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戰後屏東現代詩研究
作者:鍾宇翡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博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戰後屏東現代詩Post-War ⅡPing TungModern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2
屏東地區現代詩創作,雖奠基於日治時期楊華、黃石輝與劉捷等作家,並在台灣詩壇留下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質與量的匯聚則在台灣戰後。由於特殊的地域視角、不同的世代觀點與多元的族群視野的陸續加入,台灣戰後屏東作家群站在島嶼邊陲位置書寫,自成台灣文化地理的中心主體之一。本論文採用「在地性」的認定,以三十餘位具實際的屏東生活經驗,以及屏東文學活動經驗的台灣戰後屏東作家群逾百本現代詩集為主要研究文本。經歸納統整,以「家鄉」、「自然」、「族群」,以及「政治社會關懷」這四大書寫主題作為探討切入點,輔以人文地理學空間理論,以及文本細讀方法,觀察台灣戰後屏東現代詩的核心內涵與詩藝技巧,並凸顯台灣戰後屏東現代詩在國際化、全球同質化氛圍下,建構地方認同、形塑地景美學符號、凝聚族群意識、彰顯島嶼之愛的地方文學特色、意義與價值。
The modern poetry creations in Ping Tung were rooted on works like Hua Yang, Shi Hui Huang and Jie Liou of the Japanese occupied period, and they left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Taiwan poetry community, but its quality and volume really take off after World War Two.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s, different generation viewpoints, and multi-ethnical backgrounds, the Post-War Ⅱ Ping Tung writers have made themselves one of centers of Taiwan’s culture instead of a group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island. This thesis adopts the “local” definition, from over thirty writers’ living experiences in Ping Dung as a starting point, converges over one hundred modern poetry books as the main study object. We summarize “Hometown”, “Nature”, “Ethnical Group”, and “Social Issue” as the four main topics, assisted with humanities and geospatial theories to closely examine and observe the cores and techniques of modern poetry in Ping Tung, and reveal the special features, meanings, and values of building local identification, forging geographical symbols of aesthetics, consolidating ethnical consciousness, and expressing love of this island in these poetries under an age of grow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homogenization trend.
一 、台灣戰後屏東作家現代詩詩集文本(依姓氏筆畫為序)
白葦:《白衣手記》,高雄:高雄醫學大學,2006年。
白葦:《海岸書房》,高雄:高雄醫學大學,2006年。
白葦:《歲痕新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白葦:《邊陲耕地》,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西沙:《沙鷗的天空》,屏東:太陽城出版社,1981年。
伊誕‧巴瓦瓦隆:《靈鳥又風吹──伊誕的畫與詩》,屏東: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0年。
沙卡布拉揚:《孤鷹》,東京:綠蔭社,1997年。
沙卡布拉揚:《沙卡布拉揚台語文學選》,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2001年。
沙卡布拉揚:《2003年序曲》,東京:綠蔭社,2004年。
沙卡布拉揚:《浮雲短句》,東京:綠蔭社,2004年。
沙卡布拉揚:《鵝鑾鼻燈塔个憂悴》,東京:綠蔭社,2005年。
沙白:《河品》,台北:現代詩社,1966年。
沙白:《太陽的流聲》,台北,笠詩社,1986 年。
沙白:《靈海》:高雄,台一社,1990 年。
沙白:《空洞的貝殼》,高雄:台一社,1990年。
沙穗:《風砂》,屏東:盤古詩社,1969年。
沙穗:《燕姫》,高雄:心影出版社,1979年。
沙穗:《護城河》,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沙穗:《來生》,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沙穗:《沙穗短詩選》,香港:銀河出版社,2002年。
沙穗:《畫眉》,台北:詩意文出版社,2003年。
李春生:《睡醒的雨》,屏東:海鷗詩社,1988年。
李春生:《季節之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李春生:《無月的望》,北京:團結出版社,1995年。
李春生:《唐突集》,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李敏勇:《雲的語言》,台北:林白出版社,1969年。
李敏勇:《暗房》,台北:笠詩社,1986年。
李敏勇:《鎮魂歌》,台北:笠詩社,1990年。
李敏勇:《野生思考》,台北:笠詩社,1990年。
李敏勇:《戒嚴風景》,台北:笠詩社,1990年。
李敏勇:《傾斜的島》,台北:圓神出版社,1993年。
