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身體修養論
作者:孫世民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周益忠
林安梧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身體修養形神和諧人格品鑑美學上歸於道自我治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8
魏晉身體修養論
摘要
魏晉身體以氣為中心,身體由氣構成,氣之不和,身疾死滅,故身體修養要注意調養體氣之均衡和諧。且修養之目的在於與道合一,亦須藉助於「氣」之路徑,生命方能上歸於道。所以魏晉之身體,與氣的關係,非常密切。
身體修養,不僅可維持一己小宇宙之和諧,使形、神分裂,歸於形、神和諧,使境、識分立,可歸於境、識俱泯,因而可知身體結構,是可經由修養而改變。魏晉時期身體修養之方法,藉助於吸收天地大自然之氣,及順應自然之道,以因、任、無等方式,泯除心靈的雜質,使自己能成為真人。
魏晉時期,尚以欣賞身體美,及開出人格品鑑美學,來修養人們的生命,這是以藝術滋潤真人的生命,提昇生命之美。
身體修養,除使一己之生命維持和諧,尚要更進一步,使一己之小宇宙,與自然之大宇宙,維持和諧,並透過氣之路徑,上歸於道,以道療法,來從事自我生命意義之治療。是以,魏晉身體修養之縱深處,隱含著生命意義之自我治療。
關鍵詞:氣、身體修養、形神和諧、人格品鑑美學、上歸於道、自我治療
參考書目
一、書籍:(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二) 古籍:
*(魏)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學生書局,1999年1月。
*(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大安出版社,1999年10月。
*(魏)阮籍:《阮嗣宗集》,華正書局,1979年3月。
*(晉)陳壽:《三國志》,鼎文書局,1997年5月。
*(晉)郭象:《莊子注》,臺灣中華書局,1993年6月。
*(東晉)張湛注:《列子》,藝文印書館,1975年9月。
*(西涼)劉昺:《人物志注》,世界書局,2000年4月。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3月。
*(宋)朱熹:《四書集注》,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
*(清)阮元重刊:《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三秦出版社,2005年3月。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清)嚴可均:《全三國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清)嚴可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二)今人著作
(四畫)
*尤雅姿:《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9月。
*王邦雄:《儒道之間》,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8月。new window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長安出版社,1986年6月。
*王德有:《談有論無——魏晉玄學》,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6月。new window
*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1996年9月。
*王葆玹:《玄學通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4月。
*王葆玹:《王弼評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王叔岷:《慕廬雜稿》,大安出版社,2001年2月。
*王德有注:《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學生書局,1990年12月。new window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10月。new window
*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
*孔繁:《魏晉玄談》,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2月。
*孔毅:《魏晉名士》,巴蜀書社,1994年4月。
*中村元著,徐復觀譯:《中國人之思維方法》,學生書局,1995年3月。
*王壽南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4月。
*王德有:《玄學漫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2月。
(五畫)
*田文棠:《魏晉三大思潮論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六畫)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學生書局,1993年2月。
*牟宗三:《人文講習錄》,學生書局,1996年2月。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學生書局,1997年5月。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學生書局,1983年10月。new window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1991年12月。
*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鵝湖出版社,1997年9月。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學生書局,1996年3月。new window
*牟宗三:《圓善論》,學生書局,1996年4月。
*牟宗三:《歷史哲學》,學生書局,2000年9月。new window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2月。
*李建中、高華平:《玄學與魏晉社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七畫)
*吳冠宏:《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里仁書局,2006年3月。new window
*吳冠宏:《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里仁書局,2000年11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余敦康:《中國哲學論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月。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
*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李威熊:《中國哲學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97年7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三民書局,1996年9月。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5月。
*李建中:《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東方出版社,1998年3月。
*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辛旗:《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辛旗:《阮籍》,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6月。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學生書局,1990年6月。new window
*吳怡:《生命的轉化》,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0月。
*李玲珠:《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文津出版社,2004年4月。new window
*李清筠:《魏晉名士人格之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new window

