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教師工作權限制之研究:以教師資格審查為中心
作者:楊東連
作者(外文):Dong-lain Yang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指導教授:徐正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正當法律程序判斷餘地工作基本權學術自由大學自治教師資格審查due process of lawrights to workauthorized discretionacademic freedomfaculty’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university autonom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63
論文以大學教師資格與升等審查法制的適法性探討為中心,並從國家及大學限制教師工作基本權及其限制作為論述的基礎。
首先,探討大學教師工作基本權的保障範圍,論文建構其保障範圍為:(一)人性尊嚴作為大學教師工作基本權保障範圍之核心領域,(二)大學教師學術自由權,不受國家或私人的任意侵害,享有自由研究與教學的工作環境,(三)國家應建構制度性法制保障大學教師安全的工作環境。因為,建構大學教師工作基本權保障範圍,在實現追求真理的學術任務,將影響人類社會文明的未來發展。
其次,探究大學教師工作基本權限制及其限制,國家透過教師的法定資格與證書核發,限制教師工作自由基本權。大學經由自治的聘任與資格審查,限制教師工作自由基本權。論文主張國家或大學限制教師工作基本權時,應通過合憲性的檢驗:(一)需有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的依據,但涉及學術事項得採取低密度的規範,(二)應符合立法的公益性目的,並以學術專業性原則作為判斷基準。(三)限制之手段與目的應符合比例原則,並考量大學學術性格與專業自治原則。但非涉及公權力行使部分,私立大學應受基本權第三人效力理論的限制。
最後,探討現行大學教師資格及升等審查制度的沿革、權限、機關、內容、程序與救濟。論文主張:(一)大學教師資格審查法制涉及教師工作資格取得,應受法律保留原則的限制,(二)大學教師資格審查法制應一致化教師資格與升等審查與程序,(三)大學審查教師資格均屬於國家權力的行使,應受依法行政法理之限制,(四)大學教師資格審查者的專業判斷能力,應受專業評量原則之限制,(五)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及其程序,應受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限制,(七)各大學校內教師資格審查申覆與申訴救濟制度,應該朝具有實效性檢討修正,(八)司法機關雖應尊重專業判斷餘地,但仍應全面介入大學教師資格審查爭議。
論文研究認為:大學追求真理的學術性格,係大學不變的核心價值。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制度的重心,在於確保大學教師能夠具備學術研究能力,作為學生教學與產業服務的基礎。因此,大學教師資格審查法制的改革為:大學教師資格視為職業證照制度,以專門著作的學術能力審查作為教師資格的標準。其餘能力均視為大學聘任、評鑑或改聘的條件。未來,大學教師資格審查權限全面回歸大學自治,國家僅作原則性的低密度規範與事後適法性的監督。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triction of the teacher’s rights of work in university, focusing on discussion of faculty’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 in Taiwan. First, about the teacher’s rights of work, it will emphasize on human nature dignity, academic freedom and legal system safeguard.
Second, regarding the restriction of the teacher’s rights of work, government uses teacher''s legal qualification and the certificate to limit it. This article will claim law authorization, public interest, and proportion principle.
Finally,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the comments on the review, jurisdiction, institution, content, procedure and the relief of faculty’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 It will suggest legal retention principle, legal system uniformization,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principle, due process of law, relief 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authorized discretion.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faculty’s 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 is completely return university autonomy, taking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s by the special work''s disciplinary power examination the standard. Government only makes the principled low density standard and afterward the legal surveillance.
