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史、記憶、再現政治--以紀錄片〈還原二二八〉為分析對象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朱于君
作者(外文):Ju, Yu-chu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3
頁次:頁129-146
主題關鍵詞:歷史記憶再現政治還原二二八紀錄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90
期刊論文
1.Renov, Michael、黃建宏、李亞梅(20050400)。邁向紀錄片的詩學。電影欣賞,23(2)=122,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心如(20050400)。在乎現實嗎?--紀錄片的種種新視角。電影欣賞,23(2)=122,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慰慈(20031000)。女人拍女人的故事:以「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和「飄浪之女」為例。婦研縱橫,68,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惠貞(20020300)。紀錄片美學的多重面向。電影欣賞,20(2)=110,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pivak, Gayatri C.、邱彥彬、李翠芬(19951100)。從屬階級能發言嗎?。中外文學,24(6)=282,94-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rsam, Richard M.、王亞維(1996)。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enkins, Keith、賈士蘅(2003)。歷史的再思考。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abinnowitz, Paula、游惠貞(2000)。誰在詮釋誰:紀錄片的政治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渡(2005)。還原二二八。台北:巴札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國輝、葉芸芸(200510)。愛憎二,二八一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張君玫(20060800)。後殖民理性批判--邁向消逝當下的歷史。臺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bsbawm, E. J.、黃煜文(200207)。論歷史。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oodward, Kathryn、林文琪(2006)。認同與差異。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elman, Shoshana、Laub, Dori、劉裘蒂(1997)。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曾文珍(200610)。春天--許金玉的故事,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渡總,王玉麟(200505)。還原二二八,台北:巴札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宗光(1998)。台灣人之認同問題與二二八。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njamin, Walter、林志明(1998)。歷史的概念。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明(2005)。後戒嚴時期後殖民文學--台灣作家的歷史記憶之再現(一九八七--一九九七)。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5)。鑄造史詩型的豐碑。孤夜讀書。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貴芬(2003)。文學影像與歷史--從作家記錄片談新世紀史學方法研究空間的開展。後殖民及其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hn, Bernard S.(200210)。維多利亞時期權威在印度的展現。被發明的傳統。臺北市: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