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瀛海探珠 : 走向臺灣古典文學
作者:許俊雅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國立編譯館
ISBN:9789860124910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刁抱石(19801100)。梁啟超與臺灣及其他。暢流,62(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秀美(20001200)。「破碎山河誰料得,艱難兄弟自相親」--梁啟超遊臺詩的家國情懷。元培學報,7,207-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淑蓮(19971000)。梁啟超之遊臺與林獻堂(1907-1911)。弘光學報,30,161-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盛成(1961)。沈光文研究。臺灣文獻,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美玲(20000600)。寒梅與詩心--許南英梅花詩探析。臺灣文學學報,1,107-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又吉盛清、潘淑慧(19970300)。臺灣教育會雜誌--再版記及內容介紹。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3(3),7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又吉盛清、潘淑慧(19961200)。臺灣教育會雜誌--再版記及內容介紹。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3(2),6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文芳(20041200)。情慾、瑣屑與詼諧--「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159-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騰嶽(19650800)。張純甫之詩及其「是左十說」之作。臺灣風物,15(3),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美芳(19870300)。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臺北文獻,79,19-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幼華(20011000)。試論豁軒洞中的感時憂國精神。苗栗文獻,3=17,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一波(19581015)。臺灣文學史談。臺北文物,7(3),4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奕松(1987)。北臺詩苑。臺北文獻(直字),79,379-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邱奕松(1987)。北臺詩苑。臺北文獻(直字),81,361-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奕松(1987)。北臺詩苑。臺北文獻(直字),82,23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姿蓉(20030200)。清代臺灣賦與臺灣竹枝詞之比較研究。中華學苑,56,113-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崔成宗(2006)。臺灣先賢洪棄生賦研究。東亞人文學,9,245-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世偉(19970900)。日治時代文社的研究--以「崇文社」為例。臺灣風物,47(3),1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世偉(19990600)。從大陸到臺灣--近代儒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37(2),13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世偉(20030300)。戰後臺灣民間宗教研究的回顧與評介(1950-2000)。臺灣宗教研究通訊,5,1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幼華(20030300)。清代臺灣「自然災變」詩文初探。臺灣史料研究,20,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向麗頻(20011200)。「三六九小報」「花叢小記」所呈現的臺灣藝旦風情。中國文化月刊,261,4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義麟(19960800)。戰後初期臺灣報紙之保存現況與史料價值。臺灣史料研究,8,88-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鍾美芳(19861200)。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臺北文獻 (直字),78,207-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雲鶯(19990600)。臺灣扶鸞詩初探--一種民間創作的考察。臺北文獻(直字),128,6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宗梧(20051200)。賦與設辭問對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1,1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漢臣(19540100)。揚文會。臺北文物,2(4),7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淑玲(20011200)。王松詩歌與道教。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16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世偉(19961200)。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臺灣風物,46(4),11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世偉(19980600)。日據時期鸞堂的儒家教化。臺北文獻(直字),124,5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許雪姬(19980100)。張麗俊先生「水竹居主人日記」的史料價值。中縣文獻,6,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得時(1967)。梁任公與國民常識學會--留存在臺灣的一些珍貴資料。東方雜誌,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柳書琴(20030700)。本土、現代、純文學、主體建構--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雜誌。文訊,213,1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翁聖峰(20001200)。日據時期(一九二0-一九三二)臺灣的儒學與儒教--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臺灣文獻,51(4),285-3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廖振富(20040700)。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中的劉銘傳--以櫟社徵詩(1912)作品為主的討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5,179-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簡宗梧(20040500)。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8,33-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得時(19650927)。梁任公遊臺考。臺灣文獻,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凡夫(19640400)。梁任公與臺灣。臺灣文藝,1,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游適宏(20001000)。十八世紀的臺灣風土百科--王必昌的「臺灣賦」。國文天地,16(5)=185,34-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學玲(20010200)。五十年來臺灣賦學研究論著總目.一九四九∼一九九八。漢學研究通訊,20(1)=77,217-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何義麟(19971200)。戰後初期臺灣出版事業發展之傳承與移植(1945∼1950)--雜誌目錄初編後之考察。臺灣史料研究,10,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游適宏(20000600)。地理想像與臺灣認同--清代三篇〈臺灣賦〉的考察。臺灣文學學報,1,4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許楓萱(20041000)。明志書院與清代北臺文教發展。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3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護源、黃秀政(19960600)。丘逢甲與1895年反割臺運動。文史學報. 中興大學,26,左243-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謝崇耀(20030600)。連雅堂「瑞軒詩話」介紹。臺灣文獻,54(2),377-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池永歆(19990500)。清初詩文所描述的臺灣地理景觀(下)--以「諸羅縣志」阮蔡文詩為例。鵝湖,24(11)=287,4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池永歆(19990400)。清初詩文所描述的臺灣地理景觀(上)--以「諸羅縣志」阮蔡文詩為例。鵝湖,24(10)=286,39-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幼華(20000900)。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試析。臺灣風物,50(3),6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幼華(20030200)。清末張景祁的宦臺詞作。臺灣文藝,186,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建竹(19790300)。