中文書籍:
內政部編,2008,2008年人口政策白皮書。台北:內政部。初版。
內政部編,2007,中華民國人口統計民國96年版。台北:內政部。初版。
教育部編,2007,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96年版。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彙編,1934,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彙編,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彙編,1957,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彙編,1974,第四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學術審查委員會編,2009,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查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學術審查委員會。初版。
教育部人事處編,2009,教育人事法規釋例彙編:法規篇、釋例篇。台北:教育部人事處。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07,2007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評議書選輯。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08,2008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評議書選輯。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09,2009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評議書選輯。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10,2010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評議書選輯。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09,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第1屆至第5屆專科以上學校評議書選輯。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編,2009,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評議案件:法院判決書彙編。台北:教育部。初版。
教育部編,2005,大學自治與教師、學生權利之保護:教育訴願業務論文集。台北:教育部。初版。
台北市政府編,2001,訴願新制專論暨研討會實錄。台北:台北市政府。初版。
司法院編,1980,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1,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二)。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2,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三)。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3,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四)。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4,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五)。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5,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六)。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司法院編,1986,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七)。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初版。
中國人權協會編,2006,人權法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國大秘書處編,1946,國民大會實錄。台北:國民大會。初版。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王震武、林烘煜、黃旭田,1996,台灣教育組織的體質:以國民教育為中心的分析。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初版。
金耀基,2003,大學的理念。台北:時報出版社。二版。
田振榮,2004,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建構之可行性研究。台北:教育部。初版。
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二)、(三)、(四)。台北:三民書局。初版。new window
林紀東,1989,行政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三十版。
林子儀,1992,美國學術自由法制之研究。台北:教育部。初版。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2008,憲法:權力分立。新學林文化出版社,二版。
林玉體,2005,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十二版。
林玉體,2002,美國高等教育之發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
林錫堯,2006,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林騰鷂,2005,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四版。
林騰鷂,2002,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二版。
洪漢鼎,2002,詮釋學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new window
朱敬一、李念祖,2003,基本人權。台北:時報出版社。初版。
朱敬一、林全,2002,經濟學的視野。台北:聯經出版社。初版。
朱敬一、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初版。
李鴻禧等,2002,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李鴻禧,1991,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六版。new window
李震山,200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 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版。new window
李震山,2009,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八版。
李惠宗,1999,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李惠宗,2001,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李惠宗,2004,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李惠宗,2008,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四版。
李惠宗,2009,案例式法學方法論。台北:新學林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李念祖,2000,司法者的憲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李念祖編,2002,案例憲法Ⅰ: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李念祖編,2003,案例憲法Ⅱ:人權保障的程序。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李念祖編,2006,案例憲法Ⅲ:人權保障的內容(上)。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李念祖編,2006,案例憲法Ⅲ:人權保障的內容(下)。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李建良、簡資修主編,2000,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李建良,1999,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新學林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李建良,2003,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新學林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李建良,2004,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台北:新學林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著,行政法入門,2006,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李福華,2008,大學治理的理論的基礎與組織架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初版。
