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之生死觀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吳承翰
作者(外文):Wu, Cheng-ha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121-140
主題關鍵詞:莊子生死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老莊以道為最高的存在與宇宙根源依據,因而處理人所遭遇的一切的問題時,亦大抵不離以道為本的基本要求。但莊子對道的論述,是本於老子卻又有所擴張。本文即從莊子對於生與死的態度切入,來見莊子的理論體系。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生命的源頭開始談起,然後談論這個源頭如何對生命發生影響和作用。第二和第三部分則是談莊子如何消除人對生死之生命現象的執著,以及人該採取什麼態度去面對這個重大的課題。莊子希望能夠取消一般人「悅生惡死」的思考模式,於是既從取消形軀的重視,又希望從認知中完全消除一切的對立情況,而生和死,便從原本的生命現象,變成抽象的概念,為一切對立的象徵。最後莊子認為超脫生死之外,有另一種更高存在,作為人的生命主體,而人應當如何去追求、達到那個境界,此為本文第四部分之討論。
圖書
1.宣穎、王輝吉(1969)。莊子南華經解。台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子、王叔岷(1999)。莊子校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不韋、陳奇猷(1984)。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亨(2004)。老子正詁。高亨著作集林第五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