李敏勇:《傷口上的花──二二八詩集》,台北:玉山社,1997年。
李敏勇:《心的奏鳴曲》,台北:玉山社,1999年。
李敏勇:《如果你問起》,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
李敏勇:《思慕與哀愁》,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
李敏勇:《青春腐蝕畫》,台北:玉山社,2004年。
李敏勇:《島嶼奏鳴曲》,台北:玉山社,2008年。
李敏勇編:《自由星火》,台北:玉山社,2009年。
李敏勇:《自白書》,台北:玉山社,2009年。
李敏勇:《暗房 李敏勇手抄詩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
李敏勇:《美麗島詩歌──通行台語詩集》,台北:玉山社,2012年。
李男、德亮合著:《劍的握手》,高雄:德馨出版社,1977年。
李男:《紀念母親》,高雄:德馨出版社,1978年。
利玉芳:《活的滋味》,台北,笠詩刊社,1986 年。
利玉芳:《貓》,台北,笠詩刊社,1991 年。
利玉芳:《向日葵》,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利玉芳:《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0年。
利玉芳:《夢會轉彎》,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10年。
周廷奎:《履韻》,台北:采風出版社,1988年。
周廷奎:《訴說的雲山》,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周廷奎:《春天來到萬年溪》,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周廷奎:《璀璨的光譜》(合集),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3年。
林清泉:《殘月》,自印,1958 年。
林清泉:《寂寞的邂逅》,高雄:高大出版社,1972年。
林清泉:《心帆集》,台北:笠詩社出版,1974年。
林清泉:《林清泉詩選集》,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林文彥《煙起林際》,屏東 : 屏縣文化,1999 年。
洪柴:《馬纓丹》,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2000 年。
徐和隣:《淡水河》,台北:葡萄園詩社,1966年。
涂耀昌:《清明》,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屏東縣政府文化局:《第六屆大武山文學獎》,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4
年。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第十屆大武山文學獎》,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2011
年。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第十二屆大武山文學獎得獎作品輯》,屏東:屏東縣政府文
化處,2013年。
連水淼:《異樣的眼睛》,屏東:盤古詩社,1970年。
連水淼:《生命的樹》,台北:創世紀詩社,1980年。
連水淼:《台北‧台北》,台北:創世紀詩社,1983年。
連水淼:《陽明花開》,台北:連勝影視,1984年。
連水淼:《春風拂百花》,台北:創世紀詩雜誌社,1984年。
連水淼:《在否定之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連水淼:《首日封》,台北:創世紀詩雜誌社,2010年。
連水淼:《連水淼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1988年。
陳寧貴:《劍客》,台北:秋水出版社,1977年。
陳寧貴:《商怨》,台北:德華出版社,1980年。
陳瑞山:《上帝是隻大蜘蛛》,台北:星光出版社,1986 年。
陳瑞山:《地球是艘大太空梭》,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 年。
陳瑞山:《重新出花》,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03年。
紫楓:《片片楓葉情》,高雄:大海洋詩刊雜誌社,1996年。
紫楓:《楓韻》,台北縣:詩藝文出版社,2003年。
紫楓:《古月今照戀楓情》,屏東:葦軒出版社,2012年。
張太士:《夢被反鎖》,屏東 :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
張月環:《風鈴季歌》,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7年。
張志雄:《小熊.1953──菊花軒主 張志雄詩文集》,高雄:宏文館圖書公司,
2005年。
許其正:《半天鳥》,台北:葡萄園詩社,1964 年。
許其正:《菩提心》,高雄:三信出版社,1976年。
許其正:《南方的一顆星》,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5 年。
許其正:《海峽兩岸遊蹤》,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
許其正:《胎記》,重慶:環球文化出版社,2006年。
許其正:《心的翅膀》,希臘:梧桐出版社,2007年。
許其正:《山不講話》,重慶:環球文化出版社,2010年。
許其正:《盛開的詩花》,重慶:環球文化出版社,2012年。
郭漢辰:《地球每天帶著一點遺憾在轉動》,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郭漢辰:《請和我一起閱讀土地的詩行──屏東詩旅手札》,屏東:屏東縣政府
文化處,2011年。
陳雋弘:《面對》,高雄:松濤文社,2004年。
陳雋弘:《等待沒收》,高雄:松濤文社,2008年。
曾肅良:《冥想手札》,台北:詩之華出版社,1994年。
曾肅良:《花雨曼陀羅》,新北市:三藝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黃慶祥:《小琉球手記一九七○》,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1年。
黃慶祥:《琉球行吟》,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
黃明峯:《自我介紹》,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
