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年來大陸地區日據及光復初期臺灣史研究述評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陳小沖
作者(外文):Chen, Xiao-cho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4
頁次:頁197-238
主題關鍵詞:大陸地區臺灣史研究日據時期光復初期Mainland ChinaTaiwan history researchJapanese colonial eraEarly retrocession peri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林文凱(20171200)。臺灣近代統治理性的形構:晚清劉銘傳與日治初期後藤新平土地改革的比較。臺灣史研究,24(4),3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忠純(2011)。張之洞「援外保臺」思路演變及其與「臺灣民主國」關係考論。臺灣研究集刊,2011(3),74-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星(2012)。日據時期閩臺農業交流的概況及特點。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4),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忠純(2009)。大陸臺灣史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分析:以《臺灣研究集刊》歷史類論文(1983-2007)為中心。臺灣研究集刊,2009(2),7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蘇顏、劉小新(2017)。1920年代臺灣左翼思想的興起及與東亞左翼知識圈的互動。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26-3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孔蘇顏、劉小新(2017)。潛流:1950-60年代臺灣左翼的存在形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7(8),11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孔蘇顏、劉小新(2017)。論1927年至1937年臺灣左翼思想的發展及問題。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2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章清(2010)。略論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對廈門的新聞殖民活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1),125-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海(2017)。中日警察權與籍民管理之爭:以廈門警察分局事件為中心。臺灣研究集刊,2017(3),9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湛(2017)。日據時期日本殖民者對臺灣山地的控制和掠奪。福建史志,2017(2),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琨(2015)。殖民地臺灣與偽滿洲國「放送劇」研究(1937-1945)。臺灣研究集刊,2015(2),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瑩(201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習俗的演變。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5),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鍵(2013)。出席臺共成立大會的中共代表「彭榮」身份辨析。北京社會科學,2013(4),5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玉國(2015)。從公會堂到中山堂:公共空間的歷史轉變--以臺灣光復前後的文化為中心。閩臺文化研究,2015(2),1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玉國(2015)。日據時期臺灣茶業同業組織業務演變述論。閩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48-5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林楠、翁嘉禧(2010)。日據時期臺灣煤礦業的發展變遷。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10-114+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史吉祥、劉立麗(2014)。日本殖民地博物館文化研究(上):以關東廳博物館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溥儀研究,2014(2),6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史吉祥、劉立麗(2014)。日本殖民地博物館文化研究(中):以關東廳博物館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溥儀研究,2014(3),67-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史吉祥、劉立麗(2014)。日本殖民地博物館文化研究(下):以關東廳博物館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溥儀研究,2014(4),40-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左玉河(2012)。日據時期臺灣的墨學研究:以黃純青、連雅堂、張純甫等人為中心的考察。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7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嘉(2015)。近代以來臺灣的留日教育。北京社會科學,2015(10),7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希敏(2015)。光復初期臺灣國語運動與國語教育重建。教育史研究,2015(2),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雙一(2009)。從祖國接受和反思現代性:以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的祖國之旅為中心的考察。臺灣研究集刊,2009(4),8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成喬明、謝建明(2012)。殖民統治下臺灣音樂界反日活動考察。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4),28-32+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卓恩(2016)。光復初期「臺灣文化協進會」宗旨與始末初探。蘭州學刊,2016(1),50-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永寧、林真(2017)。抗戰初期(1937-1938)在閩臺民回復國籍論析。閩臺文化研究,2017(4),24-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麗仙(2013)。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的教育活動。海峽教育研究,2013(1),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宋幫強(2010)。日本侵占時期臺灣共產黨政治綱領焦點問題評析。中共黨史研究,2010(4),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宋幫強(2011)。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分裂之研究。現代臺灣研究,2011(2),6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宋幫強(2012)。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研究。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16-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宋幫強(2013)。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對農民運動的影響。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3(3),3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宋幫強(2016)。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對工人運動的影響。理論月刊,2016(5),93-98+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晨(2011)。從紀錄片《跳舞時代》看臺灣日據時期流行歌曲文化「現代化」的殖民性。華文文學,2011(2),8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理(2010)。