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國立臺灣博物館改制到南島文化園區--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設與不設的治理術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盧梅芬
作者(外文):Lu, Mei-fe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2:1
頁次:頁5-33
主題關鍵詞:治理性機構權力知識/權力關係收編原住民族教育法GovernmentalityInstitutional powerKnowledge/power relationsIncorporationEducation Act for Indigenous Peopl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盧梅芬(20120700)。從殖民同化到多元尊重的新國族論述探討國家級博物館、國家敘述與原住民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26(3),111-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瑞明(20041200)。試探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兼析南島文化園區之籌建。科技博物,8(4),82-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功明(20030600)。臺灣博物館展示中原住民主體性之探討。科技博物,7(2),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20030900)。博物館與國家社會的發展。故宮文物月刊,21(6)=246,4-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吳富(2003)。【全球觀察】南島民族領袖會議紀實,共創美麗新世界。經典雜誌,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其南(20080900)。博物館的文化政治--臺灣博物館的誕生與日本殖民統治。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1(3),8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清志(20051200)。南島文化園區興建計畫之推動歷程與感想。文化驛站,18,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梅芬(20160600)。從南島語系到南島奇觀:南島文化園區規劃及其文化再現之形成脈絡。臺東大學人文學報,6(1),35-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美儀(2011)。呂理政訪談錄:一座奉獻給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博聞,9,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叔倬(2014)。美國原住民族文物的管理與歸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32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維新(2002)。游內閣將士用命•泛藍軍輸輸去。新臺灣新聞週刊,3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政賢(2016)。臺灣「國家原住民族博物館」的籌設歷程與當代建構。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0,117-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梅芬(20171000)。國家博物館與文化公民資格:杜正勝故宮改革中的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研究,24,9-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rady, M. J.(2008)。Governmentality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Understanding the indigenous museum in a settler society。Social Identities,14(6),763-773。  new window
15.胡家瑜(19960600)。從民族學研究到異文化展示--由臺大人類學系「原住民物質文化」特展談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1,148-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志弘(20100700)。文化如何治理?一個分析架構的概念性探討。人文社會學報.世新大學,1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志興(201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社會的連結與互動。「民族發展與文化園區的經營:臺灣原住民族與日本愛努民族的比較」學術工作坊。屏東: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行政院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126-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郁秀(2002)。文化深耕: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發展空間。文化新世紀:博物館經營之實戰策略研習會,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主辦 。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建年(2006)。臺灣推動南島民族論壇的構想。南島論壇國際研討會。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俊裕(2013)。文化「治理」與文化「自理」:臺灣當代知識分子與文化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公共性危機:2013文化研究會議。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立法院(2000)。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立法院(1997)。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立法院(2001)。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立法院(2001)。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立法院(2001)。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立法院(2001)。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立法院(2000)。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立法院(2003)。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立法院(2003)。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立法院(2004)。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立法院(2003)。立法院公報。臺北:立法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子寧(2007)。博物館如何再現「歷史」: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歷史收藏與展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省議會(1996)。台灣省議會公報。南投:臺灣省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省議會(1995)。臺灣省議會公報。南投:臺灣省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省政府(1996)。臺灣省政府公報。南投:臺灣省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譚光鼎、浦忠成、王嵩山、莊世瑩(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委託研究計畫之二。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侯一明(2010)。歷史展示與異己建構:1930年代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歷史室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鳳娟(2006)。國家施為與地方發展--以臺東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秉謙(2009)。臺灣原住民族的南島民族想像--以1990年代《南島時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正儀(2004)。台灣歷史博物館規劃理念與展示架構研究:意識型態變遷與台灣文化形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郁茹(2015)。一個以「臺灣」為主體的敘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歷史意識(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嵩山、浦忠成、何傳坤、郭美芳、涂淑薰(2002)。跨世紀的視野: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文史館展示規劃報告書。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ymlicka, Will(1995)。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行政院文建會(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原民會(200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原住民地區鄉鎮市各行政機關出國報告提要:夏威夷原住民族文化產業考察報告書。行政院原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4)。新十大建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南島文化園區興建計畫。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嘉誠(2012)。政府改造與考選創新。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東縣政府(2001)。臺東縣史.大事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隗振瑜(2007)。國立臺灣博物館年報2006。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經建會(2002)。中華民國92年國家建設計畫。臺北:經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essage, K.(2014)。Museums and Social Activism: Engaged Protest。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1.Crocombe, R.(2007)。Asia in the Pacific Islands: Replacing the West。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王效岳(20010618)。臺博館定位•可著重生物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理政(19940716)。新博物館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2002)。博物館與國家社會發展,臺北: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儀(20021211)。夏威夷結合原住民文化優勢•成功發展觀光業•文化傳承•玻里尼西亞舞出一片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銘宗(20000808)。臺博館明年改隸教育部•屬自然科學類性質.為臺灣最早歷史博物館•未來將改名為國立臺灣自然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rimes, W.(1988)。The Indian Museum's Last Stand。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嵩山(2009)。族群與想像的博物館:臺灣原住民族與客家的比較研究。製作博物館。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2003)。原住民博物館的意義。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孔文吉(2003)。從博物館與原住民關係談起:對文物呈現及文化霸權的批判。批判、反省與實踐:百年來臺灣博物館的原住民文化展現論壇。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理政(1999)。文化的財產權與詮釋權。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庭康(2002)。葛蘭西:國家權力與文化霸權。意識、權力與教育。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ennett, T.(1995)。The political rationality of the museum。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New York。  new window
7.Bennett, T.(1995)。The exhibitionary complex。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New York。  new window
8.Althusser, L.(2001)。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9.Pieterse, J. N.(2005)。Multiculturalism and museums: Discourse about other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Heritage, Museums and Galleries: An Introductory Reader。Routledge。  new window
10.Foucault, M.(1991)。Governmentality。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  new window
11.Erickson, P. P.(2008)。Decolonizing the "nation's attic":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and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making in a national space。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Critical Conversations。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new window
12.Crocombe, R.(2010)。The software of China-Pacific Island relations。Contemporary China Vol. 26 Looking North, Looking South: China, Taiwan and South Pacific。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new window
13.劉璧榛(20100000)。文化產業、文化振興與文化公民權:原住民族文化政策的變遷與論辯。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