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青年的新世界觀:瞿秋白與辯證唯物主義
書刊名:東亞觀念史集刊
作者:簡金生
作者(外文):Jian, Jin-sh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9
頁次:頁101+103-149
主題關鍵詞:五四瞿秋白馬克思列寧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The May Fourth MovementQu QiubaiMarxism-LeninismDialectical materialismHistorical materi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1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楊貞德(19940900)。胡適科學方法觀論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5,129-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克武(20100300)。蔣介石與賀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7,1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秋白(19240801)。實驗主義與革命哲學。新青年,10(3),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川均、施存統(1928)。辯證法的唯物論。現代中國,2(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申彥俊(19280215)。唯物史觀辯證法之研究。國民公論,4,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艾思奇(1934)。廿二年來之中國哲學思潮。中華月報,2(1),B41-B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大釗(1919)。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新青年,6(5),521-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初黎(19371120)。十年來新文化運動的檢討。解放,1(24),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鐵聲(19280315)。辯證法的唯物論。文化批判,3,2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鐵聲(19280415)。辯證法的唯物論。文化批判,4,2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志遠(1934)。蘇俄哲學思潮之檢討。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創刊號,132-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阿多那斯基、石夫節(19240801)。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底幾個規律。新青年,10(3),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31)。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新月,3(4),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高傭(1932)。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六本社會科學書。中學生,22,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獨秀(19231220)。科學與人生觀序。新青年,10(2),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康(19280501)。五四運動與今後的文化運動。流沙,4,2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彭康(19280315)。思維與存在:辯證法的唯物論。文化批判,3,1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康(19280215)。科學與人生觀:近幾年來中國思想界底總結算。文化批判,2,2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彭康(19300228)。新文化運動與人權運動。新思潮,4,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東蓴(1936)。中國史讀本 第一課 萬物時時在變化。小學生,6(6),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東蓴(1936)。中國史讀本 第二課 變化的法則也適用於人類社會嗎?。小學生,6(7),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東蓴(1936)。中國史讀本 第五課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呢?。小學生,6(1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東蓴(1936)。中國史讀本 第四課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小學生,6(9),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東蓴(1929)。從自然科學的唯物論到辯證的唯物論。民鐸雜誌,10(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蒲列哈諾夫、鄭超麟(19240801)。辯證法與邏輯。新青年,10(3),3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叔琴(1933)。當作認識論的辯證法。中學生,31,21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若詩(19280916)。辯證法是什麼。現代中國雜誌,2(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德博林、李初黎(19280515)。唯物辯證法精要。文化批判,5,6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尚思(1936)。三十年來的中國思想界。天籟,25(2),119-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瞿秋白(19230615)。世界的社會改造與共產國際(共產國際之黨綱問題)。新青年,10(1),1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瞿秋白(1924)。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東方雜誌,21(1),F1-F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隆基(1931)。論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理論上的批評。新月,3(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孫善豪(20010600)。「存有的前提」與「認識的前提」論三種邏輯上可能的關係--以哲學史上實際出現過的三種主張為例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7,181-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善豪(19951100)。馬克思主義的三位一體。哲學雜誌,14,216-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善豪(20020700)。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黑格爾」關係的討論--一個思想史的考察。揭諦,4,13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章清(2004)。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與中國社會的重組--對《新青年》同人「五四時期」思想分化的追蹤。近代史研究,2004(6),122-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歐陽軍喜(2008)。論抗戰時期《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影響。黨史研究與教學,2008(2),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歐陽哲生(2009)。《新青年》編輯演變之歷史考辨--以1920-1921年同人書信為中心的探討。歷史研究,2009(3),8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屈維它(19230615)。東方文化與世界革命。新青年,10(1),6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瞿秋白(19231220)。自由世界與必然世界。新青年,10(2),3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譚輔之(1937)。最近的中國哲學界。文化建設,3(6),82-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孫善豪(19980900)。馬克思論意識形態。臺灣社會研究,31,11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克武(20080600)。胡適與赫胥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0,4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葉其忠(19961200)。1923年「科玄論戰」:評價之評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6,179+181-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羅志田(1999)。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看後五四時期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歷史研究,1999(3),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金觀濤(19901200)。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2,1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奇生(2007)。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以《新青年》為視點。近代史研究,2007(1),21-4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金觀濤(19931200)。「實踐論」與馬列主義儒家化。二十一世紀,20,19-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金觀濤(19960200)。唯物史觀與中國近代傳統。二十一世紀,33,3-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瞿秋白、鄭惠、瞿勃(1999)。瞿秋白譯文集。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湛波(1936)。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北平:人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列寧、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1993)。列寧哲學筆記。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亞東圖書館(1989)。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恩格斯(1995)。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秦孝儀(1978)。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君勱、丁文江(1997)。科學與人生觀。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湛波(1989)。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瞿秋白(1985)。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篇)。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秋白、瞿勃、杜魏華(1995)。瞿秋白論文集。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守和(1985)。瞿秋白思想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利興民(1988)。馬克斯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其駒、王炯華、張耀先(1991)。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從清末民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博、趙倩、王草、葛平竹(2003)。漢語中的馬克思主義術語的起源與作用:從詞彙--概念角度看日本和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耿彥君(2005)。唯物辯證法論戰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東蓀(1980)。唯物辯證法論戰。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秋實(2011)。解密檔案中的瞿秋白。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福齡(1988)。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全興、陳戰難、宋一秀(1998)。中國現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樂山(199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及其歷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溫樂群、黃冬婭(2004)。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論戰。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中好(1992)。瞿秋白哲學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蘇俄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1949)。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Knight, Nick(2005)。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From Qu Qiubai to Mao Zedong, 1923-1945。Springer。  new window
25.Kolakowski, Leszek、Falla, P. S.(1978)。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its Origins, Growth, and Dissolu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6.郭潁頤(1965)。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7.普列漢諾夫、中國人民大學編譯室(1962)。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Callixiicos, Alex、簡守邦(2004)。社會理論思想史導論。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Dirlik, Arif(1978)。Revolution and History: The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0.Herding, Neil(1996)。Leninism。Durh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1.亞東圖書館(1925)。科學與人生觀。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毓生、穆善培、蘇國勛、崔之元(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Dirlik, Arif(1989)。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New York。  new window
35.馬克思、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2001)。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石川禎浩、袁廣泉(2006)。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江勇振(2013)。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Meisner, Maurice J.(1967)。Li 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19230730)。瞿秋白致胡適函(HS-JDSHSC-1946-001)。,北京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ngels, Friedrich(1995)。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觀濤、劉青峰(2008)。中國個人觀念的起源、演變及其形態初探。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劉青峰(2002)。試論中國式的自由主義--胡適實驗主義和戴震哲學的比較。自由主義與中國近代傳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ellner, Douglas(2005)。Western Marxism。Modern Soci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