黃明峯:《色水.形影.落山風的聲──黃明峯台語詩集》,屏東:屏東縣政府文
化處,2014年。
曾士魁:《歲月拾掇》,屏東 :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曾貴海:《鯨魚的祭典》,高雄:春暉出版社,1983 年。
曾貴海:《高雄詩抄》,台北:笠詩刊社,1986年。
曾貴海:《台灣男人的心事》,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曾貴海:《原鄉‧夜合》,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曾貴海:《南方山水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年。
曾貴海:《孤鳥的旅程》,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年。
曾貴海:《祖神與土地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6年。
曾貴海:《曾貴海詩選》,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年。
曾貴海:《浪濤上的島國》,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年。
曾貴海:《湖濱沉思》,高雄:春暉出版社,2009年。
曾貴海:《曾貴海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9年。
曾貴海:《畫面》,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
曾貴海:《色變》,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傅怡禎:《大武山下的美麗韻腳──屏東小站巡禮》,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3年。
奧威尼‧卡露斯盎:《雲豹的傳人》,台北:晨星出版社,1996年。
奧威尼‧卡露斯盎:《神秘的消失──詩與散文的魯凱》,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6年。
楊華著,莫渝編:《黑潮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年。
劉廣華:《十年潮》,高雄:葡萄園出版社,1975年。
劉廣華:《晚晴小集》,台北:三軍大學印刷所,1981年。
劉廣華:《光華的典型》,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4年。
劉廣華:《 梅花戀》,台北:三軍大學印刷所,1984年。
劉廣華:《生命的長廊》,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1年。
蔡森泰:《係台灣客家人斷絕中國奶水情》,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2002
年。
蔡森泰:《每一棵樹都是神》,屏東 :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
鍾明德:《抒情民謠》,台中:藍燈文化,1968年。
讓阿淥:《北大武山之嶺──排灣族新詩》,台北:晨星出版社,2010年。

二、專書
(一)古籍
管仲撰:《管子》,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韓非著:《韓非子》,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莊子著.郭慶藩釋:《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郁永河:《裨海記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陳文達:《鳳山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蔣毓英:《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二) 人文社會科學專書
小島由道著、蔣斌主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譯,
2003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new window
王明治編:《歐美詩論選》,大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1997new window
年。
王浩威:《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王詩琅:《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謝樹新主編:《中原文化叢書》第四集,台北:中原雜誌社,1971年。
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年。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古遠清、孫光宣合著:《詩歌修辭學》,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田村隆一著,陳干武譯:《田村隆一詩文集》,台北:幼獅文藝社,1974年。
羊子喬、陳千武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Ⅱ──森林的彼方》,台北:遠景出
版社,1982年。
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三稜鏡: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詩選集》,高雄:
春暉出版社,2003年。
呂興昌等作:《風格的光譜》,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1951-2000》,台北:聯經,2000
年。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1979年。
李敏勇主編:《1982年台灣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年。
李敏勇:《做為一個台灣作家》,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年。
李敏勇:《戰後台灣文學反思》,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94年。
