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禪宗語言文字觀之探討--「不立文字」與「不離不棄文字」
書刊名:問學
作者:鐘文伶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
頁次:頁147-164
主題關鍵詞:禪宗不立文字公案禪壇經不取不捨指月說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8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釋濟群(19991000)。「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慈光禪學學報,創刊號,21+2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湘雲(20041200)。六祖壇經及其語言研究考述。問學,7,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鈴木大拙(1968)。鈴木大拙全集。東京:岩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印順(1971)。中國禪宗史。慧日講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靈墨、徐進夫(1976)。禪的公案研究。台南:德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普濟(1976)。五燈會元。台北:德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藏經刊行會(1987)。(大正新修)大藏經。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靜、筠(1987)。祖堂集。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釋慧能、張火慶(1987)。六祖壇經。台北:金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于凌波(1991)。簡明佛學概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汝鈞(1993)。遊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台北:台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1994)。佛光大藏經--禪藏。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聖嚴法師、史帝文生、梁永安(2002)。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鍾鑒、張踐(2003)。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淼(1993)。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于古(1995)。禪宗語言和文獻。江西: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汝鈞(1988)。佛教的概念與方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怡(1979)。公案禪語。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國銓(19870000)。中國禪學思想研究:宗密禪教一致理論與判攝問題之探討。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汝鈞(19950000)。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葛兆光(2003)。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77)。佛性與般若。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