(八畫)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2月。
*林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7月。
*林安梧:《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學生書局,2006年2月。
*林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8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明文書局,1996年4月。new window
*林麗真:《王弼》,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7月。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大安出版社,1989年6月。
*林尹:《中國學術思想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new window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駱駝出版社,1987年6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洪範書店,2001年3月。
*周慶華:《身體權力學》,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5月。new window
*岡村繁:《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周紹賢:《魏晉哲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7月。
*周與沉:《身體:思想與修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
(九畫)
*張蓓蓓:《中古學術論略》,大安出版社,1991年5月。
*侯敏:《有根的詩學——現代新儒家文化詩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12月。
*范子燁:《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東將育出版社,2001年7月。
(十畫)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學生書局1984年10月。new window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學生書局,1993年9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4月。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學生書局,1996年4月。new window
*涂又光:《楚國哲學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new window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學生書局,1992年3月。
*唐君毅:《哲學概論》,學生書局,1989年10月。
*陶建國:《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
*高晨陽:《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齊魯書社,2000年1月。
*高晨陽:《阮籍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高齡芬:《王弼老學之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1月。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98年5月。
*馬良懷:《漢晉之際道家思想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唐翼明:《魏晉清談》,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0月。new window
*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7月。
*徐國榮:《玄學和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1月。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9月。
*徐斌:《魏晉玄學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高華平:《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巴蜀書社,2000年8月。
*高峰、雷海燕等著:《玄學十日談》,上海書店,1999年7月。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9月。
*郭梨華:《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new window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十一畫)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莊耀郎:《郭象玄學》,里仁書局,1998年3月。new window
*章啟群:《論魏晉自然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莊萬壽:《道家史論》,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4月。
*曹道衡、俞紹初:《魏晉南北朝詩選析》,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張立文:《和合哲學論》,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立文等主編:《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張起鈞:《智慧的老子》,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1月。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new window
*湯用彤:《理學‧佛學‧玄學》,淑馨出版社,1997年1月。
*莊萬壽:《嵇康研究及年譜》,學生書局,1990 年10月。
*張亞新:《漢魏六朝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許抗生:《魏晉玄學史》,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7月。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1月。new window
*許尤娜:《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文津出版社,2001年7月。new window
*張蓓蓓:《魏晉學術人物新研》,大安出版社,2001年12月。new window
*張海明:《玄妙之境》,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曹道衡、沈玉成:《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十二畫)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古風出版社,1987年3月。
*游國恩:《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12月。
*曾春海:《嵇康》,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3月。
*童強:《嵇康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湯用彤等著:《魏晉思想》,里仁書局,1995年8月。
*湯一介:《在非有與非無之間》,正中書局,1995年9月。
*湯一介:《魏晉玄學》(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馮友蘭:《新原道》,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
*黃節:《阮步兵詠懷詩注》,藝文印書館,2000年11月。
*傅剛:《魏晉風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
*黃侃:《文選評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

(十三畫)
*葉海煙:《人文與哲學的對話》,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new window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new window
*楊儒賓、何乏筆主編:《身體與社會》,唐山出版社,2004年12月。
*楊儒賓主編:《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2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鼎文書局,1997年5月。
*董希文:《文學文本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
*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正文書局,2000年5月。

(十四畫)
*熊十力:《十力語要》,中華書局,1996年8月。
*熊十力:《讀經示要》,明文書局,1999年9月。
*熊十力:《原儒》,明文書局,1997年3月。
*熊十力:《中國歷史講話》,明文書局,1994年1月。
*廖蔚卿:《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大安出版社,1997年12月。new window
*寧稼雨:《魏晉風度》,東方出版社,1996年12月。

(十五畫)
*劉貴傑:《東晉道安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10月。
*劉運好:《魏晉哲學與詩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蔡振豐:《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8月。
*劉躍進:《中古文學文獻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6月。new window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1992年12月。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劉錦賢:《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樂學書局,2003年1月。
(十六畫)
*錢穆:《人生十論》,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9月。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三聯書店,2002年11月。
*錢穆:《國史新論》,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6月。
*錢穆:《晚學盲言》,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4月。
*錢穆:《論語新解》,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4月。
*錢穆:《四書釋義》,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1月。
*錢穆:《莊老通辨》,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12月。
*錢穆:《政學私言》,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商務印書館,2001年8月。
*錢穆:《學術思想遺稿》,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2月。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5月。new window
*錢穆:《中國思想史》,學生書局,1995年8月。
*錢穆:《湖上閒思錄》,蘭臺出版社,2001年4月。
*錢穆:《雙溪獨語》,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4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1月。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鍾書:《管錐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8月。
*盧國龍:《郭象評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謝大寧:《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2月。
*穆克宏:《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

(十七畫)
*戴璉璋:《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3月。new window
*戴明揚:《嵇康集校注》,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5月。
*戴燕:《玄意幽遠》,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十八畫)
*韓林合:《虛己以遊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1月。