吳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初版。
吳庚,200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九版。new window
吳庚,2009,行政爭訟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四版。
吳志光,2009,行政法。台北:新學林文化出版社,三版。
周宗憲譯,阿部照哉等編著,2001,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法治斌,1994,憲法專論: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台北:月旦出版辦社。初版。
法治斌、董保城,2003,憲法新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三版。
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8,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薛化元,1997,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台北:業強出版社。初版。
陳新民,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四版。
陳新民,2005,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三民書局。八版。
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慈陽,2000,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慈陽,2000,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慈陽,2004,憲法學。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陳春生,2007,行政法之學理體系。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陳思賢,1999,西洋政治思想史:古典世界篇。台北:五南文化圖書公司。初版。
陳洪捷,2006,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
陳繼盛,1994,勞工法論文集。台北: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初版。
逯扶東,1994,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劉孔中、李建良主編,1998,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劉孔中、陳新民主編,2002,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劉文彬,2005,西洋人權史:從英國大憲章到聯合國科索沃決議案。台北:五南文化圖書公司。初版。new window
湯德宗主編,2005,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湯德宗,2005,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版。new window
湯德宗,2005,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許慶雄,2000,憲法入門。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許宗力,2007,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出版公司。初版。new window
許宗力,2007,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版。new window
許志雄等合著,2008,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四版。
中國人權協會編,2001,人權法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保城,1992,德國學術自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初版。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謝瑞智,2000,憲法新論。台北:正中書局。初版。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台北:自印。初版。
謝文全,2006,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文化圖書公司。初版。
許育典,2009,憲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許育典,2007,教育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new window
許育典,2006,文化憲法與文化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黃東熊,1995,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台北:教育部。初版。new window
黃俊傑,2006,歷史思維、歷史知識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出版社。初版。
黃俊傑,2002,大學通識教育的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台北:中華民國教育通識學會。初版。
黃堅厚,1988,大學院校教師升等辦法改進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初版。
黃光國,2003,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再版。
黃異,2009,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六版。
邢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台北:教育部。初版。
顏厥安,2004,規範、論證與行動: 法認識論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顏厥安,1996,人權清單與憲法上保障人權之相關機制的整體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初版。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5,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制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初版。new window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周志宏,2002,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周志宏,2010,教育文化法規。台北:學元照出版公司,初版。
周志宏,2001,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周志宏,1989,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出版社,初版。
周淑卿、陳麗華編,2007,教育改革的挑戰與省思。台北:麗文書局。初版。
薩孟武,2007,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二版。
翁岳生主編,2003,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
翁岳生編,2006,行政法(上)、(下)。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翁岳生,2009,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版。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2002,當代公法新論(上)(中)(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劉慶瑞,1981,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十二版。
