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
作者:王曉波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東亞文明研究叢書;61
ISBN:9860089841
主題關鍵詞:道家法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5) 博士論文(1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2
期刊論文
1.黃漢光(20020600)。戰國時代黃老之學在楚國的發展--《鶡冠子》的研究。鵝湖學誌,28,3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金城(19750600)。鶡冠子箋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9,641-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增(19981200)。「管子」之宇宙觀。國立編譯館館刊,27(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水渭松(1997)。韓非《解老》異解補辨。杭州大學學報,27(3),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章啟羣(20000100)。論王弼對《老子》自然觀的超越。哲學雜誌,31,8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榮(1988)。知治統一--韓非認識論特點新探。齊魯學刊,19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夢鷗(19721000)。戰國時代的名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3),499-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懷軫(1997)。王弼對《老子》思想的詮釋。中國哲學史,1997(4),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銘(1998)。《黃帝四經》《老子》《莊子》差別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998(3),99-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曉波(19911000)。中國的古代民主--論民本思想與儒家。哲學年刊,9,6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曉波(19950100)。中國自然哲學的思想起源--論「天」的人文化與自然化。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曉毅(2000)。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哲學研究,2000(2),57-6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曉毅(1991)。王弼「崇本息末」思想新探。齊魯學刊,1991(3),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明光(1987)。《論六家要旨》所述「道論」源於「黃學」--讀漢墓帛書《黃帝四經》。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艾畦(1997)。《黃帝四經》對老子思想的吸收和繼承。中國哲學史,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白奚(1995)。《黃帝四經》與百家之學。哲學研究,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栗冬生(1994)。略論《管子》認識論主客體思想。長白學刊,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家聰(1992)。尹文子並非偽書。道家文化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家聰(1998)。道家黃老學「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管子學刊,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長明、曾祥云(2001)。從符號學的觀點看《尹文子》的名學。廣東社會科學,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斗成(2004)。《管子》「刑、德」思想述論。管子學刊,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高晨陽(1998)。一源三流:先秦道家思想的分際--兼論文化功能的差異。哲學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亞秋(2002)。近年來《鶡冠子》研究綜述。學海,2002(3),12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抗生(1996)。論玄學「有」「無」範疇的根本義蘊。文史哲,1996(1),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增田(2002)。《黃老帛書》所見的另一種德治方略。中國哲學史,2002(1),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增田(2001)。《黃老帛書》研究綜述。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遠華(1994)。韓非思想所受道家影響。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董英哲(1997)。尹文子真偽及學派歸屬考辨。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瑪達文(1999)。王弼哲學的本體論特徵。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祥皓(1983)。論尹文。齊魯學刊,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杰文(1996)。帛書《黃帝四經》《老子》學說的繼承和發展。管子學刊,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興邦(1987)。試論王弼哲學體系與方法的矛盾。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葛榮晉(1981)。試論《黃老帛書》的「道」和「無為」思想。中國哲學史研究,1981(3),21+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政揚(20020600)。「黃帝四經」與「老子」治道之異同。鵝湖,27(12)=324,3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史婷婷(2002)。試論《黃帝四經》與《老子》之異。管子學刊,2002(2),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知水(1991)。韓非子與齊國黃老之學。管子學刊,1991(2),6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曉波(19991200)。「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1,1-3+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石一參(1970)。管子今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tage, W. T.。希臘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憲邦(1988)。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岱年(1994)。中國唯物論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奠基(1961)。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溫公頤(1983)。先秦邏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憲邦(1990)。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荀況、楊柳橋(1987)。荀子詁譯。新竹:仰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望(1965)。管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澤華(1996)。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管仲、湯孝純(1995)。新譯管子讀本。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鼓應(1998)。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任繼愈(1988)。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佃(1985)。鶡冠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方克(1985)。中國辯證法思想史(先秦)。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用彤(1972)。魏晉玄學論稿。臺北:廬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啟天(1969)。增訂韓非子校釋。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鼓應(1996)。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啟超(1956)。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梁啟雄(1971)。韓子淺解。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崔清田(1997)。名學與辯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伍非百(1983)。中國古名家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先謙(1966)。荀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阮元(1967)。經籍纂詁。臺北:文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任繼愈(1985)。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仰哲出版社西洋哲學編譯小組(1987)。古希臘羅馬哲學資料選輯。仰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治生、郭方(1998)。古代民主與共和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胡家聰(2000)。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廣德(1969)。先秦陰陽五行的政治思想。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孫叔平(1983)。中國哲學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沫若(1947)。青銅時代。上海:群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寅恪(1999)。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馮友蘭(1958)。中國哲學史論文初集。上海:上海人民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蕭董父、李錦全(1982)。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樓宇烈(1992)。王弼餅交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溫公頤、崔清田(2001)。中國邏輯史教程。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馮友蘭(2001)。先秦道家哲學主要名詞通釋。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柳宗元(1974)。柳河東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馮友蘭(1984)。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鼓應(2003)。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純、王曉波(1983)。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任繼愈(1996)。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胡家聰(1998)。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賢中(19920000)。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晨陽(2000)。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麗真(1988)。王弼。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梁啟雄(1973)。荀子柬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錢穆(1956)。先秦諸子繫年。香港:香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郭沫若(1996)。十批判書。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馮友蘭(1998)。中國哲學史新編。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鶡冠子、黃懷信(2004)。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傅偉勳(1965)。西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胡適(1996)。中國哲學史大綱。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郭沫若(2000)。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任繼愈(1979)。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容肇祖(1972)。韓非子考證。臺聯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許抗生、李中華、陳戰國、那薇(1989)。魏晉玄學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范文瀾(1964)。中國通史簡編。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麗桂(19910000)。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白奚(199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余培林(1997)。新譯老子讀本。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漢光(20000000)。黃老之學析論。臺北:鵝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管仲、安井衡(1976)。管子纂詁。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馮友蘭(19570108)。中國哲學遺產底繼承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19570229)。再論中國哲學遺產底繼承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曉波(1988)。氣與古代自然哲學。哲學與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明光(1993)。《論六家要旨》所述「題命」源於「黃學」--讀漢墓帛書《黃帝四經》。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兆茂(1983)。試論韓非的素樸辯證法思想及其特點。中國哲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定生(1996)。論韓非〈解老〉和〈喻老〉。道家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鉞(1971)。尹文和尹文子。古史辨。臺北:臺灣萬年青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蘭(1975)。《黃帝四經》初探。帛書老子。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岱年(1992)。管子的《心術》等篇非宋尹著作考。道家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根澤(1971)。尹文子探源。古史辨。臺北:臺灣萬年青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萐父(1993)。《黃老帛書》的哲學淺議。道家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奇猷(1974)。顯學。韓非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學勤(1992)。《鶡冠子》與兩種帛書。道家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