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杜威的「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曾祥豪
出版日期:2000
卷期:33
頁次:頁70-75
主題關鍵詞:杜威教育理論道德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施耿邨(19960200)。如何加強公民與道德教育。臺灣教育,542,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明貞(19950100)。從變通式測驗的發展談國小德育評量的可行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2,15-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宗傑(19880600)。從杜威的知識論看學校智育的危機問題。教育研究(高師),2,7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欣宜(19971000)。杜威的「知識論」與「課程論」之研究及對現今國小教育之啟示。國教之聲,31(1),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郁雯(19950100)。小學的道德教育及其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2,19-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如安(19920900)。杜威道德論對國小生活與倫理科教學之啟示。高市鐸聲,3(1),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單文經(19890800)。杜威論道德教育的概念。中等教育,40(4),3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清洎(19940400)。道德教育的教學法。教師之友,35(2),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永喜(1985)。三大學派教育哲學思想概論。台北市: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俊生(1975)。自由與文化。台北市: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廣孚(1984)。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ohlberg, L.(1981)。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San Francisco:Harper and Row。  new window
5.沈六(1986)。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