1版,第215-287頁。
陳春生,從法治國角度析論大法官解釋中「重大明顯瑕疵」審查基準之運用,收錄於氏著《論法治國之權
利保護與違憲審查》,2007年3月1版,第473-540頁。
陳愛娥,立法機關的社會政策形成自由與平等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2000年9月,第89-96
頁。
陳新民,立法裁量權的界限:試論NCC組織法的違憲性問題,收錄於《法治國家原則之檢驗》,2007年7new window
月,第56-102頁。
陳清秀,一行為不二罰之一行為的判斷基準問題(與談初稿),東吳公法裁判研究會第十四回,一行為不
二罰的判斷基準論-兼論海關緝私條例與貨物稅條例上申報不實的競合,2010年3月18日。
陳清秀,行政罰實務問題之研討(上)-以行政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第
146-171頁。
陳正根,論一行為不二罰-以交通秩序罰為探討中心-,高大法學論叢,第4期,2008年11月,第31-83new window
頁。
陳文貴,公法上「按日連續處罰」問題初探,法令月刊,第55卷第2期,2004年2月,第10-24頁。new window
陳文貴,淺釋司法審查制度與裁判者義務,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2005年2月,第18-34頁。new window
陳文貴,從行政罰法看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之交錯,法令月刊,第58卷第11期,2007年11月,第36-51new window
頁。
陳文貴,談我國行政罰法制度下的行政不法行為與刑罰之界限-行政法學與刑事法學的對話,法學新論,new window
第4期,2008年11月,第101-129頁。
陳文貴,緩起訴處分與行政罰法第二六條第二項不起訴處分之法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3期,2008
年1月,第132-150頁。
陳文貴,從康德的「定言令式」看複製人的法哲學問題-評人類胚胎及胚胎幹細包研究條例草案刑罰條new window
款,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9期,2011年9月,第-46頁。
張文郁,人民行政法(公法)上之權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第97-102頁。
張文郁,交通號誌;標誌、標線之性質及救濟,台灣法學雜誌,157期,2010年8月,第109-115頁。
黃舒芃,違憲審查中之立法形成空間,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2010年10月,第39-51頁。
程明修,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大法官釋第六0四號解釋簡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
2005年11月,第215-221頁。
葛克昌,一事不再罰之公然漏洞-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六月決議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92期,
2003年1月,第274-281頁。
鄭逸哲,「實害」與「危險」,軍法專刊,第53卷第5期,2003年10月,第11-23頁。new window
鄭逸哲,假性的具體危險構成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2007年9月,第14-15頁。
鄭逸哲,「法益刑法」概念下的「構成要件」和「構成要件適用」,軍法專刊,第54卷第6期,2008年12new window
月,第103-114頁。
詹鎮榮,論公務員「刑懲併罰」制度之法制發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8年1月,第102期,第174-
191頁。
詹鎮榮,論地方法規之位階效力-地方制度法第三十條「中央法破地方法」之辨正,成大法學,2006年new window
12月,第1-59頁。
廖義男,行政執行法簡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第1-14頁。
廖義男,行政罰法之制定與影響,收錄於氏主編《行政罰法》,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11月初版,第1-
21頁。
蔡震榮,論按日連續處罰與怠金,法學講座,第28期,2004年7月,第27-38頁。
蔡震榮,論釋字第六0四號解釋對交通裁量之影響,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第31-48
頁。
蔡震榮,緩起訴性質與行政罰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第23-46頁。
蔡震榮,德國懲戒制度之介紹,司法院印行,《公務員懲戒度相關論文彙編》,2004年12月。
蔡震榮,緩起訴性質與行政罰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第23-46頁。
蔡茂寅,地方立法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1卷第6期,2002年11月,第1-72頁。
蔡茂寅,地方自治立法權的界限,收錄於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編印《地方自治法》,2001年10月,第
115-134頁。
蔡秀卿,地方自治團體之處罰權,法學新論,第5期,2008年12月,第1-34頁。new window
劉幸義,由語義學與刑法原理探討「特別規定」用詞,月旦法學雜誌,第9期,1996年1月,第84-90
頁。
劉幸義,論刑罰之目的-由刑法理論、語義學與哲學角度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92期,2011年5月,
第156-165頁。
劉建宏,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受處罰者,月旦法
學,第152期,2008年1月,第205-217頁。
劉建宏,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之研究-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new window
64期,2007年12月,第1-23頁。
劉文仕,自治立法權運作實務與檢討-自治立法的內涵與限制,律師雜誌,279期,2002年12月,第70-
87頁。
韓忠模,論行政犯之法律性質及其理論基礎,台大法學論叢,第10卷第1期,民國1980年12月,第1-69
頁。
蕭文生,法律保留原則與自治條例,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第22-23頁。
蘇永欽,立法裁量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0月,
第7-56頁。
蘇俊雄,經濟犯在刑法概念上的基本問題,刑事法雜誌,第18卷第1期,1974年2月,第18-28頁。new window
蘇俊雄,從刑事犯與行政犯之理論界限論刑法修正之問題,台大法學論叢,第81、82期合訂本,1976年6new window
月,第74-77頁。
蘇俊雄,刑事犯與行政犯之區別理論對現代刑事立法的作用,刑事法雜誌,1993年2月,第23-38頁。new window
蘇俊雄,論刑罰與行政刑罰及行政罰之範疇界限-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非字第八七號判決,月旦法
學,第73期,2001年6月,第155-161頁。
謝榮堂譯,德國與歐盟經濟政策及憲法訴訟,司法周刊,司法文選別冊,第1531期,2011年2月24日。
二、學位論文
黃義偉,行政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1月。
陳文貴,基本權利對民事私法之規範效力-以德國法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6月。
三、英文文獻
Alexander Passerin d’Entrèves, Natural Law: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philosophy(6th 2006).
