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保教尊孔」的流變與維新派的失勢和中國哲意蘊的延展
書刊名:鵝湖
作者:焦宗燁
作者(外文):Jiao, Zong-ye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0:8=476
頁次:頁31-45
主題關鍵詞:耶穌教伊斯蘭教啟蒙儒學近代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8
  • 點閱點閱:4
作為十九世紀末中國思想界一個關鍵術語,保教尊孔的價值博大深遠。保教尊孔的延宕對維新派具重要意義,表徵著維新派實力的消長;展示著中國學近代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影響波及到中國文化的近代化。又因維新派對「孔教」的建構和對「保教」的論述參照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功用,使得假教尊孔的範疇跨越了儒學、孔教,進而基本奠定中國搶學話語體系。
圖書
1.康有為(1956)。新學偽經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文江、趙豐田(1981)。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北京市檔案館(2001)。楊度日記(1896-1900)。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有為(2012)。大同書。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嗣同、姚彬彬(2010)。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有為(2011)。中庸注。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有為(1906)。歐洲十一國遊記。上海:廣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章太炎、湯志鈞(1977)。章太炎政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成禺(1997)。世載堂雜憶。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靜如、劉志強(199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啟超、朱維錚(2000)。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康有為、湯志鈞(1981)。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康有為、樓宇烈、康同璧(1992)。康南海自編年譜(外二種)(附梁啟超著《康有為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公權、汪榮祖(1997)。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才質(1980)。唐才常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嗣同、蔡尚思(1981)。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平客(20090716)。任繼愈:儒教的幽靈在遊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00917)。任繼愈:儒家就是宗教,中華民族要脫貧脫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皮錫瑞(1898)。皮鹿門學長南學會第二次講義,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啟超(2008)。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國近代學術思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康有為(1981)。中國學會報題詞。康有為政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世凱(1986)。大總統祭聖告令。中國近代政治思想論著選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