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MacIntyre德行觀對國軍軍人倫理的教育啟示與建構
作者:曾美智
作者(外文):Tseng,Mei-Jyh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詹哲裕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德行倫理學軍人倫理德行傳統實踐內在善實踐理智virtue ethicsmilitary ethicsn virtuetraditiopracticegoodspractical intellig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為規範倫理學中,除目的論與義務論外之另一股新興力量。MacIntyre認為現代的道德世界正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態,當代西方社會的道德危機,係源於一種嚴重的道德無序狀態。道德的立場與原則,變成了純主觀的選擇和情感的表達。MacIntyre提出德行概念發展的三個階段(stage):第一個階段是關於「實踐」(practice)的背景(background)解說;第二階段是個人生活的敘事秩序(narrative order of a single human life)的闡述;最後是對「是什麼構成了一個道德傳統(moral tradition)」的問題給予更為充實的解釋。企求在良性的互動循環下,不斷修正其理論基礎與實踐的條件,最終趨近於其所尋求恢復的德行概念。
「軍人倫理」乃是軍人最重要的思想核心概念,孫中山先生亦曾說:「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觀察當前國家政治、社會背景環境的變遷,已凸顯出後現代社會特性與以往傳統軍人倫理德行之間的扞格。而國軍在面對政治社會環境轉變下,違犯國家忠誠職責、性別平權、貪瀆等各類軍人倫理案例的發生頻率較過去為高,已顯示當前國家與社會整體道德觀與國軍軍人倫理教育間的衝突性。MacIntyre對於道德分歧的性質、情感主義的主張與道德的實踐,正可引為國軍軍人倫理教育的啟發。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歷史研究、基源問題研究法,透過MacIntyre的實踐哲學對過去國軍的軍人倫理教育變遷,發揮反省轉化的功能價值,凸顯其德行倫理觀點的獨特性及創造性,剖析國軍軍人倫理弱化現象成因,期為國軍軍人倫理教育實踐帶來正面啟示,並建構國軍軍人倫理的教育及其目標、原則與方法的落實。
In normative ethics, besides teleology and deontology, virtue ethics is a newly emerging theory. MacIntyre believes that the modern moral world is in chaos and that the moral crisis in the West results from a serious moral disorder. The moral beliefs and principles have become a sole subjective choice and an expression of emotions. MacIntyre proposes three stages of ethics development: The first stage explains practice and background, the second one illuminates the narrative order of a single human life, and the last stage further clarifies what constitutes moral tradition. Expecting to be in a positive and interactive cycle, he keeps revising hi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practice conditions to come up with the ethics of what he wants to resume. Military ethics is the core of military ideology. Dr. Sun Yat-sen once said, "A country is founded on ethics, so is the world." The change of current national politic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s highlighted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of post-modern society and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ethics. The increasing violation in national loyalty, personal duty, sexual equality, and corruption has also indicate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oral value of the nation and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he military ethics education. MacIntyre's theory about the nature of moral conflict, the view of emotionalism, and the practice of morality can serve as an inspiration for the military ethics educa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study, and fundamental ques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MacIntyre's practice philosophy on the change of the military ethics education, summarizes the uniqueness and creativity of his philosoph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weakening military ethics in order to offer enlightenment for the military ethics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its outcome.
