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松《臺陽詩話》中的女性論述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衛琪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2
頁次:頁175-210
主題關鍵詞:王松臺陽詩話林次湘杜淑雅賢孝貞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8
  • 點閱點閱:96
二十一世紀後,臺灣文學研究領域,不再侷限於過去以中國為主的古典文學論述。王松 (1866~1930),晚清日治時期的臺灣古典詩人,享負盛名的《臺陽詩話》二卷,多年來成為大專學院專家學者研究的中心,論文多側重王松詩文及詩話之祖國意識的遺民書寫。《臺陽詩話》載錄明鄭至日治時期 (1905年止) 人物事蹟,全書計 192條目,紀錄文人 230位多為男性,難能可貴的是,王松依卷次先後載錄六位女性,此為其他詩話所未見。本文以《臺陽詩話》的六位女性論述,自其出身背景、婚姻生活、行事懿行,兼敘相關之家族親人事蹟,藉此了解王松之屬士人的女性觀,認識晚清日治初期臺灣女性在社會家庭所扮演角色,在傳統禮教下的地位。
期刊論文
1.余美玲(2001)。隱逸與用世:論滄海遺民王松的詩歌世界。竹塹文獻,18,3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玲(1997)。王松「台陽詩話」初探。台南家專學報,16,2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振勳(2004)。櫟社詩人的社會意識與女性態度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毓嵐(2009)。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女性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6(1),8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嘉謙(20071100)。殖民與遺民的對視:洪棄生與王松的棄地書寫。臺灣文學研究集刊,4,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娥(19991100)。北臺文學之冠--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臺灣史研究,5(1),9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進豐(2006)。許天奎《鐵峰詩話》述論。高雄師大學報,21,19-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淑玲(2002)。離亂全生只賞詩--論王松其人其詩。文學台灣,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程玉凰(1995)。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品賢(2001)。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雯琪(2003)。洪棄生《寄鶴齋詩話》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麗珠(2000)。臺灣詩史--洪棄生詩與史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東晟(2004)。洪棄生《寄鶴齋詩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慧鈺(1991)。林占梅先生年譜(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美娥(1999)。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康書頻(2003)。王松詩中的祖國意識研究,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美秀(2007)。傳統詩文的殖民地變奏--王松詩話與詩的現代詮釋。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國璠(1974)。臺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新竹社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龔顯宗(1998)。《台陽詩話》初探。台灣文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靖桑(200001)。洪棄生社會詩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文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松(1992)。友竹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政秀(1999)。鹿港鎮志。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連雅堂(1992)。連雅堂先生全集.臺灣詩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占梅、徐慧鈺(1994)。林占梅資料彙編。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文龍(1998)。林占梅傳。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連橫(1984)。臺灣通史。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錫祺(1963)。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松義(2000)。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福助(1999)。臺灣漢語傳統文學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棄生、林文龍(1993)。寄鶴齋詩話。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美娥(20070000)。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卓意雯(1993)。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培桂(1987)。淡水廳志。大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雲萍(1981)。臺灣史上的人物。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占梅(1993)。潛園琴餘草簡編。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施士洁(1989)。後蘇龕全集。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俊雅(2004)。講座FOR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松(1984)。滄海遺民賸稿。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松(1984)。臺陽詩話, 上下卷。臺灣文獻史料叢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國璠、邱勝安。三百年來臺灣作家與作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漢光(1984)。臺灣詩錄。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南英(1993)。窺園留草。臺灣歴史文獻叢刊。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德功(1992)。瑞桃齋詩話。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美秀(2004)。王松《臺陽詩話》的文本特質與書寫意涵。講座FOR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台灣:萬卷樓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俊雅(2004)。九○年代臺灣古典文學研究現況評價與反思。講座FOR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梁惠錦(1988)。臺灣民報中有關婦女政治運動的言論(1910-1932)。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日日新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新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