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財貴的兒童讀經教育理論之析評
書刊名:弘光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潘世尊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n, Thie-Tzue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9
頁次:頁55-96
主題關鍵詞:讀經兒童讀經兒童讀經教育兒童讀經教學Chinese ancient classicsRecit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lassicsClassics recitation education for childrenTeaching recitation education program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
  • 點閱點閱:132
期刊論文
1.林文寶(20040700)。啟蒙教材與讀經。國文天地,20(2)=230,4-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欽助(20040700)。「兒童讀經教育」的現代意義探討。學校行政,32,91-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丰向日(2006)。科學理性地看待兒童讀經。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3(5),139-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財貴、張菡育(1999)。滋養美化心靈從幼兒開始:幼教新課程「兒童讀經」。當代幼教管理雜誌,8,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財貴(20050100)。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鵝湖,30(7)=35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立(2006)。對當前兒童讀經運動的反思。中國教育學刊,2005(5),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淨帆(2006)。"讀經"運動:是"文化自覺"還是"文化自尊"--兼與蔣慶先生商榷。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5),6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玉玲(19990600)。尋找文化生命的源頭活水--談兒童讀經活動。國教世紀,186,3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政勳(1997)。談兒童讀經。中國語文,475,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林祥、張正江(2005)。論少年兒童讀經教育的德育意義--加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有益探索。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7(2),128-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彥瑄(20050400)。一位國小低年級教師推行班級讀經運動之經驗分享。國教世紀,215,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登順(19990600)。「文心雕龍」之經學思想與兒童讀經教育之關係初探。語文教育通訊,18,1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志修(2003)。從「建構主義」看兒童讀經教育。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67-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廣義(20021200)。從赫欽斯的文雅教育觀點省思國內讀經教育的實施。國教新知,49(2),48-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妮絲(20061000)。國小兒童讀經教學之個案研究--以福智教育園區國小二年級為例。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5,111-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海、劉瑞玲(2005)。讀經熱的冷思考--中國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成才的積極與消極因素解析。中國青年研究,2005(2),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曉東(2004)。"兒童讀經"運動質疑--與南懷瑾先生商榷。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63-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曉東(2004)。"兒童讀經運動":違背科學的主張,復古倒退的教育--對王財貴先生答《光明日報》記者問的質疑。學前教育研究,2004(5),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廖軍和(2006)。兒童「讀經」問題引發的爭論。中國教育學刊,2006(3),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賴怡卉(20021000)。兒童讀經運動在情感教育上之運用。教師之友,43(4),4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曉東(2006)。兒童讀經就是"以蒙養正 "?--與郭齊家先生商榷。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安邦(1998)。讀經教學實施成果報告。讀經通訊,12,版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國瑛(20040200)。論讀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5)=83,13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奕碩(20040600)。一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教育研究(高師),12,10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旻芳、洪志成(20050900)。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多元與分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18(2),175-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俊榮(20020600)。識字教學研究之成效統整分析。中學教育學報,9,121-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遠山(2005)。欺世盜名的「讀經」運動:兼及「文化保守主義」。書屋,2005(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江文丕(20050800)。魯迅與王財貴之兒童讀經教育比較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1(2),4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基倫(19960600)。「集中識字教學」在國語文上的運用。臺北師院學報,9,11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江淑惠(19970600)。對於識字教學的幾點意見--兼「集中識字」法之檢討。臺北師院語文集刊,2,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財貴(19950600)。國小施行「讀經」教育之理論、實務、及疑難之解答。國教輔導,34(5)=307,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蘇麗娟(19960600)。兒童讀經之推行與研究。國教輔導,35(5)=313,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怡貞、蔡秉倫、王建堯(19971000)。目前兒童讀經運動之探討。國教之聲,31(1),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財貴(20010900)。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文教新潮,6(3),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Carr, W.(1987)。What is an Educational Practice?。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1(2),163-175。  new window
36.彭泗清(19931200)。中國人「做人」的概念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2,297-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翟本瑞(1999)。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社會學反省。第二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會議日期: 19991205-19991207)。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財貴、張菡育(2001)。臺灣兒童讀經教育實施現況及其效益之相關研究 (計畫編號:NSC89-2411-H-142-00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登順、林惠勝(1999)。國小課程中讀經教育之研究 (計畫編號:NSC88-2411-H024-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旭鍾(2006)。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孟君(2002)。當代臺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秀雪(2006)。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美昭(2003)。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國語成績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明協(2007)。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注意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榮順(2002)。一個實施兒童讀經班級的觀察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彩美(2003)。國民小學實施讀經教育對提昇兒童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潘世尊(2003)。一個行動研究者的雙重追尋:改善教學與對行動研究的認識(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樹枝(2001)。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柯欣雅(2002)。近十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1991-2001﹞(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怡方(1999)。兒童讀經之態度、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曉明(2006)。讀經:啓蒙還是蒙昧?--來自民間的聲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川雄(1998)。中國社會學理論:尺寸拿捏與陽奉陰違。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財貴(1995)。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臺北:台中:讀經推廣中心: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landinin, D. J.、Connelly, F. M.(2000)。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San Francisco, CA:Sage。  new window
5.Argyris, Chris、Schön, Donald A.(1974)。Theory in Practic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Jossey-Bass。  new window
6.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Vygotsky, Lev Semenovich、Cole, Michael、John-Steiner,‎ Vera、Scribner, Sylvia、Souberman, Ellen(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Carr, Wilfred、Kemmis, Stephen(1986)。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Falmer Press。  new window
9.Aristotle、Crisp, Roger(2000)。Nicomachean Eth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財貴(2006)。潛能開發與兒童讀經。讀經:啓蒙還是蒙昧?--來自民間的聲音。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25)。十四年的"讀經"。讀經:啓蒙還是蒙昧?--來自民間的聲音。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