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學詮釋的現象與意義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錢奕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
頁次:頁153-166
主題關鍵詞:莊學歷時並時前理解視野融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1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陸敬忠(20020100)。高達美哲學詮釋學之原理--理解之歷史性與詮釋學循環。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25,211-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元珪(19950700)。老莊哲學的自然觀與環保心靈。哲學雜誌,13,3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慶信(19950700)。道家自然觀中的環境哲學。哲學雜誌,13,56-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880100)。莊子人觀的基本結構。哲學與文化,15(1)=164,6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煜(19731200)。莊子論道之超越性與實現性。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1),10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邦雄(19771200)。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鵝湖,3(6)=30,1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鄔昆如(19940700)。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21(7)=242,584-5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清松(19950700)。道家智慧與當代心靈--超脫心靈、齊物心靈與環保心靈的哲理奠基。哲學雜誌,1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清松(19870600)。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14(6)=157,1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湯一介(2002)。論魏晉玄學到初唐重玄學。道家文化研究,1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明陽(2000)。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光明(1997)。宋代莊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光明(1991)。林希逸庄子口義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奕華(200406)。林雲銘《莊子因》「以文解莊」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國清(1996)。後佛洛伊德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祥皓(198803)。莊子導讀。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宗彥。何文毅公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郎擎霄(193411)。莊子學案。上海: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靈峰(19611010)。列子莊子知見目錄。香港:無求備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靈峰。老列莊三子知見目錄。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鋒(1968)。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台北修定中華大藏經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嚴靈峰(199304)。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蒂、李幼蒸(1994)。哲學和自然之鏡。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奧修(199510)。莊子:空船。台北:奧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元錫(1996)。函史。台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繼禹(199807)。道法自然與環境保護。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龍協濤(2000)。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丸山高司、劉文柱、趙玉婷、孫彬、刁榴(200201)。伽達默爾--視野融合。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Gadamer(2004)。Truth and Method。Sheed & Ward Ltd and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Group。  new window
16.喬納森.卡勒、張景智(1992)。索緒爾。臺北:桂冠圖書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Gadamer, Hans-Georg(1975)。Truth and Method。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ew window
18.佛洛伊德、吳康(1998)。精神分析引論新講。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品卿(1984)。莊學新探。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伽達默爾、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剛(200207)。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Palmer, Richard E.、嚴平(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鼓應(2003)。管子四篇詮釋。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笑敢(1988)。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關鋒(1961)。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大春(19960000)。後結構主義。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漢光(20000000)。黃老之學析論。臺北:鵝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裘錫圭(199208)。稷下道家精氣說的內容。道家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剛(200206)。成玄英論「有無」。道家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強昱(200206)。成玄英建立重玄學的方法。道家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