(十九畫)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 年1月。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1月。
(二十畫)
*蘇東天:《易老子與王弼注辨義》,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4月。
*蘇新沃:《郭象莊學評議》,學生書局,1980年10月。
*嚴靈峰:《無求備齋學術新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二、論文:(依姓名筆畫排列)
(一)學位論文
*方碧玉:《魏晉人物品評風尚探究》,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1月。
*王素娟:《魏晉儒道會通思想研究——以向郭跡冥論為中心而展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王岫林:《由「適性安命」到「達生肆情」—西東晉士人應世思想之轉折》,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論文,1999年6月。new window
*王岫林:《魏晉士人之身體觀》,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6月。new window
*吳冠宏:《顏子形象與魏晉人物品鑒》,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吳冠宏:《魏晉玄論與士風新探—以情為綰合及詮釋進路》,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10月。new window
*吳惠玲:《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栗子菁:《魏晉任誕士風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7月。
*陳慧玲:《由世說新語探討魏晉清談與雋語之關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4月。
*陳美朱:《西晉之理想士人論》,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5
*陳惠玲:《魏晉反玄思想論》,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張蓓蓓:《漢晉人物品鑒》,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2月。new window
(二)單篇論文
(四畫)
*王國良:〈魯迅輯校整理古籍的成績與影響〉,《東吳中文學報》,2001年5月。
*王宣歷:〈老子正言若反之表述方式試探〉,《鵝湖月刊》317期,2001年11月。
*王邦雄:〈論身心靈三層次的生命安立之道〉,《鵝湖月刊》322期,2002年4月。new window
*王邦雄:〈莊子心齋觀念的詮釋問題〉,收於林明德策畫:《中國文學新詮釋》,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8月。new window
*王邦雄:〈論孔孟儒學的安身立命之道〉,《鵝湖月刊》318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六畫)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四)〉,《鵝湖月刊》26卷6期,2000年12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七)〉《鵝湖月刊》309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九)〉,《鵝湖月刊》26卷11期,2001年5 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鵝湖月刊》26卷12期,2001年6 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一)〉,《鵝湖月刊》27卷1期,2001年7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二)〉,《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二)〉,《鵝湖月刊》320期,2002年2月。new window
*江淑君:〈魏晉玄解論語政治思想探析〉,收於成功大學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輯,2004年11月。
*江建俊:〈先玄學——由劉卲徵質到王弼的崇本〉,《六朝學刊》第1期,成功大學中文系,2004年12月。
*伍至學:〈庖丁解牛作為一種隱喻〉,發表於文化大學哲學系主辦之:《2006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5月。

(七畫)
*李漢相:〈老子之德的涵意〉,《鵝湖月刊》320期,2002年2月。new window
*杜保瑞:〈儒道互補價值觀念的方法論探究〉,《哲學與文化》月刊330期,2001年11月。new window
*李漢相:〈先秦的和合思想〉,《鵝湖月刊》29卷9期,2004年3月。new window
*李軍:〈嵇康的自然主義教育論及其反現實性〉,《中國文化月刊》182期, 1994年12月。
*吳聯益:〈嵇康養生思想及其黃老、道教之淵源蠡測〉,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研究》第18期,2004年6月。new window
*吳佳璇:〈嵇康的自然觀〉,《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2年6月。new window
*吳冠宏:〈何晏聖人無情說試解〉,《台大中文學報》第9期,1997年6月。
*余敦康:〈魏晉玄學與儒道會通〉,《宗教哲學》1卷1期,1995年1月。new window
*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收於晨曦主編:《道家思想文化:海峽兩岸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會,1994年3月。new window