李敏勇:《台灣詩閱讀》,台北:玉山社,2000年。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三民,2001年。
李魁賢:《詩的反抗》,台北:新店,新地文學,1992年。
李魁賢編:《一九八二年台灣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3年。
李魁賢:《詩的見證》,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李獻璋編著:《台灣民間文學集》故事篇,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
李瑞騰:《詩的詮釋》,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年。new window
沙穗:《小蝶》,台北:采風出版社,1982年。
宋國誠:《後殖民文學──從邊緣到中心》,台北:擎松出版社,2004年。new window
林燿德:《 一九四九以後 》,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
林文欽:《現代詩鑑賞教學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8年。
林鍾隆:《現代詩的解說與評論》,彰化:現代潮出版社,1972年。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1996年。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出版,2004年。new window
邱文彥:《海洋永續經營》,台北:胡氏圖書,2003年
東年:《給福爾摩莎寫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5年。
周鳳五、簡宗梧著:《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中冊,台北:空中大學,1988年。
吳曉:《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台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高雄縣文獻委員會:《高雄縣志稿.政事志民政篇》,高雄,高雄縣文獻委員會,
1962年。
袁珂:《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
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台北:INK印刻文學,2003
年。
倪梁康主編:《面對實事本身:現象學典文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陳千武:《詩的啟示──文學評論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
陳玉玲:《台灣文學的國度──女性.本土.反殖民論述》,台北:博揚文化,2000
年。
陳永興編:《台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高雄:台灣文藝雜誌社,1985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冠學:《田園之秋》,台北:圓神出版社,1987年。
陳國偉:《想像台灣:當代小說的族群書寫》,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年。
陳國偉:《解嚴以來(1987-)台灣現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台北:五南圖書公司,new window
2007年。
陳運棟:《台灣的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1998年。new window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戰後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學生出版社,1999new window
年。
許佩賢譯:《攻台戰記:日清戰史台灣篇》,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許俊雅:《台灣文學散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莊紫蓉:《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一)》,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
料基金會,2007年。
莊紫蓉:《面對作家──台灣文學家訪談錄(三)》,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
料基金會,2007年。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66年。
連雅堂:《台灣詩薈》,台北:成文,1977年。
曾貴海:《憂國》,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
葉連鵬:《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1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集1》,高雄:春暉出版社,1996年。
張漢良、蕭蕭編著:《現代詩導讀》,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new window
張我軍:《張我軍全集》,台北:純文學,1975年。
張勝彥編:《台灣全志》,南投:台灣文獻館,2004年。
黃壬來主持:《屏東縣藝文資源調查報告書:文學類》,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2000年。
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1994年。
黃美娥:《古典台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台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曾彩金總編纂:《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篇》,屏東:財團法
人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年。
童春發:《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new window
