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造船公司的技術學習與養成
書刊名:海洋文化學刊
作者:洪紹洋
作者(外文):Hong, Sao-ya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153-194
主題關鍵詞:臺灣造船公司資源委員會三一學社技術移轉公營企業Taiwan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The resource committee of national governmentTechnology transferPublic-owned enterpri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8
  • 點閱點閱:48
本研究將以臺灣造船公司作為考察對象,觀察戰後初期的人力填補和1950年代後的技術移轉。臺灣造船公司在日治時代為臺灣船渠株式會社,因此在戰後的發展歷程中,除接收日治時代的廠房設備和臺灣籍員工之外,主要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絕大部分來自於中國大陸。除此之外,在1960年代後又大量吸收日本技術,使得公司業務從原本以修船為主轉為具備大型船舶的生產能力。在此脈絡下,或可體現出臺灣造船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受到日本和中國大陸兩種制度的傳承和影響。最後,將針對戰後臺灣造船公司發展的歷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公營事業的限制進行討論。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aiwan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and the scarcity of human resource in the earlier post war period and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after 50s. Taiwan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was named Taiwan Dockyard Company during Japanese colonization era. Hence, in the development after the post War Period, besides the factory buildings and Taiwanese employee in colonization era, the mai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staff came from China Mainland. Taiwan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absorbed it's technology from Japan after 60s. Which means its primary business went from repairing ships to building large ship. The company development was much affected by Japanese and Chinese institutions. Finally, the paper will discuss on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and the restriction on Public-Owned Enterprise.
期刊論文
1.許毓良(20060600)。光復初期臺灣的造船業(1945-1955)--以臺船公司為例的討論。臺灣文獻,57(2),191-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瞿宛文(20010600)。臺灣產業政策成效之初步評估。臺灣社會研究,42,6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1948)。資源委員會臺灣省政府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概況。臺灣銀行季刊,1(4),156-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士敦(1991)。Diffusion of Development: The Late-Industrializing Model and Greater East Asi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1(2),282-286。  new window
5.王奐若(1987)。海軍機械學校建校四十週年憶往。海軍學術月刊,21(5),7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辛元歐(1996)。船史研究第9期。船史研究第9期,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紹洋(2007)。戰後初期臺灣造船業的接收與經營(1945-1950)。臺灣史研究,14(3),137-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學系(1998)。國立海洋大學造船系四十週年系慶專刊。國立海洋大學造船系四十週年系慶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經濟部(1973)。臺灣之造船工業。經濟參考資料,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2007)。開発途上國の工業化の條件-1960年代の臺湾澳船公司の技術移転の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本原(2007)。國輪國造:戰後臺灣造船業的發展 (1945-1978)(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兆喜(1981)。造船補助政策之研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1971)。廿五年來之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先登(1994)。五十二年的歷程─獻身於我國防及造船工業。五十二年的歷程─獻身於我國防及造船工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交通銀行(1975)。臺灣的造船工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79)。《十項重要建設評估》。十項重要建設評估。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兆歆(1985)。海洋論說集(四)。海洋論說集(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he World Bank(1993)。The East Asian Miracle:Economic Growth & Public Polic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鄭有揆、程麟蓀、張傳洪(1991)。舊中國的資源委員會*1932-1949)--史實與評價。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群(1980)。我與日本七十年。台北: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erschenkron, Alexander(1962)。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Book of Essays。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美援運用成果檢討叢書之二:美援貸款概況。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Frank, Ander Gunder(1970)。Latin America: Underdevelopment or Revolution。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12.陳政宏(2005)。造船風雲88年--從台船到中船的故事1916-2004。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aran, Paul A.(1957)。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14.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政治經濟分析 (1951-1969)。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Amsden, Alice Hoffenberg(1989)。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漢(19920000)。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瞿宛文、洪嘉瑜(2003)。全球化下的臺灣經濟。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若予(19920000)。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玉鳳、程玉凰(1988)。資源委員會技術人員赴美實習史料─民國三十一年會派(上)。資源委員會技術人員赴美實習史料─民國三十一年會派(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72)。中國造船史。中國造船史。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1963)。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山下幸夫(1993)。海運.造船業と國際市場。海運.造船業と國際市場。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洸(1977)。我的公教寫作生活。我的公教寫作生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史振鼎(1955)。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概況。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概況。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邦傑(1972)。二十年來中日關係大事紀。二十年來中日關係大事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憲昶(2004)。韓國經濟通史。韓國經濟通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唐桐蓀(1976)。百忍文存。百忍文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隅谷三喜男、劉進慶、涂照彥(1992)。臺湾の構造─典型NIECの光と影。臺湾の構造─典型NIECの光と影。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省政府人事處(1947)。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省政府人事室(1950)。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灣省各機關職員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1962)。海專概況。海專概況。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湾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出版組(1959)。海專概況。海專概況。基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Kohli, Atul(2004)。State-Direct Development-Political Pow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Global Perophery。State-Direct Development-Political Pow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Global Perophery。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接收臺灣船渠株式會社清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公司簡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造船公司第四屆董監事聯席會議記錄(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機械造船公司移交清冊37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業務檢討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6)。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第十二次董監聯席會議業務報告(1976年3月2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第壹期營業報告書(自昭和1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船公司:卅七年度總報告、事業述要、業務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船公司:調用職員案、赴國外考察人員(35-41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區接收日資企業單位名單清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船與日本新瀉廠技術合作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船與日本石川公司合作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殷臺公司移交清冊 人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68)。把握契機加速完成臺船的基本發展(1968年1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2)。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程發展計畫─自民國61年至64年(1972年7月1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66年度經營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65)。臺灣造船公司概況簡報(1965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76)。臺灣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六年度經營目標與現況簡報(1976年5月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66)。經濟部與所屬公司董事會暨經理人權責劃分辦法 附錄:國營事業管理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67)。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六年度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69)。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八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70)。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五十九年度第一次業務檢討會會議資料(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73)。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六十二年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74)。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六十三年度第二次業務檢討會議資料(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營事業類(十一)臺灣造船公司歷次董監事聯席會議紀錄及有關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守真(2001)。中鋼推手趙耀東先生口述歷史,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