(八畫)
*周大興:〈何晏玄學新論〉,《鵝湖學誌》22期,1999年6月。new window
*周大興:〈阮籍的名教空間與大人先生的神貴空間〉,收於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林素珍:〈芝蘭玉樹欲其生庭階——魏晉南北朝士族家學探析〉,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第4期,2000年12月。new window
*林秀珍:〈人物志觀的審美精神〉,《中國文化月刊》267期,2002年6月。
*林安梧:〈儒道佛文化對臺灣公民社會養成的一些省思〉,收於臺灣哲學學會及中臺科技大學彙編:《文本與實踐:解釋學與社會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5月。new window
*周翊雯:〈郭象注莊中身體思維探究〉,《鵝湖月刊》365期,2005年11月。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收於宗氏:《中國美學史論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九畫)
*洪銘水〈魏晉名士的幽默與反諷〉,收於《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8月。
*洪景潭:〈嵇康遊心太玄——玄理凝視下的藝術化生命〉,《中國文學研究》第21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十畫)
*唐翼明:〈從王弼答裴徽問論魏晉玄學的思想綱領與論述策略〉,《中華學苑》50期,1997年7月。new window
*高柏園:〈人物志論性之哲學根據與論性傳統〉,《鵝湖月刊》284期,1999年2月。new window
陳德和:〈莊子寓言中的逍遙思想〉,《鵝湖月刊》316期,2000年5月。new window
*涂又光:〈道家注重個體說〉,收於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8月。
*孫以楷、夏當英:〈莊子與楚文化〉,收於中國蒙城莊子學會編:《國際莊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袁保新:〈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家哲學的現代義涵〉 ,《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陳德和:〈老莊教育思想及其實踐〉,《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馬良懷:〈世俗與超越——論向秀、嵇康對莊子的不同理解〉,收於成大中文系主編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輯,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
*孫世民:〈錢賓四先生儒學和合論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誌》11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孫世民:〈郭象身體思維研究〉,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3期,2006年12月。new window
*孫世民:〈嵇康養生論探析〉,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興大人文學報》38期, 2007年3月。new window
*孫世民:〈嵇康身體相須論〉,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辦之「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魏晉南北朝」,2007年4月14-15日。
*陳靜容:〈觀看自我的藝術——試論魏晉時人身體思維的釋放與轉向〉,《東華人文學報》第9期,2006年7月。new window
*陳旻志:〈文化人格的才性論〉,《成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陳旻志:〈聖人觀的原型與型變——魏晉儒道思想中的文化人格的官能調和論〉,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舉辦之:「第三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魏晉南北朝」,2007年4月。new window

(十一畫)
*莊耀郎:〈魏晉玄學家的聖人觀〉,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22期,1993年6月。new window
*許尤娜:〈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以《世說新語》〈棲逸〉篇為例〉 ,《鵝湖月刊》24卷4期,1998年10月。
*張鈞莉:〈論魏晉名士的自我意識〉,收於銘傳大學《跨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3月。new window

*張靜茹:〈貴在肆志,縱心無悔——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政治立場與主題思想析論〉,《中國學術年刊》22期,2001年5月。new window
*崔世崙:〈試探韓康伯繫辭傳注的易學思維〉,《哲學與文化》月刊331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十二畫)
*王曉毅:〈嵇康的才性與命運〉,《書目季刊》28卷2期,1994年9月。
*黃明喜:〈略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哲學與文化》28卷3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曾春海:〈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哲學與文化》28卷8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黃偉倫:〈工夫、境界與自然之道——阮籍〈達莊論〉的理論思維〉,《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2004年6月。new window
*彭鋒:〈從渾沌、象罔和鴻蒙看莊子美學思想〉,收於汝信、黃德勝主編:《中國美學》第2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
*曾春海:〈莊子形神關係的人生觀〉,收於臺灣大學哲學系主編之:《中韓東西哲學中之心身關係與修養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7月。
*曾春海:〈氣在魏晉玄學與美學中的理論意義〉,《哲學與文化》387期,2006 年8月。new window

(十三畫)
*楊國娟:〈世說新語中的竹林七賢風貌探究〉,《靜宜人文學報》第5期,1993年6月。new window
*楊祖漢:〈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收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輯,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new window
*楊自平:〈嵇康養生論之養生主張與思惟表現〉,《鵝湖月刊》366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十四畫)
*趙衛民〈老子的道初論〉,《鵝湖月刊》219期,1993年9月。new window
*趙衛民:〈莊子的風神〉,《鵝湖月刊》315期,2001年9月。
*寧新昌:〈再論境界的形而上學〉,《鵝湖月刊》317期,2001年11月。new window

(十五畫)
*蔡偉鼎:〈語言的邊際——論莊子的弔詭〉,《哲學與文化》329期,2001年10月。new window
*劉姿君:〈阮籍聖人觀探析〉,《鵝湖月刊》336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劉月、王淑芹:〈氣:魏晉時期美學精神的凝結〉,收於吳兆路主編:《中國學研究》第6輯,2003年10月。
*劉原池:〈阮籍大人先生傳中理想人格的修養問題〉,《哲學與文化》31卷7 期,2004年7月。
*劉原池:〈阮籍〈達莊論〉中的莊學思想〉,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17期,2003年12月。new window
*蔡忠道:〈嵇康處世思想探析〉,收於成大中文系主編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輯,里仁書局,2004年11月。
*劉述先:〈對於全球對話的時代的回應〉,《鵝湖月刊》377期,2006年11月。new window
*劉榮傑:〈從理想國君觀和形名學運用的角度探討劉卲到王弼的思想的遞變〉,《屏東科技大學學報》第9卷第1期,2000年3月。

