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統的斷裂與朱熹的教育哲學
書刊名:經學研究集刊
作者:浩志德
作者(外文):Harroff, Joseph E.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223-236
主題關鍵詞:自得尊德性道問學生命之學教育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7
  • 點閱點閱:34
一種比較被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為,朱子之失在於過分強調「道問學」,而於「尊德性」有所不足。但對一哲學家思想之理解,應緊扣其憂患之所在。朱子一生所憂患者,蓋當時之人心而已矣。也正是因其憂患直指當時之人心,朱子主張為學須「自得。依此看來,則其與象山「心學」相去亦非甚遠。以「自得」為標的,同時又強調「道問學」的重要性,朱子哲學內在要求將學問滲透於日常言行舉止之中,可謂真正的生命之學。本文將從朱子的教育思想入手來探討其哲學特質。大致分三方面進行:其一,朱子之推崇四書;其二,朱子之讀書法和學問之道;其三,朱子之修養功夫論。本文並將指出,朱子對「道心」「人心」之分的支持恰恰是承續了孟子「小大之辯」的思想。最後我將簡單討論朱子教育哲學對當今世界可能的影響及意義。
圖書
1.朱熹(1986)。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2002)。朱子學提綱。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來(2000)。朱子哲學思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達文、郭齊勇(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來(2004)。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榮捷(19820000)。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君毅(1970)。'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Moral Mind from Wang Yang-ming to Wang Chi,'。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New York。  new window
10.朱熹(1992)。《朱子全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呂祖謙編(2004)。《近思錄》。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