徐正戎、張道義編,2005,第一屆西子灣公法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初版。
徐宗林,2002,西洋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二版。
鄔昆如,2000,西洋哲學史。台北:國立編譯館。八版。
鄧小林,2007,民國時期國立大學教師聘任之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初版。
蔡志方,1998,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三)。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楊仁壽,2005年,法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初版。new window
吳鵬,2006,學術職業與教師聘任。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初版。
歐陽教, 黃政傑編,1994,大學教育的理想。台北:師大書苑。初版。
張家洋,1991,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五版。
張一蕃,1996,專科及高等技職教育。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初版。
張俊宗,2004,現代大學制度。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初版。
張應強,2002,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反思與建構。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張正修,2007,西洋政治思想與法思想史(第二篇)。台北:新學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項程華,2007,大學校院教師申訴問題類型及評議法理分析之研究:以中央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為例。台北:教育部委託計畫專案。
蔡元培,1990,蔡元培文選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版。
蔡志方,2007,行政救濟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
蔡維音,2001,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初版。new window
郭麗君,2007,大學教師聘任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初版。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繆榕男,2008,學術組織中的人。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初版。
熊明安,1983,中國高等教育史。重慶:重慶出版社。初版。
滕春興,2009,西洋教育史: 中世紀及其過渡世代。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02,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經典雜誌編,2006,台灣教育四百年。台北:經典雜誌出版社。初版。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2001,憲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Ann Majchrzak著,謝棟梁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Methods for Policy Reach。台北:弘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Alex Callinicos著,簡守邦譯,2004,社會理論思想史導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初版。
Donald Kennedy著,楊鎮富譯,2000,學術這一行(Academic Duty)。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初版。
Hans-GeorgGadamer著,1999,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HermeneutikⅠ Wahreit und Methode)。台北:時報出版社。
John Locke著,葉啟芳、瞿菊農譯,1986,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初版。
John S.Brubacher著,王承緖等譯,1986,高等教育哲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二版。
Jean-Jacques Rousseau著,徐百齊譯,1999年,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三版。
Jacques Le Goff 著,張弘譯,1999,中世紀的知識份子。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2004,法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
Lowell P. Lerwick著,李聲吼譯,2003,技職教育哲學: 多元概念的探討。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初版。
Pirenne Henri著,陳國梁譯,1985年,中世紀的城市:經濟和社會史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
Philip G. Altbach等著,戴曉霞等譯,2003,21世紀美國等教育:社會、政治、經濟的挑戰。台北:高等教育文化公司。初版。
Robert M. Hutchins著,陸有詮譯,1994,民主社會中教育上的衝突。台北:桂冠圖書公司。初版。
Robert Freeman Butts著,徐宗林譯,1982,西洋教育史。台北:黎明圖書公司。初版。
Norman Hampson著,李豐斌譯,1986,啟蒙運動。台北:聯經出版社。初版。
Max Weber著,錢永祥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收錄學術與政治:韋柏選集Ⅰ。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初版。
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

中文期刊:
王惠玲,1992年1月,「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勞動學報,第1期,頁77-91。new window
王能君,2003年7月,「日本國憲法上勞動權保障之意義」,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頁95-119。
林紀東,1969年,「論生存權工作權與財產權之保障」,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3集,頁1-153。
林三欽,2003年3月,「教師升等案--解釋函令之拘束力及其變更後之適用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頁123-130。
林明鏘,1999年8月,「評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112-115。
林明鏘,2001年10月,「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一八三三號判決(世新大學二一退學處分案)」,月旦法學,第77期,頁162-170。
林正順 ,1997年,「論我國教師權利的保障與救濟」,華梵學報,第4卷,第1期,頁61-74。
李建良,2008年4月,「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兼評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 頁71-157。new window
李建良,2000年10月,「競業禁止與職業自由」,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頁111-118。
李建良,1987年3月,「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1號,頁39-83。new window
李建良,1986年3月,「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八0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叢刊,第8卷第1期, 頁265-302。new window
李建良,2004年4月,「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德國理論的借鑑與反思」,憲政時代,第29卷4期,頁481-539。
李建良,2003年7月,「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上)」,憲政時代,第29卷1期,頁1-29。