臺灣中部詞人及其作品。臺灣文獻,30(1),211-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江燦騰(20020300)。日據時代臺灣反佛教色情文學的創作。北縣文化,72,82-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江燦騰(20000100)。日據時代臺灣反佛教色情文學的創作--以《鳴鼓集》的各集作品為中心。當代,31=149,96-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江燦騰(20000700)。日據時期臺灣儒生的批判意識。當代,37=155,9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何淑蘋(20001200)。介紹[林慶彰]《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書目季刊,34(3),75-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林孟輝(19990400)。清代臺灣「儒學」的教育宗旨析論。孔孟月刊,37(8)=440,5-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松尾直太(20021000)。成為小說家以前的濱田隼雄。水筆仔,14,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堂錡(19960800)。江日昇與「臺灣外記」。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2)=38,94-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少廷(19730100)。梁啟超對臺灣知識份子的影響。大學雜誌,6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應龍(19750800)。梁任公遊臺賦詩。藝文誌,119,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微(1973)。浙江詩人張景祁的臺灣紀事詩。臺灣文獻,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任建雲(1997)。方志源流與縣志編纂。江西社會科學,199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杜淑珠(1989)。臺灣早期詠花詩。史聯雜誌,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施瓊芳、黃典權(1958)。石蘭山館遺稿存真。臺南文化,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柳書琴(2005)。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漢文讀書市場。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創刊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盛成(1961)。臺灣輿圖考註釋。臺灣文獻,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純青(1921)。談竹枝。臺灣文藝叢誌,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詩壇小卒(19560200)。梁啟超臺北雜詠拾遺。臺北文物,4(4),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歐陽躍峰(2002)。「公車上書」:康梁編造的歷史神話。歷史教學,200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藍楨瑜(2004)。梁啟超訪臺對臺灣傳統文人的影響之考察--以林癡仙為分析對象。島語:臺灣文化評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羅有桂(1982)。梁啟超對林獻堂的影響。古今藝文,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許雪姬(1998)。灌園先生日記中的澎湖遊記。硓古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10,3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榮富(1997)。臺灣儒學教育與古典詩的發展。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培懿(1997)。日據時代臺灣儒學研究之類型。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臺南文化中心。283-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聖峯(1997)。日據末期的臺灣儒學--以「孔教報」為論述中心。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7年4月11日)。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喬文(2002)。它者的觀看:清代臺灣賦的權力話語。第六屆《文學與文化》研討會,淡江大學 (會議日期: 2002年4月1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雪姬(2001)。林獻堂與櫟社。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國家臺灣文學館暨國立文化產保存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1年12月8、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誦聖(1999)。從當前對日據時期文學的學術探討看「臺灣文學研究」體制化的幾個面向。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1999年11月12-14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懿琳(2000)。從張麗俊日記看日治時期中部傳統文人的文學活動與角色扮演。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柯榮三(2003)。許丙丁《小封神》素材來源試探。島嶼‧島語--國立成功大學第二屆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懿琳(2001)。台灣文社初探--以1919-1923的《台灣文藝叢誌》為對象。櫟社成立一百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主辦 (會議日期: 2001.12.08-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聖峰(2002)。日據時期臺灣儒教與新舊文學論爭之糾葛。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09/27)。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盈靜(2005)。賦詠名都尚風流--<臺灣賦>一文探析。第一屆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年10月21-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進益(2001)。日據時期長篇通俗小說的創作及主題探究。第三屆通俗與雅正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年10月1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慶彰(1999)。《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之編譯經過其及價值。第二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1999年12月18-1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清榮(1996)。假小說以戲諸神--《小封神》初探。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昭瑛(1999)。清代臺灣教育碑文中的朱子學。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國際會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萬益(1999)。現階段區域文學史撰寫的意義和問題。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1999年11月12-14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崑陽(1994)。講評(臺北:一個文學中心的形成)。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安妮(2001)。試論孫元衡《赤崁集》中的草木詩。第七屆南區五校中國文學系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文學所。33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毓瑜(2002)。明清辭賦與文化研究系列--明清辭賦的地理與性別論述 (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2-0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姵樺(2005)。許丙丁與民間文學(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翔任(2003)。張純甫「是左」、「非墨」思想研究--以古史辨運動為背景(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嘉弘(2005)。清代臺灣賦的發展(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怡君(20000700)。《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麗卿(2000)。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慧(2004)。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發展與文化變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世偉(1998)。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淳鈺(2004)。日治時期台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學玲(2001)。明清之際辭賦書寫中的身分認同(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盈靜(2002)。清代台灣紅學初探(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懿琳(1991)。清代臺灣詩所反映的漢人社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玉青(2005)。