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心雕龍》引道入文的理論效應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李正治
作者(外文):Lee, Cheng-chih
出版日期:2007
卷期:6
頁次:頁1-25
主題關鍵詞:文心雕龍引道入文自然原則體要原則經典原則通變原則The literary mind: elaborationsApply Tao to literatureNatural principleTi-iao principleClassic principleTong-bian princip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26
詩壇,是一個權力資本構築的文化場域,資本的累積形成了新的文化權力與策略,控制了主流的詩學走向,而票選或者詩選,就變成詩壇各流派彼此角逐(排他)或合作的重要象徵,而在詩史的長流裡,詩社(刊)扮演著詩潮內主導或改變的契機角色,不同的群體透過不同的鏈結,形成不同的運動與運作,力圖去塑造或改變時代意識,見證時代思維,推動時代潮流。於是,「票選」與「詩選」變成為詩壇裡非常有趣的現象,再加上網路詩人反文化霸權的解離性格,使得平面詩壇除了必須透過各種「票選」或者「詩選」來建造經典,排拒不同美學觀點的其他流派,一邊鞏固流派或個人的文化權力,還要一邊抵抗(或者忽視?)一群有戰鬥性格的網路寫手本文以台灣詩壇平面至媒體的幾次「詩人票選」作為討論對象,一方面我們從另一種爭奪文化權力與型塑典律的方式來觀察「詩人票選」,可以證明台灣新詩的發展趨勢存在著主流與邊緣藉由「抵制/抗拒(解構、顛覆)」、「收編/反利用」的辯證,來塑造所謂的經典,提高自身社群的文化權力。而在此權力架構中,可以發現過去以紙媒體為主的詩壇,似乎將本土的詩人視為邊緣,而九0年代以降的紙媒詩壇,則刻意忽視網路詩界的存在,而網路百大詩人的票選,便可以視為對紙媒詩界的嘲弄。另一方面藉此論述,突顯台灣戰後新詩的發展趨勢,九0年代以降,發表媒體與書寫工具的迅速進步,使得年輕詩人,進入網路,讓平面媒體與數位媒體在九0年代迄今,變成背離卻又互構的狀態,並藉此探討新詩典律(CANON)在台灣詩壇的製造與傾斜。
期刊論文
1.李正治(199207)。《文心雕龍》札記--辭訓之異,宜體於要。國文天地,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朝成(1992)。魏晉玄學的自然觀與自然美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永濟(1970)。文心雕龍校釋。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1975)。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更生(1977)。文心雕龍導讀。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少康(1987)。文心雕龍新探--劉勰文學理論體系及其淵源。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文心雕龍學會(1990)。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家宜(1993)。「文心雕龍」整體研究。江蘇: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瑤(1975)。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綱紀(1989)。劉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運熙、楊明(198906)。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94)。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勰、范文瀾(1970)。文心雕龍注。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蔚卿(1978)。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復觀(1974)。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若愚、杜國清(198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元化(1993)。文心雕龍講疏。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崑陽(1993)。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侃(1973)。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勰、周振甫(1994)。文心雕龍注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勰、王禮卿(1986)。文心雕龍通解。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詹鍈(1984)。文心雕龍的風格學。木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戶田浩曉、曹旭(1992)。文心雕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戶田浩曉、曹順慶(1990)。文心同雕集:慶賀楊明照教授八十壽辰。成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紹虞(1971)。中國文學批評史。明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