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民儒學」下的「道德思考」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5:5=413
頁次:頁7-19
主題關鍵詞:公民心性普遍性公共論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林安梧(20020200)。儒家道德哲學的兩個向度--以《論語》中「曾子」與「有子」為對比的展開。哲學與文化,29(2)=333,108-116+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9)。解開「道的錯置」:兼及于「良知的自我坎陷」的一些思考。孔子研究季刊,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11200)。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安梧(1999)。從「外王」到「內聖」:後新儒學的新思考。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 (會議日期: 1999/12/18-1999/12/19)。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安梧(1999)。台灣文化治療:通識教育現象學引論。台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6)。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維。臺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eber, Max、錢永祥(1985)。學術與政治。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2006)。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ssirer, Ernst、孟祥森(1978)。盧梭、康德與歌德。台北:龍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96)。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的哲學省察。臺北:幼獅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賓四(1940)。國史大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安梧(1995)。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75)。現象與物自身。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慶(2003)。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慶(1995)。公羊學引論--儒家的政治智慧與歷史信仰。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安梧(1998)。牟宗三先生之後--「護教的新儒學」與「批判的新儒學」。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灝(1980)。New Confucianism and the Intellectual Crisis of Contemporary China。保守主義。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1)。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97)。道德與思想意圖的背景理解:以「血緣性縱貫軸」核心的展開。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偉勳(1986)。儒家心性論的現代化課題。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哲學」與「宗教」一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