清代臺灣古典詩之地理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雅芬(2002)。臺灣天然災害類古典詩歌研究--清代至日據時代(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鈺翎(2004)。清代臺灣方志中藝文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惠鈴(2006)。丘逢甲、「詩界革命」及其與日治時期台灣傳統詩界的關係(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川路祥代(2002)。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塗怡萱(2003)。清代邊疆輿地賦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沈萌華、巫永福(1996)。巫永福全集:評論卷。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德嘉(1894)。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俊雅(2007)。梁啟超遊臺作品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仲衡(1969)。仲衡詩集。臺北: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懿琳、財團法人賴和基金會(2004)。國民文選.傳統漢詩卷。玉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俊雅(1996)。楊守愚詩集。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逸雄(1997)。陳虛谷作品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日昇。臺灣外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元春。臺灣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幅員。臺灣詩鈔。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俊雅(2004)。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榮鐘(1979)。臺灣民族運動史。台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文月(1994)。青山青史:連雅堂傳。臺北:雨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賴子清(1935)。臺灣詩醇。臺北:賴子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光貽(1998)。中國方志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文儀(1774)。續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凱泰(1958)。臺灣雜詠合刻。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蔣毓英(1984)。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高拱乾(1696)。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鍾瑄(1716)。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丕煜(1719)。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禮(1719)。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瑛曾(1737)。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杜臻(1740)。澎湖臺灣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胡建偉(1771)。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國瑛(1829)。臺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蔣鏞(1832)。澎湖續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柯培元(1835)。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穆彰阿(1842)。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豪、薛紹元(1893)。澎湖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鵬雲(1893)。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朝龍(1893)。新竹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蔣師轍(1895)。臺灣通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占梅、徐慧鈺(1994)。林占梅資料彙編。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施懿琳、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黃英哲、黃武忠、應鳳凰、彭瑞金(2003)。臺灣文學百年顯影。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劉麗卿(2002)。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伊能嘉矩(1991)。臺灣文化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葉榮鐘(1995)。臺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謝金蓉(2005)。蔡惠如和他的時代。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林獻堂、許雪姬、何義麟(2001)。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傅錫祺(1993)。櫟社沿革志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春城(2004)。臺灣古典詩析賞。河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國璠(1974)。臺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臺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文龍(1979)。臺灣詩錄拾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施瓊芳(1992)。石蘭山館遺稿。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昭瑛(1996)。臺灣詩選注。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林美秀(2001)。傳統詩文的殖民地變奏--王松詩話與詩的現代詮釋。高雄:太普公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連橫(1977)。臺灣詩薈。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翁聖峰(1996)。清代臺灣竹枝詞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臥松(19280712)。鳴鼓集。彰化:崇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建忠(20040000)。日據時期臺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瑞明(1994)。賴和漢詩初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傅錫褀(1992)。鶴亭詩集。臺北市: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賴子清(1982)。臺海詩珠。臺北:賴子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賴子清(1954)。臺灣詩海。嘉義:賴子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許俊雅(1998)。楊守愚作品選集(補遺)。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施懿琳(1996)。周定山作品選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建竹(1976)。臺中詩乘。臺中:臺中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周凱(1960)。內自訟齋文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丁文江(1962)。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漁叔(1976)。三臺詩傳。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吳福助(1999)。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洪棄生、林文龍(1993)。寄鶴齋詩話。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黃新憲(2003)。閩臺教育的交融與發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95)。梁啟超知交手札。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德威、黃錦樹(2005)。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孫爾準。重纂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沈茂蔭。苗栗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連橫。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徐宗幹(1960)。斯未信齋文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林慶彰(2002)。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臺灣。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林幼春(1992)。南強詩集。台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姚瑩。東槎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連橫(1966)。臺灣詩薈雜文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芳明(1998)。