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墨家兼愛思想之嬗變--從「兼」字涵義談起
書刊名:成大中文學報
作者:劉文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Wen-ch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42
頁次:頁1-3+5-38
主題關鍵詞:墨家兼愛天志志功觀差等觀MoismJian aiUniversal loveTianzhiThe will of heavenZhigong GuanConcept of will and meritChadeng GuanConcept of differing ran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4
  • 點閱點閱:115
期刊論文
1.周富美(19851100)。墨辯與墨學。臺大中文學報,1,187-2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管(194406)。釋體兼。文史雜誌,3(11/12),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克劍(2001)。儒墨之辨。浙江社會科學,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文清(20000900)。試論墨家之仁義思想。臺北師院語文集刊,5,9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永生(2009)。墨子人本思想的結構。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1),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富美(19771200)。墨子兼愛說平議。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6,99-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隆獻(20050600)。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重心。臺大中文學報,22,99-103+105-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戴卡琳(2005)。The Growing scope of “jian 兼”: Differences between Chapters 14,15 and 16 of the Mozi。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哲學系等主辦 (會議日期: 20050325-20050326)。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系。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啟超(1992)。墨子學案。上海:上海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孔穎達、阮元(198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煥鑣(1987)。墨子校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闓運(1975)。墨子注。無求備齋墨子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伍非百(2004)。墨子大義述。十家論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亨(1970)。墨經校詮。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癸淼(1977)。墨辯研究。臺北:世界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永義(2001)。墨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文清(2004)。墨子‧大取篇。「權」與「求」、「倫列」新解。墨子研究論叢(六)。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薛保綸(1976)。墨子的人生哲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吉永慎二郎(1995)。兼愛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墨子研究論叢(三)。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宇野精一、林茂松(1977)。中國思想(三):墨家、法家、邏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授楚(1989)。墨學源流。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啟超(1957)。墨經校釋。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毓江、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1992)。墨子校注。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丁福保(1983)。說文解字詁林。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戒甫(1979)。墨辯發微。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拱(1988)。儒墨平議。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熹、徐德明(201010)。四書章句集注。上海:合肥: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俊光(1992)。墨子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孟麟(1983)。墨辯邏輯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2008)。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進安(20030000)。墨家哲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譚家健(1995)。墨子研究。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傅偉勳(1990000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伯峻(2000)。古漢語虛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荀況、楊倞、王先謙(1977)。荀子集解。藝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英時(2003)。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讚源(1996)。墨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賢中(20030000)。墨學:理論與方法。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孫中原(1993)。墨學通論。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問梅(1988)。墨學之省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詒讓、孫以楷、墨翟(1987)。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聯陞、段昌國(2000)。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兆明(1993)。「報」的概念及其在組織研究上的意義。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