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心性體認」生死學探討--以曾昭旭「愛情仁學」為例
書刊名:逢甲中文學刊
作者:周柏霖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0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生死學曾昭旭愛情仁學兩端一致心性體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8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金觀濤、劉青峰(20070700)。從中國文化看終極關懷理念型態。生死學研究,6,7-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黃萬盛、陳來、朱維錚、陳少明、趙汀陽、宋志明(2008)。儒學第三期的三十年。開放時代,2008(1),4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昭旭(20070300)。論唐君毅先生在愛情學上的先驅地位。鵝湖,32(9)=381,19-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衍南(20020500)。現代人的心性導師--專訪曾昭旭教授。文訊,199,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20010600)。「儒家生死學」的一些省察--以「論語」為核心的展開。輔仁宗教研究,3,13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俊裕、周柏霖(20150200)。心性體認本位的生死學社會實踐之探討與理論建構。生死學研究,17,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霍晉明(20110900)。「現代化」情境下的道德實踐問題--從牟宗三先生的「坎陷說」到曾昭旭先生的「愛情學」。鵝湖,37(3)=435,5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俊裕(20041200)。儒學的生死學--以晚明儒學為文本。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4,225-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中曾(20031200)。傅偉勳的生死學與心性論--以《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為中心的討論。生死學研究,1,11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釋慧開(20031200)。談生論死--從避諱生死到探究生死。生死學研究,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柏園(20120800)。春風又綠江南岸--讀〈「王邦雄、曾昭旭兩先生七十大壽慶祝會」記錄〉有感。鵝湖,38(2)=446,9-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安梧(20111000)。「儒道情懷」與「鵝湖精神」--從「王邦雄」與「曾昭旭」時代的《鵝湖月刊》說起。鵝湖,37(4)=436,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立驤(20110900)。略論王邦雄、曾昭旭老師其人其學之異同--為慶賀王、曾兩位恩師七十華誕而作。鵝湖,37(3)=435,1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妙芬(19991200)。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6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龔鵬程(2012)。兩先生。第一屆新儒家與新道家學術研討會。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玉玫(2006)。孟子思想的生死學議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曉江(2006)。生死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86)。四書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昭旭(2003)。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論儒學的文化面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1985)。人生之體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偉勳(1998)。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仁厚(1998)。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思與開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英銘(1998)。台灣之哲學革命:終結三重文化危機與二十世紀之告別。臺北:書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夫之(1996)。思問錄內篇。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弗蘭克、趙可式、沈錦惠(2009)。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光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運星(2009)。生死學。臺北: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克爾羅斯基、唐君毅(2001)。先知論愛情:愛情之福音。臺北縣新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偉勳(1998)。生命的學問。臺北市:生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曉江(20040000)。生命終點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偉勳(1994)。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埃里希.佛洛姆、孟祥森(2010)。愛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德慧、石家儀(2011)。生死學十四講。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昭旭(1984)。情與理之間。漢光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昭旭(2008)。讓孔子教我們愛。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妙純(20110900)。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析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19980000)。死生與義理--劉宗周與高攀龍的承諾。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4)。論五十年來的中國思想。生命的學問。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昭旭(2003)。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衍義。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