三民書局編,《基本六法》(臺北:三民,2008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1冊)》(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建黨革命80週年紀念告全黨同志書》(臺北:中國國民黨,書告,34卷,1974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春秋戰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編,《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王文科,《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1999年)。
王金國,《品格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教育高等文化,2009年)。
王學典編譯,《六韜三略》(北京:藍天,2007年)。
王陽明,《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臺北:黎明文化,1989年)。
王振寰(編),〈誰統治?如何分析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臺北:巨流,1996年)。new window
王濬編著,《公共管理》(臺北:學儒,2013年)。
王聯斌,《中華傳統武德發展史略》(北京:軍事科學,2011年)。
方永泉,〈教師修養與教師專業倫理-德行倫理學觀點的分析〉,載於黃藿主編,《教育專業倫理(1)》(臺北:五南,2004年),頁135-183。
毛元佑,《武經七書》(北京:國防大學,1997年)。
尹祚芊等,〈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2011年9月)。
孔德麒、胡劍英,《白話六韜》(臺北:正展,1999年)。
丘昌泰,《公共政策》(臺北:巨流,2000年)。
司馬遷,《史記(6)》(臺北:中華書局,1959年)。
司法院,《簡易小六法》(臺北:司法院,2003年)。
世一編輯,《四書讀本》(臺北:世一,2003年)。
江明修
《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2011年)。
《從公共行政學方法論之演進反思「政策執行」及「政策評估」之法之應用發
展與重建》(臺北:行政院國科會,1998年)。
朱志宏
《行政學》(臺北:三民,2000年)。
《公共政策》(臺北:三民,2000年)。
牟宗三,《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學生,2011年)。
行政院新聞局編,《蔣總統49年度言論集》(臺北:行政院,1962年)。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1995年)。
宋繼杰譯,Alasdair. MacIntyre,著,《追尋美德》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南京:譯林,2003年)。
余紀元,《亞里斯多德倫理學》(北京:人民大學,2011年)。
沈六,《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臺北:水牛,1986年)。new window
沈傑、萬彤編著,《吳起兵法》(臺北:華文網,2004年)。
沈介文,《企業倫理:商業世界的道德省思》(臺北:雙葉, 2013年)。
沈清松,《傳統的再生》(臺北:業強,1992)。
何世同,《戰略概論》(臺北:黎明文化,2004年)。
何懷宏,《倫理學是什麼?》 (臺北:揚智,2002年)。
呂亞力,《政治學》(臺北:三民,1997年)。
呂維理等譯,James R. Rest著,《道德發展:研究與理論之進展》Moral development
-- Research (臺北:心理,2004年)。
李零,《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李康、李猛等譯,Anthony Giddens著,《社會的構成》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
李小丹譯,Samuel, Smiles著,《品格的力量》(臺北:良品文化,2009年)。
李天道編,吳起著,《吳起兵法》(新北:典藏閣,2004年)。
李亞明、陳泰吾,《中共軍事改革的深層結構:中共軍事思想的變與常》(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12年)。
李明偉,《清末民初中國城市社會階層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5年)。
李英明,《哈伯馬斯》(臺北:東大,1986)。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臺北:時英,1998年)。
李異鳴譯,Douglas MacArthur著,《西點軍校的性格培養》Duty Honor Country(臺北:德威,2006年)。
李琪明,《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專案報告》(臺北:教育部,2008
年)。
李登輝、中山島嶺,《亞洲的智略》(臺北:遠流,2000年)。
吳定,《政策管理》(臺北:聯經,2003年)。
吳定等著,《行政學(下)》(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7年)。
吳寄萍,《先總統蔣公教育思想》(臺北:正中,1986年)。
林火旺,《倫理學》(臺北:五南,1999年)。
林水波,《公共管理析論》(臺北:五南,2011年)。
林鍾沂,《行政學》(臺北:三民,2001年)。
林航譯,Jiyuan Yu著,《德行之鏡》The ethics of Confucius and Aristotle:mirrors of vitue,(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林金榜譯,Mintzberg等著,《策略巡禮》Strategy safari :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臺北:商周,2003)。
林嘉誠,〈行政機關績效評估制度的建置與回顧〉,《政府績效評估》(臺北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年)。
林碧炤,〈臺灣安全的環境因素〉,《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臺北:遠
景基金會,2004年)。
林淑馨,《公共管理》(高雄:巨流,2012年)。
林聖峯,《企業倫理》(新北:臺科大,2011年)。
姜亦青校訂,吳起著,《吳子兵法》(臺北:東門,1991年)。
姜飛月譯,John Martin Rich & Joseph L. Devitis著,《道德發展的理論》Theories