李建良,2003年10月,「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下)」,憲政時代,第29卷2期,頁175-209。
李建良,2001年12月,「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頁33-46。
李建良,1994年10月,「大學自治與法治國家--再探「二一退學制度」的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第101期,頁127-151。
李建良,2009年3月,「專門職業人員之依法考選與記帳士之執業資格卅釋字第六五五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4期,頁187-194。
李惠宗,2003年7月,「憲法工作權保障系譜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頁121-157。
李惠宗,1990年1月,「論營業許可基準之司法審查-兼論我國憲法上營業自由之限制」,經社法制論叢,第5期,頁227-264。
李惠宗,2005年1月,「職業自由主觀要件限制之違憲審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八四號解釋評析」,憲政時代,第30卷第3期,頁255-294。
李惠宗,1998年12月,「從大法官釋字453號解釋論司法審查在建立專業證照法制上的功能」,東海法學研究,第13期,頁1-38。new window
李惠宗,2002年9月,「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三三四號及同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頁13-37。
李惠宗,2002年3月,「從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行政權論大學退學制度之合憲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一八三三號及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二三一一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2期,頁27-42。
李惠宗,2005年9月,「大學自治下之校長遴聘與法律上之擬制--從法學方法論談撤銷黃光彩大學校長聘任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頁89-98。
李仁淼,2010年2月,「大學教師升等與教評會之權限--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判字第六五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頁18-24。
李仁淼,1994年3月,「大學自治與退學處分--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月旦法學,第94期,頁238-252。
姚立明,1989年6月,「憲法「工作權」之性質:簡介西德憲法法院四個代表性判例」,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4卷第2期,頁134-144。
黃越欽,2000年1月,「憲法中工作權之意義暨其演進」,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34-55。new window
黃越欽,2002年1月,「憲法中勞動基本權之意義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頁1-29。new window
黃昭元,2001年4月,「攏愛講上帝--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第71期,頁8-9。
黃程貫,2003年7月,「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頁69-93。
黃乃熒,2001年6月,「論學術自由及理想的學術組織經營型態的建構」,教育與社會研究,第2期,頁91-121。new window
黃乃熒,2001年10月,「從學校組織權力弔詭管理觀點建構學校組織變革模式」,師大學報,第46卷第2期,頁145-164。new window
黃乃熒,2001年4月,「教育決策權力的正當性:決策倫理及其典範的討論」,師大學報,第46卷第4期,頁1-19。new window
陳新民,1988年11月,「論社會基本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卷第1期,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99-225。
陳文政,2008年6月,「析論教育部「大學評鑑辦法」之適法性與合憲性」,政大法學評論,第103期,頁1-61。new window
陳愛娥,2002 年3 月,「閱卷委員的學術評價餘地與應考人的訴訟權保障: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年度判字第一四三三號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82 期,頁217-230。
陳愛娥,1999年4月,「中醫師不得交付病人西藥成藥--關於憲法工作權的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期,頁109-111。
陳愛娥,2001年10月,「退學處分、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頁81-86。
陳愛娥,2004年1月,「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頁359-389。
陳碧祥,2001年9月,「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4期,頁163-208。new window
陳慈陽、王毓正,2004 年7 月,「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於基本權保障之理論發展」,月旦法學,第98 期,頁14-30
陳舜芬,1994年1月,「美國大學教師升等審查制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2卷,第1期,頁81-95。new window
陳淑芳,2009年11月,「大學教師升等制度之性質與升等審查原則」,「當教育遇到法律」學術研討會,教育部,頁123-149。new window
陳怡如,2005年12月,「司法院大法官法律保留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兼評工作權相關釋憲案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頁123--148。new window
劉建宏,1992年10月,「德國法上之職業自由」,憲政時代,第18卷第2期,頁57-106。
劉建宏,2003年11月,「工作權」,法學講座,第23期,頁1-8。
劉士豪,2005年10月,「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上)」,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頁67-131。new window
劉士豪,2005年12月,「勞動基本權在我國憲法基本權體系中的定位(下)」,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頁1-62。new window
劉士豪,2005年6月,「我國之勞動憲法」,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4期,頁145-196。new window
劉興漢,1992年8月,「美國大學教師的升等與聘任」,美國月刊,第76期,頁99-116。
錢建榮,2006年1月,「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合憲性之檢討--兼論釋字第五三一號解釋」,月旦法學,第128期,頁69-93。
張哲源,2004年6月,「律師工作權(職業自由)之限制--法律扶助工作為律師之義務抑或權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0期,頁41-111。new window
盧政春,2000年5月,「工作權保障與勞工福利建構」,東吳社會學報,第9期,頁145-177。new window
衛民,1999年8月,「公立大學教師申訴制度之分析:論升等案與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4期,頁37-70。new window
秦夢群,1996年5月,「美國教師工作權之研究--以法院教師解約判例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2期,頁21-62。
許宗力,1999年8月,「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100-105。
許育典,2010年10月,「大學教師的升等路--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九年判字第五三七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六年訴字第○三二四三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5期,頁25-31。