Charles Fried, Saying What the Law I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Eric A. Posner, Law and Social Norms, Harvard(2th 2002).
David Garland, Punishment and Modern Society:a study in soci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1990).
Gary S. Becker, Crime and Punishment:an economic approach, 76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8).
George P. Fletcher, Basic Concepts of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H.L.A.Hart, The Concept of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Joshua Dressler, Understanding criminal Law, Lexis Nexis, 5th ed(2009).
Lon L. Fuller, The Morality Of Law(Revised edition, Yale University, 1969)
Rowena Johns, Double Jeopardy, NSW Parliamentary Library Research Service 2003.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ion, Model Penal Code-official Draft and Explanatory Notes(1985).
Steven E. Barkan, Criminology:A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 5th ed, University of Maine (2009).
四、德文文獻
Arthur Kaufmann, Das Verfahren der Rechtsgewinnung ,Eine rationale Analyse, C.H.Beck München 1999.
Bernd Rüthers, Rechtstheorie, 2.Aufl., C.H.Beck München 2005.
Claus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4. Aufl., C.H.Beck München 2006.
Claus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I, besondere Erscheinungsformen der Straftat, 2003 Verlag C.H.Beck oHG.
Erik Wolf, Die Stellung der Verwaltungsdelikte im Strafrechtssystem, Festgabe für R. v. Frank, Bd II, 1930.
Erich Göhler, Gesetz über Ordnungswidrigkeiten, 14.Aufl., C.H.Beck München 2006.
Emillo Betti, Allgemeine Auslegungslehre als Methodik der Geisteswissenschaften, 1967.
Franz von Liszt, Lehrbuch des Deutschen Strafrechts, 12. Aufl, Berlin 1902.
Gustav Radbruch, Einführung in die Rechtswissenschaft, 13.Aufl ,K.F.Koehler Verlag Stuttgart, 1980.
Günter Stratenwerth/Lothar Kuhle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Die Straftat, 5. Aufl.,Carl Heymanns Köln 2004.
Hans-Heinrich Jescheck/ Thomas Weigend,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Duncker & Humblot.Berlin 1996.
Hartmut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C.H.Beck München 1999.
Hans J.Wolff/Otto Bachhof/Rolf Stober, Verwaltungsrecht BandI, 11.Aufl., C.H.Beck München 1999.
Hans J.Wolff/Otto Bachhof/Rolf Stober, Verwaltungsrecht BandII, 6.Aufl., C.H.Beck München 2000.
Heiko Faber, Verwaltungsrecht, 4.Aufl., J.C.B.Mohr Tübingen 1995.
Herbert. Krüger, Allgemeine Staatslehre, 2. Aufl., W. Kohlhammer 1966.
Immanuel Kant,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Sammlung Philosophie 3.,Vandenhoeck & Ruprecht in Göttingen 2004.
Jürgen Baumann/Ulrich Weber/Wolfgang Mitsch,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Lehrbuch, 11. Aufl., Ernst und Werner Gieseking.Bielefeld 2003.
Johannes Wessels/ Werner Beulke,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5. Aufl., C.F.Müller Heidelberg 2005.
Karlsruher Kommentar Ordnungswidrigkeitengesetz, 3.,neu bearbeitete Aufl., C.H. Beck München 2006.
Kristian Kühl,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Franz Vahlen München 2005.
Karl Larenz,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6. Aufl., Berlin Heidelberg, 1991.
Maximilian Wllerath,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5. Aufl., Reckinger & Co.,Sigburg 2000.
Otto Mayer, Deutsches Verwaltungsrecht I, 1.Auf1., 1896.
Rudolf von Jhering, Der Kampf ums Recht, 7. Aufl., Vittorio Klostermann.Frankfurt an main 1989.
Reinhold Zippelius, Einführung in das Recht, 5.Aufl., C.F.Müller 2008.
Uwe Thieß, Ordnungswidrigkeitenrecht, Luchterhand 2002.
Wolfgang Mitsch, Recht der Ordnungswidrigkeiten, 2. Aufl.,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