彭瑞金:《驅除迷霧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傅怡禎:《理論、現象與批評論考》,台中:天空數位圖書公司,2009年。
楊逵:《楊逵全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年。
楊順明:《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年。new window
楊順明、陳千武主編:《光復的台灣文學全集9.亂都之戀》,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2年。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鄭天凱:《攻台圖錄──台灣史上最大一場戰爭》,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劉捷:《我的懺悔錄》,台北:農牧旬刊社,1994年。
蔣斌主編,小島由道著:《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台北:中研院民族學
研究所編譯,2003年。
劉克襄:《快樂綠背包》,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
蔡佩君:《詩的信使──李敏勇》,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鍾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長青出版社,1973年。
鍾玲:《現代中國謬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台北:聯經,1989年。
鍾玲:《現代中國謬司》,台北:聯經,1989年。
鍾榮富:《不斷超越的詩章──曾貴海作品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11年。
杜奉賢、鍾宇翡等撰:《茂林鄉國家風景區──排灣人文采風調查計畫》,交通部
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4年。
杜奉賢、鍾宇翡、許光庭:《佳冬鄉佳冬村及六根村客庄生活空間保存及再利用
計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7年,頁51。
杜奉賢、鍾宇翡等撰:《琉球鄉文化資源調查研究》,屏東:屏東縣琉球鄉公所,
2008年。
蕭蕭:《現代詩入門》,台北:故鄉出版社,1982年。
蕭蕭:《台灣生態詩》,台北:爾雅出版社,2012年。
簡炯仁:《屏東平原先人的足跡》,屏東:屏東縣政府,1999年。new window
簡炯仁:《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屏東縣政府,2001年 。new window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4年。
羅青:《金色日出──四度空間五人集》,台北:文鏡,1986年。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頁10
羅青:《詩人之燈》,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羅青:《詩的風向球》,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
龔萬灶,黃恆秋編選:《客家台語詩選》,新莊:客家台灣雜誌社,1995年

(三)文學理論與評論
Francis T. McAndrew著.危正芬譯:《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
年。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
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2003
年。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著,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2004年。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國立編譯
館,1998年。
Tim Cress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
2006年。
R.J. Johnston主編,柴彥威等譯:《人文地理學詞典」》,北京:商務,2004年。
王志弘編著:《空間的社會分析》,輔仁大學社會系1996年秋季班授課講義,自
印未出版,1996年。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著,李琨譯:《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北京:三聯書局,
2002年。
馬克思(Karl Marx)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曾繁仁:《西方美學論綱》,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著,李幼蒸譯:《野性的思維》,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8年。
盧卡奇(György Lukács)著,陳文昌譯:《現實主義論》,台北:雅典出版社,1988
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1999new window
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年。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
年。
劉叔成:《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三、會議論文集論文
余昭玟:〈曾貴海敘事詩的歷史記憶與抵抗美學〉,黃文車主編:《2013屏東文學new window
學術研討會曾貴海研究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129-161。
阮美慧:〈從「現實」到「原鄉」──曾貴海詩中「鄉土情懷」的探索與追尋〉,
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寫》,2005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台