許育典,2008年11月,「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大法官釋字第六二六號解釋的悲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5期,頁83-87。
許育典,2000年10月,「教師性侵害作為當然解聘事由的憲法正當性」,月旦法學,第175期,頁122-141。
許育典,2009年6月,「大學自治與程序基本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七年度訴字六九九號判決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265-270。
許育典,2007年12月,「學校自治的憲法理論基礎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6卷第4期,頁61-122。new window
許志雄,2010年2月,「職業規制與保留的違憲審查--司法院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評析 (上)」,法學新論,第19期,頁1-33。new window
許志雄,2010年2月,「職業規制與保留的違憲審查--司法院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評析 (下)」,法學新論,第20期,頁1-22。new window
許禎元,2005年2月,「教師解聘之正當程序--兼評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更一字第104號」,師大政治論叢,第4集,頁128-178。
許禎元,2006年2月,「大學教師升等及審查制度之探討」,師大政治論叢,第6期,頁201-233。
許禎元,2005年2月,「私立大學(院校)校長的遴選與適法性:兼論佛光校長去職事件」,師大政治學學報,第4期,頁113-146。
許禎元,1994年2月,「大學院、系(所)學術主管產生方式與適法性探討」,師大政治論叢,第2期,頁177-206。
許禎元,2009年5月,「論教師行政課責的合憲性與適法性」,學校行政,第61期,頁178-195。
許禎元,2007年9月,「學校內校務會議的設立與職責析辨--兼論各種功能委員會」,學校行政,第51期,頁214-221。
許春鎮,2006年9月,「論自治行政之概念及其類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9期,頁1-57。new window
許春鎮,2008年12月,「從大學自治之本質論退學制度--兼評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思與言,第46卷第4期,頁105-174。new window
蔡茂寅,1999年8月,「大專教師升等紛爭之救濟--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116-119。
蔡茂寅,2002年9月,「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頁23-38。
蔡茂寅,1999年6月,「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49期,頁137-144。
蔡茂寅,1997年12月,「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律師雜誌,第 219 期,頁22-30。
蔡茂寅,1995年6月,「學術自由之保障與教育行政監督權之界限--評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八0號解釋」,月旦法學,第 2 期,頁54-58。
蔡志方,1998年10月,「論各級學校教評會評審行為之法律性質及其救濟--兼評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月旦法學,第41期,頁115-129。
蔡志方,1993年3月,「從釋字第三0八號解釋談教師的法律地位」,教育資料文摘,第31卷第3期,頁64-73。
蔡志方,1994年3月,「論我國教師之權利救濟制度」,教育資料文摘,第31卷第3期,頁89-102。
蔡維音,1992年7月,「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頁34-48。
蔡宗珍,1999年2月,「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第45期,頁99-102。
蕭淑芬,2010年3月,「基本權之保護領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7期,頁1-28。
廖元豪,2004年2月,「法律保留與基本權保障之脫鉤:-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5期,頁17-35。
廖福特,2001年12月,「人權宣言?人權法典?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之分析」,歐美研究,第31卷4期,頁689-751。new window
董保城,2004年3月,「從「學者共和國」到「學術企業體」之兩難--論新版大學法草案」,月旦法學,第106期,頁188-208。
董保城,2001年12月,「大學自治與退學處分之法律保留」,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頁74-81。
董保城,2000年7月,「我國大學現今運作困境與未來公法人化之整備」,教育研究資訊,第8卷4期,頁33-50。new window
董保城,2009年9月,「從大法官釋字第六五五號解釋論憲法第八六條專門職業資格專業證照之建構」,月旦法學,第172期,頁269-286。
湯德宗,2003年6月,「大學教師升等評審之正當程序:論大法官釋字第四六二號解釋之適用」,月旦法學,第97期,頁227-240。
湯德宗,2000年4月,「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頁3-33。
湯德宗,1999年12月,「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第55期,頁152-170。new window
葉俊榮,1999年8月,「學術標準的建立與司法審查的功能」,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106-111。
張桐鋭,2007年,「公務員與基本權」,中原財經法學,第18期,頁16-37。
張陳弘,2006年4月,「大學自治的性質與概念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第2期,頁135-188。new window
詹盛如,2010年6月,「台灣高等教育治理政策之改革:新管理主義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4期,頁1-20。new window
楊世雄,1993年6月,「社會主義工作概念之省思--兼論工作權問題」,政大勞動學報,第72期,頁21-62。new window
楊君仁,2006年7月,「大學教師升等爭議與學術自由」,靜宜大學第一屆法學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法律系,頁117-134。
楊東連,2006年12月,「論大學教師解聘之適法性:兼論「限期升等」,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6期,頁103-112。
楊東連,2007年6月,「大學院校教師聘任契約之研究」,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7期,頁127-135。
楊東連,2008年6月,「大學院校覆議法制之研究」,僑光技術學院通觀洞識學報,第9期,頁97-105。
楊東連,2009年4月,「我國大學教師聘任法制之研究」,民主深化過程中的國家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頁303-319。
楊東連,2009年12月,「大專院校教師升等資格審查之研究」,世新法學,第3卷第1號,頁127-163。new window
張嘉尹,2000年,「多元脈絡的觀察與社會:一個系統理論的觀點」,思與言第38卷第3期,頁45-74。new window
徐筱菁,2005年9月,「大學自治與學校自主--民主對教育法的影響」,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3期,頁1-28。new window
周志宏,2007年6月,「大學法改革的彳亍徘徊--修法政策轉折與修正結果的檢討」,高等教育,第2卷第1期,頁73-114。new window
周志宏,2006年11月,「教育法學研究的範圍與課題--兼論少子化時代對教育法學研究的影響」,律師雜誌,第326期,頁41-54。
周志宏,2001年12月,「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頁54-65。new window
周志宏,2000年4月,「私立大學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以日本法制為借鏡」,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3期,頁1-41。new window
周志宏,1997年3月,「教育法體系之檢討與重建」,律師雜誌,第210期,頁30-40。new window
周志宏,2004年4月,「大學治理的法制調整與影響:兼任我國與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之比較」,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new window