日據臺灣時期警察對原住民的綏撫與鎮壓。抗日戰爭研究,2010(4),3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鈞(2017)。專題研究:深化臺灣新文學研究的最佳路徑--以「1926-2016:臺灣小說中的『中華敘事』研究」為例。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12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穎、陶道強(2015)。日據後期臺灣山地政策述論。經濟與社會發展,2015(3),149-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細珠(2016)。臺灣光復初期許壽裳若干史實考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細珠(2017)。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理蕃政策」的真相:讀傅琪貽著《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原住民抗日歷史研究:以北臺灣泰雅族抗日運動為例》。臺灣研究,2017(2),87-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曉紅、林豪(2014)。日據時期臺灣電影產業的日本統制狀況研究。電影新作,2014(4),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汪小平(2016)。臺灣光復初期陳儀的財政政策及其效果。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0),199-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沐昀(2010)。本土立場與東方視野:呂赫若日記初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5),13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海娟(2014)。日本殖民統治者在臺灣的戰時廣播宣傳。傳媒觀察,2014(10),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周偉亮、郭權(2016)。「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與光復初期的臺灣警政。海峽教育研究,2016(3),3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周詩吟(2015)。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土地清丈對臺灣的影響。財經政法資訊,2015(6),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星(2014)。光復後閩臺交流的特點:以赴臺考察團為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1),1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豪、李曉紅(2016)。「皇民化」時期臺灣紀錄片的帝國記憶與殖民宣傳:以《南進臺灣》為例。當代電影,2016(3),139-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武政文(2013)。日本統治時期臺灣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特點及啟示。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7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武繼平(2011)。郁達夫訪臺史實考訂。東岳論叢,2011(3),119-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計璧瑞(2010)。文學書寫中的殖民現代性表徵及其文化政治寓意。華文文學,2010(3),6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倪霞(2014)。日據初期後藤新平與臺灣殖民地初等教育。武夷學院學報,2014(1),7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徐博東、黃志平(2015)。乙未武裝反割臺義軍統領吳湯興、徐驤、邱國霖大陸祖籍考。臺灣研究,2015(6),8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馬英萍(2016)。臺灣「霧社事件」的日本文學書寫:戰後至今的文本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8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馬泰祥(2013)。殖民地身份認同與左翼傾向:以《臺灣新文學》(1935-1937)創作群體為中心。中國現代文學論叢,2013(12),14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馬泰祥(2014)。殖民地左翼文學刊物的堅持與潰敗:《臺灣新文學》(1935-1937)之文化生產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014(5),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馬泰祥(2015)。在臺灣文學史知識序列的建構中:論日據臺灣日語文學創作與文學歸屬問題。華文文學,2015(5),115-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馬泰祥(2016)。日據臺灣作家的日語創作實況及其意義。江蘇社會科學,2016(6),191-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高平(2010)。日據初期臺灣漢詩領袖籾山衣洲詩學研究。外國文學,2010(1),8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高潔(2013)。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談》的臺灣敘事。外國文學評論,2013(1),11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崔明海(2013)。光復初期臺灣國語運動的開展及其社會影響。抗日戰爭研究,2013(2),8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崔曉陽(2012)。日據時期臺灣長老會原住民傳教活動及其衰落探析。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103-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羽(2010)。日據時期臺灣醫師的疾病醫療書寫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010(2),6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羽(2012)。殖民地臺灣與「滿洲」文化圈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6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羽(2012)。臺灣地景書寫與文化認同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012(3),7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羽(2013)。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糖業文化書寫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7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暢(2012)。論海峽兩岸鄉土抗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80-8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躍(2015)。經濟學研究需要理論創新:基於維思史觀的思考。北京社會科學,2015(11),3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躍(2017)。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經濟改革的再思考:基於唯思史觀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2017(5),3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春英(2010)。共產國際「左」傾錯誤與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的解體。黨史研究與教學,2010(1),5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崇根(2012)。日據時期的臺灣民族學調查與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012(4),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鈞凱(2017)。作為思想問題的「二二八」。文化縱橫,2017(5),126-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曉平(2014)。