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鳳林地區日治與戰後客家移民之比較研究初探
書刊名:客家研究
作者:廖經庭
作者(外文):Liao, Ching-ti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1
頁次:頁127-172
主題關鍵詞:鳳林客家移民在地化FongLinHakkaImmigrantLocal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5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陳鴻圖(20021200)。官營移民村與東臺灣的水利開發(1909-1946)。東臺灣研究,7,135-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學堂(20030400)。清代臺東的客家人。臺東文獻,復刊8,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鴻圖(20051200)。「東臺灣」歷史學研究的回顧(2001-2005)--以政府出版品為中心。東臺灣研究,10,11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宜憲(20051200)。大港口事件:晚清國家體制與原住民部落的衝突。東臺灣研究,10,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梶原通好(192402)。東部臺灣の農業を論す。臺灣農事報,207,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諭靜(20040815)。此客非彼客?文化知識建構的網絡行動。文化研究月報,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芊琪(20050900)。苗栗縣外省客家人與擂茶文化研究。苗栗文獻,19=33,10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鴻圖(20040300)。從卑南大圳的興築看日治時期東臺灣水利開發的特性。臺東文獻,復刊9,86-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繼道(20010300)。清代大庄「舊人」臺灣後山發展史。臺灣風物,51(1),79-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淑敏(19860600)。日據時期的官營移民--以吉野村為例。史聯雜誌,8,7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雯君(20050600)。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18,117-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國祁(19751200)。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1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康培德(20041100)。清代「後山」地理空間的論述與想像。臺大文史哲學報,61,299-3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維安、王雯君(20050600)。客家意象:解構「嫁夫莫嫁客家郎」。思與言,43(2),43-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孟祥瀚(19910200)。清代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興大歷史學報,1,133-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蘭翔(1998)。日本官營移民村建設目的與居民營運組織:以吉野、豐田、 林田三村為例。守望東台灣研討會。台北:聯合報系文教基金會。21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馨蘭(2000)。客家、美濃、菸草文化之象徵化過程。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9-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8)。守望東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守望東台灣研討會。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祥瀚(2002)。日治時期花蓮地區客家移民的分布。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02103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129-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聖欽(1998)。日治時期花東縱谷中段地區的土地開發。守望東臺灣研討會。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239-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彭芊琪(2005)。外省客家人的本土化:以廣東陸豐莊氏宗親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書豪(2004)。花蓮地區的糖業發展(1899~2002)(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永楨(1986)。清代台灣後山開發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彥亨(2003)。客家意象之形塑:台灣客家廣播的文化再現(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祥瀚(1988)。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還月(1998)。處處為客處處家:花東縱谷中的客家文化與歷史。花蓮:花蓮縣鳳林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文富、施添福(2005)。臺灣地名辭書--花蓮縣。南投縣: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iley, Kenneth、荊頎(1993)。社會研究方法論。新店:學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新民報社調查部、興南新聞社調查部(1985)。台灣人士鑑。東京:湘南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振岳(1994)。台灣後山風土誌。台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東明。鳳林史蹟考。鳳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1999)。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總督府(1999)。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發現豐田:一個日本移民村的誕生與發展。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葆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福建臺灣奏摺。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誠(1999)。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花蓮縣文獻委員會(1958)。花蓮縣志稿。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康培德(199912)。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板橋: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袁方、林萬億(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柔森、陳若雲、葉婉奇(1999)。走過土地認識人民:臺灣慣習記事資料彙編。臺北:原民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極燉(1996)。台灣近代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素玢(2001)。臺灣的日本農民移民(1909-1945 ):以官營移民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應貴(1992)。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全國意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1999)。花蓮縣鄉土史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政誠(2005)。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家菁(1996)。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志遠(2006)。臺灣的敬字亭。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榮洛(1989)。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英(1992)。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潘繼道(20010000)。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馨蘭(2000)。南部地區、美濃客家、原料菸葉之產經關係。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建彰(2000)。東部客家產經活動。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