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悲歌--從《世說新語》論魏晉士人的「悲」情
書刊名:雲漢學刊
作者:吳佩樺
作者(外文):Wu, Pei-hua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6
頁次:60-77
主題關鍵詞:魏晉士人世說新語悲慟悲憫Wei and JinShi Shuo Xin YuGriefSorrowMourn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
  • 點閱點閱:103
期刊論文
1.王妙純(20060700)。《世說新語.傷逝篇》的悲傷容顏。哲學與文化,33(7)=386,11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隆獻(20080500)。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臺大文史哲學報,68,39-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振念(19940400)。中國詩中之懷鄉主題。中山人文學報,2,7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隆獻(20050600)。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重心。臺大中文學報,22,99-103+105-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金凌(1998)。文學與慈悲。第三屆魏晉南北朝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田秀鳳(2003)。六朝悲美詩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敏菁(199007)。性別、自尊、武斷、同理心與生氣表達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芳寧(2003)。同理心成長團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IKrishnamurti、徐念慈(201001)。悲傷是愛,一種有覺知的心靈。臺北:探索.三部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hilip Koch、梁永安(199711)。孤獨。臺北:立绪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守華(1998)。世說新語發微。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澤厚(198407)。美的歷程。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俊英、蔣見元(1992)。詩經。台北: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大杰(199812)。魏晉思想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曉芒(199505)。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orden, J. William、李開敏、林方晧、張玉仕、葛書倫(1995)。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1999)。美學三書。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濟喜(1995)。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士的孤獨意識。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宗白華(1987)。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盛源、袁濟喜(2000)。六朝清音。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立(1998)。中國古代復仇文學主題。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8)。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余至浩(20100719)。研究發現:快樂與悲傷會傳染,http://anntw.com/ 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5342, 2012/0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