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廣森《公羊通義》的解經路線與關鍵主張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楊濟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Ji-xia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3
頁次:頁157-217
主題關鍵詞:孔廣森三科九旨王魯何休董仲舒公羊學春秋Kong Guang-SenHe XiuSubjects in Ch'un-Ch'iu studiesSuggestion in moralityThe Ch'ang-chou Gong-Yang schoo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6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楊濟襄(20051000)。《春秋》書法的常與變--論董仲舒、何休二種解經途徑所代表的學術史意義。經學研究集刊,1,129-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玉發(2004)。阮元與清代今文經學。史學月刊,2004(9),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卜五(2004)。劉逢祿《公羊春秋何氏解詁箋》探析。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濟襄(200103)。董仲舒春秋學義法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逢祿(1995)。劉禮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支偉成(1986)。清代樸學大師列傳。長沙:岳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世昌(1979)。清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藩(197707)。漢學師承記。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穆(198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啟超(1972)。清代學術概論。臺北:啟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祖武、朱彤窗(2005)。乾嘉學派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9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春在(19850000)。清末的公羊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皮錫瑞、周予同(1959)。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其泰(1997)。清代公羊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卜五(2003)。常州公羊學派「經典釋義公羊化」學風探源。乾嘉學者的義理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孔廣森(1972)。春秋公羊通義。臺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濟襄(2005)。蘇輿《春秋繁露義證》「滅國」詞義論釋之商榷。清代湘學研究。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濟襄(2006)。凌曙注《春秋繁露.奉本》「遠外近內」說之商榷。清代乾嘉學者的治經貢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史應勇(2004)。由經有數家、家有數說到括囊大典、貫通六藝─論鄭玄通學的產生。經學研究論叢(第十二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穆(1985)。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柯劭忞(1970)。春秋榖梁傳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阮元(1995)。揅經室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孔廣森(2001)。儀鄭堂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慶彰(1992)。兩漢章句之學重探。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權才(199210)。論兩漢經學的流變。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