of moral develop ment(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苗力田譯,Aristotle著,《尼各馬科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
苗力田、徐開來譯,Aristotle著,《亞里斯多德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 (臺北:知書房,2001年)。
俞筱鈞等譯,Lisa Kuhmerker等著,《道德發展:柯爾堡的薪傳》The Kohlberg legacy
for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臺北:洪葉,1993年)。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1994年)。
貟傑,、楊誠虎,《公共政策評估 : 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
年)。
段復初等譯,Sam Sarkesian等著,《軍人、社會與國家安全》Soldiers,Society and National Security,(臺北:政戰學校,2000年)。
胡幼慧,《質性研究》(臺北:巨流,2008年)。
施茂林、劉青景,《常用六法智庫》(臺南:世一,2007年)。
高力,《公共倫理學》(北京:高等教育,2012年)。
高兆明,《倫理學:理論與方法》(北京:人民大學,2005年)。
孫綿濤等,《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重慶:重慶大學,2011年)。
秦孝儀,《先總統 蔣公嘉言總輯(三)》,1981年。
秦孝儀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84年)。
晁福林,《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上)》(北京:商務印書,2011年)。
晉化,《吳起兵書》(北京:燕山,2008年)。
孫武,李零編,《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許立一、張世杰著,《公務倫理》(新北:國立空大,2011年)。
許承璽,《國軍建軍思想》(臺北:黎明文化,1995年)。
郭雋,《公共管理概要》(臺北:志光,2012年)。
郭思餘譯,W. Lawrence Neuman著,《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臺北:雙葉,2012年)。
郭夏娟,《行政倫理學》(杭州:浙江大學,2005年)。
陳小雯,《軍事倫理學》(新北:高立,2012年)。
陳少峰,《中國倫理思想史(上)》,(北京:北京大學,1996年),頁1-24。
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省思》(臺北:圓神,2001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2005年)。new window
陳東波譯,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編,《軍事倫理》Military Ethics,(臺北:國防
大學政戰學院,1999年)。
陳惠國,《研究方法:理論與實務》(臺北:滄海,20010年)。
陳菁雯等譯,David Marsh, Gerry Stoker著,《政治學方法論》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臺北:韋伯,1998年)。
陳新民
《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1997年)。
《行政法》(臺北:空中大學,2013年)。
陳夏紅等,《孫中山演講錄》(北京:中華大百科全書,2012年)。
陳德禹,《行政管理》(臺北:三民,1996年)。
陳恆鈞譯,James Lester & Joseph Stewart著,《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 :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臺北:學富,2001年)。
陳曉兵,《軍人德行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陳勁甫譯,Edgar Puryear,JR.著,《為將之道》American Generalship:Character is Everything—The Art of Command,(臺北:麥田,2002年)。
莫大華等譯
Hartle Anthony著《軍事決策中的道德議題》Moral Issues in Military
Decision Making, 2nd(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5年)。
Bill Rhodes著,《軍事倫理學簡論:一本參考手冊》An introduction to military
ethics:a reference hand book,(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12年)。
黃勇,《全球化時代的倫理》(臺北:臺灣大學,2011年)。
黃藿,《理性、德行與幸福--亞理斯多德倫理學研究》(臺北:學生,1996年)。new window
黃藿等譯,E. J. Bond著,《倫理學與幸福人生:道德哲學導論》Ethics and human
well-being an introduction to moral philosophy, (臺北:學富文化,2012)。
黃文三,《倫理學》(臺北:高等教育, 2013年)。
黃朴民撰,吳起著,《孫子兵法解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黃進興,《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臺北:允晨,2013)。new window
黃俊傑等,〈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考察報告〉,收錄於《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臺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9年)。
鈕文英,《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2012年)。
游芳憫,《東西倫理學史硏究》(臺北:紅螞蟻,2011年)。
國家教育研究院譯,Mats Alvesson, Kaj Sköldberg著,《反身性方法論: 質性研
究的新視野 》(臺北:韋伯,2011年)。
國防部
《軍事學校教育訓令》(臺北:國防部,2001年)。
「國軍102年度政治作戰課程實施計畫」,(臺北:國防部,2013年)。