(十六畫)
*謝大寧:〈論郭象與支遁之逍遙義及支遁義之淵源〉,《中國學術年刊》,第9期,1986年。new window
*謝揚舉:〈逍遙與自由——以西方概念闡釋中國哲學的個案分析〉,《中國哲學》,2004年第5期。

(十九畫)
*羅宗強:〈嵇康的心態及其人生悲劇〉,收於羅氏:《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參考書目
一、書籍:(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二) 古籍:
*(魏)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周易注疏》,學生書局,1999年1月。
*(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大安出版社,1999年10月。
*(魏)阮籍:《阮嗣宗集》,華正書局,1979年3月。
*(晉)陳壽:《三國志》,鼎文書局,1997年5月。
*(晉)郭象:《莊子注》,臺灣中華書局,1993年6月。
*(東晉)張湛注:《列子》,藝文印書館,1975年9月。
*(西涼)劉昺:《人物志注》,世界書局,2000年4月。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3月。
*(宋)朱熹:《四書集注》,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
*(清)阮元重刊:《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三秦出版社,2005年3月。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清)嚴可均:《全三國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清)嚴可均:《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二)今人著作
(四畫)
*尤雅姿:《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9月。
*王邦雄:《儒道之間》,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8月。new window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長安出版社,1986年6月。
*王德有:《談有論無——魏晉玄學》,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6月。new window
*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1996年9月。
*王葆玹:《玄學通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4月。
*王葆玹:《王弼評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王叔岷:《慕廬雜稿》,大安出版社,2001年2月。
*王德有注:《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學生書局,1990年12月。new window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10月。new window
*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
*孔繁:《魏晉玄談》,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2月。
*孔毅:《魏晉名士》,巴蜀書社,1994年4月。
*中村元著,徐復觀譯:《中國人之思維方法》,學生書局,1995年3月。
*王壽南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4月。
*王德有:《玄學漫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2月。
(五畫)
*田文棠:《魏晉三大思潮論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六畫)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學生書局,1993年2月。
*牟宗三:《人文講習錄》,學生書局,1996年2月。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學生書局,1997年5月。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學生書局,1983年10月。new window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1991年12月。
*牟宗三:《四因說演講錄》,鵝湖出版社,1997年9月。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學生書局,1996年3月。new window
*牟宗三:《圓善論》,學生書局,1996年4月。
*牟宗三:《歷史哲學》,學生書局,2000年9月。new window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2月。
*李建中、高華平:《玄學與魏晉社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七畫)
*吳冠宏:《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里仁書局,2006年3月。new window
*吳冠宏:《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里仁書局,2000年11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余敦康:《中國哲學論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月。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
*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李威熊:《中國哲學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97年7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三民書局,1996年9月。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5月。
*李建中:《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東方出版社,1998年3月。
*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辛旗:《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隋唐卷)》,文津出版社,1993年12月。
*辛旗:《阮籍》,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6月。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學生書局,1990年6月。new window
*吳怡:《生命的轉化》,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0月。
*李玲珠:《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文津出版社,2004年4月。new window
*李清筠:《魏晉名士人格之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new window