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青矗(2003)。臺詩三百首:臺灣古典詩選臺華雙語注音讀本。臺北市:敦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龔顯宗(1998)。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龔顯宗(1998)。臺灣文學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豐楙、朱榮貴(1996)。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想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陳貫(1992)。豁軒詩草。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施懿琳(1996)。楊守愚作品選集:詩歌之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施懿琳、許俊雅、楊翠(1995)。臺中縣文學發展史。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莊太岳、莊幼岳(1968)。太岳詩草。臺北:正言書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侯中一(1977)。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臺北:寧波同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曹明綱(1998)。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施懿琳、鍾美芳、楊翠(1993)。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漢光(1971)。臺灣詩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林欽賜(1933)。瀛洲詩集。台北:光明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彭國棟(1956)。廣臺灣詩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吳德功(1992)。吳德功先生全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王德威、宋偉杰(20030000)。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林進發(1929)。臺灣人物評。赤陽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葉榮鐘、李南衡(1985)。臺灣人物群像。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丘逢甲、廣東丘逢甲研究會(2001)。丘逢甲集。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施懿琳(1998)。林荊南作品集。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胡傳。臺東州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屠繼善。恆春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蔡振豐。苑裡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田啟文(2005)。臺灣古典散文選讀。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全祖望(1980)。鮚埼亭集。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江日昇。臺灣外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林文龍(1987)。臺灣史蹟叢編。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林文月(1984)。青山青史--連橫傳。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施鈺(1848)。臺灣別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徐宗幹(1851)。瀛洲校士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徐懷祖(1965)。臺灣輿地彙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高明(1950)。清文彙。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許俊雅(2006)。無悶草堂詩餘校釋。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黃金川、羅宗濤、鄭文惠(1997)。金川詩草百首鑑賞。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楊雲萍(1983)。臺灣史上的人物。臺灣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臺灣省文獻會、陳金田(199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鍾義明(1991)。臺灣的文采與泥香。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譚其驤(1984)。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林謙光。臺灣紀略.澎湖志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郭維森、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傅錫祺(1943)。增補櫟社沿革志略。興南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吳銘能(2001)。梁啟超研究叢稿。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翁聖峰(20010300)。評《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兼論續編《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的可行方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記行--百年臺灣文學雜誌特展,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literature/japan0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思和(20061016)。自己的書架十五:惜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寒爵(19660521)。梁任公和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臥松(19190328)。彰化崇文社戊午文集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杜正勝(1998)。臺灣觀點的文選。臺灣心‧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懿琳(2005)。五〇年代臺灣古典詩隊伍的重組與詩刊內容的變異--以《詩文之友》為主。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甘得中(1960)。獻堂先生與同化會。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卷三--林獻堂先生追思錄。台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見川(1995)。光復(1945年)前臺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民間宗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密察(1997)。「歷史」的出現。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毅夫(2000)。臺灣遊記裡的臺灣社會舊影:讀日據臺灣時期的三種臺灣遊記。閩臺歷史社會與民俗文化。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婉窈(1997)。美與死:日本領臺末期的戰爭語言。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棄生(1970)。寄鶴齋詩話。洪棄生先生遺書。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甘得中(1996)。梁啟超與林獻堂。追憶梁啟超。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福助(2005)。鄭坤五作品中的女子教育理念。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論文集。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興昌(1995)。白話字中的臺灣文學資料。臺灣詩人研究論文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文龍(1999)。科舉下的僵化文體。臺灣的書院與科舉。常民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施懿琳(2000)。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以出版專著為主。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昭瑛。清代臺灣鳳山縣的儒學。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永彬(2001)。從『風月』到『南方』--析論一份戰爭時期的中文文藝雜誌。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南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雲萍(1993)。「櫟社沿革志略」及其它。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灣風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蛻葊老人、王國璠(1980)。大屯山房譚薈。餛海粹編。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美芳(1991)。日據時代櫟社成員的經濟背景分析。臺灣史研究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毛一波(1983)。臺灣的文學發展。文學存稿。川康渝文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泓(1983)。清代臺灣旱災史料。清代臺灣天然災害史料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