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紀錄片的生死議題談生命教育與生活管理
書刊名:警察行政管理學報
作者:廖慶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Ching-hua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149-170
主題關鍵詞:紀錄片美學生死學預立遺囑墓誌銘Documentary filmsAestheticsLife-and-death studiesLiving willEpitap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3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祝康偉(200907)。案例①說服客戶--德宇製作公司總經理史祖德、導演史筱筠:花30分鐘,4度獲國家地理頻道合約。Cheers,106,10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米奇‧艾爾邦、栗筱雯(2004)。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米奇‧艾爾邦、白裕承(2006)。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squith, Rafe、卞娜娜等(200804)。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台北: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übler-Ross, Elisabeth(1997)。On Death and Dying。Simon & Schuster。  new window
5.Plato(1985)。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Plato。臺北:馬陵。  new window
6.Kübler-Ross, Elisabeth、李永平(2002)。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台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大衛‧凱斯樂、陳貞吟(2000)。臨終關懷。台北:商流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Nichols, Bill(2001)。Introduction to Documentary。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史筱筠(2010)。綻放真台灣系列:靈域對話,台北:文采公播視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乙峰(2006)。生命,台北:全景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5)。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台北:台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9)。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台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0)。雷夫老師的莎士比亞課--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萱儀(20041019)。紀錄片「生命」創造台灣電影奇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佳琦(20090211)。拍片是我意外的旅程--許慧如與《黑晝記》,http://anarchichi.blogspot.tw/2009/02/blog-post.html, 2012/0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慧如(2009)。黑晝記,台北:智慧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