顏厥安,1995年6月,「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及第三項中有關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的規定是否牴觸憲法所保障之學術自由﹖」,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頁45-58。new window
蔡達智,1996年4月,「從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應有之取向評釋司法院釋字第三八0號解釋」,憲政時代,第21卷第4期,頁46-67。1
戴曉霞,2001年4月,「全球化及國家/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第47期,頁301-328。new window
戴曉霞,2002年6月,「從依賴和世界體系到全球化:觀點的轉變及其對高等. 教育的意義」,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2卷第1期,頁57-78。new window
戴曉霞,2000年1月,「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第44期,頁35-60。new window

學位論文:
王信仁,2003,再訪社會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興,2006,大專教師資格審查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雲,2001,臺灣與德國大學自治權之比較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傑,2008,公立大學學生參與大學自治制度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逢堅,1995,臺灣地區大學教師升等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文振,2008,我國教師申訴制度之改革。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2006,臺灣教師人權保障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06,司法院大法官有關工作權違憲審查基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舒怡,1998,論營業許可與人民權利保護。台北: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乃華,2003,日本大學教師教育自由理念與運作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順和,1991,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權利與義務。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粘召文,1988,勞工工作權保障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惠芬,2001,大專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建宏,2000,論人民職業自由之保障--德國基本法第十二條第一項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娟,2003,我國教師身分保障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黃嘉莉,2002,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黃得翔,1990,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權保障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蓓蕾,2003,我國專科以上學校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靚婷,1990,我國教師行政救濟途徑--申訴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乃中,1995,教師的教育自由。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安城,2002,聘任、聘用及約僱契約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宏,1988,學術自由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宏,1998,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魏千峰,1988,論學術自由:中美法制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素雲,1885,大學及獨立學院教師升等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保,2003,私立大學董事會組織運作與職權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嘉怡,2006,專科以上學校教師升等審查之研究: 以專業審查為探討核心。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陳弘,2003,大學自治之重新建構。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宗琦,2001,學術自由對我國國立大學組織設計與財務制度的規範要求。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益銘,1994,大學教師權利之保障。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慶山,2000,日本憲法的大學自治理念及制度保障之探討。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祥,2008,大專校院教師升等相關爭議問題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昆,2004,教師申訴法制與正當法律程序。台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芬,2000,我國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外文部分
Alfred Stepan and Cindy Skach. 1993.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rliamentarianism versus Presidentialism.” World Politics, Vol.46, No1, pp1-22.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1995. “1940 Statement of Principals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With 1970 Interpretive Comments,” AAUP Policy Documents and Reports (8th ed.) Wash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Baez, B. and Centra, J. A. 1995. “Tenure, promotion and reappointment: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implications.”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s, 1995 Report One. Washington, D. C.: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Barnett, R. 1988. “Limits to Academic Freedom: Imposed-Upon or Self-Imposed?” in Tight, Malcolm, (ed.) Academic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Buckingham: SRHE/OU Press, pp.88-103.
Barnhizer, David. 1993. “Freedom to Do What?” Institutional Neutrality,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43 J. Legal Educ. pp346-354.
Byrne, J. P. 1997. Academic freedom without tenure?New pathway:faculty career and employ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working pap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 Service No. ED 424816.
Byrne, J. Peter. 1990. “Academic Freedom: A Special Concern of the First Amendment.” 99 Yale L. J. pp251-340.
