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如何審視藝術?以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文化工業」之美學分析
書刊名: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
作者:林純如
作者(外文):Lin, Chun-j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63-72
主題關鍵詞:藝術文化工業美學ArtCulture industryAesthe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0
  • 點閱點閱:145
當觀賞者面對所謂的「藝術」,所省思的是「藝術」本身還是作者要傳達的社會意象?藝術創作和觀賞者間的互動會是一種循環關係嗎?藝術家是創作藝術品表達自身的理念,還是在創造消費者對「藝術」的需求?本文乃分析及彙整Adorno和Benjamin的論述,個別分析Adorno及Benjamin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再比較兩者觀點的異同,進而由「藝術」的自律性與他律性重新審視「藝術」的美學定位。
期刊論文
1.葉維廉(1990)。殖民主義、文化工業與消費欲望。當代,52,40-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元鴻(2000)。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類概念。台灣產業研究,3,1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妙如(19980500)。將布希亞佔為己用(Appropriate Baudrillard)--擬象論的解讀與媒體分析的再廷伸。哲學雜誌,24,3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敏芝(20000600)。文化產業理論思潮初探與發展省思。環境與藝術學刊,1,29-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乏筆(20041200)。如何批判文化工業?阿多諾的藝術作品論與美學修養的可能。中山人文學報,19,17-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柯裕棻(2000)。凱蒂貓的消費危機:台灣流行文化中認同政治的產製問題。「邁向21世紀台灣廣告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njamin, Walter、李偉、郭東(2006)。機器複製時代的藝術。重慶:重慶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才勇(2006)。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瑞文(2005)。Adorno美學論:評論、模擬與非同一性。台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好哲(2005)。藝術與人的解放--現代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主題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利軍(2005)。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阿多諾審美與文化理論。湖南:湖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理查德‧沃林、吳永立、張亮(2008)。瓦爾特。南京: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Wartenberg, Thomas E.、劉藍玉、張淑君(2005)。論藝術的本質-名家精選集。台北:五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小濱(1995)。否定的美學:法蘭克褔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瑞祺(2001)。批判社會學。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華特‧班雅明、許綺玲(1999)。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灣攝影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Jameson, Fredric、唐小兵(2001)。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合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慶德(2005)。靈光消逝。機械複製─論Benjamin 的電影美學。中山哲學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翠梅(2000)。不是藝術也不是歷史--藝術史的本質與困境。2000珊瑚潭藝術季--跨界藝談學術論文集。台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