國防大學,「國防大學戰略班102年班政治教育課程配當」,(桃園:國防大學,
2013年)。
國防大學,「國防大學基礎學院大學部課程規劃指導要點」,(桃園:國防大學,
2013年)。
國防部史編局譯,Don Snider & Miranda Carlton-Carew編著,《美國的文武關係:
危機或轉機》U.S.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Crisis or Transition,(臺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局,1995年),頁Ⅲ。
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
《中華民國8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1996年)。
《中華民國8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1998年)。
《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0年)。
《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大學,2002年)。
《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4年)。
《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6年)。
《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8年)。
《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部「4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
《國防4年期總檢討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1年。
《國防4年期總檢討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3年)。
國防部政戰局
《領袖政治作戰遺訓輯錄》(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1975年)。
《國軍政戰史稿(上)》(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局,1983年)。
〈美軍聯合通用倫理法規〉The Joint Ethics Regulation(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
局,2003年)。
張四明,《績效衡量與政府預算之研究》(臺北:時英,2003年)。
張世賢,《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2009年)。
張其昀,《先總統蔣中正全集(2)》(臺北:文化大學,1984年)。
張潤書
《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五南,1995年)。
《行政學》(臺北:三民,1998年)。
張鳳燕,《大學生道德發展與自我實現之相關因素暨同理心訓練效果之研究》(高
雄:復文,1989年)。
單文經譯,Kohlberg﹐L﹒著,《道德發展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moral stages and the idea of justice(臺北:黎明文化,1986年)。
單文經、汪履維譯, Richard Hersh, et al.,《道德發展與教學》Promoting Moral
Growth:from Piaget to Kohlberg (臺北:五南,1988年)。
程樹德等譯,Thomas, Kuhn著,《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臺北:遠流,2010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逯扶東,《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2002年)。
萬俊人等譯,Alasdairr MacIntyre著,《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北京:當代中國,1996年)。
葉啟政,《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臺北:new window
三民,2000年)。
鄔昆如
《倫理學》(臺北:五南,1993年)。
《希臘哲學》(臺北:五南,2001年)。
《哲學概論》(臺北:五南,2005年)。
詹哲裕
《現代倫理學》(臺北:大航家,1999年)。
《當代軍事倫理理念與建構》(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0年)。
《軍事倫理學》(臺北:文景,2007年)。
《中美軍事倫理教育的比較研究》(臺北:政治作戰學校,1991年12月)。
廖申白,《亞理士多德友愛論研究》(河南:河南人民,2000年)。
趙楓,《中國軍事倫理思想》(北京:軍事科學,1996年)。
劉玉生、杜振漢,《德行人生》(廈門:廈門大學,2009年)。
劉萬海,《德行教學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8年)。
鄧正來編,David Miller, Vernon Bogdanor編著,《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Thought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1992年)。
鄧毓浩
〈近年台灣公民及政治教育課程內容演變〉(大陸、香港、台灣公民教育政策
研討會論文)。
〈邁向21世紀的公民教育—公民教材發展取向之探討(合著)〉(邁向21世
紀的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
〈中國大陸的公民教育〉,《各國公民教育》(臺北:師大書苑,1999年)。
鄭航著,《中國近代德育課程史》(北京:人民教育,2004年)。
潘小慧,《德行與倫理-多瑪斯的德行倫理學》(臺北:哲學與文化,2003年)。
潘德榮,《詮釋學》(臺北:五南,1999年)。
蔡松波編、蔣中正審定增補,《曾胡治兵語錄註釋(增訂本)》(臺北:黎明文化,
1995年)。
蔣中正
《蔣總統集(2)》,(臺北:國防研究究院,1968年3月)。
《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1984年)。
蔣經國
《蔣院長講詞》(臺北:總政戰部,1974年)。
《蔣總統經國先生對國軍講詞選編(下)》(臺北:黎明文化,1985年)。
劉巍等譯,Joseph E. Persico著,《紐倫堡大審判》Nuremberg Trial of Major German
