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1. | Rosch, Eleanor H.、Mervis, Carolyn B.(1975)。Family resemblances: 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Cognitive Psychology,7(4),573-605。 |
2. | 李壬癸(20070700)。人體各部位名稱在語言上的應用。語言暨語言學,8(3),711-722。 延伸查詢 |
3. | 陳明芳(2006)。慣用語認知機制及其詞彙語義特徵。外語教學,1,30-33。 延伸查詢 |
4. | 唐未平、梁歡(2006)。漢語熟語中「狗」的文化闡釋。語文學刊,4,146-149。 延伸查詢 |
5. | 孫鳳波(2006)。漢語慣用語系統的分析與運用舉隅。山西農業大學學報,4,393-395。 延伸查詢 |
6. | 秦曉菲、李瑛(2008)。原型範疇理論與一詞多義詞彙教學。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83-85。 延伸查詢 |
7. | 秦耀詠n.d.(2005)。意象圖式--隱喻的構建與識解。玉林師範學院學報,1,74-77。 延伸查詢 |
8. | 張麗(2006)。「淺談同本體多喻體」的隱喻現象。大慶師範學院學報,6,102-103。 延伸查詢 |
9. | 張華敏、張發強(2007)。從意義角度分析隱喻系統性的形成機制。重慶交通大學學報,4,125-144。 延伸查詢 |
10. | 張麗輝(2007)。時間的空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69-71。 延伸查詢 |
11. | 強舒媺、賴惠玲(2007)。「背」後玄機: 談客語身體部位詞「背」之語法化歷程與空間認知架構。清華學報,37(1),275-304。 延伸查詢 |
12. | 許之所、黃廣芳(2006)。從原型理論看多義詞的形成及其教學方法。西華大學學報,4,100-102。 延伸查詢 |
13. | 陳明芳、彭寒珂(2007)。一詞多義的轉喻解析。雲夢學刊,2,152-154。 延伸查詢 |
14. | 程東岳(2007)。「臉」的隱喻和轉喻。華東交通大學學報,3,151-153。 延伸查詢 |
15. | 覃勝勇(2007)。隱喻與文化--以漢語婚姻和思維為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6,45-47。 延伸查詢 |
16. | 劉世理、郭二敏(2007)。慣用語理據分析研究。信陽師範學院學報,6,76-79。 延伸查詢 |
17. | 劉學豐(2006)。概念隱喻與文化意象。山東教育學院學報,6,34。 延伸查詢 |
18. | 蔣向勇、邵娟萍(2007)。語義範疇的原型理論詮釋。江西社會科學,6,216-219。 延伸查詢 |
19. | 鄭友奇、楊春紅、袁紅梅(2007)。慣用語隱喻意義識別的實證研究。聊城大學學報,3,94-97。 延伸查詢 |
20. | 鄧向福(2007)。隱喻的類型、特徵及翻譯。湖北經濟學院學報,1,149-151。 延伸查詢 |
21. | 蘭智高、張夢捷(2009)。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思考與探討。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9(6),56-58。 延伸查詢 |
22. | 段世齊、楊彬(2006)。隱喻與一詞多義的關係。天水師範學院學報,3,111-113。 延伸查詢 |
23. | 王立杰、榮虹(2005)。漢語辭彙中的隱喻形式。天津商學院學報,5,66-70。 延伸查詢 |
24. | 耿慧蓉(2005)。淺析漢語習語中涉及的身體部位和身體部位動作的非語言交際行為。Sino-Us EnglishTeaching,8,61-63。 延伸查詢 |
25. | 王冬梅、趙志強(2003)。漢語飮食詞語中的隱喻轉義。內蒙古社會科學,5,93-95。 延伸查詢 |
26. | 曲占祥(2007)。隱喻和轉喻在詞義延伸中的作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6,30-37。 延伸查詢 |
27. | 任志鵬、殷曉芳(2003)。結構隱喻的理論基源及系統性語用特徵。天津大學學報,3。 延伸查詢 |
28. | 池挺欽(2004)。淺析三字格慣用語的穩固性。廣西社會科學,8,177-179。 延伸查詢 |
29. | 束定芳(2004)。隱喻和換喻的差別與聯繫。外國語,3,30-33。 延伸查詢 |
30. | 宗世海、劉曉露(2006)。漢語三字習語的隱喻分析--兼評《現代漢語三音三音詞詞典》。湖北社會科學,6,107-109。 延伸查詢 |
圖書1. | 錢玉蓮(2006)。現代漢語詞彙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賈彥德(1999)。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 | 何石松、劉醇鑫(2006)。客語詞庫。臺北市: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 |
4. | 董忠司(2002)。台灣閩南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 |
5. | 葛本儀(2001)。現代漢語詞匯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6. | 陳修(1991)。臺灣話大辭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 |
7. | 李福印(2006)。語義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延伸查詢 |
8. | 束定芳(2000)。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 |
9. |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身體與譬喻:語言與認知的首要介面。台北:文鶴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0. | 胡壯麟(2004)。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1. | 徐列炯(1996)。語意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 |
12. | 王彥坤(2005)。現代漢語三音詞詞典。北京。 延伸查詢 |
13. | 李行健(2002)。現代漢語慣用語規範詞典。吉林。 延伸查詢 |
14. | 周荐(2006)。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 |
15. | 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周世箴(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比喻。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 |
16. | 龔萬灶(2003)。客語實用手冊。苗栗。 延伸查詢 |
17. | 溫端政(2007)。新華慣用語詞典。北京。 延伸查詢 |
18. | 徐兆泉(2002)。台灣客語辭典。台北。 延伸查詢 |
19. | 曹煒(2001)。現代漢語詞義學。北京: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0. | 曹煒(2004)。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 |
21. | 符淮青(2004)。詞典學詞匯學語義學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 |
22. | 莊萬貴(2006)。客家老古人言--海陸詞彙篇。台北。 延伸查詢 |
23. | 楊青矗(1997)。台語語彙辭典。臺北: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4. | 邱湘雲(2008)。隱喻和轉喻在華語及客家話三字熟語中的表現。「第九屆漢語詞彙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新加坡。 延伸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