(八畫)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2月。
*林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7月。
*林安梧:《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學生書局,2006年2月。
*林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8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明文書局,1996年4月。new window
*林麗真:《王弼》,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7月。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大安出版社,1989年6月。
*林尹:《中國學術思想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new window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駱駝出版社,1987年6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洪範書店,2001年3月。
*周慶華:《身體權力學》,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5月。new window
*岡村繁:《漢魏六朝的思想和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周紹賢:《魏晉哲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7月。
*周與沉:《身體:思想與修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
(九畫)
*張蓓蓓:《中古學術論略》,大安出版社,1991年5月。
*侯敏:《有根的詩學——現代新儒家文化詩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12月。
*范子燁:《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東將育出版社,2001年7月。
(十畫)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學生書局1984年10月。new window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學生書局,1993年9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4月。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學生書局,1996年4月。new window
*涂又光:《楚國哲學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new window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學生書局,1992年3月。
*唐君毅:《哲學概論》,學生書局,1989年10月。
*陶建國:《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
*高晨陽:《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齊魯書社,2000年1月。
*高晨陽:《阮籍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高齡芬:《王弼老學之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1月。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98年5月。
*馬良懷:《漢晉之際道家思想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唐翼明:《魏晉清談》,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0月。new window
*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7月。
*徐國榮:《玄學和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11月。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9月。
*徐斌:《魏晉玄學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高華平:《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巴蜀書社,2000年8月。
*高峰、雷海燕等著:《玄學十日談》,上海書店,1999年7月。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9月。
*郭梨華:《王弼之自然與名教》,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new window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十一畫)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莊耀郎:《郭象玄學》,里仁書局,1998年3月。new window
*章啟群:《論魏晉自然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莊萬壽:《道家史論》,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4月。
*曹道衡、俞紹初:《魏晉南北朝詩選析》,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張立文:《和合哲學論》,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張立文等主編:《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張起鈞:《智慧的老子》,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11月。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new window
*湯用彤:《理學‧佛學‧玄學》,淑馨出版社,1997年1月。
*莊萬壽:《嵇康研究及年譜》,學生書局,1990 年10月。
*張亞新:《漢魏六朝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許抗生:《魏晉玄學史》,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7月。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1月。new window
*許尤娜:《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文津出版社,2001年7月。new window
*張蓓蓓:《魏晉學術人物新研》,大安出版社,2001年12月。new window
*張海明:《玄妙之境》,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曹道衡、沈玉成:《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十二畫)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古風出版社,1987年3月。
*游國恩:《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12月。
*曾春海:《嵇康》,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3月。
*童強:《嵇康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湯用彤等著:《魏晉思想》,里仁書局,1995年8月。
*湯一介:《在非有與非無之間》,正中書局,1995年9月。
*湯一介:《魏晉玄學》(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馮友蘭:《新原道》,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
*黃節:《阮步兵詠懷詩注》,藝文印書館,2000年11月。
*傅剛:《魏晉風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
*黃侃:《文選評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5月。

(十三畫)
*葉海煙:《人文與哲學的對話》,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new window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new window
*楊儒賓、何乏筆主編:《身體與社會》,唐山出版社,2004年12月。
*楊儒賓主編:《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2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鼎文書局,1997年5月。
*董希文:《文學文本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
*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正文書局,2000年5月。

(十四畫)
*熊十力:《十力語要》,中華書局,1996年8月。
*熊十力:《讀經示要》,明文書局,1999年9月。
*熊十力:《原儒》,明文書局,1997年3月。
*熊十力:《中國歷史講話》,明文書局,1994年1月。
*廖蔚卿:《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大安出版社,1997年12月。new window
*寧稼雨:《魏晉風度》,東方出版社,1996年12月。

(十五畫)
*劉貴傑:《東晉道安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10月。
*劉運好:《魏晉哲學與詩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蔡振豐:《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8月。
*劉躍進:《中古文學文獻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文津出版社,2000年6月。new window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1992年12月。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劉錦賢:《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樂學書局,2003年1月。
(十六畫)
*錢穆:《人生十論》,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9月。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三聯書店,2002年11月。
*錢穆:《國史新論》,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6月。
*錢穆:《晚學盲言》,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4月。
*錢穆:《論語新解》,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4月。
*錢穆:《四書釋義》,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1月。
*錢穆:《莊老通辨》,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12月。
*錢穆:《政學私言》,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商務印書館,2001年8月。
*錢穆:《學術思想遺稿》,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2月。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5月。new window
*錢穆:《中國思想史》,學生書局,1995年8月。
*錢穆:《湖上閒思錄》,蘭臺出版社,2001年4月。
*錢穆:《雙溪獨語》,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4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11月。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2月。
*錢鍾書:《管錐篇》,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8月。
*盧國龍:《郭象評傳》,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謝大寧:《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2月。
*穆克宏:《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

(十七畫)
*戴璉璋:《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3月。new window
*戴明揚:《嵇康集校注》,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5月。
*戴燕:《玄意幽遠》,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十八畫)
*韓林合:《虛己以遊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1月。