War Criminals,(臺北:麥田,1996年)。
劉曙光等譯,Samuel Smile著,《品格的力量(精華版)》Character, (新北:立緒,2009
年)。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
戴木才,《管理的倫理法則》(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魏汝霖、劉仲平,《中國軍事思想史》(臺北:黎明文化,1979年)。
關秉寅 、王永慈,〈寧靜革命:臺灣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收錄於王振寰、章英
華主編,《凝聚臺灣生命力》(臺北:巨流,2005年)。
鄺芷人,《善與善行:理論倫理學前篇:規範倫理學》(臺北:文津,2012年)。
蕭全政等譯,Nicholas Henry 著,
《行政學新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ffairs,(臺北:韋伯,2003年)。
《行政學的世界》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臺北:韋伯,2003年)。
蕭武桐,《行政倫理》(臺北:空中大學,1999年)。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上海:辭書,1980年)。
蘇進強
《臺海安全與國防改革》(臺北:業強,1995年)。
《國軍兵力結構與台海安全》(臺北:業強,1996年)。
《軍隊與社會》(臺北:業強,1997年)。
《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臺北:揚智,2003年)。
蘇彩足,〈審計機關管理策略與績效評估機制〉(臺北:審計部委託研究計畫案,
2009年11月)。
龔群、戴揚毅譯,A. MacIntyre著,《德行之後》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期刊
丁樹範,〈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臺北:立法委員蔡明憲辦公室),第2卷,第3期,2002年春季,頁6-33。
尤淑如
〈書評:潘小慧德行與倫理—多瑪斯的德行倫理學〉,《哲學與文化》(臺北:輔仁大學,2004年3月),31卷,3期,頁141-148。
〈試析諮商中的「幸福」概念與處遇〉,《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11年),38卷7 期,頁97-116。
〈從實踐理智到合理性--麥金泰爾的行動哲學初探〉,《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8年1月),35卷1 期,頁99-112。
〈以麥金泰爾之德行論為基礎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12年7月),39卷7 期,頁155-177。
李琪明
〈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3年),30卷,8期,頁153-174。
〈品德本位校園文化之營造—美國推動經驗與啟示〉,《臺灣教育》(臺中:臺灣教育評論學會,2004年2月號),第625期,頁30-38。
〈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臺北:教育部訓委會,2004年5月),92期,8-23頁。
〈道德教育研究之國際化趨勢〉,《中等教育》(臺北:臺灣師範大學,2006 年10月)第57 卷第5 期,頁160。
〈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臺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臺北:中華民國課程教學學會,2006年4月),9期,2卷,頁55-74。
〈中小學品德校園之實施策略與評鑑方式探析〉《教育研究月刊》(臺北:高等教育,2007年7月),159期,頁5-17。
〈品德教育面臨轉型的解構與重建〉,《研習資訊》(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07年2月),24卷1期,頁33-41。
〈提升大學生道德判斷知能之教師行動研究與反思〉《課程與教學季刊》(臺
北:中華民國課程教學學會,2012年,4月),15卷,2期,頁45-70。
李東明,〈政治作戰與基地建設39年-80年〉,《國防建設專題研究-政治作戰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臺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94年),頁222-256。
李麒
〈軍人倫理法治之研究-道德法律化之探討〉,《建國一百年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年),頁97-109。
〈中、日軍人倫理規範比較研究〉《軍法專刊》(臺北:軍法專刊社,2013年,2月),59卷,1期,頁45-70。
呂維理等,〈軍官基礎教育中之軍事倫理教育與專業倫理評量建構〉,《第4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暨第6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2年11月)。
邱垂正、童振源,〈陳水扁政府與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戰略之比較與檢討〉,《臺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8 年9 月,第1期,頁78-99。
林正義,〈臺灣防衛性公投與美國對臺政策調整〉,《歐美季刊》(臺北:中央研究院,2009年6月),39卷,2期,頁333-388。new window
林麗珊,〈德行論對現代教育的啟示〉,發表於「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通識課程理論之基礎學術研討會」(高雄:樹德科技大學,2002年),頁1-17。
洪櫻芬,〈走出道德的困境―從麥金太爾的德行實踐觀談起〉,《淡江人文學報》(臺北:淡江大學,2008年),第35期,頁1-22。new window
桂宏誠,〈何謂行政中立〉,《國家政策論壇》(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3月),2卷3期,頁65-67。
徐雲龍,〈臺灣海峽兩岸政治教育之實施與評估〉《復興崗學報》(臺北:政治作戰學院,1991年6月),45期,頁221-242。new window
段復初,〈強化道德能力:軍事倫理教學的可能方法〉,《建國一百年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述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1年),頁191-203。