語言轉換中的選擇:論日據時期臺灣本土作家的文化心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8),125-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曉鋒(2014)。扶持與統制: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地區廣播事業的歷史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12),63-79+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梁化奎(2013)。指導臺灣共產黨創建者詳考。中共黨史研究,2013(6),123-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莊恒愷、隋欣卉(2016)。臺灣光復初期大陸學生赴臺現象探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6),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許彬彬、李無未(2012)。日據初期臺灣閩南話會話課本教學和方言史價值。臺灣研究集刊,2012(2),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郭小燕(2017)。臺灣光復初期行總救濟麵粉的施放。惠州學院學報,2017(4),2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郭江山(2016)。臺灣光復初期的「國語推行員」:以廈門人林良為研究對象。海峽教育研究,2016(3),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郭俊超(2017)。「鄉土文學」:概念的理論想像與形構--以臺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鄉土文學論爭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2017(8),113-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郭麗平(2017)。臺灣內渡文人的心態及其影響下的文學創作。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17(3),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都斌(2012)。日據時期臺灣「同化教育」研究:以「國(日)語同化」政策為中心。抗戰史料研究,2012(2),3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韵(2010)。抗戰時期臺灣知識分子社會角色分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陳小沖(2010)。日據時期臺灣移民問題初探。臺灣研究,2010(2),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小沖(2010)。日據初期臺灣的書房調查及殖民地教育整編。臺灣研究集刊,2010(4),5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小沖(2011)。試論臺胞在大陸的抗日活動及其對臺灣前途命運的思考:兼評所謂日據時期臺灣人的「臺獨」運動。臺灣研究集刊,2011(3),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小沖(2013)。日據時期臺灣宜蘭地方社會轉型初論(1895-1936 年):以社會經濟與教育文化為視域。臺灣研究集刊,2013(2),69-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陳小沖(2014)。碑刻文獻所見之日本在臺殖民統治與社會變遷。臺灣研究集刊,2014(6),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陳小沖(2015)。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課程與教科書析論。臺灣研究集刊,2015(4),6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小沖、周雨琪(2016)。臺共成立大會之中共指導者彭榮其人補論。臺灣研究集刊,2016(5),7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名實(201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的本土化與民俗化。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8),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建樾(2014)。統一國語與建構國族:臺灣光復初期山地國語運動的思考脈絡。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2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美霞(2009)。現代性與臺灣日據時期通俗文學論述。華文文學,2009(2),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榕三(2010)。日據時期閩臺「三通」歷史變遷。現代臺灣研究,2010(5),5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艷雲(2010)。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對南洋種養業的調查與日本南進政策。求索,2010(8),240-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陶道強、秦家偉(2015)。日據臺灣初期的「撫墾署」述論。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陸卓寧(2016)。日據時期臺灣原住民境遇與文化認同問題。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6(1),9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彭聽(2010)。臺灣高山族日據時期重要文獻簡述。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5),10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曾繁相(2013)。論日據時期殖民地經濟政策對臺灣職業教育發展的制約。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1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程朝雲(2017)。戰時財政背景下的金門土地改革(1952-1957)。軍事歷史研究,2017(2),10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隋欣卉(2013)。臺灣光復初期的語言狀況。海峽教育研究,2013(1),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馮琳(2011)。國民黨退臺初期向下紮根的嘗試。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5),66-74+126-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馮琳(2016)。開羅會議至戰後初期蔣介石的復臺努力和主張。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69-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黃俊淩(2012)。光復初期臺灣社會文化事業的重建與發展。閩臺文化交流,2012(3),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黃俊淩(2014)。臺灣光復初期善後救濟業務之探析。惠州學院學報,2014(5),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黃俊淩(2015)。20世紀50至60年代臺灣與琉球經貿關係初探:以國民黨當局臺琉經貿政策為中心。臺灣研究集刊,2015(5),6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黃俊淩(2017)。光復初期臺灣教育視導制度析論。閩臺文化研究,2017(1),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黃新憲(2010)。日據時期臺灣女子留學日本考。教育評論,2010(4),11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黃新憲(2012)。日據時期臺灣職業教育探討。教育評論,2012(2),13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黃新憲(2012)。日據時期臺灣小學校初探。教育評論,2012(4),12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黃萬華(2011)。去殖民性進程中的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臺灣研究集刊,2011(1),3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楊雄、曹立、葉佳梅(2015)。殖民地開展體育運動的文化入侵和文化認同:以日據時期臺灣登山運動為例。體育科學研究,2015(5),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楊淑雲(2010)。從培遠堂聯額看丘逢甲乙未內渡初期的心態與情志。大眾文藝,2010(14),197-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楊齊福(2012)。再論1911年梁啟超臺灣之行。