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結構分析論杜詩之沉鬱頓挫--以〈詠懷古跡五首〉為例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朱銘貞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1
頁次:頁67-107
主題關鍵詞:杜甫杜詩結構分析沉鬱頓挫詠懷古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3
  • 點閱點閱:122
盛唐詩是唐詩的高峰,這個時期,是中國精神文化發展的最為豐富、完整、及精緻的時代,詩歌的內容豐富多變,詩歌的形式既承襲傳統,更有所創新,形式與內容的成熟造就了盛唐無數優秀的詩人,被稱為「詩聖」的杜甫是唐朝集大成的詩人。在杜甫詩作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律詩,尤其他的夔州詩一直受到後世詩評家的讚賞,因此本文選擇杜甫夔州詩中的〈詠懷古跡五首〉作為分析的文本。 本文所作之結構分析旨在分析杜甫的字詞組合、詩句語法、詩聯的對等關係及詩篇、組詩的架構,企圖以精微的分析方法來論證〈詠懷古跡五首〉如何達到眾人稱讚的藝術境界,一探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在詩作中的呈顯。 本文在結構分析上,首先分析字與詞之間的關係,看一字一詞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並觀察在字的選擇上如何凸顯詩歌效果,以查驗杜甫用字遣訶之工夫,及所呈顯的沉鬱頓挫之風格。13第二步驟分析孤立、動作、統一三種語法在〈詠懷古跡五首〉詩句上中使用之情形,借以探究杜甫在懷古論史的詩中,三種語法如何呈現「沉鬱頓挫」之詩風。第三步驟分析各聯在形式對等上,其多重語義之豐富呈顯,試著以對等原理加以析論,最後對於詩篇及組詩的結構,做一統合之分析,期能深入杜甫之心靈世界,找到杜詩創作之深層意義及其「沉鬱頓挫」風格之表現。
期刊論文
1.李文彬(19830100)。變換律語法理論與文學研究。中外文學,11(8),15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5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2),152-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東海(2003)。客途秋恨:杜甫〈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中的辭賦蹤跡及其創作意蘊。里仁書局。169-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雅惠(2000)。由「意境視域」探究宋詩的比興思維。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柏彰(2003)。試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就音韻分析爲主兼論語法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蕭麗華(198605)。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古遠清、孫光萱(1995)。詩歌修辭學。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維樑(1977)。中國詩學縱橫論。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燮、霍松林(1979)。原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偰(1980)。杜少陵先生評傳。臺北:東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戒(1985)。歲寒堂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元稹(1987)。元氏長慶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思煒(2003)。唐宋詩學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道恕(1993)。杜甫詩歌賞析集。四川:巴蜀書社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偉(1985)。杜甫詩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喬(1985)。圍爐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Fokkema, Douwe、Ibsch, Elrud、袁鶴翔(1987)。二十世紀文學理論。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勰、羅立乾、李振興(1994)。新譯文心雕龍。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翼(1968)。甌北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陸時雍(1976)。唐詩鏡。臺北: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傳安(1994)。詩聖杜甫對後世詩人的影響。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仇兆鰲(1984)。杜詩詳注。臺北市: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生、徐定祥、賈文昭(1994)。杜詩說。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友工、柯慶明(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Eagleton, Terry、吳新發(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松柏(1998)。詩與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瑜(1998)。唐詩學探索。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懷榮(1996)。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英雄(1983)。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敬觀(1975)。唐詩說。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義(2001)。李杜詩學。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振念(20020000)。杜詩唐宋接受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竺家寧(20010000)。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伯海(1993)。唐詩論評類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韓愈(1997)。韓愈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松浦友久、陳植鍔、王曉平(1992)。唐詩語匯意象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嘉瑩(1970)。迦陵談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浦起龍(1969)。讀杜心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金聖嘆(1986)。才子杜詩解。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沈德潛(1979)。說詩睟語。《原詩》、《一瓢詩話》合訂。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薛雪(1979)。一瓢詩話。《原詩》、《說詩睟語》合訂。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中玉(1997)。文氣.風骨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葉嘉瑩(2000)。迦陵說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陸時雍(1983)。古詩鏡.詩鏡總論。四庫全書珍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放(1985)。杜甫詩今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郭紹虞等(1989)。古代文學理論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吳可。藏海詩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