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鄭仁泰事蹟考及其有關諸問題
書刊名:新亞學報
作者:伍伯常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1(下)
頁次:頁203+205-247
主題關鍵詞:鄭仁泰唐太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5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伍伯常(2005)。從窆昭陵:論唐太宗的陪陵之制及其陪陵功臣。九州學林,3(4),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卞孝萱(2001)。「玄武門之變」與《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2),127-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淑芬(19801000)。隋代南方政策的影響。史原,10,59-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艷紅(2002)。陳寅恪「關隴集團」說評析。廈門大學學報,2002(1),7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雷家驥(20101200)。試論唐初十二軍之建軍及其與十二衛的關係。中國中古史研究,10,111-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萬生(2010)。說「關中本位政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19-32+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印雙(2005)。「玄武門之變」史事新解。歷史教學,499,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蓬春(1998)。「玄武門之變」伏兵考辨。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5(4),114-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蓬春(1998)。「玄武門之變」伏兵計考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增刊),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昭陵博物館(1988)。唐安元壽夫婦墓發掘簡報。文物,1988(12),3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伍伯常(20120500)。李淵太原起兵的元從功臣--兼論楊隋之世的關隴集團。臺大文史哲學報,76,107-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德喜(19920300)。「關隴集團」政權中的河南竇氏--代北外戚家族個案研究之二。文史學報. 中興大學,22,10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伍伯常(20110600)。隋唐之際的割據勢力--以貴胄出身的李淵和李密為中心。東吳歷史學報,25,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雷艷紅(2004)。武德年間的唐突關係與玄武門之變的爆發。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4(3),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錦繡(1997)。論「李氏將興」--隋末唐初山東豪傑研究之一。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4(4),3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錦繡(2004)。論「劉氏主吉」--隋末唐初山東豪傑研究之二。史林,2004(5),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程宗才(1984)。建成元吉何以必走玄武門。新疆大學學報,1984(1),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戟(2001)。陳寅恪與中國中古史研究。歷史研究,2001(4),14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山下將司(2003)。玄武門の變と李世民配下の山東集團--房玄齡と齊濟地方。東洋史學,85(2),1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堀井裕之(2005)。即位前の唐太宗・秦王李世民集団の北斉系人士の分析。駿台史學,125,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民信(19910000)。薛仁貴北征九姓考。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169-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錦華(2009)。隋末唐初洛州與秦王權力集團之形成--近人研究檢討。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 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28-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谷川道雄、耿立群(1998)。世界帝國的形成:後漢--隋.唐。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牛致功(2002)。唐代碑石與文化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寅恪(1974)。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香港: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寅恪(1974)。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香港: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溫大雅(1983)。大唐創業起居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永年(2000)。文史探微:黃永年自選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溥(1998)。唐會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預、孔穎達、陸德明、阮元、盧宣旬(1965)。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建榮(2004)。鐵面急先鋒:中國司法獨立血淚史(514-755)。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司馬光、胡三省(1976)。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德熹(1999)。陳寅恪中古史學探研--以《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為例。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約瑟(1995)。薛仁貴。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群(1986)。唐代蕃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欽若(1960)。冊府元龜。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岑仲勉(1982)。隋唐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汪籛(1981)。汪籛隋唐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盧建榮(20100000)。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臺北:時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春盛(2002)。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雷家驥(1995)。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沛(1993)。昭陵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毛漢光(19880000)。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松濤(20090000)。唐代前期政治文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昫(197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布目潮渢(1968)。唐朝政權の形成。京都:東洋史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布目潮渢(1979)。隋唐史研究:唐朝政權の形成。京都: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尚君(2005)。全唐文補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歐陽修、宋祁(197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呂春盛(19870000)。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徵(1973)。隋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杜佑、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1988)。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紹良、趙超(1992)。唐代墓誌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宋敏求、洪丕謨、張伯元、沈敖大(1992)。唐大詔令集。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昉、汪紹楹(1961)。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後濱,張耐冬(20030900)。陳寅恪的士大夫情結與學術取向[評:陳美延編《陳寅恪集》(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1~2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樂成(1977)。玄武門事變之醞釀。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漢光(1992)。李淵崛起之分析--論隋末「李氏當王」與三李。唐代研究論集。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樹桐(1985)。玄武門之變及其對政治的影響。唐史考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雨樂(2007)。玄武門的宿衛兵種與北衙系統的建立。從宮廷到戰場:中國中古與近世諸考察。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裴士淹(1990)。內侍陳忠盛神道碑。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長孺(1983)。史籍與道經中所見的李弘。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