翁明賢,〈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典範的移轉〉,《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10年,秋季刊》,6卷,3期,頁65-106。
翁明賢等編,〈境外決戰概念的提出〉,《國防政策評論》(臺北:立法委員蔡明憲國會辦公室,2000年10月),頁129-131。
陳伯璋,〈大學課程結構的知識社會學分析〉,收錄於《大學教育的革新》(臺北:師大書苑,1994),頁25-26。new window
陳膺宇,〈通識教育對軍校政治教育再造之啟示〉,《軍隊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1998年),頁90-94。
黃藿
〈亞理斯多德中庸學說評析〉,《社會文化學報》(桃園:中央大學,1995年5月),頁115-132。
〈德行倫理學的復興與當代道德教育〉,《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0年),27卷,6期,頁522-531。
〈德行倫理學與情緒教育〉,《社會文化》(桃園:中央大學,2002年12月),頁1-22。
〈從德行倫理學看道德動機〉,《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3年8月),30卷8期,頁5-19。
〈當前臺灣社會的精神處境〉,《社會文化》(桃園:中央大學,2004年6月),18期,頁21-37。
〈談品格教育與意志力薄弱的問題〉,《國教天地》(屏東:屏東師範學院,2005年1月),159期,頁12-19。
〈政治倫理的基本課題〉,《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9年1月),36卷,1期,頁69-83。
黃人傑,〈從孫中山革命哲學觀點談政治道德〉,《孫學研究》(臺北:國父紀念館,
2012年11月),13期,頁105-121。
黃振豐,〈臺灣6大會計師事務所教育訓練績效之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新北市:淡江大學,2001年),9期,頁48-79。new window
黃慧英,〈儒家倫理與德行倫理之再探〉,《鵝湖學誌》(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2012年6月),48期,頁213-232。new window
賀力行、魏慶超,〈國軍現行政治教育對官兵軍隊國家化觀念建立之淺探〉,《復new window
興崗學報》(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8年),92期,頁103-130。
陽琬譯,Garrod, Andrew編著,《教育與道德發展》Approaches to moral development
new research and emerging th emes(臺北:桂冠,2001年)。
鄔昆如,〈倫理學的各種學說〉,《臺北:哲學與文化,1996年10月》,23卷,第10期,頁3044-3055。new window
楊豹,〈書評:龔群,《現代倫理學》〉,《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2003年2月),40卷,2期,頁163-167。
楊永明,〈臺灣民主化與臺灣安全保障〉,《臺灣民主季刊》(臺北:臺灣民主基金會,2004年9月), 1卷, 3期,頁1-25。new window
詹哲裕
〈軍事專業倫理的核心概念及其特質〉,《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2006年9月),21卷,5期,頁67-77。
〈國軍軍事倫理系統及其諸議題的探微〉,《第5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0年),頁5-28。
潘小慧
〈德行倫理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從Virtue Ethics的適當譯名談起〉,《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1996年1月),380期,頁17-30。
〈我國道德教育與儒家思想--當前道德教育的哲學省思〉,《哲學與文化》(新北:輔仁大學,1997年4月),275期,頁337-350。
鄭曉時,2008/1/28,〈我國政軍關係的變遷趨勢:1987-1995〉, 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33_2.pdf,203/5/28。
劉金山,〈論 MacIntyre德行倫理學之興起對當代品德教育之啟示〉(臺北:研習資訊,2008年4月),25卷2期,頁81-85。
劉阿榮,〈品德教育—作為軍中賦權增能的基石〉,《2010年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10年)。
劉翰嶸,〈論武德教育與為將之道〉,收錄於《99年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防大學,民2000年),頁244。
盧國慶,〈武德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聯性研究〉,《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局,2010年),頁27-47。
謝奕旭,陳紫財,〈國軍軍事社會科學教育的特色與發展〉,收錄於《第8屆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5年),頁99-123。
蘇長春,〈軍事院校基礎教育學生道德教育之研究〉,《第1屆德行教育與軍事專業倫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左營:海軍官校,2003年),頁,頁81-96。
蘇進強,〈從軍事文化的觀點看台灣政黨輪替後的文武關係〉,《臺海安全的新視 野研討會論文集》,頁1-33。


英文部分
書籍與期刊
Adams, Robert, A Theory of Virtu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Ackrill, John Lloyd., "Aristotle on Eudaimonia." in Amelie Rorty, ed., Essays on Aristotle’s Eth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Allison, Graham,” Public and Private Management: Are They Fundamentally Alike in All Unimportant Respects?” in Frederick Lane, ed., Current Issue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82).
