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鄒族植物知識典範及其變遷
書刊名: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作者:浦忠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u, Chong-yo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4:1
頁次:頁151-167
主題關鍵詞:鄒族植物知識典範變遷TsouPlant knowledgeParadigm shif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3
  • 點閱點閱:62
本文目的在描繪傳統鄒族植物的知識典範,並描述近來部落植物變遷的故事及其文化意義。過去這幾十年間,鄒族部落的植物發生許多變化,有的植物被清除,有的植物被移入,也有的植物不請自來,這樣的植物變遷帶來新的植物知識體系,也改變鄒族原有的認知模式。作者認為,移植外地物種,學習新的植物知識,是當今現代性與混雜性文化的必然現象。而跨界流動、移植與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周遭原本的植物知識體系該如何保存與轉化,更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面向。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aradigm of traditional the Tsous' Plants, and the stories about the shifting of the Tsous' plants recently. In the past decade, there are a lot of shift in the plants, some of which are swept, some are imported, and some just appeared. The shifting of plants here brings new knowledge systems, and also changed the original cognitive models. The author claims importing species and learning new plants knowledge are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which combines modernity and hybridity. The most worth to pay attention is how to preserve and to shift original plants knowledge systems in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mobility, transferring and learning.
期刊論文
1.陳茂泰(19730900)。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浦忠勇(2013)。從植物誌到民族植物誌:阿里山鄒族植物調查述略。原住民族工作坊,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5月10-1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浦忠勇(2013)。命名、利用與分類:阿里山鄒族植物初探。第九屆嘉義研究論文研討會,(會議日期: 10月2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張培倫(2010)。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國家考試與原住民族知識學術研討會,考試院、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會議日期: 12月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浦忠勇(2006)。儀式.部落觀光‧新認同--論阿里山鄒族「生命豆祭」。第三屆休閒、文化與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會議日期: 4月13-14日)。台北: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浦忠成(1994)。臺灣鄒族神話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浦忠成(1996)。庫巴之火。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拉夫琅斯‧卡拉雲漾、嚴新富(2013)。山林的智慧:排灣族Tjaiquvuquvulj群民族植物誌。屏東縣瑪家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恆達(2001)。空間即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宏進(2002)。鄉村社會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丁慧、邱柏瑩、林聖峰、陸象豫(2011)。鄒族之植物利用。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浦忠成(1993)。臺灣鄒族風土神話。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浦忠成(2010)。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avis, Wade、高偉豪(2012)。生命的尋路人。新北市: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巴蘇亞•博伊哲努(2000)。敘事性口傳文學的表述--臺灣原住民特富野部落歷史文化的追溯。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巴蘇亞.博伊哲努(2002)。思考原住民。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依憂樹.博伊哲努(1996)。臺灣鄒族生活智慧。臺北市: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應貴(19860000)。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嵩山(19950000)。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ajete, Gregory(2000)。Native science: Natural laws of interdependence。Clear Light Publishers。  new window
15.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浦忠成(2007)。被遺忘的聖域。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華勒斯坦、黃燕堃(1999)。是指路明燈還是幻象?。發展的迷失。中國香港:牛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rglin, Stephen A.(2000)。農民、種籽商和科學家:農業體系與知識體系。發展的幻象。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