(十九畫)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 年1月。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1月。
(二十畫)
*蘇東天:《易老子與王弼注辨義》,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4月。
*蘇新沃:《郭象莊學評議》,學生書局,1980年10月。
*嚴靈峰:《無求備齋學術新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二、論文:(依姓名筆畫排列)
(一)學位論文
*方碧玉:《魏晉人物品評風尚探究》,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1月。
*王素娟:《魏晉儒道會通思想研究——以向郭跡冥論為中心而展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王岫林:《由「適性安命」到「達生肆情」—西東晉士人應世思想之轉折》,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八十七學年度碩士論文,1999年6月。new window
*王岫林:《魏晉士人之身體觀》,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6月。new window
*吳冠宏:《顏子形象與魏晉人物品鑒》,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吳冠宏:《魏晉玄論與士風新探—以情為綰合及詮釋進路》,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10月。new window
*吳惠玲:《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栗子菁:《魏晉任誕士風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7月。
*陳慧玲:《由世說新語探討魏晉清談與雋語之關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4月。
*陳美朱:《西晉之理想士人論》,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5
*陳惠玲:《魏晉反玄思想論》,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張蓓蓓:《漢晉人物品鑒》,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2月。new window
(二)單篇論文
(四畫)
*王國良:〈魯迅輯校整理古籍的成績與影響〉,《東吳中文學報》,2001年5月。
*王宣歷:〈老子正言若反之表述方式試探〉,《鵝湖月刊》317期,2001年11月。
*王邦雄:〈論身心靈三層次的生命安立之道〉,《鵝湖月刊》322期,2002年4月。new window
*王邦雄:〈莊子心齋觀念的詮釋問題〉,收於林明德策畫:《中國文學新詮釋》,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8月。new window
*王邦雄:〈論孔孟儒學的安身立命之道〉,《鵝湖月刊》318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六畫)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四)〉,《鵝湖月刊》26卷6期,2000年12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七)〉《鵝湖月刊》309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九)〉,《鵝湖月刊》26卷11期,2001年5 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鵝湖月刊》26卷12期,2001年6 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一)〉,《鵝湖月刊》27卷1期,2001年7月。new window
*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十二)〉,《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二)〉,《鵝湖月刊》320期,2002年2月。new window
*江淑君:〈魏晉玄解論語政治思想探析〉,收於成功大學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輯,2004年11月。
*江建俊:〈先玄學——由劉卲徵質到王弼的崇本〉,《六朝學刊》第1期,成功大學中文系,2004年12月。
*伍至學:〈庖丁解牛作為一種隱喻〉,發表於文化大學哲學系主辦之:《2006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5月。

(七畫)
*李漢相:〈老子之德的涵意〉,《鵝湖月刊》320期,2002年2月。new window
*杜保瑞:〈儒道互補價值觀念的方法論探究〉,《哲學與文化》月刊330期,2001年11月。new window
*李漢相:〈先秦的和合思想〉,《鵝湖月刊》29卷9期,2004年3月。new window
*李軍:〈嵇康的自然主義教育論及其反現實性〉,《中國文化月刊》182期, 1994年12月。
*吳聯益:〈嵇康養生思想及其黃老、道教之淵源蠡測〉,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研究》第18期,2004年6月。new window
*吳佳璇:〈嵇康的自然觀〉,《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2年6月。new window
*吳冠宏:〈何晏聖人無情說試解〉,《台大中文學報》第9期,1997年6月。
*余敦康:〈魏晉玄學與儒道會通〉,《宗教哲學》1卷1期,1995年1月。new window
*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收於晨曦主編:《道家思想文化:海峽兩岸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會,1994年3月。new window

(八畫)
*周大興:〈何晏玄學新論〉,《鵝湖學誌》22期,1999年6月。new window
*周大興:〈阮籍的名教空間與大人先生的神貴空間〉,收於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林素珍:〈芝蘭玉樹欲其生庭階——魏晉南北朝士族家學探析〉,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誌》第4期,2000年12月。new window
*林秀珍:〈人物志觀的審美精神〉,《中國文化月刊》267期,2002年6月。
*林安梧:〈儒道佛文化對臺灣公民社會養成的一些省思〉,收於臺灣哲學學會及中臺科技大學彙編:《文本與實踐:解釋學與社會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5月。new window
*周翊雯:〈郭象注莊中身體思維探究〉,《鵝湖月刊》365期,2005年11月。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收於宗氏:《中國美學史論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九畫)
*洪銘水〈魏晉名士的幽默與反諷〉,收於《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8月。
*洪景潭:〈嵇康遊心太玄——玄理凝視下的藝術化生命〉,《中國文學研究》第21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十畫)
*唐翼明:〈從王弼答裴徽問論魏晉玄學的思想綱領與論述策略〉,《中華學苑》50期,1997年7月。new window
*高柏園:〈人物志論性之哲學根據與論性傳統〉,《鵝湖月刊》284期,1999年2月。new window
陳德和:〈莊子寓言中的逍遙思想〉,《鵝湖月刊》316期,2000年5月。new window
*涂又光:〈道家注重個體說〉,收於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8月。
*孫以楷、夏當英:〈莊子與楚文化〉,收於中國蒙城莊子學會編:《國際莊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袁保新:〈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家哲學的現代義涵〉 ,《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陳德和:〈老莊教育思想及其實踐〉,《鵝湖月刊》314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馬良懷:〈世俗與超越——論向秀、嵇康對莊子的不同理解〉,收於成大中文系主編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4輯,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
*孫世民:〈錢賓四先生儒學和合論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誌》11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孫世民:〈郭象身體思維研究〉,彰化師大《國文學誌》13期,2006年12月。new window
*孫世民:〈嵇康養生論探析〉,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興大人文學報》38期, 2007年3月。new window
*孫世民:〈嵇康身體相須論〉,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辦之「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魏晉南北朝」,2007年4月14-15日。
*陳靜容:〈觀看自我的藝術——試論魏晉時人身體思維的釋放與轉向〉,《東華人文學報》第9期,2006年7月。new window
*陳旻志:〈文化人格的才性論〉,《成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陳旻志:〈聖人觀的原型與型變——魏晉儒道思想中的文化人格的官能調和論〉,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舉辦之:「第三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魏晉南北朝」,2007年4月。new window