學術評論,2012(4/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楊曉斌(2011)。日據時期臺灣蕃童教育考。教育評論,2011(6),1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葉泓(2014)。臺灣省編譯館與光復初期創傷文化重建。時代報告(學術版),2014(10),259-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董建輝、周慧慧(2017)。從霧社事件看臺灣原住民族群關係。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74-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賈益(2012)。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語境中的吳鳳傳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6),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賈益(2017)。近代中華民族認同中的日月潭「番社」景觀。青海民族研究,2017(4),13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褚靜濤(2009)。陳儀與日據下臺灣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009(2),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褚靜濤(2013)。光復初期臺灣教育的接收與重建。民國檔案,2013(1),13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趙潔(2016)。臺灣機器局述論。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3),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劉小新(2009)。臺灣文學研究中的殖民現代性幽靈。東南學術,2009(5),134-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劉海榮(2007)。劉銘傳與臺灣近代化。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6-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劉凱軍(2014)。光復初期臺灣國語教育的師資問題。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21-1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樊洛平(2015)。面對殖民現代化的質疑和批判:以日據時代的臺灣小說創作為例。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47-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歐陽月姣(2017)。從「殖民地」到「國統區」:國族魅影籠罩下的臺灣去殖民化困境。臺灣研究集刊,2017(4),8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潘健(2012)。日據時期的臺灣紅茶業。廣東社會科學,2012(6),126-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潘健(2012)。日據時期臺灣茶業同業組織制度變遷探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2),8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潘健(2014)。日據時期臺海商貿的異化與延續:以臺灣「條約港」與「特別輸出入港」為中心。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蔡培瑜(2012)。日據時期臺灣高等學校的創立與發展:基於臺北帝國大學的研究。教育與考試,2012(3),63-6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鄧孔昭(2011)。陳儀與臺灣光復初期的文化重建。臺灣研究集刊,2011(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鄭巍(2013)。試論光復初期的臺灣高等教育。現代臺灣研究,2013(4),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黎湘萍(2013)。臺灣光復初期公共領域的建立與文學的位置:1945-1949。華文文學,2013(1),8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冀滿紅、趙金文(2010)。丘逢甲與南洋華僑。東南亞研究,2010(6),7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蕭如平(2014)。臺灣省主席陳誠與蔣介石的合作與衝突。臺灣研究集刊,2014(1),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戴樂(1994)。劉銘傳與臺灣的洋務運動。無錫教育學院學報,1994(3),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藍天(2009)。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形態的嬗變。學術交流,2009(8),167-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嚴泉(2013)。蔣渭水思想文化遺產與兩岸共同歷史記憶構建。現代臺灣研究,2013(1),5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馬英萍、雷慧英(2011)。日據時期臺灣文學評論四階段簡評。臺灣研究,2011(1),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進慶(2004)。序論臺灣近代化問題:晚清洋務近代化與日據殖民近代化之評比。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2015)。清代臺灣史研究的新進展:紀念康熙統一臺灣33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小沖(2009)。近年來大陸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08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8年12月17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2010)。日據時期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2012)。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鍵(2012)。日據時期臺灣少數民族武裝抗日鬥爭探析。北京:九州出版社。161-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鑫(2012)。臺灣作家許地山抗日愛國思想與活動述論。北京:九州出版社。113-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曉輝(2012)。日據時期的臺灣銀行與廣東。北京:九州出版社。219-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維勤(2012)。臺灣同胞在福建等地的抗日活動。北京:九州出版社。17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榕三(2012)。光復前後閩臺往來關係歷史變遷。北京:九州出版社。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朝雲(2012)。光復初期臺灣化肥工業的接收與重建(1945-1949)。北京:九州出版社。2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琳(2012)。臺灣光復前國民黨對臺胞的宣傳及其缺失:以中央電臺對臺廣播為例。北京:九州出版社。63-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一順(2012)。宋斐如抗日思想述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41-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國輝(2012)。日據時期在廈臺灣籍民的司法管轄。北京:九州出版社。228-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彥杰(2011)。光復初期臺灣的社會與文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遠清(2010)。幾度飄零:大陸赴臺文人沉浮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亞昕(2010)。二十世紀臺灣詩歌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褚靜濤(2012)。二二八事件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雙一(2010)。台灣文學創作思潮簡史。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娟英(2011)。板橋林家與閩臺詩人林爾嘉。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褚靜濤(2013)。國民政府收復臺灣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乃江(2009)。