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頁295-322。
阮美慧:〈從地方到家園──曾貴海詩作中南台灣「在地感」的書寫與轉化〉,《2013
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曾貴海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
205-236。
金尚浩:〈論笠詩社戰後中生代的詩──以李敏勇、陳明台、鄭烱明、江自得、
曾貴海為例〉,鄭烱明編:《笠詩社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台灣文學館,2004年,頁115-152。
林秀蓉:〈從六堆到大武山──試論曾貴海屏東詩寫〉,黃文車編:《2013屏東文
學學術研討會曾貴海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71-99。
林秀蓉:〈屏東現代詩人的地景書寫初探〉,《2014第四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文new window
學會議論文集》,國立屏東大學,2014年12月12日,頁77-114。
林育諄:〈右手舞文、左手護鄉之南方綠色教父:曾貴海〉,《2013屏東文學學術
研討會曾貴海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189-204。
吳明益:〈從物活到活物──以書寫還自然之魅〉,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
寫》,頁65-73。
郭漢辰:〈與生命對話──試論曾貴海的生態詩創作〉,《2013屏東文學學術研討
會曾貴海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110-127。
曾貴海:〈南方大地的鏡像與心靈對話〉,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寫》,2005
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台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頁269-294。
傅怡禎:〈屏東地區新詩發展初探〉,《2011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春暉出版社,2012年,頁116-168。
傅怡禎:〈回歸與實踐的自然書寫──陳冠學散文的現場凝視與自我形構〉,《2012
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陳冠學研究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頁95-158。
張繼允等:〈十年薪傳──「大武山文學獎」之研究〉,「第八屆全國高中台灣人
文獎」語言組佳作,財團法人賴和文教基金會,2008年,頁1-63。
董恕明:〈深幽的百合,燦爛的琉璃──綜論屏東原住民作家的漢語書寫〉,《2011
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頁284-314。
鍾屏蘭:〈從《原鄉.夜合》尋繹六堆客家心靈圖像〉,《2011屏東文學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頁70-112。
鍾屏蘭:〈現代「題畫詩」──曾貴海《南方出水的頌歌》析探〉,黃文車編:《2013
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曾貴海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14年,頁37-69。
鍾宇翡:〈書寫島嶼──詠小琉球詩初探〉,多元文化暨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屏
東科技大學,2008年6月,頁1-21。
魏貽君:〈自然何方?劉克襄的「自然」空間試探──以《小綠山》三部曲、《偷
窺自然》、《快樂綠背包》為探索範圍〉,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寫》,
台中:晨星出版社,頁19-36。
藍建春:〈舞出幽微天啟──談吳明益的蝴蝶書寫〉,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
書寫》,台中:晨星出版社,頁75-102。

四、期刊論文
王式檢:〈兩岸風光兩岸情──讀許其正詩集《海峽兩岸遊蹤》〉,《葡萄園》160
期,2003年11月,頁53-55。
文曉村:〈走過歲月走進詩!──評「海鷗詩叢」四書〉,《文藝月刊》232期,1988
年10月,頁44-51。
古繼堂:〈李春生與林玲──一對永不分手的詩人伉儷〉,《海鷗》副刊9、10號
合刊,1996年8月,頁197。
江海:〈屏東文學發展現況淺析──從屏東縣文學泰斗陳冠學說起〉,《文化生活》
第6卷第3期,2003年7月,頁40-42。
江海:〈屏東文學、文學屏東──從屏東縣大武山文學會的成立省思屏東文學〉,
《文化生活》第5卷第3期,2002年1月,頁94-95。(重要:一定要查原文)
呂興昌:〈引黑潮之洪濤環流全球──楊華詩解讀〉,《台灣文藝》新生版第3期,
1994年6月,頁114-121。
余昭玟:〈記憶與地景──論屏東小說家的在地書寫〉,《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new window
社會類》第38期 ,2012年3月,頁321-346。
李國銘:〈十七世紀屏東平原的村落與記事〉,《台灣史研究》第1卷第2期,台new window
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頁109-130。
李國銘:〈鳳山八社舊址初探〉,《台灣史田野研究初探》26期,台北:中央研究new window
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頁79-87。
林秀蓉:〈大地關懷與女鯨詩篇:論利玉芳詩的創作意識〉,《屏東文獻》第18
期,2014年12月,頁133-152。
周定邦、陳慕真、鄭雅雯,〈燦爛繽紛的文學花園──「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
展」特別報導〉,《台灣文學館通訊》第27期,2010年6月,頁27-35。
封德屏:〈尋找區域文化的特色──「屏東藝文環境的發展」座談〉,《文訊》,1991
年1月,頁39-48。
葉石濤:〈台灣史學導論〉,《文化生活》第8卷第3期,2005年9月,頁16-18。
馬驄:〈詩的天空 悼詩人李春生〉,《中央月刊文訊別冊》4=144,1997年10月,
頁71-72。