Byrne, J. Peter. 1993. “ Academic Freedom and Political Neutrality in Law Schools: An Essay on Structure and Ideology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 43 J. Legal Educ. pp315-339.
Chang, Ailsa W. 2001. “Resuscitating the Constitutional Theory of Academic Freedom: A Search For a Standard Beyond Pickering and Connick.” 53 Stanford Law Review. pp915-931.
Charles E. McClelland. 1991. The German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ization: Modern Learned Profession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from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Hitler Er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rles Homer Haskins. 1957. The Rise of Universiti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hemerinsky, E. 1998. Is “Tenure Necessary to Protect Academic Freedom?” Behavioral Scientist, 41(5), pp 640-653.
Clark Kerr. 2001.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 George, Richard T. 1997.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Ethical Issues, New York: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Dworkin, Ronald. 1996. Why Academic Freedom in Freedom’s Law? The Moral Reading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244.
Evans, G. R. 2002. Academic and The Real Word, Hong Kong: Open University Press.
Finkin, Matthew W. 1983. “On Institutional Academic Freedom.” 61 Tex. L. Rev. pp817-857.
Frederick Eby and Charles Flinn Arrowood. 1946.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cient and Medieval, Prentice-Hall,INC.
G.W.F. Hegel. 2001. translated by S.W Dyde, Philosophy of Right. Ontario: Batoche Books.
Getman, Julius G. and Jacqueline W. Mintz. 1988. “Foreword: Academic Freedom in a Changing Society.” 66 Tex. L. Rev. pp1247-1264.
Hasting Rashdall. 1936.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fstadter, Richard and Walter P. Metzger. 1957.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 H. Newman. 1996.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Kaplin, W. A., and Lee, B. A. 1995. Affirmative Action Programs.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ennedy, Donald. 1997. Academic Du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Trow. 1974.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In OECD ed.,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
McClafferty, Karen Ann. 1999. The politics of freedom in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faculty autonomy in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cess, Thesis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Menand, Louis. 1996. The future of academic freedom,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ilton Friedman. 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ortimer Adler. 1949. The Doctrine of Natural in Natural Law Institute Proceedings ,Vol. l, College of Law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diana.
Nelson, Cary and Stephen Watt. 1999. Academic Keyword: A Devil’s Dictionary For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O’Hear, Anthony. 1988.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University,” in Academic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6, Malcolm Tight ed.
Olaf Pedersen. 1997. The First Universit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livas, Michael A. 1993. “Reflections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Freedom: Second Thoughts on the Third Essential Freedom”, 45 Stan. L. Rev. pp1835-1858.
Peter M. Blau. 1973. The Organization of Academic Work, New York: Wiley Book.
Randy E Bamett. 1993. TheRright Retained by the People: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Ninth Amendmen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Alexy. 2001. 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ulian Rivers Trans.).
Russell, Conrad. 1993. Academic Freedom, New York: T. J. Press.
Schmelkin, L.P. and Spencer, K. j. & Gellman, E.S. 1997.“Faculty perspectives on course and teacher evaluation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Vol.38, No.5,pp575-593.
Shaman, Jeffrey M. 1992.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llusion and Reality,” Wayen Law Review, Vol. 41, pp135-176.
Smith, Stacy E. 2002. “Who Owns Academic Freedom?” The Stander for Academic Free Speech at Public Universities, 59 Wash. & Lee L. Rev. pp299-361.
Tight, Malcolm. 1988. “So What is Academic Freedom?” in Academic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114. Malcolm Tight ed.
Tight, Malcolm. 1988. Academic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Guilford, England: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Milton Keynes England; Philadelphia :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ESCO. 1995. Policy Paper fo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Paris:UNESCO.
Van Alstyne, William W. 1993.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in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 Unhurried Historical Review”, in Freedom and Tenure in the Academic 80. William W. Van Alstyne ed.
Weick, K. E. 1976.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1(1), pp1-19.
Wellington, Harry H. 1990. Interpreting the Constitution ---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Process of Adjudic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