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思維建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以東南科技大學為例
書刊名:東南學報
作者:陳岳蔣臺程蔡信豐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2
頁次:頁243-256
主題關鍵詞: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教師評鑑學習型組織教學型大學責任中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林清江(19861100)。大學教師的角色。師友月刊,23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ephart, M. A.、Marsick, V. T.、Van Buren, M. E.、Spiro, M. S.、Senge, P.(1996)。Learning organizations come aliv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50(12),35-50。  new window
3.陳碧祥(20010900)。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5+207-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祝瑛(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20(3),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彭森明、施俊名(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 (計畫編號:94A1004EI)。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呂美花(2003)。我國技職校院教師教學服務考核指標之建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靜舒(1993)。責任中心制度績效衡量指標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Tosi, H. L.、Carroll, S. J.(1997)。Management。Fort Worth, TX:The Dryden Press。  new window
2.黃堅厚(1989)。大學院校教師升等辦法改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炳煌(1990)。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展望。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漢雄(2001)。人力訓練與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eSimone, R. L.、Harris, D. M.(1998)。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Orlando:The Dryden Press。  new window
6.Senge, Peter、郭進隆、齊若蘭(1990)。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建華(1989)。利潤中心的制度與應用。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呂育誠(200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意涵及在我國推動的展望,http://www.cpa.gov.tw/cpa2004/plplan/download/PLPS96013017.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士軍(2005)。大學「市場化」,是趨勢?還是逆流?,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0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教改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Iwanicki, E. 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2.傅木龍(1995)。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教育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