翁禎霞:〈從大武山文學獎出發,文學創作的薪火相傳:一群文學愛好者成立阿
緱文學會〉,《文化生活》第44期,2006年5月,頁36-37。
高子衿:〈太陽落下的方向是家鄉──撒伐楚古.斯羔烙〉,高美館:《南島當代
藝術》第20期,2008年6月,頁92-95。
浦忠成:〈原住民文學選擇的發展道路〉,《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第9期,2000new window
年10月,頁2-6。
陳俊榮:〈李敏勇的語言與形式〉,《國文學誌》10期,2005年6月,頁81-104。new window
陳千武:〈現代詩精神的原鄉〉,《台灣文學評論》第2卷2期,2005年4月,頁new window
84-96。
陳煌:〈詩人的激情--我讀陳寧貴的「商怨」〉,《中華文藝》第20期第6卷,1981
年2月,144-152。
陳寧貴:〈面對──碎裂之戰〉,《文學客家》創刊號,2010年1月,頁9-10。
陳寧貴:〈面對──天光日〉,《文學客家》第2期,2010年7月,頁29-32。
陳寧貴:〈面對──臨暗〉,《文學客家》第3期,2011年1月,頁20-27。
黃文車:〈找尋地方感的書寫:清代屏東地區古典文學發展概述〉,《屏東文獻》new window
第16期,2012年12月,頁3-42。
黃恆秋:〈俘虜的詠嘆──讀李敏勇詩集「暗房」〉,《文訊》第26期,1986年10
月,頁52-57。
黃聲威:〈淺深海洋文化〉(下),《漁業推廣》第171期,2000年12月,頁40。
黃漢龍:〈游走邊陲一海鷗──試寫詩人李春生〉,《文訊》第129期,1996年7
月,頁77-80。
葉笛:〈談賚志以終的詩人楊華〉,《創世紀詩雜誌》第126期,2001年3月,頁
62-69。
傅怡禎:〈以感情貫穿生死的魔幻敘述者 大武山文學獎卓越貢獻獎──郭漢
辰〉,《文化生活》44期,2006年6月,頁14-17。
張堃:〈繆斯寵愛的歌手──論詩人沙穗與他的詩〉,《文藝月刊》153期,1982
年3月,頁106-120。
張寧:〈尋根一族與原鄉主題的變形──莫言、韓少功、劉恆的小說〉,《中外文new window
學》212期,1990年1月,頁155-156。
楊錦郁:〈將生命的坎坷藝術化──專訪劉捷先生〉,《文訊》第53期,1990年,
頁85-90。
楊寶欽:〈排灣、魯凱族百步蛇紋圖騰藝術〉,《藝術論衡》第3期,1997年,頁49-64。new window
蔣斌:〈風行南台灣的排灣文化〉,《山海文化雙月刊》,1996年5月,頁6-12。
鄭慧玟:〈牙醫詩人沙白〉,《六堆風雲》37期,1992年7月,頁4-7。
潘亞暾:〈沙白詩歌印象──讀沙白詩集《河品》、《太陽的流聲》〉,《大海洋詩雜
誌》35期,1980年6月,頁59-63。
鄭烱明:〈作家的定位與國家認同──從瓦科特獲獎談起〉,《文學台灣》第5期,
1993年1月,頁5。
蔡瑜:〈陶淵明的吾廬意識與園田世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8期,2011年3new window
月,頁1-41。
簡銘宏:〈試探曾貴海詩中的原住民書寫〉,《台灣文學學報》18期,2011年6月,new window
頁117-156。
羅青:〈專精與秩序──草根宣言第二號〉,《草根》復刊第1期,1985年2月,
頁1-9。

五、學位論文
王玉輝:《清領時期的屏東文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13new window
年。
王麗雯:《笠詩社戰後世代八家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何元亨:《李敏勇現代詩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7年。
李祖琛:《七○年代台灣鄉土文學析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沈識鶴:《阿朗壹古道海岸植群生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邱信忠:《曾貴海現代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回流中文碩士論文,
2008年。
林櫻蕙:《現代客語詩之表現形式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文學所碩士論
文,2001年。
紀雅容:《現代詩中的情人、妻子與母親》,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3年。
洪雅娟:《從文學書寫到綠運實踐──笠社醫生詩人曾貴海與南方土地的對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洪翌庭:《從詩情話藝看曾貴海短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翁淑芬:《東港街市的形成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7
年。
徐震宇:《屏東地區現代文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13new window
年。
徐碧霞:《台灣戰後客語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雪惠:《台灣原住民族現代詩研究(1970-201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new window
博士論文,2014年。
陳鴻逸:《記憶與詩語:歷史敘事與文化實踐的探索-以李敏勇、陳鴻森的詩作
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麗珠:《河壩个歌──利玉芳詩作之客家書寫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
文化學程碩士論文,2011年。
許育菁:《曾貴海現代詩作中「鄉土情懷」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
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張馨尹:《蓉子與利玉芳女性主義詩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7年。
張竹玫:《吐芳的向日葵──利玉芳詩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0年。
黃文車:《黃石輝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1年。
黃美娥:《清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new window
年。