Annas, Julia,
The Morality of Happine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lato-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Oxford, 2003).
Aquinas, St. Thomas, Summa Contra Gentiles. 5vols. trans. by English Diminicans, (New York: Garden City, 1920).
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 Translated by David Ross, Revised by John Ackrill, & James Urm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The politics, Translated by Tasto Sinclair, Revised by Trevor Saunder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1).
Ballard, Bruce, Understanding MacIntyre,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0).
Bellantoni, Lisa, Moral progress : a process critique of MacIntyre, (New York: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0).
Burnet, John, The Ethics of Aristotle, (New Hampshire: Ayer Company Publishers, 1988).
Carr, David, Professionalism and ethics in teachin, (London: Routledge, 2000).
Weiss, Carol H.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8).
Cohen, Elliot & Gale, Cohen, The Virtuous Therapist-Ethical Practice of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 (Belmont: Wadworth Press, 1999).
Don, Carrick,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Military, (Ashgate - Gower - Lund Humphries, 2008.).
Dunn, William, Public Policy Analysis :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1994).
Dunne, Joseph, Arguing for teaching as a practice: A reply to Alasdair MacIntyre, in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37(2), 2003, p.354-369.
Durkheim, Émile & Steven Lukes.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 1982).
Edwards III, George,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0).
Fesler, James & Donald Kettl, The Political of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Publisher: Chatham House Pub, 1996).
Fleck, Guenther, Teaching Ethics: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tive, in Micewski, Edwin R. & Annen, Hubert eds. Military Ethics in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 Revisited, (New York, Oxford, 2005,p65-75).
Fischer, Frank, Evaluating Public Policy,(Chicago: Nelson-Hall, 1995).
Frazer, Elizabeth, & Lacey, Nicola, “MacIntyre, Feminism and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in John Horton & Susan Mendus, eds., After MacIntyr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work of Alasdair MacIntyre, pp. 265-282.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
Graham, John, “MacIntyre o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in Mark Murphy, ed., Alasdair MacIntyre, p.10-37,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Hindess, Barry. "Actors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Mark Wardell & Stephen Turner, ed., Socio-logical Theory in Transition, (Boston: Allen and Unwin, 1986).
Hinman, Lawrence, Ethics: A pluralistic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Florida: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4).
Horton, John, & Mendus, Susan, 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and after, in John Horton & Susan Mendus, ed., After MacIntyr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work of Alasdair MacIntyre, p.2-15,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
Huntington, Samuel, The Solid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7).
Hursthouse, Rosalind. On Virtue Eth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aak, Alan,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4th edition, (Homewood, Illinois: The Dorsey press, 1985).
Jaffa, Harry, Thomism and Aristoteliani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2).
Jones, Charl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Mass : Duxburg Press, 1977).
Karel, Montor, Ethics for the Junior Office: Selected Cases From Current Military Experience, (Annapolis, Maryland, Published by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Kastberge, Andreas, “Experiences with Ethics Education in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Academy of the Austrian Armed Forces.” in David Perry, How Ethics is Taught at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New York, Oxford, 2005) p172-177.
Kelly, Paul, MacIntyre’s critique of utilitarianism, in John Horton & Susan Mendus, eds., After MacIntyr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work of Alasdair MacIntyre,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 p.127-145.
Kohlberg, Lawrence,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 moral stages and the idea of ustice,(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1981).
Lickona, Thomas,.Educating for Character—How our 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N.Y.: A Bantam Book, 1991).
Lewis, Carol & Stuart Gilman, The Ethics Challen in Public Servi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5).
MacIntyre, Alasdai,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4).
Three Rival Versions of Moral Enquiry : Encyclopaedia, Genealogy, and Tradition,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0).
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8).
A Short History of Ethics,(Publisher:London, 1967).
Mark, Melvin, Evaluation :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Guiding, and Improv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S.F., CA: Jossey-Bass, 2000).
Miller, David, Commanding Officers, (Publisher: John Murray, 2001).
Murphy, Mark, Alasdair MacInty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Murphy, Nancey & Brad Kallenberg ed., Virtues and Practice in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Christian Ethics after MacIntyre,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003).
