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術無方--論魏晉七體的形式與出處情結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李欣嚴
作者(外文):Lee, Hsin-ye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81-95
主題關鍵詞:七發七體出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簡宗梧(20051200)。賦與設辭問對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1,1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邁(2005)。孔凡禮點校。容齋隨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艷(2002)。論傅玄的文學批評觀。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卷18期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世瑛(1983)。枚乘「七發」與其摹擬者。大陸雜誌,第6卷第8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適宏(1998)。「七」:一涸文類的考查。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2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福政。試論《文選》的「七」類。勤益學報,第14卷,351-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簡宗梧(1995)。枚乘〈七發〉與漢代貴遊文學之發皇一論〈七發〉爲貴遊文學之說帖。臺北:華嚴出版社。33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1993)。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壽、斐松之(1966)。三國志。臺北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76)。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熙載(1969)。藝概。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可均(198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元化(1993)。文心雕龍講疏。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勰、范文瀾(1991)。文心雕龍注。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陽詢、汪紹楹(1965)。藝文類聚。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炎武(1978)。日知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文典(1999)。三餘札記。劉文典全集三。安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若容(1967)。中國文學史硏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章學誠(1973)。文史通義•內篇•詩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紀曜(1982)。仕與隱: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兩極。理想與現實。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瑤(1986)。擬古與作僞。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