黃麗娟:《排灣族作家作品之族群文化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
士論文,2010年。
曾怡蓁:《屏東地景書寫研究──以在地作家散文作品為對象》,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女
烏、利玉芳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葉斐娜:《追尋、認同與關懷──利玉芳詩中的鄉土書寫》,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
學系所碩士論文,2010年。
劉文放:《高雄市旗鼓地區之文學地景書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0年。
劉佳欣:《曾貴海詩作中的族群與土地》,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9年。
潘明珠:《曾貴海客語詩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鄭靜穗:《李敏勇的文學創作與文化活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
論文,2009年。
黎俊成:《詩的朦朧美學研究──以台灣新生代詩人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
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蔡欣倫:《1970年代前期台灣新世代詩人群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6年。
謝惠君:《魯凱族作家奧威尼.卡露斯盎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謝三進:《台灣生態詩之初期作品研究──以《自立晚報》副刊一九八四年「生
態詩.攝影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簡俊安:《台灣醫師詩人的文化抵抗:試論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的現實詩》,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六、報紙
沙穗:〈炸魚人〉,《自立晚報》副刊,1984年7月30日。
吳青霞總編輯:《台南新報》,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南市立圖書館,2009
年。
陳寧貴:〈紅樹林〉,《自立晚報》副刊,1984年7月6日。
張我軍:〈請合力拆下這座草欉中的破舊殿堂〉,《台灣民報》3卷1號,1925年
1月1日。
張添雄:〈六堆女文豪〉,《台灣時報》副刊藝文版,2011年5月26日。
《台灣日日新報》,台北:漢珍數位圖書,2005年。
劉克襄:〈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聯合報》副刊,1996年1月4、5日。
漢珍版《台灣日日新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
龍文出版社編輯部整理編輯:《詩報: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
板橋:龍文出版社,2007年。
楊長鎮:〈殖民地的終戰人格分裂症〉,《蘋果日報》A12版論壇「焦點評論」,2015年5月18。日。

七、網路資料
〈文學從阿緱城起跑,屏東縣阿緱文學會成立〉,《市政月刊》第306期,2008
年4月。檢索日期:2014年7月30日。網址http://163.29.244.3/magazine/306/306_4.htm

李瑞騰總編輯:《1997年台灣文學年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年,頁225-226。檢索日期:2013年8月20日。網址:http://almanac.nmtl.gov.tw/opencms/almanac_data/almanacXmls/Almanac0015.html?show=People&rdm=1418431421062

李喬談陳寧貴詩:《大愛客家週刊》。檢索日期:2013年6月7日。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JkGKjqFf8

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檢索日期:2013年8月20日。網址: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632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檢索日期:2014年7月30日。網址:http://www.cultural.pthg.gov.tw/home01_3.aspx?ID=$4004&IDK=2&EXEC=D&DATA=4229&AP=$4004_HISTORY-0

郭漢辰個人網站。檢索日期:2014年8月20日。網址:
http://blog.udn.com/s 114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1143/

「陳寧貴詩人坊」。。檢索日期:2013年6月7日。網址:http://ningkuei.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7.html

陳雋弘網路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檢索日期:2013年8月20日。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skyflys

達卡鬧臉書網誌。檢索日期:2014年9月26日。網址: https://zh-hk.facebook.com/notes/%E9%81%94%E5%8D%A1%E9%AC%A7/%E8%A9%A9%E9%82%A3%E5%80%8B%E6%99%9A%E4%B8%8A/304969341338

達卡鬧《飄流木~88後的南迴詩篇》。檢索日期:2014年9月26日。網址:http://www.indievox.com/dakanow

高子衿:〈太陽落下的方向是家鄉-撒伐楚古˙斯羔烙〉,高美館:《南島當代藝
術》第20期,2008年6月,頁92-95。檢索日期:2013年8月5日。網址:http://austronesian.kmfa.gov.tw/Ver_10/ContentFile/200912315176140.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