Narvaez, Darcia, Integrative ethical education, in Melanie Killen & Judith Smetana, eds., Handbook of moral development, (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6)p.703-732.
Noe, Raymo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Boston: Mcgraw-Hill, 2000.).
Nucci, Larry, Education in the moral dom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1).
Perry, David, How Ethics is Taught at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in Micewski Edwin & Annen Hubert eds., Military Ethics in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 Revisited, (New York, Oxford, 2005) p152-171.
Pojman, Louis, Ethics: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California:A Division of Wadsworth, 1990).
Rawls,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Reeve, C. D. C, “Aristotelian education.” in Amelie Rorty, ed.,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8) p. 51-65.
Rorty, Richard. Philosophy and social hope,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9).
Rosenbloom, David, et 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New York : Random House, 1989 ).
Rossi, Henry, et al., Evaluation : a systematic approach, (Calif.: Newbury Park, 1999).
Solomon, David, “MacIntyre and contemporary moral philosophy.” in Mark Murphy ed., Alasdair MacIntyr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Stern-Gillet, Suzanne, Aristotle's Philosophy of Friendship,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Taylor, Charles, “Justice After Virtue” in John Horton, & Susan Mendus, eds., After MacIntyr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Work of Alasdair MacInty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1996).
Thomas, Bruce,”The school as a mor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John Goodlad, et al.,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A: Jossey-Bass, 1990). 
論文
尤淑如,〈MacIntyre之德行論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呂美慧,〈MacIntyr實踐哲學與教學悖論之探究〉(嘉義: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new window
南光遠,〈現代性的危機與異化之超克: MacIntyre思想脈絡之敘事〉(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振豐,〈MacIntyre人格教育理論〉(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班博士論文,
2003年)。
黃耀輝,〈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倫理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臺北:臺灣師範new window
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陳力,〈以MacIntyre德行論探討運動員道德問題與實踐〉(花蓮: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昭榮,〈MacIntyre論德行的社群〉(臺北:政治大學政研所碩士論文,1995年)。
蔡丁山,〈「策略性瞞騙」的道德正當性:以MacIntyre德行論檢視〉(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冬巖,〈實踐智慧:一種可能的教學價值〉(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
蘇志榮,〈運動禁藥禁令理由的道德正當性反省─以 MacIntyre的德行論檢視〉(臺北: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報紙
中央日報,1989年9月29日,版2。
中華日報,2001年9月6日,版4。
中國時報,2006 年2 月14 日,版A4。
青年日報,1997年3月5日,版3。
青年日報,2009年10月21日 ,版6、7、8。

網站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
人民網,www.people.com.cn/BIG5
大英百科全書網,http://www.dyu.edu.tw/。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
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www.mnd.gov.tw。
中國廣播網,http://www.bcc.com.tw/。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cier.edu.tw/。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軍中人權促進會,http://mo.9958.org/modules/tadnews/。
行政院資訊網,http://www.rdec.gov.tw/。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mp100.htm。
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www.dgbas.gov.tw/。
軍聞社,http://navy.mnd.gov.tw/。
教育部網站,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品德教育資源網,http://140.111.34.20/policy.php。
教育部通識教育計畫辦公室,http://hss.edu.tw/plan_detail.php?class_plan=16313。
教育部通識平台,http://get.nccu.edu.tw/getsmr/images/stories/newsletter/vol00/008.html。
空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網站,http://www.cafa.edu.tw/sub/news/index.asp?Parser=9,12,289,255。
海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網站,http://gec.cna.edu.tw/。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http://sun.yatsen.gov.tw/。
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網站,www2.cma.edu.tw/u_edu/general/news.asp?P=8。
國軍歷史文物館,http://museum.mnd.gov.tw/。
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www.gec.ndu.edu.tw。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http://www.fhk.ndu.edu.tw/。
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310。
國家政策網路智庫,thinktank.nat.gov.tw/mp.asp?mp=1。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www.npf.org.tw。
植根法律網,見http://www.rootlaw.com.tw/。
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
經濟日報網,edn.udn.com。
臺灣綜合研究院,www.tri.org.tw。
臺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
監察院網站,www.cy.gov.tw。
聯合新聞網,udn.co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