(十一畫)
*莊耀郎:〈魏晉玄學家的聖人觀〉,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22期,1993年6月。new window
*許尤娜:〈魏晉人物品鑑的一個新尺度——以《世說新語》〈棲逸〉篇為例〉 ,《鵝湖月刊》24卷4期,1998年10月。
*張鈞莉:〈論魏晉名士的自我意識〉,收於銘傳大學《跨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3月。new window

*張靜茹:〈貴在肆志,縱心無悔——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的政治立場與主題思想析論〉,《中國學術年刊》22期,2001年5月。new window
*崔世崙:〈試探韓康伯繫辭傳注的易學思維〉,《哲學與文化》月刊331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十二畫)
*王曉毅:〈嵇康的才性與命運〉,《書目季刊》28卷2期,1994年9月。
*黃明喜:〈略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哲學與文化》28卷3期,2001年3月。new window
*曾春海:〈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哲學與文化》28卷8期,2001年8月。new window
*黃偉倫:〈工夫、境界與自然之道——阮籍〈達莊論〉的理論思維〉,《政大中文學報》第1期,2004年6月。new window
*彭鋒:〈從渾沌、象罔和鴻蒙看莊子美學思想〉,收於汝信、黃德勝主編:《中國美學》第2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
*曾春海:〈莊子形神關係的人生觀〉,收於臺灣大學哲學系主編之:《中韓東西哲學中之心身關係與修養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7月。
*曾春海:〈氣在魏晉玄學與美學中的理論意義〉,《哲學與文化》387期,2006 年8月。new window

(十三畫)
*楊國娟:〈世說新語中的竹林七賢風貌探究〉,《靜宜人文學報》第5期,1993年6月。new window
*楊祖漢:〈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收於《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3輯,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new window
*楊自平:〈嵇康養生論之養生主張與思惟表現〉,《鵝湖月刊》366期,2005年12月。new window

(十四畫)
*趙衛民〈老子的道初論〉,《鵝湖月刊》219期,1993年9月。new window
*趙衛民:〈莊子的風神〉,《鵝湖月刊》315期,2001年9月。
*寧新昌:〈再論境界的形而上學〉,《鵝湖月刊》317期,2001年11月。new window

(十五畫)
*蔡偉鼎:〈語言的邊際——論莊子的弔詭〉,《哲學與文化》329期,2001年10月。new window
*劉姿君:〈阮籍聖人觀探析〉,《鵝湖月刊》336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劉月、王淑芹:〈氣:魏晉時期美學精神的凝結〉,收於吳兆路主編:《中國學研究》第6輯,2003年10月。
*劉原池:〈阮籍大人先生傳中理想人格的修養問題〉,《哲學與文化》31卷7 期,2004年7月。
*劉原池:〈阮籍〈達莊論〉中的莊學思想〉,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17期,2003年12月。new window
*蔡忠道:〈嵇康處世思想探析〉,收於成大中文系主編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輯,里仁書局,2004年11月。
*劉述先:〈對於全球對話的時代的回應〉,《鵝湖月刊》377期,2006年11月。new window
*劉榮傑:〈從理想國君觀和形名學運用的角度探討劉卲到王弼的思想的遞變〉,《屏東科技大學學報》第9卷第1期,2000年3月。

(十六畫)
*謝大寧:〈論郭象與支遁之逍遙義及支遁義之淵源〉,《中國學術年刊》,第9期,1986年。new window
*謝揚舉:〈逍遙與自由——以西方概念闡釋中國哲學的個案分析〉,《中國哲學》,2004年第5期。

(十九畫)
*羅宗強:〈嵇康的心態及其人生悲劇〉,收於羅氏:《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