臺灣詩鐘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遠清(2010)。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極燉(2000)。臺灣近代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康化夷、康咏秋(2011)。黎景嵩與乙未反割臺鬥爭。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英哲、許雪姬、楊彥杰(2010)。臺灣省編譯館檔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小沖(2013)。日據時期臺灣與大陸關係史研究(1895-1945)。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嚴如平、賀淵(2011)。陳儀全傳:蔣介石重臣陳儀的傳奇人生。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祖基、陳忠純(2016)。社會轉型、抗擊外侮與近代化建設:晚清臺灣歷史映像(1840-1895)。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細珠、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2015)。中國大陸臺灣史書目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海鵬、李細珠(2015)。當代中國臺灣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丁志隆、福建省檔案館(2007)。臺灣義勇隊檔案:1937-1946。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尹全海、龐媛媛(2014)。中央政府賑濟臺灣文獻‧民國卷。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穎(2016)。霧峰傳奇:臺灣抗日英雄林正亨生死傳奇。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鍵(2009)。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1895-194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鍵(2010)。日據時期臺灣米糖經濟史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小平(2011)。光復初期赴臺知識分子初探:以許壽裳、黎烈文、臺靜農為中心的考察。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丘鑄昌(2011)。臺灣近代三大詩人評傳。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古繼堂(2010)。臺灣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雙一(2008)。臺灣文學與中華地域文化。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雙一(2014)。穿行臺灣文學兩甲子:朱雙一選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宋幫強(2012)。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汪景壽、計璧瑞(2012)。臺灣文學的民族傳統:汪景壽選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尚紅娟(2014)。臺灣地區公民教育發展中「文化認同」變遷之研究(1945-200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泉(2016)。臺灣近代歷史的全新視角: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前輩臺胞。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仁川(2014)。中國地域文化通覽:臺灣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政協宿遷市宿城區委員會(2012)。民族英雄楊泗洪。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洪卜仁(2010)。臺灣光復前後:1943-1946。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計璧瑞(2010)。被殖民者的精神印記: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孫風華(2013)。章太炎、連橫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較。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樂眉(2016)。百年臺灣電影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羽、陳美霞(2014)。鏡像臺灣:臺灣文學的地景書寫與文化認同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海鵬(2017)。臺灣光復史料匯編(第四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清芳、陳愛強(2011)。臺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郭明亮、葉俊麟(2005)。一九三〇年代的臺灣。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郭杰、白安娜、李隨安、陳進盛(2010)。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小沖、卓克華(2018)。陳小沖:臺灣史名家研究論集(二編)。臺北: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小沖、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歷史研究所(2013)。廈臺關係史料選編(1895-1945)。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支平(2005)。臺灣文獻匯刊。廈門:北京:廈門大學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建樾(2009)。臺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陳雲林、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傅蓉蓉(2014)。當代臺灣文學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惠民、司方維(2015)。臺灣文學研究35年(1979-2013)。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程朝雲(2014)。戰後臺灣農會研究(1945-1975)。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乃江、陳思和(2011)。東南壇坫第一家:菽莊吟社研究。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俊淩(2010)。抗戰時期福建崇安縣的臺灣籍民:心態史視域下的考察。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新憲(2012)。臺灣教育:從日據到光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萬華(2014)。多源多流:雙甲子臺灣文學(史)。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廈門市檔案局(2017)。近代廈臺交流檔案資料選編。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登翰、莊明萱、黃重添(1991)。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樊洛平、王萌(2014)。海峽兩岸女性小說的歷史流脈與創作比較。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謝必震(2009)。臺灣歷史與文化。北京:海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川島真(2004)。「殖民地近代性」特集解說。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博強(2014)。甲午戰後日本對臺灣地區的鹽業調查。臺灣歷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翔鶴(2016)。宗主國中小資本在殖民地:以日據時期臺灣「米糖相剋」問題為例的研究。臺灣歷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敏容(2014)。日據時代臺灣鹽對香港、澳門的輸出。海洋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天石(2009)。二二八事件與蔣介石的對策:蔣介石日記解讀。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彥杰(2016)。許壽裳與臺灣光復初期的民族文化重建。臺灣歷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芳(2014)。1900年日軍登陸廈門事件再研究:著重中國大陸、日本、臺灣三方的互動。臺灣歷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